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期末论文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健康心理素质,成为高等教育必须承担的时代使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期末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期末论文范文一: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用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太极拳不仅属于武术的范畴,而且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哲学、传统养生学、传统医学以及传统美学等多种学科融会贯通的结晶,太极拳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使它比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显得光彩夺目。[
关键词:太极拳;大学生;心理健康
1.太极拳的放松安神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据国外报道,许多国家已将体育活动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学者基恩(kyan)一项调查显示,在1750名心理医生中,又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80﹪的则认为体育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临床研究也证明,慢跑、散步和太极拳等中低强度的有氧体育运动,对治疗抑郁症和抗抑郁效能十分明显,能减轻症状,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对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仲庚(1992)认为,在业已发现的可以降低个体生活中的心理压力的因素中,有两个因素最为突出:即社会支持和身体锻炼。而参加体育锻炼,增加了社会交往,从而易于获得社会支持。[6]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一种独特的拳种,它的“松、静、柔、慢、圆、活、灵”和“连贯、绵绵不断、一气呵成”等特点,使太极拳具有安神、养心、调息、入定的精神状态,对人的心理构成良好的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太极拳的移情怡心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专家研究发现,由于神经、肌肉的兴奋促进了大脑脑垂体释放出一种叫“内啡肽”的化学物质进入血液之中,“内啡肽”是一种能够使人产生快感的元素,使人在运动中产生快乐。太极拳之所以能够“怡情”,就因为太极拳能够增进周身的血液循环,而血液中“脑啡”又使人的神经出现了亢奋之态;它的“抻筋拔骨”动作还使人的肌肉得到从里到外的按摩,使人感到身心舒爽,出现了轻松、自在、满足的运动快感。太极拳就是人体美与运动美的对话,美对人具有愉悦功能,同时,美还具有“乐育”、“德育”和“美育”功能,尤其是太极拳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激发人的审美快感。而且,“体育的美学价值也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运动是人类精神活动之美的表达方式”,“美与娱乐互不可分,凡是能让人产生愉悦感的东西,必定是美的东西。体育美的源泉来自于体育的人和物以及多种形式对美的表现。”[7]所以,体育具有转移情感、愉悦精神、排除焦虑、化解挫折与增加自信的良好功能,为心中的压抑和生活的积怨提供了发泄的契机。体育的美已经超越了人体的自然美,而归向于运动美;并且,体育运动创造了人的肌肉美、线条美、造型美、举止美、气质美等,使人体的自然美锦上添花。[8]体育还创造了“内在美”,即人性的、道德的、精神的大美情怀,这是一种崇高美、壮美、极美。仅就中国武术而言,它讲求造型、气势、神韵,讲求结构美、动态美、和谐美、自然美。中国武术像中国书法艺术一样,比如太极拳像狂草;也像中国绘画,其中有线条美、神韵美、对称美、气势美等;也像音乐,包含着节奏感、韵律感、起伏感、流畅感等;也像舞蹈,有造型、姿态、神情、气质、装束等;还像文学,有诗一般的语言,如白鹤亮翅、青龙探海、霸王敬酒、玉女穿梭等。可以说,体育的艺术性越强,其观赏性就高;娱乐性越强,其参与者就越多。这正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随着生活的不断富裕,人们对娱乐文化有增无减,这也许是人类追求快乐的本性使然。太极拳也像艺术一样,它是一位引入愉悦的、令人动情的、给人减压的“心理医生”,它的医疗效果不仅毫不逊色于艺术,[8]甚至是远远超过了艺术本身。
3.太极拳的“以柔克刚”特点对大学生的意志培养和个性改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太极拳的“以柔克刚”特点十分明显,它的动作柔慢、节节贯穿、一气呵成,必须历经长年累月的刻苦练习才能成功,这对人的意志磨练是效果显著的,同时,长期的练功对人的个性也有较大的影响。太极拳是综合了诸多的拳术之长,结合导引吐纳之术、经络之学,依据太极阴阳之理创编而成。它采用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的锻炼原则,练习由松入柔、运柔成刚、刚复归柔,达到有柔有刚、刚柔相济,先慢后快,快后变慢,慢要慢到便人跟不上我,快要快到后发制人,因势利导,借力打力。[9]太极拳这种“看似慢实则快,看似柔实则刚,看似弱实则强”的终极效果,就是意志的胜利,也是个性的不断完善所致。一个个性急躁、粗枝大叶的人,经过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就有可能把自己的个性转变成稳健老成、从容不迫的一种精神状态。而这样的心理状态就是一种健康的、成熟的、经得起挫折历练的完美的心理状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太极拳的“气功态”特点对大学生克服心态浮躁有积极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曰:“拳道即天道,天道即人道。”正所谓“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所以,修拳即修道,修道即修心。儒家倡导:以仁义之心养我浩然正气;佛家提出:固守虚空而养神气;道家指明:虚其心,实其腹,神气交,长生药。可见,太极拳最讲求“炼心”,其目的是“炼精化气,炼气归神,炼神还虚,炼虚入道”,“道”在这里就是“把心放下,把压力放下,让精神放松”。太极拳具有“气功态”,因此它就具有“气功”的“健心”功能。有的体育专家说“太极拳就是气功。”的确,只要认认真真地习练太极拳,就能使身心达到练气功的效果。因为,太极拳本身就是“内家拳”,作为“内家拳”就是讲求“气的运用”,即所谓:“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以心行气,意到气到”。相对于20年前来说我国高校的大门显得“好进好出”了,大学虽然好上了,但并不等于大学生就没有心理压力。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压力有以下几方面:学习、经济、就业、情感、家庭、交往、环境与竞争等方方面面。虽然适当的精神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但过大就会变成消极负面的东西。如何缓减大学生们心理的压力,当然有多中途径,但比较好的方法还是多从事体育活动,因为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同时又具集群性和竞争性,是释放情感、放松精神和平衡压力的良方,因为太极拳的“以意导气”就是一种极好的“心理训练”体操。太极拳讲求“气沉丹田”、“周身放松”,这些要求对于克服大学生的“浮躁心态”和“不良情绪”有着积极的作用。太极拳还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私心杂念”,这对于大学生能够进入“忘我”的境界是有帮助的。任何体育都不是心不在焉的活动,而是心理感受极强的、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身心合一的运动体验过程。三心二意、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的矛盾心理,无法正常从事体育运动。大脑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它指挥着人体的神经、肌肉的各部的运动,在运动的时候,人体的各个系统与功能协调配合、步调一致、内外合一,如果身心失调,不但无法完成体育运动中的动作,而且也达不到健康的目的。比如,拿练气功来说,在气功练习中,如果精神不能专注,身心就无法相合,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走火入魔”的“精神错乱”现象。习练太极拳能够集中大学生的精神,久而久之,就能使他们精神安舒、神清气爽与身心康强。
5.太极拳的“文化艺术与哲学内涵”对大学生是一种精神颐养品
太极拳不仅属于武术的范畴,而且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哲学、传统养生学、传统医学以及传统美学等多种学科融会贯通的结晶,太极拳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使它比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显得光彩夺目。[9]太极拳并非是一般的武术,拳术中蕴藏着民族文化内涵。就拳名而论,太极是古典哲学术语,指派生万物的本源。什么是太极?《易•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远古天地未分时一团浑纯清虚之气,是一个圆球体,是派生万物的本源,为天地万物的根本。宇宙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包括人本身都是源于太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一拳种,它能流传国内外长盛不衰,与其深厚的哲学思想渊源有关。太极拳习练时连绵不断,行云流水,缓慢轻柔,这种风格是以老子的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道德经》曰:“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胜。”太极拳把老子的贵柔思想巧妙地糅合于拳理拳术之中,一反外家拳的快速凌厉的风格,创造了缓慢柔匀的独特方法。[10]这种方法在长期的使用中,就能对人的心理、意志、精神等构成强大的影响。常言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中国体育讲求用自然环境磨练人的精神意志,尤其是中国体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精神的影响,讲求“天人合一”、“顺其自然”、“道法自然”等。“天人合一”就是我们与环境相和谐的思想,“顺其自然”就是人要顺从自然天赋去自我发展,“道法自然”就是把人看做自然的一分子,要遵从自然规律办事。毛泽东也曾指出:“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中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武术大师和英雄人物,其实都是教育大师和精神大师。如岳飞、戚继光、黄飞鸿、霍元甲、李小龙等,后世人们铭记与缅怀他们不仅是因为他们的盖世武功,更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精神与民族气节。而他们的精神内涵又都历经千锤百炼,最终内化为人格。因此,经由肉体到达精神的修炼是一个不断战胜自我、战胜挫折的艰辛过程,不经历心灵的洗礼与思想的煎熬就不能感受到真正的精神超越。世界球王贝利曾被记者提问:“对于那些有意伤害你的人,你采取什么态度”?贝利回答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球踢进对方的大门来回敬他的不礼貌”。我们敬佩贝利的不仅是他的球技超群,更是他的优良道德精神。[11]太极拳号称“哲拳”它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哲学、美学、兵学、医学、科学、文学艺术、伦理学、教育学与心理学等等诸多学说在内,是诸学交叉融合的集大成者。正因为如此,太极拳才能成为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营养品”,使他们在身心各个方面都得到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肖建伟河北师范大学2005-06-05
2、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张旭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8-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期末论文范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创建思考
摘要:在这个信息复杂多样化的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引起广泛的关注,不仅大学生自己要开始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家庭和学校也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和帮助。对于高校,更要通过网络平台创建新的教育模式,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下,以90后为主的大学生,因为家庭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影响,他们思想超前,渴望独立,要求高,但是行动上却落后一步,这就造成了心理上的落差,导致了许多悲剧的发生。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越来越多,曾有记者对厦门100名90后大学生做了随机调查,结果有将近两成人有过自杀的念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急需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们心理方面的课程,但是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这里主要讨论负面影响。
(一)打游戏和追剧。网络是一个诱人的虚幻世界。很多大学生,男生成日在宿舍打游戏,女生一部部追剧,导致降级,退学的严重后果,更是造成了心理上的诸多问题。一次去一男生宿舍,进去之后,三个人都在桌前打游戏,对开门进来的人一点反应也没有。还有一次晚上睡觉,听到桌子椅子相撞的声音,砸东西的声音,一直持续到后半夜,第二天有同学说是他们舍友打游戏,几乎天天这样,怎么说都不听,实在是忍不下去了。身边很多女生晚上看剧可以持续的凌晨三四点,一直亮着灯光,其他舍友想睡也睡不着,于是有人就会买帘子把床周围都挡起来。大学生这样沉迷网络游戏和电视剧,不仅对自己眼睛、身体、学习等不好,也影响到了舍友,这样长此已久,同舍友同学的关系逐渐恶化,人际关系变差,使他们开始感到寂寞,更加依赖网络,人际关系更差,这样的恶性循环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负担,当他们无力承受的时候,就会出现反常有危害性的行为。
(二)浏览危险网站。就像现实社会潜藏着危险一样,网络也无处不存在着危险。打开网页时,周围会附加着各种广告,不健康网站的推荐,对于自控力强,心智成熟的大学生,就不存在很大的问题了,但是很多大学生并不是这样的,他们虽然年龄上成年了,但是心理上还没有成年,处于青少年到成年的过度阶段,误入歧途的可能性和危险性是很高的。这与他们的自我认知不够,不到位,高估自己有关。大学生们以为自己可以抵制,可以克制自己,但往往就是这种“自信”促使他们迈出了走向危险的第一步。其次,好奇和求知欲望也是其中的原因,不是只有小孩子才有好奇心,就是大人也有好奇心,正直青春的大学生,充满生命活力,正是好奇心旺盛的阶段。相伴而来的就是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大学生们会渴望去了解,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像潘多拉因为好奇心打开了魔盒一样,本以为自己可以控制之后出现的情况,但是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变得措手不及。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大学生们以乐观的态度去接触一些危险网站,直到正真接触之后想要抽身出来时,已经陷得太深而拔不出来。对他们健康心理的塑造造成阻碍和伤害。
(三)社交软件和网络交友。QQ、微信、微博、facebook等等众多的社交软件和社交网络方便了大学生的交流,让大学生们可以交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好友,可以了解不同地区国家的风俗文化,也可以作为学习其他语言的一种方法。但是有的大学生过于依赖这些社交工具,忽视了身边同学朋友的存在,很少与周围的人群进行交流,这样让他们变得自闭,忧郁,逃避现实世界而倾向于虚拟的人际关系网,他们在遇到问题困难时,不是寻求亲朋好友的帮助,而是转向网友,跟他们说自己的所遇所想,谈心谈天,使得他们的心理变得起起伏伏,很不稳定。有的大学生会开始网恋,过分幻想,导致想象与现实出现巨大的的反差,一旦受到现实的阻碍打击,心情会产生很大的波动,做出反常的举动。新闻中有不少因为见网友被骗,有的甚至回不去在流浪的时候才被当地民警发现的大学生。且不说其他什么,这种经历给他们的心理上留下的阴影,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很可能成为永久的伤疤,对以后的行为、选择产生负面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接受到负面信息。网络信息量庞大,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这些都要求大学生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有很高的判断力和分辨力。选择信息就像选择人生道路,都很重要,而且信息的选择将影响到到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一些网络黑客和模仿电影情节实施非法活动的大学生就是在繁多的信息中没有正确的选择和接收。有的学生看到一些娱乐新闻后,把关注娱乐八卦作为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占用大部分时间,由此延伸出了盲目追星,脑残粉等一些列问题。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诸多网络时代之前没有的问题,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应该从网络出发,但也不能脱离现实,通过新的教育模式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怎样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大学生心理教育新模式
(一)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大学生们重视起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作为一门主修课程而不再仅仅是一门选修课。因为作为选修课,大学生们对其关注度较低,不仅选择该类课程的人数不够,选了课的学生上课的质量也达不到好的效果。且很多学生选这类课程,是觉得好玩、好过、好奇等,而不是认为它像一门主课那样需要学习研究并用到实际中去。这样根本收不到教育的效果。既然是大学生心理课程,那就要从大学生心理方面去分析怎么开课。
(二)提高师资队伍和课堂质量,新增网络与心理方面课程。让主体重视起来是第一步,但是如果主体开始重视了,去没有得到实际的帮助,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负担。高校在普遍开设课程的同时,要为大学生们配备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提供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从基础开始,全面稳定的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此外,增设网络与心理方面的教育课程,让大学生认识到网络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引起他们的注意。
(三)加强网络管理,创建良好的网络文化。如果网络没有传播出各种负面有害的信息,那自然也对接触者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可以对一些网站等加以权限设置,通过网络多做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宣传,既然大学生们喜欢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交流和学习,那大可以通过他们喜欢的方式传播教育信息,这样更容易让他们接受。也可以通过飞信、QQ、微信这些聊天软件和他们沟通,去发现他们心理方面的问题,再找相应的解决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定期做大学生心理测试。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做网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对心理有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育辅导。
三、结语
在这个信息复杂多样化的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引起广泛的关注,不仅大学生自己要开始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家庭和学校也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和帮助。对于高校,更要通过网络平台创建新的教育模式,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思考丁桂兰华中师范大学2006-11-01
2、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王飞飞西南大学2006-04-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期末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