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单方或双方在外打工,长时间家庭教育的缺失,心理问题非常突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范文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规模急剧膨胀,由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留守儿童正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留守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的关键期,长期亲子分离、特殊教养方式,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呈现出一些倾向性问题,就是心理健康的问题。因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008-01

  一 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

  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关于留守儿童的文献研究就越多。但目前对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比较肤浅。有的作者称这群特殊的孩子叫“留守孩子”、“留守少年”等各种称谓。但笔者认为“留守儿童”更加准确恰当。在年龄上也有很多争议,有人将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为“农村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群体”。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留守儿童年龄标准方面有逐渐达成统一的趋势,以《联合国儿童公约》的年龄为准。经过对各种文献的对比研究,笔者认为留守儿童就是农村地区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需要父母单方,祖父母或委托人监护,抚养的年龄未满18周岁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儿童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心理变化发展最快。也是人格、态度、心理健康等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父母长期的缺位和隔代抚养的局限性使留守儿童的认知、情感、道德、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得不到正常的呵护和教育,从而造成心理发展上的缺陷。

  1.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自卑感。由于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对外界敏感,缺乏安全感,易陷入自我责备中,表现为孤独感、敏感自卑等。孤独感是留守儿童最多的情绪体验,自卑是留守儿童群体的代表情绪感受。大多数学者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并指出留守儿童和父母沟通较少,让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依恋感,变得孤单、自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留守儿童存在性格孤僻。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影响一生的重要环节。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接触,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自卑懦弱等人格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留守儿童在交际上存在问题。留守儿童的交际能力差,尤其是同伴交往能力。他们有一种孤僻的心理,即沉默寡言、喜欢独来独往等。多数学者调查显示父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和自信心方面显著高于单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而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又显著高于双亲外出的留守孩子。留守儿童的交往问题显著地受父母在外打工时间和回家间隔时间长短的影响,时间越长影响越重。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女生比男生在交往交流问题上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三 留守儿童的特征

  1.放任型。这类孩子的父母大多以做生意为主。他们的家庭较富裕这些孩子的零花钱较充裕,这便使他们养成了乱花钱的毛病。这些孩子胸无大志,学习一团也是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便更加肆无忌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外强中干型。在坚强的外表下,他们有一颗脆弱的心,他们易受到伤害,情绪不稳定。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呵护和教育,渴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与父母交流,但是没有。所以,他们更多的对老师有一种依赖。他们喜欢热闹,不喜欢独处。当看到别的父母来看望自己的孩子时,他们马上就会有情绪低落、急躁易怒,仇恨父母等情绪。这类孩子的学习大多不够稳定,受情绪影响很大。

  3.天天向上型。这类孩子的家境一般,父母大多出外打工,靠出卖苦力或做小生意为生。他们的父母用勤劳和汗水换来不算错的收入,为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这些孩子大多保留着农村孩子的节俭,因为他们深知父母挣钱不易,所以,他们的成绩一直不错。不过,这样的孩子大多比较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有的甚至还有点不合群。

  四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对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摆脱留守现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将子女带到身边打工所在地的学校就读,摆脱留守的现状。

  2.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学校要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落实,更应承担起这个重要责任。在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理论实践能力,进而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抵抗能力和调解能力。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力所能及地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并善于辨证地、发展地看待留守儿童,真正做到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空间。

  3.激发留守儿童父母的教育责任与教育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普及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唤起留守儿童父母的教育责任与教育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通过增加沟通次数,见面时间等方式提高沟通效果,增进感情交流,在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上发挥主要作用。在教育孩子问题上,首先不要溺爱孩子,威胁和打骂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最无能的表现。,教孩子明辨是非。其次要赏识孩子,坚信自己的孩子能行,要及时表扬鼓励孩子,尽可能为他创造经历成功的喜悦和体验。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孩子的品质和智力是密切相关的,人类最能震撼心灵的是感情。生活中要教育孩子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家长也要以身示范。

  五 小结

  父母和孩子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庭,也才是儿童心理良性发展的良好环境。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前进,但背后确有很多问题的产生。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已经变得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国家政府给予大力扶持及关心。

  留守儿童被留守或产生很多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健康的问题。这都需要国家去关注去解决。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这一问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段成荣,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现状研究[J].人口研究,2005,4(1) : 29-3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

  [3]袭开国.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现状及其个体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 4) : 466-467

  [4]刘允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5]董海宁.社会化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7)

  [6]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等.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177 -179

  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范文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概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留守儿童是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凸显在众人眼前的一个需要被高度重视的群体,本文通过综合归纳留守儿童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综合其在焦虑情况、人格方面、行为表现、人际交往以及其他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其中父母、监护类型、留守儿童的性别、学校以及社会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进而针对分析提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加强父母教育的责任、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建立相关社会关爱体系以及提高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都能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49-02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了一个特殊产物――留守儿童。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往往他们中的大多数缺乏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导致他们心身健康的缺失。比如,无法享受正常的家庭抚养、关爱与教育,这都使得留守儿童成为了一个“弱势群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留守儿童的概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94年首次提出了“留守儿童”的概念,指“父母在国外工作、学习而被留在国内的孩子”。而目前,国内对于“留守儿童”的概念却存在许多方面的分歧:第一,留守年限的划分;第二,留守儿童年龄的划分;第三,父母外出情况的划分。多数研究者[1]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应该为“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而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

  三、留守儿童的心身健康状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心理健康方面(SCL-90)。李宝峰等[2]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9个因子――强迫症状、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偏执、恐怖、精神病性上的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其中4个因子――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敌对、抑郁已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01)。王东宇等[3]研究显示,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的留守儿童大多处于中学阶段,比例占到30.3%,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王丽芬(2002)的研究体现在与国内中学生常模的对比,农村留守儿童在6个因子――强迫、躯体化、恐怖、敌对、焦虑、精神病性分值表现明显高于常模;另也有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中的女学生群体在焦虑、抑郁、躯体化、恐怖四个因子上的分值明显高于男生;同时,年龄差异也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因素。

  2.焦虑情况方面。刘正奎等[4]通过相关研究得出,留守儿童的状态焦虑水平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同时,在留守儿童中存在个体焦虑水平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当父母离开儿童时,其年龄越小,焦虑水平就越高;第二,焦虑水平与父母和孩子间的联系频率也存在相关。龚开国[5]的研究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不存在特质焦虑水平上的显著差异。张顺等[6]对安徽省某县两所农村小学的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人格方面。范方等[7]通过建立对照组的实验方法,利用16PF分别测试比较发现:留守儿童组在稳定性、乐群性、自律性、轻松性方面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紧张性、世故性、忧虑性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赵红等[8]采用《EPQ个性问卷》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作为调查工具在对照组与留守儿童组中进行性别比较实验,留守组儿童男女之间在6个因子――行为、内外向、智力与学校情况、神经质、自我意识和合群总分上有显著差异,而对照组的男女差异仅体现在行为因子上。程少贵等通过运用MHT和EPQ量表测试并与常模比较得出,留守儿童的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同龄常模,主要体现在精神质、内外向、掩饰性因子上,在神经质量表得分上,留守女性儿童显著高于同龄常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行为表现方面。周宗奎教授等人的研究认为,在行为上留守儿童的问题主要有:自由散漫、不服管教、拉帮结派、打架斗殴、赌博偷盗等。程良道(2005)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易出现学习适应不良、逃学、厌学、小偷小摸、人际关系紧张、退缩性行为、情感淡漠、内向、攻击性行为、任性、性格孤僻、失落感、无用感、无价值感等问题行为。很多报道显示,现如今,大多数的少年犯其早年都是缺乏父母关爱的儿童,其中留守儿童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人际交往方面。留守儿童因为家庭原因,从小就缺乏关爱,特别是父母的关爱,而父母与孩子之间良好关系的确立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成长以及对待人际的态度。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因为很少与人交流,一般出现问题也不会想到主动与人倾诉,久而久之容易变得少言寡语,待人冷淡,很难与人亲近,对别人的事漠不关心,对自己的事从不主动向别人提及,这样的态度会影响到他们与其他人的正常交往,往往在人际关系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严重到会产生对他人冷漠,直至一种隔离的状态,很难建立起人际之间的信任,而这种人际方面的问题又将导致其他方面的问题连带产生。

  6.其他方面。巨大的心理危机潜伏在留守儿童群体当中,他们中的大多数表现出比常人更突兀的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特质,比如,他们常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逆反心理严重、任性霸道、自私冷漠、敏感多疑、固执己见、情绪多变,严重到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这也是为什么留守儿童占青少年犯的比重较大的原因。

  四、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1.父母因素。王丽芬和王东宇(2002)的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年限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大致表现为抛物线式,父母外出一年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很低,两年后升高,继而逐年降低,到十年以上时为最低;其研究还表明,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男孩高于女孩,高中生好于初中生,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好于无兄弟姐妹。还有研究指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程度与父母和孩子的联系频率、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之间的关系、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都有很高的相关,特别指出联系频率越低,留守儿童的恐怖倾向、过敏倾向的危险性也会增加。父母往往在影响儿童未来成长因素中占据极大的比重,父母与孩子相处的缺失,将会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   2.监护类型因素。叶敬忠等的研究中,将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分为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及同辈监护四种,不同监护类型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出现问题最多的留守儿童存在于隔代监护中。在高亚兵的研究中表明:首先,隔代和上代监护家庭教育内容狭窄,只涉及儿童的生活,因为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以及年龄偏大,所以导致不能辅导儿童的学习和品德方面的成长;其次,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很少与留守儿童沟通和交流,当然也不会帮助儿童排除他们的烦恼,大多会采取让他们自行解决或压抑的方式;最后,家庭教养方式在这两种类型监护人中也有不同,如隔代监护人较多采取迁就、溺爱,上代监护人较多采取不闻不问。

  3.留守儿童的性别因素。女留守儿童孩更易比男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在与人交往中更易表现出焦虑、不安、恐怖、自责等情绪。岳慧兰采(2006)用MHT的研究更加证实了这一说法,女生的焦虑、恐怖、和自责倾向均明显高于男生。这可以解释为男女之间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发展不同。从身体状况上而言,女生身体较弱,性格多偏内向,所以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会较为敏感、情感细腻、依赖性强、意志力弱、适应能力较差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学校教育不足。从学校方面而言,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关爱明显不够,大部分地方没有对这一群特殊群体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偏远地区以及农村学校。这些学校因为师资力量薄弱,留守儿童在学校能保证正常的学习就已经很不错了,很难得到学习以外的人文关怀,而就算在正常的学校,也因为学生人数较多,学习压力过大,对留守儿童也很少会做到特殊关注,比如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关心他们与同学的相处,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等;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留守儿童在校寄宿,这使得对他们的日常管理和看护形成了“空洞”,教师除了上课,课后基本与学生再别无更多交流,这很容易使得留守儿童产生一种被忽视、被遗弃的感觉,这将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社会关爱缺乏。日常生活稍有注意就会发现,身边很少有对留守儿童关爱的相关呼吁,也很少有相关的组织来帮助、教育、爱护这些留守儿童。反而是经常会看到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的消息,而这将造成更多留守儿童的产生,如此看来,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关注,不仅是家庭、学校的责任,也有社会的责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父母教育的责任。留守儿童与正常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们缺乏与父母生活、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他们从小在成长过程中的这种与父母相处的缺失更加需要后天家庭教育的呵护和培养。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心理成长。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建议是在孩子年纪幼小的时候,尽可能避免父母外出,或者至少能留有一方来照顾孩子;在教育方式上,父母切忌因为对孩子的亏欠心理而演变成溺爱式的教育,要注意正确表达情感,及时与孩子沟通,多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和问题,严格以身作则,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培养他们健全、健康的心理机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是学龄期儿童活动最频繁的地点,若能够发挥良好的学校教育,则会对留守儿童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有所弥补,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成长。学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余,应该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关注和帮助:第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库”;第二,配备心理健康教师,设立心理咨询室;第三,教师应多关注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第四,将“家访”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保持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教师有必要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使其学业和心理都获得良好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建立社会关爱体系。社会急需呼吁各界人士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首先,可建立相关公益性救助机构,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成长,可由离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人员构成;其次,通过法律和宣传教育等手段,杜绝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活动,如赌博、网瘾等;社会公益机构应组织有益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活动,如夏令营、科技活动等;最后,呼吁有志之士下到基层去,扩充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4.提高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留守儿童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需要关注的一个群体,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能否得到提升应该是三者协调发展的结果――学校与家庭相互配合,社会的关注又促使学校和家庭提供对留守儿童更完善的教育和关怀,三者相互促进,为留守儿童的美好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留守儿童的产生,源于家庭因素,但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出现偏差,却不是家庭单方面导致的,而是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足、社会关注不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多方面协作来弥补,给予物质、精神上的投入,使留守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能够正确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价值,发挥自身特长和潜力,健康成长,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长期并且尤为重要的任务,应当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和关爱。

  参考文献:

  [1]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研究,2006,30(3):60-65.

  [2]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20(5):82-83.

  [3]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521-52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等.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177-179.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龚开国.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现状及其个体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66-468.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张顺,王良锋,孙业桓,等.小学“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现状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441-443.

  [7]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28(4):855-858.

  [8]赵红,罗建国,李作为,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7,20(1):11-1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相关文章: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2.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3.浅析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及对策干预论文

4.乡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5.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14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