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的论文
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的表现,不仅影响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学习,也给教师家长带来了很大困扰。为预防逆反心理的产生,教师、家长应理智地对待孩子,引导孩子构建正确的认知体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逆反心理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逆反心理的论文范文一:浅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摘要:在对青少年的施教中,老师、家长及专职青少年 教育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的 工作者们,普遍感到当代青少年存在比较严重的逆反 心理现象同时又表现出无计可施、无可奈何的状态。逆反心理正在使很多教育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和动摇。为此,揭开逆反心理民实质、形成的原因、寻求解决它的良策的问题便撂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青少年;逆反心理;认识
一、逆反心理及其一般的心理机制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时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二、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
其心理机制的过程是:首先,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接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以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态度反应。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抵制,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可见,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 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
三、逆反心理的心理构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大要素构成的。其中,认知是受教育者态度的基础,在对态度的作用中,认知主要是对逆反心理起准备和导向作用,这是因为,无论什么人(不包括思维不健全者)怎样认识某一现象或问题,在其心理上都具有一定的较为稳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些稳定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所构成的认知,支配人们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将要采取怎样的做法,即是拥护、支持、顺从态度,还是怠慢、反对、逆行的态度。情感是逆反心理的第二个构成要素,指人们在心理上对认知信息内容的一种情绪体验,即喜悦(愉快)或烦忧、反感。它在逆反心理中起决定的作用或是直接的动力。具体地说就是青少年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当理解掌握了某一信息或观念,一般会感到一种满足、充实和愉悦;而对不理解的信息和观点,一般会感到疑惑、焦虑和烦忧。将这些对新观念、信息的情绪感受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所存储的知识内容、态度加以比较,当原有的不良情绪不能有效地克服和剔除时,不良情绪就会愈加强烈,从而导致产生去抵制有关教育 管理的内容和信息的行为意向。当这种意向倾向越来越多时,逆反心理就会逐渐转化为一种逆反行为。为此,作为逆反心理的第三个构成要素的行为意向,在逆反心理中的作用也就显而易见,即它是逆反心理转化为逆反行为的准备,它直接受逆反情感的作用和影响。充分认清逆反心理的构成及其作用。不但能加深我们对逆反心理实质的以识,而且对我们寻找解决对策,并有效地预防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很大的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因素,概括起来确以下几方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一,主观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首先是和青少年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 发展 紧密连在一起的。
1、青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 文化和教育过程中青少年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正是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2、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教师诲人不倦的施教、家长苦口婆心的相劝等等,早已被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意向驱散了。
3、青少年时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体来说青少年在心 理学 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 经验的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肥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
第二,客观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观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根本 环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2、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学校不良因素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具体来说一些教师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为完成施教任务而完成施教任务等应付差事的想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二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三是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对学生的一点小错就揪着不放,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此外,我们施教的内容老化及教育上的灌输和填鸭方式也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
3、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响。同辈群体是指同龄或相近年龄组成的群体。在众多同辈群体中,青少年受同辈群体的影响最突出对同辈群体的依赖最明显。这是因为在青少年同辈中,青少年们不仅有共同的 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爱好、兴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它们之间相互容易认同,最能达到或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其中青少年同辈群体中积极的价值观念及行匀倾向与家庭、学校、 社会的 教育 目的大体一致,置身其中的个体青少年的心理就较为正常、合理;而青少年同辈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则对置身其中的一些青少年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筝就使一些本来正常的青少年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为此,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中同辈群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大众传播及社会 文化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 发展 ,大众传播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扩大,不仅给青少年提供了学习、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径,而上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或因制作节目的连贯性,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却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另外,由于大众传播还强调新奇性,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时尚新奇现象,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摇滚文化等。也影响并辐射着我国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
五、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
通过前面对青少年逆反心理实质、活动和机制以及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加强教育者指导思想的转变,充分尊重被教育者。从形式上看,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间是一对矛盾性的存在,实质上这两者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或目标都是有利于被教育者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这和被教育者的愿望是一致的。并且教育和被教育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被教育者需要我们的指导,教育者教育指导的作用又具体在被教育者的有效社会化和不断提高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实现。正确解决这一关系及在指导思想上树立热爱教育 工作特别是热爱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识,就会在我们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积极探索,敬业工作尊重青少年。进而才会减少青少年的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逆反心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加强感情投入,密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无论是心 理学 理论还是大量的社会现实都在说明,感情是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并非顺理成章,并非符合 科学 要求,但由于感情的因素,无形地左右着人们的某些行为,这就是情感魅力。对于生理、生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有 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们都有 体会,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的结果。如果我们教育者在感情上与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 自然 就会淡化或消除了。
3、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或者说是一种生存、生长 环境对人的压力作用。积极的群体对个体的正常心理产生的则是一种动摇力量。为此,加强对同辈群体的正确指导。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习气滋生、扩大有效手段。特别是对同辈群体中“领袖人物”者有效控制和指导,则更是必要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面对社会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青少年往往还未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常常是因为好奇心驱使进行模仿,难以瓣清其实质或其中蕴含着的积极、合理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及时、有效、准确地把握这些现象和问题,把它提出来置于被教育者面前,深刻分析其实质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帮助青少年建构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的追随。这也可预防、消除逆反心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积极、鼓励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屡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青少年拉人我们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为此。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不啻是个好办法。
逆反心理的论文范文二: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逆反心理 疏导 对策
论文摘要:大学生逆反心理疏导日益成为高校思想 政治 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当前大学生逆反心理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定义、双重品格及其具体体现,进而分析、归纳了导致产生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主客观因素。并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提出了有效疏导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非理性的心理状态,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由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亦可称之为大学生的心理失衡期。它既是一个危险期,但同时也是一个宝贵的教育时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正确看待、合理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抓住时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发挥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克服不利影响,从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1.当前大学生逆反心理现状分析
何谓大学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一词在近几年广泛流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概念描述。笔者根据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思考、归纳,认为,所谓大学生逆反心理,即是指处于人生思维最活跃时期的大学生,由于生理早熟而思想晚熟、自我意识增强而自我教育能力低下、抽象思维能力增强而社会实践经验缺乏、感情丰富而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内因限制,在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所产生的偏执、抵触的情绪和社会态度,从而表现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跟当事人的意愿或多数人的反应完全相反。具体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即指由于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及情境等因素产生的与教育目的、方向相反或抵抗的一种反应态度。在这种定势心理的作用下,大学生漠视某些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或老师的期望目标,违背常规和定势逆行川。
1.2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双,品格及其具体表现。逆反心理作为大学生心理失衡期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然,并在某种程度上对其产生有益影响;但是,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如果不能正确疏导必将给学生成长带来消极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逆反心理具有健康性和非健康性双重品格。从积极意义上理解,逆反心理是大学生自我主体意识 发展的产物,是其寻求自立、肯定自我形象的结果。从消极意义上解释,逆反心理是大学生自我主体的逆向思维,怀疑否定一些正确的思维和行为,是其怀疑否定他人形象的结果。鉴于此,利用好其健康性品格,可以有助于大学生选择多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从新角度去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所创新,同时,还可利用其抵制不良影响。但同时由于其非健康性品格的存在,如果不能有效疏导,则会使大学生盲目、片面、走极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逆反心理非健康性品格主要表现为对不良社会思潮的认同感,对正面教育起反向思考,对个性发展问题产生片面认知,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产生抵触情绪。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极端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2.1盲目性。不能 历史地、全面地看事物,往往来不及对事物价值作理性的分析判断就急于下结论,否定事情的价值。尤其表现为对社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及党的方针、政策,未加认真学习就盲目地加以拒绝和排斥,对舆论宜传的怀疑多于信任,对当前社会形势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理性的思考,片面夸大社会制度不完善的地方,对社会阴暗面的看法比较偏激。因此容易受社会不良思潮的诱导,甚至于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1.2.2反向性。表现出与教育者的意志、愿望、要求相反的情绪和行为,认为大学生活就是无限制的自由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则是远离生活实际的形式主义,校规校纪则是妨碍个性充分自由发展的栓桔,从而表现出对学校、老师宜传教育的冷漠、厌倦、抵触、反感等错误的情感和态度,产生不信任、反向的思考。这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会出现一种基于个体认知和教育内容的对峙。
1.2.3排他性。别人都反对的事,他偏要赞成;越是不希望他做的事,他越要做;惟我独尊,我行我素。对大学生来讲,这并不是为了与人作对,而是急于表现自我而没能运用恰当的方式,当自己的预期反应未能如愿时更是产生偏执的思想。具体表现为对组织领导和老师不信任、疏远,对集体活动不关心、疏离,对他人无端猜忌,不愿友好相处、合作共事,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讽刺挖苦、造谣中伤,对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否定、曲解,甚至错误地做出主观臆断[z7。
2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逆反心理尤其是它非健康性品格的存在,容易导致病态人格,影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形成;同时,它改变了正常的社会心理结构,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离心”倾向严重,影响了组织的团结和协调,如果不能在大学阶段将其有效控制和疏导,将对大学生步人社会后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应引起高度重视。而要有效疏导和控制大学生“逆反心理”,就要分析其形成原因,从而因势利导。
2.1主观因素。大学生正处于向成人过渡的青春期,身心变化迅速,自我意识增强,社会接触面不断扩大,而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未做好充分准备,认知模糊,这种生理早熟而思想晚熟、生理发展成熟趋早与社会地位延迟构成了大学生的矛盾心理。①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价值被肯定的欲望,他们自尊心极强,只想听表扬,不愿听批评,且对某些批评意见存在抵触、反感和反抗等情绪,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好走极端。②随着其独立性和自信心的进一步增强,当代大学生极力想摆脱外界的束缚和干扰,希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同时,他们对社会和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期待,而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形成心理压力。由于其社会阅历浅、性格不稳定、思考不全面,就容易产生对立情绪,若情绪得不到缓解就会形成逆反心理。③从认知发展来看,“好奇心”对大学生有着很大的诱惑,你说不能做的事,他越想试一试,这是一种“禁果分外甜”的逆反心理。从行为倾向来看,在同一集体中,由于情境感染,一旦个别人有逆反心理,就会不自觉地相互影响,从而易形成一种集体的逆反心理力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2客观因素。①我国现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体制转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人和市场 经济体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观念滋生,冲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泛滥的不良信息和功利倾向也以反文化心态影响着大学生心理。一些不良的社会现实与所受教育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照和比较,致使大学生产生厌恶之情,形成逆反心理。②就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来讲,其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发展现实,忽视了学生的精神满足和心理需要,不能有效地回答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学习、生活、交友、择业等现实问题,教育内容脱离社会和学生成长实际甚至变成空洞的说教,就会引发大学生的疏远、不信任感。同时,教育方式、方法不 科学,违背大学生的心理 规律,缺乏因材施教的灵活性,在教育中强调服从而忽视大学生日常在社会、学校、家族生活中多样化的道德实践,削弱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③由于一些政工干部自身素质的局限,倾向于依赖行政手段,不能平等、民主地对待大学生,不能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这都易产生逆反心理。 3有效疏导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针对逆反心理的双重性品格,如何正确利用和引导其积极作用、有效控制和疏导其消极影响,是高校思想 教育工作者忠实履行其“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职责所必须丙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的逆反心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态度端正、思想重视、认识明确、行动积极,全面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遵循教育心理 规律,力争开创思想教育工作新局面。
3.1注,“理解、算,、关心、激励”一视同仁.以情动人。在具体工作中,面对的是人生观基本成型、分辨能力初步具备,且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大学生,因此,要将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视为工作的第一目的,用实际行为来向大学生证明我们是可信任和依赖的。必须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非权力因素,多采取双向交流、民主研讨的教育形式,还可利用 网络通讯工具作为有效的沟通渠道,有意识地增加与大学生的接触,并以顾问、朋友的身份平等交流,把管理、教育同关心、指导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使思想 政治教育人情、人理、人耳、人心,帮助大学生疏导不良情绪。此外,在运用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公平公正。双方在相互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全新的管理和服务关系,从而奠定克服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心理基础。
3.2提升理论索养和业务索质.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与引导者,思想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形象化、人格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因此,要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率,我们必须要提高业务理论和职业道德修养,使自己的才智、能力、水平、德行与育人的职责相符,把理论说服力与个人人格力量有机结合以感染和影响学生。第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和渊博的学识,信息反馈及时,判断准确,能够迅速应对大学生提出的新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代感、现实感;第二,要学习掌握心 理学知识,不断提高心理分析能力,理解大学生心理表现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第三,还要讲究语言 艺术,提高启发诱导能力,旁征博引、深人浅出、挥洒自如的教学更能让学生口服心服。此外,要善于 总结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勤于交流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积累经验,掌握足够技巧,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tsl0
3.3注,教育时效.以人为本.调整教育内容、丰宫教育形式。随着社会进步和形势 发展,应针对育内容、方式的新变化、新特点,针对每个大学生的情况和不断变化的思想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旋律教育活动,有的放矢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第一,教育内容应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实际和大学生成长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要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对学业、交友、择业、学习诸多问题时所产生的社会适应、应对挫折、发展人格及人际交往等困惑出发,从大学生不同觉悟和接受能力出发,区分层次,分类指导。我们既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大学生中带有共性的思想、情绪和要求,又要分析少数大学生中暴露出的具体问题和思想苗头,在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坐标系中,选准重点、难点和热点,选择能够影响整体的突破口,让大学生产生认同感。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对待社会制度存在的不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同时,仍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并融人人文社会 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帮助他们建立辩证、发展、全面的思维方法,从而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完整的人格。第二,在教育方法上,要适应大学生兴趣广泛的特点,努力探索和研究科学有效、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组织参观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如校属各类重点实验室)、爱国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各种创新比赛和社会实践,通过调查、讨论、辩论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等形式让大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教育中接受德育内容、减少逆反情绪,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尽可能地充分利用 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把抽象教育与形象教育结合起来,把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各种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欢歌笑语中增长知识,在集体活动中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困。
逆反心理的论文相关文章:
4.安全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