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逆反心理相关论文
浅谈逆反心理相关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逆反心理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常常导致大学生偏离社会主流思想,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逆反心理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逆反心理相关论文范文一: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本文从心理感应抗拒理论出发谈逆反心理,运用它们的相似之处,对现今小学生逆反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引导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逆反心理 心理感应抗拒 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10-02
一、研究逆反心理的理论依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近年来,国内对“逆反心理”问题议论不少,也有人试图从心理角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在传统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中并不存在“逆反心理”这个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这个概念是我国学者的首创。那么,是不是只有在今天,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种“逆反心理”现象存在呢?翻开心理学文献,我们发现西方心理学者们关于“心理感应抗拒”现象的描述与我们对“逆反心理”的理解很接近,可以说,他们的理论和研究与我们进一步探讨“逆反心理”问题不无启迪。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心理感应抗拒理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心理感应抗拒理论是美国肯萨斯大学心理学家布林1966年在他的著作《心理感应抗拒理论》中首次提出的。
根据布林的理论,假设某人有一套自由行为,如果其中任何一种行为被取消或有可能被取消,他就会体验到“心理感应抗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布林认为,当心理感应抗拒发生之时,人会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发生改变。
1.如果某项自由行为被取消或威胁取消,则该项自由行为的吸引力反而增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直接从事被禁止或可能被禁止的行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通过暗示行为来恢复自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敌意和攻击性情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从心理感应抗拒理论出发谈逆反心理
1.“逆反心理”有可能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普遍存在的。
2.逆反的作用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对当前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多种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长期积淀的结果。
(一)主观因素
1.年龄与生理条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性征,他们意识自己长大了,独立自主意识大大增强,要求成年人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而很多家长、老师的观念还来不及或不愿转变,对于少年的烦恼、要求不能充分理解和积极引导,于是,少年因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自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
2.个性特征
部分学生由于自负、独立、偏激等个性特征而造成逆反心理。
3.好奇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小学生对未知事物有好奇心,往往事情越是有阻挡,对学生就越有诱惑力。有些老师、家长禁止孩子做某事,却不说明为什么不能那样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
4.心理受挫
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总希望被教师、同学重视、赏识。长期得不到这种满足,心理受挫,就可能发牢骚、闹情绪,甚至转而用“非常方式”寻求关注。
(二)客观因素
1.家庭因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父母管教不当。在这方面造成逆反心理的原因又包括:期望不实际;管教随情绪而变化;管教太严厉。
(2)家长的素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果家长自身的品行不良也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学校因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教学内容的单一化。
(2)教师的教育态度不端正。
(3)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
3.社会因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不良大众传播的影响。
(2)错综复杂的社会文化的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引导和教育
1.加强教育者的可信度。可信度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教师无威无信,这类教育者很易诱发学生显性逆反心理,即逆反心理会转化为明显的逆反行为,学生会公开与教师作对。二是教师有威无信,这类教育者用威严压制学生,很易诱发学生的隐性逆反心理,即逆反心理不会转化为明显的逆反行为。因此,一名教师要有自信的心理素质,丰富的知识和才华多方面展示,对课堂的控制与对学生的吸引对其树立威信是很重要的。
2.加强教育者指导思想的转变,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只有在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积极探索,敬业,尊重学生,进而才会减少学生的心理反感,削弱逆反心理。
3.加强感情投入。教育者应在感情上与学生多些相容、多些亲近,那么在学生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积极的群体对个体的正常心理产生的则是一种动摇力量。在此,教师可加强学生群体中合作学习的教育。同时,教师必须对这些小团体加强正确指导,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这是防范逆反心理滋生、扩大的有效手段。
5.加强教育方式的改进。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呆板、重复、武断的教育方式是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出现逆反心理的。故教师要不断学习,开拓视野,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可在适当的时机里给予学生们一些赞美。
6.争取社会家庭的配合。引发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纠正和防治也应该是综合性的。学校除应该尽力做了自身的工作外,还应该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努力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四、小结
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由于小学生还未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还缺乏社会经验,所以在特定的情境中对特定的认知对象、特定的问题才会怀有逆反心理。只要引导得法,疏导及时,其积极作用是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和发展,其消极作用也是可以防止和克服的。
参考文献:
[1]四君山,蒋鼎新,谢岩松.21世纪创新学生、心理障碍咨询、诊断与防治新概念.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2]《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逆反心理相关论文范文二:论幼儿逆反心理的引
摘 要 三岁是人生的第一个逆反期,本文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论述了幼儿逆反心理的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 幼儿 逆反心理 引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或满足自身某方面的需要,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幼儿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幼儿认识上的逆反以及情绪和行为上的对抗。三岁左右幼儿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这时孩子喜欢和成人对着干、拒绝他人。幼儿教师和家长作为孩子身边的重要他人,其对孩子逆反心理的引导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独立自制能力的形成。为此,本文对幼儿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其引导进行了探讨,为幼儿教师和家长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以期帮助幼儿顺利度过第一个逆反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幼儿逆反心理的表现
随着孩子思维的发展,他们逐渐学会了自己思考问题,按自己的方式来行事,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进入第一个逆反期。这时的孩子不再对成人的话言听计从,有时会和大人犟嘴等等。所以,成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孩子越来越有主意、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1 拒绝成人的要求
幼儿逆反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喜欢拒绝成人的要求,甚至会故意和教师、父母唱反调、顶嘴。这时,他们有了自己的主见和观点,对成人的一些做法和看法往往不认可,不按照成人的要求去做。比如,在幼儿园里,一个小朋友因抢位子,总是掐别的小朋友,老师不让伤害其他的小朋友,但依然照做,并辩解自己没掐红;又如,在家里不让他看电视,他偏要看,不让他乱跑,他偏乱跑等等。这些行为如果强行制止,幼儿会不服,甚至为此而大发脾气,哭闹不止。
1.2 不理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幼儿逆反的另一个主要表现就是不理睬教师或父母。无论教师和父母说什么,他就是“我行我素”,自顾做自己的事情。比如,睡觉的时间到了,教师提示幼儿,将自己的衣服裤子叠好再上床睡觉,有些幼儿还是像没听见一样,扔下衣服、裤子,上床睡觉。再如,吃饭时间到了,妈妈说宝宝别玩了,过来吃饭,他会和没听见一样,不理睬妈妈的话。这些行为也很是让老师和家长头疼,感觉这是一种“软抵抗”。
2 幼儿逆反心理的引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面对孩子的逆反,教师和家长要么利用权威,实施高压政策让孩子屈服,其结果是孩子不服、被动屈服或哭闹,家长情绪不佳,教师精神疲劳;要么直接顺从孩子,其结果是孩子越发任性,难以管教。可见,对逆反心理的引导应该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针对孩子逆反心理,有下面的一些技巧可以尝试。
2.1 冷处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孩子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有时会以哭闹的方式来表达对成人的反抗,这时冷处理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也就是,幼儿教师和父母要忽视孩子的哭闹行为,不要理睬他。通过冷处理,孩子觉得无趣,情绪也慢慢平静,之后成人再尝试和孩子沟通。比如,有的幼儿看书的时候撕书,老师管他不听,之后老师让他从图书角出来,他情绪比较激动。这时,教师不妨让他在空地方冷静一下,之后就撕书对不对、为什么不能撕书等问题和孩子沟通。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开孩子的激情状态,同时可以使孩子知道哭闹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2.2 选择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孩子与成人对抗冲突的时候,可以假设孩子已经同意了,之后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比如,孩子不愿意穿衣服,可以假设孩子喜欢穿,之后跟孩子说“是自己穿衣服,还是妈妈给穿衣服”,或是“穿裙子还是短裤”等等。这种选择法的好处在于成人没有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避免了和孩子的正向冲突,同时,孩子也享受了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快乐感受。
2.3 替代法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要求孩子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势必引起孩子的逆反。这时,不妨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和可以做的事情。比如,老师发现有些孩子在户外活动时乱跑乱撞,告诉他别乱跑,他不听,这时不妨这样说 “你到处乱跑会碰到别人,不安全,你来帮老师捡地上的叶子吧。”这时孩子会容易接受。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孩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知道行动的方向,就不会迷茫和灰心。这比单纯的制止要好很多。
2.4 幽默法
当孩子逆反时,成人换一种表达的方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在幼儿园,有的孩子吃饭很难,这时老师可以说,“别的孩子都是大口吃饭,他们啊就会长成‘高朋友’,你如果不吃饭的话,就会变成故事里的‘矮朋友’,天天仰着脖子看别人,多累啊,咱们快大口吃饭!”在家里,有的孩子不肯洗脸,如果强行让他洗脸,或者训斥他一番,那么事情肯定会变得很糟糕。这时,不妨给孩子来点小幽默:“咱们照镜子看看小花猫吧。”“小花猫脏了,洗洗小脏脸吧”。这样与平时不同的语言会带给孩子一种新鲜感,因此他会乐于接受成人的建议。这种方法把要做的事情用游戏的形式呈现给孩子,孩子在玩中行动,比较有效。
2.5 参与法
当孩子对成人的话不理睬时,我们要观察一下是不是孩子正在忙着做某些事情。如果孩子正在专心的搭积木或玩游戏,要孩子分心来听成人的话是很困难的。这时孩子不是有意地忽视成人,只不过是他很忙。要想让孩子知道教师和家长想和他交流,就是加入孩子的活动,和孩子进行生动、富有想象力的对话。成人的参与会使孩子感受到亲切和尊重,更容易接受建议。在使用这种方法时,配上“肩并肩、蹲下来”的体态,效果更好。
2.6 设置底线法
如果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不涉及安全,而是自主独立的愿望表达时,要给予理解和鼓励,让孩子做主。比如,要鼓励孩子自己穿鞋、收拾小碗、洗碗等行为,并给予方向性的指导。但是,当孩子的“叛逆”危及安全时,必须加以制止,并向孩子讲清道理。比如,不让他动插座,他偏要动;不让他打小朋友,他偏要打。这时,教师和父母必须在第一时间强硬阻止,“不能碰,危险”、“不能打同学”,并向孩子讲清道理。这样的规范有助于孩子正常的社会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总之,基于不同情境下幼儿的不同行为,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只有能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孩子最终才能学会承担责任,顺利度过人生第一个逆反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浅谈逆反心理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3.有关心理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