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计划生育政策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已经在我国贯彻执行了30余年,这30余年同时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30余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人们只关注与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诸如人口红利等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而忽视和掩盖了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计划生育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划生育政策论文范文一:关于计划生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已经施行了30多年,也经历过修改和完善,虽然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计划生育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暴力执法,我是一个90后,80年代末到90年代是计划生育“寒冷的冬天”,我有一个高中同学比我大两岁,他的小名叫“躲伢子”,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呢?因为他在家排行第四,前面还有3个姐姐,由于传统思想所致,养儿防老,家里必须要有一个男丁,父母铤而走险决定再生,母亲为了躲避执法人员的打击,在怀孕期间到处“打游击”,经常出没于深山老林。经常躲来躲去,便给孩子取了小名“躲伢子”,计划生育执法人员,在他们家牵过牛、掀过瓦、在粮仓里装过谷子...另外还有许多因为超生的人被强制结扎、以及天价罚款,有些因为交不起罚款的家庭,执法人员便在其家里搬值钱的物品...计划生育政策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调等等。目前,年龄超过60岁的人口为十分之一,2030年将为四分之一,而到2050年,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超过60岁!这样一来,即使中国的经济仍能保持目前的增长势头,到那时也难以养活这么多老年人。就是说,中国人老得比富得快。另外中国8%的少数民族不受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因此,很多中国人并不认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获得了预期的效果。男女比例失调也是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大问题。

  下面浅谈一下实行计划生育的背景,众所周知,人口问题是与环境问题有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口增殖应保持在适当比例内。然而,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人口问题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有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口增殖应保持在适当比例内。当代中国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据统计,1840 ~1949年,我国人口在4.1~5.4亿,在这106年的时间里人口净增长1.3亿;解放后,也就是1953年我国着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地一个五年计划,迫切需要翔实的人口资料,决定在于1953年在选举工作的同时,举行第一次人口普查。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报: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数年时间,我国人口已经是子数爆炸式增长了,对此,1957年,我国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提出了“新人口论”,主要内容是:我国应控制人口增长,节制生育,实行计划生育,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行普遍避孕。马寅初当时的“新人口论”并未受到当时领导人的采纳,反而,马寅初先生因这一理论被戴上“马尔萨斯主义” 的帽子,遭到无理批判,被打成“右派”,受尽了苦头。在50年代,中央领导人相信及宣传“人多力量大”的观念,而且鼓励女性多生育来创造世界,并且生育10个以上的女性称为“光荣妈妈”。

  因此,1960年前后年增长率为20%,使中国70年代所面临人口膨胀的严重问题。1964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1964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723070269人。人口这种盲目增长的态势引起了政府的关注,人口的快速增加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了,实行计划生育已经迫在眉睫!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强调:“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适当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使生育问题由毫无计划的状态逐步走向有计划的状态。”这是制定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1964年,成立了国务院计划生育委员会,一些地区也相应成立了类似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先后建立了计划生育组织机构,这也是我国建立相应组织机构来推广节制生育工作的尝试。

  20世纪70年代,在周恩来的大力倡导下,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国城乡全面展开,并明确提出了力争在“四五”期间将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千分之十左右,农村降到千分之十五以内,这也是首次在政府正式文件中提出了人口控制目标。1973年12月,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全国第一次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会上提出“晚、稀、少”的生育政策。1972年,政府提出了“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战略思想。1980年9月,国务院在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除了在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外,要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以便把人口增长率尽快控制住”。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党团员带头执行新的计划生育政策。次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就是我们的人口政策。”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确立了计划生育的法律地位,走上了依法行政的道路。 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为我国带来巨大影响,1.有利于国家加速资金积累。实行计划生育,使国家用于新增人口的消费减少,从而加速资金积累。2.有利于劳动就业。实行计划生育,可以使每年进入劳动适龄人口减少,从而有利于劳动就业。3.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国家可以把积累下来的资金用于教育,使更多的人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和技术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质量的目的.4.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人均资源水平。实行计划生育,可以缓解人地矛盾,提高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人均占有粮食的水平。 5.有利于农民少生快富。实行计划生育使每个家庭的人口减少,不仅可以减少家庭消费,而且使家庭主要成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发展家庭经济和健康娱乐中,从而保证家庭幸福、社会稳定。

  然而,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低生育水平不稳定。中国的低生育水平是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群众文化水平不够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行政制约手段实现的,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生育政策之间还存在距离,低生育水平存在着反弹的压力。 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生育率降低,但是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生育水平还比较高,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还很大,不少贫困地区“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总体工作水平还不够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四是计划生育队伍素质还不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不少地方仍然主要依靠行政强制来推动工作;面对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不会服务、服不好务的现象比较普遍,优质服务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树立。 不少地方的党政领导和计划生育干部存在着盲目乐观、消极畏难的情绪。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于以上这些问题是当前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最大障碍,因此,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仍然是“天下第一难”的工作。尽管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成绩,但国内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又使其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入世以后,计划生育工作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当前的人口形势,决不能盲目乐观、掉以轻心。中国正面临着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高峰、劳动年龄人口高峰和流动迁移人口高峰时期。而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稳定、地区发展不平衡、计划生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的再生产和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有着多方面的内在联系。为了正确处理生产和需要、积累和消费以及国民经济中的其他一系列的比例关系,人口必须有计划地、合理地增长。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同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失调。这种状况给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我国在坚持计划生育这一项基本国策的时候,同时也应该对政策做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中国人口的发展要求。

  计划生育政策论文范文二:计划生育政策研究

  摘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和历史的创造者。人口问题不仅是家庭延续的个人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公共问题。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人们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本文从影响人口发展的典型理论,论述了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推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措施,执行计划生育的三十年,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是否还适应国情,是否还需要继续执行?通过现在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找出相关的改善对策,适时调整政策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计划生育的意义 继续执行 存在问题 调整政策

  一、计划生育政策概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计划生育产生的时代背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复苏,生产力与卫生事业加速发展,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结婚人数增加,在“多福多寿多男子”的传统思想下,又加上解放初期一时流行的“光荣妈妈”等因素的影响下,人口出现了迅猛的增长势头。1953年全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也就在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迅猛增长之势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中期马寅初先生提出“新人口论”,主张控制人口,但这种正确主张在当时遭到严厉批判,大多数反对者认为节育是不人道的。此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我国人口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率从1952-1957年的高峰骤降。到了1960年,全国自然增长率竟成负值。但从1962年开始,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人口补偿性生育到来,人口出生率骤然上升。1964年以后,由于“”的冲击,人口出生处于无政府状态,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个生育高峰。到20世纪70年代初,全国人口已接近9亿,妇女平均生育水平还在5胎以上,人口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在“”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极大地减少了社会就业岗位需求,我国开始感受到了人口增长过快对社会发展的强大压力。为保持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我国政府终于下决心实行人口控制,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内涵和特点

  1、时代背景不同。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人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计划生育的重点和难点是教育;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是变化的、动态的,人口人户分离、居住分散、流动性大,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违法怀孕、违法生育,加大了计划生育管理难度,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被动。

  2、目标任务不同。过去人口再生产处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时期,人口和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十五”期间,广安区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已变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加快实现人口现代化。

  3、服务对象不同。过去处于生育旺盛期的育龄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封建意识较浓,传宗接代的思想严重,生育观念落后,很多人对计划生育工作有抵触情绪。现在处于生育旺盛期的育龄群众,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有较强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优生优育意识,他们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人主动要求政府提供生育、节育等服务,帮助他们实现优生优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标准要求不同。过去衡量工作抓得好不好,主要是看能不能完成人口控制计划。现在的人口和计生工作,既要稳定低生育水平,又要提高人口素质,还要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兑现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使实行计划生育的人群实实在在享受计划生育的发展成果,增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实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三)从统计数据看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1、计划生育有效地抑制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4年的15年间,中国人口从5亿增加到7亿,每增加1亿人口平均需要7.5年的时间。从1964年到1974年,是中国人口高速增长的时期,10年内人口由7亿增加到9亿,每增加1亿人口的时间缩短为5年;1973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从1973年到1995年2月,中国人口由9亿增加到12亿,每增加1亿人口所需时间,又延长到7年左右。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虽然处于1949年后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20—29岁生育旺盛期的妇女人数平均每年超过1亿人。如此庞大的生育人群,其生育潜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中国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方案和政策得到了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育水平不断下降,有效地抑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1994年与1970年相比,人口出生率由33.43‰下降到17.70‰,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5.83‰下降到11.21‰,妇女总和生育率从5.81下降到2左右。目前,中国城市人口已基本实现了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农村人口正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中。根据联合国提供的资料,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明显低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有关专家推算,如果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至今仍保持70年代初期的出生水平,现在中国人口很可能已经超过15亿。20多年来,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创造了有利于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中国生存与发展的人口条件。

  2、计划生育促进了人民群众婚姻、生育、家庭观念的转变

  自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婚姻、生育、家庭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早婚早育”、“多子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计划生育有效地抑制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4年的15年间,中国人口从5亿增加到7亿,每增加1亿人口平均需要7.5年的时间。从1964年到1974年,是中国人口高速增长的时期,10年内人口由7亿增加到9亿,每增加1亿人口的时间缩短为5年;1973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从1973年到1995年2月,中国人口由9亿增加到12亿,每增加1亿人口所需时间,又延长到7年左右。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虽然处于1949年后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20—29岁生育旺盛期的妇女人数平均每年超过1亿人。如此庞大的生育人群,其生育潜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中国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方案和政策得到了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育水平不断下降,有效地抑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1994年与1970年相比,人口出生率由33.43‰下降到17.70‰,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5.83‰下降到11.21‰,妇女总和生育率从5.81下降到2左右。目前,中国城市人口已基本实现了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农村人口正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中。根据联合国提供的资料,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明显低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有关专家推算,如果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至今仍保持70年代初期的出生水平,现在中国人口很可能已经超过15亿。20多年来,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创造了有利于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中国生存与发展的人口条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计划生育促进了人民群众婚姻、生育、家庭观念的转变

  自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婚姻、生育、家庭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早婚早育”、“多子多

  1、计划生育有效地抑制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4年的15年间,中国人口从5亿增加到7亿,每增加1亿人口平均需要7.5年的时间。从1964年到1974年,是中国人口高速增长的时期,10年内人口由7亿增加到9亿,每增加1亿人口的时间缩短为5年;1973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从1973年到1995年2月,中国人口由9亿增加到12亿,每增加1亿人口所需时间,又延长到7年左右。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虽然处于1949年后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20—29岁生育旺盛期的妇女人数平均每年超过1亿人。如此庞大的生育人群,其生育潜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中国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方案和政策得到了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育水平不断下降,有效地抑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1994年与1970年相比,人口出生率由33.43‰下降到17.70‰,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5.83‰下降到11.21‰,妇女总和生育率从5.81下降到2左右。目前,中国城市人口已基本实现了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农村人口正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中。根据联合国提供的资料,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明显低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有关专家推算,如果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至今仍保持70年代初期的出生水平,现在中国人口很可能已经超过15亿。20多年来,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创造了有利于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中国生存与发展的人口条件。

  2、计划生育促进了人民群众婚姻、生育、家庭观念的转变自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婚姻、生育、家庭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早婚早育”、“多子多

  1、时代背景不同。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人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计划生育的重点和难点是教育;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是变化的、动态的,人口人户分离、居住分散、流动性大,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违法怀孕、违法生育,加大了计划生育管理难度,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被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目标任务不同。过去人口再生产处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时期,人口和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十五”期间,广安区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已变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加快实现人口现代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服务对象不同。过去处于生育旺盛期的育龄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封建意识较浓,传宗接代的思想严重,生育观念落后,很多人对计划生育工作有抵触情绪。现在处于生育旺盛期的育龄群众,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有较强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优生优育意识,他们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人主动要求政府提供生育、节育等服务,帮助他们实现优生优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标准要求不同。过去衡量工作抓得好不好,主要是看能不能完成人口控制计划。现在的人口和计生工作,既要稳定低生育水平,又要提高人口素质,还要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兑现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使实行计划生育的人群实实在在享受计划生育的发展成果,增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实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三)从统计数据看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1、计划生育有效地抑制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4年的15年间,中国人口从5亿增加到7亿,每增加1亿人口平均需要7.5年的时间。从1964年到1974年,是中国人口高速增长的时期,10年内人口由7亿增加到9亿,每增加1亿人口的时间缩短为5年;1973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从1973年到1995年2月,中国人口由9亿增加到12亿,每增加1亿人口所需时间,又延长到7年左右。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虽然处于1949年后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20—29岁生育旺盛期的妇女人数平均每年超过1亿人。如此庞大的生育人群,其生育潜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中国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方案和政策得到了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育水平不断下降,有效地抑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1994年与1970年相比,人口出生率由33.43‰下降到17.70‰,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5.83‰下降到11.21‰,妇女总和生育率从5.81下降到2左右。目前,中国城市人口已基本实现了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农村人口正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中。根据联合国提供的资料,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明显低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有关专家推算,如果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至今仍保持70年代初期的出生水平,现在中国人口很可能已经超过15亿。20多年来,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创造了有利于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中国生存与发展的人口条件。

  2、计划生育促进了人民群众婚姻、生育、家庭观念的转变

  自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婚姻、生育、家庭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早婚早育”、“多子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福”、“重男轻女”等观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育龄群众所摈弃;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孩、女孩都一样,建立幸福、美满、和谐的小家庭,追求现代、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不可阻遏的时代潮流。妇女早婚比例下降,平均初婚年龄提高。1992年,早于20周岁初婚妇女占初婚妇女总数的比例下降到12.9%。1970年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0.2岁;1993年为22.67岁,提高了2.47岁。家庭规模逐渐缩小,核心家庭正在成为当代中国家庭的主要形式。据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平均家庭规模为3.96人,比1971年的4.84人减少了0.88人。家庭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是生育子女数量的减少。1993年与1970年相比,在当年出生的孩子中,一孩率、二孩率分别由20.7%和17.1%上升为61.3%和27.5%,多孩率则由62.2%下降到11.2%。到1994年,全国累计有4676万对夫妇自愿终身生育一个孩子,占已婚育龄妇女总数的20.3%。在中国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条件下,家庭规模的缩小和抚养子女人数的减少,显然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务负担,提高了家庭的生活质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计划生育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力图使人口增长速度大大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从而逐渐提高人均水平。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除了改革开放等因素外,也得益于计划生育。1952年至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7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了1.8倍。1978年至1994年,中国在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2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4倍。同期,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和购买力的提高,中国消费品市场扩大了12.7倍,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年递增17.2%。199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053亿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与1978年相比,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增加9倍,平均每年递增15.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8倍,平均每年递增14.8%。

  4、计划生育促进了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的计划生育,始终包含着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两个方面。在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的同时,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不断提高人口素质。1949年以前,中国的人口死亡率高达20‰,70年代末下降到7‰以下。1949年到199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35岁上升到68.55岁,其中男性66.84岁,女性70.47岁,成为世界上平均预期寿命提高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卫生基础设施已得到较大改善,全国平均每万人医院床位数从1970年的13.3张增加到1994年的23.6张,每万人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数由1970年的17.5人增长到1994年的35人。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全国城乡居民的营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平均每人每日摄取的热量为2600千卡,蛋白质为75克,已达到和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妇幼保健事业不断发展,目前中国城乡已基本形成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服务网络。1990年婴儿死亡率已从建国前的200‰下降到35‰,孕产妇死亡率为94.7/10万,新生儿计划免疫率达到85%。人民在卫生和健康方面的一些主要指标已经大大领先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计划生育工作也促进了教育事业长足的发展。中国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94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已达2.7亿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4%,青壮年的文盲率已降到7%,在占全国人口91%的地区中普及了初等教育。大城市和部分发达地区基本普及了初级中等教育。幼儿教育

  和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稳步发展。计划生育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广泛而又深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生育造福于民、惠及子孙后代的功效,必将进一步显现出来。

  (四) 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中国人口发展历程、计划生育产生的时代背景、计划生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为了提高国家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人民体质,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不但要学会掌握现有的技术设备,而且现在科技飞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打好科学文化基础,而计划生育正是准备这种基础的最好条件。计划生育实施30年来,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极大地缓解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矛盾。如果说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从政策体制上具有发展经济的可能,那么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这种可能具备了良好的人口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都与此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空间,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观念。而观念的改变是我们这个有着深厚封建残余的国家向现代化迈进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与此同时,中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也对世界人口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对世界以及亚洲人口的影响极大。计划生育实施以来,中国人口的增长势头得到一定的控制,并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变革。这些成就的取得,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整个社会具备了比较适宜的人口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带动了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计划生育国策对人口增长速度下降所起的积极作用。

  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突出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 我国的人口现状

  首先,由于我国的人口转变过程是在一个特殊的政策环境中实现的,因此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伴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实现的,属于自发性人口转变。而我国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属于政策诱导性人口转变,这就是其不稳定性的原因。

  其次,我国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在城乡、地区之间差异很大。这种地区和城乡之间人口控制工作发展的不平衡性,使我国目前的低生育水平表现出一种不彻底性,全面持续的低生育格局在我国并没有真正形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再次,计划生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在低生育水平下,人口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相对而言,数量仍然是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

  (二)目前,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出生性别比例出现了偏高且持续上升的趋势。1980、1983年出生性别比分别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7.4、107.89,基本正常;1985、1989年分别上升为111.42、110.9;1995、2000、2005年分别高达115.6、116.9、118.58,严重偏离正常值域。“五普”数据显示,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地区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展,重度偏高(超过117)的省份增加到14个,个别省份甚至超过130;而且与城镇相比,农村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尤为严重。如果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算起,我国出生性别比偏离正常值域、居高不下已有二十多年,成为世界上失常程度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出生性别比平衡是人口性别结构平衡的前提条件,也是人口再生产与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我国出生性别比例长时间、大范围的异常已经并将继续给人口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危害1:对婚姻性别造成挤压,配对困难。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在我国不满20岁的人口中,男性已经比女性多出2000余万人了。平均每个年龄男性比女性富余100多万人,我国目前每年多增计划外生育男性人口60多万,"积累效应"已相当可观。如果畸高的出生性别比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男性过剩的婚姻挤压会越来越严重。

  危害2: 对家庭和社会形成冲击,性犯罪增多。

  男女比例失衡,对一夫一妻制家庭来说,是一股外来的冲击力。如果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升高持续不下,将对人口结构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对未来社会的良性稳定运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也会形成一定冲击,引发社会的震荡。若干年后,解决不了婚姻的男子可能会在心理上出现急躁、失控行为,必然会出现性犯罪率进一步升高、同性恋进一步增多、性行为严重错乱等现象,家庭和社会不稳定风险系数增大。基本消失的买卖婚姻、童婚交换、拐卖妇女等会重新抬头。

  危害3:给人口再生产带来严重障碍,造成人口萎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口的再生产主要是通过母亲来实现的。女性在社会人口中比例的萎缩,必然会导致人口再生产能力的降低。

  危害4:男性劳动力过剩,女性就业压力加大。

  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婴儿出生性别比升高并带动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升高,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将产生某些影响。男性劳动就业将变得更为困难,未来一二十年男性劳动力过剩和"就业性别挤压"将比较严重。一些女子占据生产绝对优势的行业,比如纺织、服务等,不得以只能由男子来承担,女性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

  (二)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规划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占到总人口的10%以上,就被划定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已达126583万人(这

  个数字是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人口,不包括港、澳、台人口),而65岁以上人口总数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至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1%。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快速增加表明中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一般来讲,人口老龄化进程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的。然而,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发展过程,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如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会产生诸多社会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所占有的材料、参考文献:

  [1]刘玲琪,田遇春.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2).

  [2]陈志国,肖彩波.中国农村计划生育保险保障制度现状评价与政策建议[J].生态经济,2005,(5).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穆光宗教授提到的五大风险是“成长风险”、“成才风险”、“家庭养老风险”、“社会发展风险”和“国防风险”。见《瞭望东方周刊》2006年第37期。

  [4]《南方周末》2009年4月8日:“‘放开二胎刻不容缓’——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注意纪宝成采用的生育率数字是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的“1.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由于新生婴儿是男多女少(正常的新生婴儿性别比是男:女=102:100到107:100),并且并非全部女婴都能存活到接替母亲一代的生育功能,因此,“更替生育水平的生育率”要高于2.0(即平均每名妇女生育两个孩子)。

  王金营、翟振武、杨江澜、陈卫等人“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妇女实际生育水平与更替生育水平的评估”(《人口研究》2007年第4期)提到,中国的更替水平生育率是2.26。注意翟振武、陈卫(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属于为计生委现行生育政策辩护的人士。

  [6]《第一财经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日报》2008年6月30日“郭志刚:中国人口形势已进入低生育率新时代”。其研究论文见《人口研究》2004年“中国1990 年代生育水平的研究与讨论”、“关于中国1990 年代低生育水平的再讨论”、2008年第4期“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这个数字来自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马瀛通研究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与从严控制人口中的误导与失误”,《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2期。

计划生育政策论文

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已经在我国贯彻执行了30余年,这30余年同时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30余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人们只关注与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诸如人口红利等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而忽视和掩盖了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种种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货币政策的论文
    货币政策的论文

    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效应是指,在经济过热时,通过货币政策紧缩或抑制经济运行,效果较为明显;而在经济萧条时,通过货币政策扩张或刺激经济运行,效果则

  • 会展政策与法规的论文
    会展政策与法规的论文

    会展业近年来已成为各大城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由于目前我国会展业尚处于粗放型经营阶段,有关会展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我

  • 互联网形势与政策论文怎样写
    互联网形势与政策论文怎样写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如何进行有效改革,从而进一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关键。下面是学习

  • 会计专业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会计专业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会计专业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应不断的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会计就业形势论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就业形

90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