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2)

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

  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篇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生态文明之路》

  摘要:我们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并把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报告,这是我们党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重大新认识、新理念、新任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8-05-02

  生态文明是人类正在建立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首先经历的是农业文明,在这种文明形态下,人们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依附于自然求得生存,在生产过程中虽然会对自然造成一定的破坏,但这种破坏总体上能够被自然界自我消解。农业文明之后是工业文明,在这种文明形态下,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的索取,最终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而生态文明与生态现代化相适应,体现出来的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动发展的道德伦理,是一种依靠自然、利用自然而又保护自然的文明形态,百年的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毁灭性的破坏,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是延续人类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中国“生态文明”的提出和形成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强调的是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从内涵上看,生态文明既包括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的意识、社会科学、法律、政策、制度,又包括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组织机构和实际行动。它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在中国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提出是经历了一段比较长的实践过程的。严格来说,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起源于20世纪的70年代。1972年在周恩来的直接关心下,中国政府派代表参加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保护会议;1979年我国第一部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得以通过;1984年我国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1993年全国人大成立环境资源委员会;1994年4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日程》,这是中国政府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推动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人口、教育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措施。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的“21世纪行动计划”。1996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展开,资源和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开始凸显,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我国为了能深入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刚要》,实现2000年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的环境保护目标,国务院作出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2002年中国加入“WTO”;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施政、执政理念开始深入人心;2005年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国务院又作出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并把遏制生态退化和加强环境保护作为基本目标;2006年3月,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刚要》中明确提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6年6月,胡锦涛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方向,并将“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胡锦涛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的粗犷也使我国的的资源和环境遭受到极大的浪费和破坏。

  从资源上看,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很难依靠国内资源来支撑今后的发展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源消耗的增长,石油100%,天然气92%,钢铁143%,十种有色金属276%,速度可谓是惊人。从消费总量看,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7%,铁矿石将达到57%,铜将达到70%,铝将达80%。从环境上看,首先我国水环境不容乐观,以2005年为例,我国七大水系四类以上的水质占595%,其中有27%为劣五类水质,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近海水域超四类以上水质也占34.5%。现今,我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29%的人正在饮用不良水,其中有7000万人正在饮用高氟水。其次,我国的大气污染正在加剧。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559个城市中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的只占4.3%,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占58.1%,三级和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占37.6%。

  从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资源已经在日趋耗尽,我国的生态环境正在日渐恶化。中国已经很难依靠国内的资源来支撑今后的发展了,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如果我们不在资源节约上、环境友好上下功夫;不在全社会形成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生产和消费模式,那么,我们要在全社会全面建设小康和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目标就很难实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跨越三重境界

  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生态文明”也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发展必须要跨越三重境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一重境界,是努力实现公民环境权利平等。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仅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表现为落后的生产方式即牺牲环境求发展同人民日益要求的高水平的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由于企业对资源的消费是低成本的、对环境的消费是零成本,造成了大量的企业主要依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发展。从而对我国的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污染。

  因此,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社会公平问题。必须从法律上确认公民的环境民主权利和环境损害巨额索赔权利,否则,普通公民的环境权利得不到保障,一些企业和官员“我走后哪管洪水滔天”的短期行为导致的环境破坏和污染就会越来越严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紧张而非和谐的关系就难以避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二重境界,是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平等相待的境界。生态文明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是“万物之灵长”,其智能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过去,我们人类一直以自然界的主宰者自居,一直沉醉在开发自然征服自然的喜悦中。结果,人类得到了惨痛的教训。生态文明的理念就是要我们人类树立一种平等的心去对待自然,不要因自己的的好恶去发展和毁灭一个物种;也不要因为一个“形象”去破坏一个地区的原生态。在美国有这样一个例子,美国温特斯普林斯市一项耗资8亿美元的大型建筑工程被迫停工,原因很简单,因为一个白头鹰的巢穴。因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鹰巢周围600英尺(约183米)以内不得有任何大型建筑工程。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旧观念,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重境界,是适度消费、环境共生的城市文明境界。当今,“白色污染”即生活垃圾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一大重点。生态文明所提倡的是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理性消费和绿色消费,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不仅要注意对物品的消费还要注意个人对环境的消费。也就是说要把环境也作为一种消费品来看待,不能因为自己个人的不理智消费导致对环境的过度消费。2008年,《中国改革报》公布了一项由国家环保总局指导,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调查显示,2007年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42.1分,环保行为得分为36.6分,对环保满意度得分为44.7分,均不及格。可以看出,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是比较低的,要在全社会形成一个适度消费、环境共生的城市文明境界,还需要在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全民环保行为上下功夫,使每一个人在消费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责任。

  总之,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既要生态、又要生存的文明形态,而且是一种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不单是政府的事;也不单是企业的事;而是需要全社会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

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相关文章:

1.2016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

2.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

3.浅谈生态文明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4.生态文明形式与政策论文2000字

5.形势与政策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3000字

2533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