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关幸福心理学的结课论文(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浅谈有关幸福心理学的结课论文
幸福心理学的论文篇三:《幸福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幸福感教育浅议》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界的对幸福感的一大分支——幸福心理学的角度,针对现今我国大学生的幸福感现状并结合大学生辛福渡较低的心理实际,深入分析造成学生偏离幸福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于增强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意义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心理学;幸福感;积极心理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曾指出:“心理学这一学科对于消极方面的研究远比对于积极方面的研究成功,它向我们大家展现了人类的短处,他的缺点,他的过失,但却极少的谈到他的潜能,他的长处,他所拥有的某种实际愿望或是精神高度。好像心理学是自愿固步自封的,让自己仅限于研究黑暗低劣的一半。”与心理学这种传统倾向相一致,现实中人们也往往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关注大学生群体中的各种各样的消极心理现象,侧重于对它们的外在干预和管控,而较少注重或花气力对大学生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品质的正面教育和培养。
这个世界的抑郁症患者不仅越来越多,而且年龄日益年轻化。为此,近年来有更多的人关注大学生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热情,却又不时陷入迷茫,焦虑的社会群体。诸如研究大学生抑郁、焦虑、自杀、精神紊乱等,研拟和制定相关的直接干预和管控措施、对策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今天的抑郁症比例是1960年的十倍。我们承认有部分原因是认识水平的提高,让我们能更准确的判断出抑郁症。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抑郁症在客观上增加了。
其实,且不说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培育主体的积极心理品质远比就事论事地外在干预和管控更内在、更基础、更有效。我们必须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并不是解决了抑郁、焦虑、精神紊乱,大学生就会感到幸福、快乐和充满希望。实际上,真正的幸福、快乐和希望是建立在大学生主体的幸福感基础上的。而大学生主体幸福感的培育,需要我们研究解决那些影响他们成长生涯,影响他们人生感悟的积极心理的培育问题。例如,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关注生存质量、幸福生活等,以指导和帮助他们追求高质量、高幸福指数的生活,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群体。
相反,如果我们的社会仍旧像现在这样,过度的专注于高考,好像每一个孩子经历过高考之后,家长的使命完成了,老师的使命完成了,学校的使命完成了,政府的使命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孩子自己去解决形形色色的各种成长问题,直到就业问题出现,我们才又重新去想这样一个群体应该怎么办?我们不去关注大学生的大学生涯是否真的健康成长,只是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刻才开始纠结他们是否能够就业?……这样的做法和环境怎么能够营造出一个积极、幸福、健康的大学生心理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幸福心理学的积极转向
幸福心理学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一门研究幸福心理的学问。西方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兴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从而直接推动了现代幸福心理这一门科学研究的形成与探索热潮。幸福心理学认为,幸福是每个人人生的终极目标,追求幸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和权利。在这个现实感不断增强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奋斗追求幸福。然而,归根结底到底什么是幸福和幸福感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幸福感,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法和态度去追求幸福并获得幸福。由此可见幸福感的主观性很强,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说来,幸福是人作为行为主体对其当下生存状态及其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是人的个性化感受。每一个人都因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存在而精彩,幸福也正因个体存在的独特性而表现出其丰富性和多样性。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依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肯定性,整体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及其它各方面的全面主观评价,并由此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心理的精神状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作为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幸福心理学出现的时间并不算早,尤其在中国,可以说它是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并顺应新时代人们工作与生活的需求而不断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心理学的研究在此之前多侧重于消极心理学,如病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等,其目的在于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把研究重心放在了从负向、病理的角度来了解心理问题上,但是,没有心理疾病并不等于心理的完全健康,人类的精神生活也需要更高层次的追求。幸福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关注人类的生存质量,致力于研究人的幸福生活,研究精神品质,指导人们追求高质量、高幸福指数的生活,关注和造就真正健康的人。
3.目前影响我国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我国大学生幸福感指数不高的问题由来已久。当生活保障,生活质量以及各种各样的客观幸福指数显著增长的今天,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的幸福感问题却愈发明显,这的确是个引人思考的问题。通常人们大多将其归咎于诸如生活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性格与情绪问题等,这些直接的心理健康问题。可本文认为,隐藏在这些心理问题背后的社会和教育问题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
3.1 成长环境对幸福感的影响
如果我们去问大学生,上大学究竟有什么用?在大学的校园里究竟学什么?每一个正视中国大学问题的老师或是学者或是媒体人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大学中学习是为了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因为,这是他们从小的成长环境所教给他们的。考试成绩高,就是好学生,即使他们并没有搞清楚他们应该学会什么,甚至都不了解他们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一部分大学生衡量自己在大学中学习的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不挂科;许多学生在近乎绝对自由的大学生涯中通过游戏,恋爱放纵自己,用来释放和缓解前12年所受到的所有的精神压迫,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从小到大,好的考试成绩就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不仅学生自己养成了这种心理定势,似乎社会、学校和家长也都这样认为。这种成长环境成长起来的下一代,要么是被动接受,读死书的“好学生”;要么是用不读书进行反抗的“新式”学子。当他们意识到或与真正的社会现实相融合的时候,种种不适应、被否定、挫折或失败等,就会使他们陷入极度的焦虑、彷徨和自我否定的心境之中,幸福感顿然尽失。
3.2 就业压力对幸福感的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几乎成为了我国大学生的社会标签,这样一种现状折射到在校大学生当中,是大学生焦虑,迷茫的重要原因。不可否认,大学扩招在使大部分人拥有了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直接造成学历贬值;经济不景气,本专科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并向低层次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文化程度的需求梯度攀升;激烈竞争中的不正之风的泛滥等等。当人们去反观这种社会现状时,无不会纠缠于深深思考,大学生究竟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在大学中求学?就成了困扰学子们的问题。如果毕业等于失业,如果好工作等于好关系,那大学中的努力奋斗又是为了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3 情感困扰对幸福感的影响
许多大学生把恋爱动机指向“体验爱情幸福”、“充实大学阶段生活”,可见,当代大学生注意的是恋爱的过程本身,对结果则不太在意。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即便两个人投入了无比真挚的感情,但毕业之后,绝大多数还是躲不了分道扬镳的结局。恋爱本是人世间纯真美好的事物,大学生在具备了成熟的恋爱心理之后却难以回避客观现实问题,为今后的人格发展,恋爱心理都产生不小的消极影响。但不可否认,总的来说,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对性发育成熟缺乏心理准备,对异性的神秘感、恐惧感和渴望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导致了心理障碍,如失恋、单相思、恋物癖、窥阴癖等。这会严重影响他们对人生的幸福体验,甚至造成具有长远和广泛影响的心理阴影。
3.4 社会舆论对幸福感的影响
当今多元化甚至是良莠并存的娱乐和舆论背景,使无数大学生在网络,电视调侃自己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对自己的命运做了消极的定义。舆论告诉我们,不挂科是王道;舆论告诉我们,大学毕业等于失业;舆论告诉我们,大学谈恋爱,男的是给别人养媳妇,女的是挥霍青春;舆论告诉我们,大学生整体能力缺乏;舆论告诉我们,好大学才有好就业;舆论告诉我们,绝大多数人上不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舆论告诉我们,大多数大学生就业基本上与自己的专业无关。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社会,舆论导向,很直白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的命运做出否定。消极的心理伴随着消极却娱乐至死的舆论环境如影随形,将大学生本就不多的幸福感销毁殆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我们的舆论媒体从来都是批判的告诉大学生多么的无能,大学多么的无用,我们如何能指望一批刚刚自我成长,自我负责的孩子在这样一种消极批判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紧迫性与具体建议
事实上,当幸福感越低,幸福感教育的紧迫性就越强。按照幸福心理学的宗旨,幸福感的教育,关键是要跳出对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或环境的一味的消极的抱怨,侧重从积极的方面发掘和培育人们的积极心理品质。但前我国的大学生幸福感的教育,关键是要深入思考,面对现实的社会背景或环境,大学生应当保持着怎样的心理状态,做着怎样的一份努力才能算作是成功的?那种仅仅用成绩的高低去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做法不仅是片面的,而且迎合时弊,让一个有着理想憧憬而又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去做他们本质上不会有幸福感的事,又怎么能指望他从中感到快乐,收获成功?
我们需要运用幸福心理学的理念去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以使他们即使在不怎么好的成长环境中,也要健康快乐积极的成长,这是社会应该做的,也是大学的责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让大学生通过积极健康的心态去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寻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平衡其实就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幸福心理教育。从人类的本性出发、因材施教,重视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的理念与我国大力提倡的大学生素质创新教育是紧密相关的;这与大学生艰苦奋斗的教育理念看似对立也并不冲突。它是让大学生们积极拼搏。但却是将艰苦的奋斗过程转化为幸福的终极享受。大学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对人生发展、对社会认知的重要时期。大学可塑性是极强的,要使大学生对看问题的视角,生命的理解、幸福的获取有一个合理的认识就要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幸福感教育,这种发展的,积极的、科学的、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将决定他们的一生。当然,幸福教育不是一朝即成的事情,它有赖于社会制度和学校系统的长期努力。单就大学本身来说,以下几个方面是大学生幸福教育迫切需要重视的。
4.1 感动教育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幸福观
感动是性本善的一种表现,其实21世纪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是幸福的,感受幸福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他们都拥有着。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同样也是不幸的,因为感受幸福的能力他们缺乏。就是因为很多大学生不懂得感受和珍惜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幸福唾手可得。这就需要在各个高校中采用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大学生具备感受真善美的能力。目前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在美国已经到了普及的阶段,约有200余所高校开设了积极心理学课程。在我国清华、北大、浙大等一些大学也逐步开设了积极心理学的讲座。把培养学生的幸福观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做到以人为本,把幸福观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这是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2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仰,明确生活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只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并把自己的命运与之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因为学习是始终是大学生的本质工作。事实上,缺乏理想,信仰,幸福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幸福感。中国学生在经历高考后,普遍就失去了目标和理想,同时也就失去了幸福感。大学教育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引导学生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积极的生活信仰,自身愿意从事的、对社会有价值的目标。在大的目标之外(二三十年或更远),还可以确立一些小的目标,这样每实现一个小的目标,我们就能够感受到离目标靠近的喜悦,使学生们感受到过程的幸福,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幸福感实现的基本主体条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3 引导大学生改变不良习惯,调整健康生活状态
充实丰富、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是构成人们幸福感的重要要素之一。拥有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不但可以体现一个人积极的生活品味和生活标准,并且还是人们幸福的重要源泉。因为健康的生活通常表现为拥有积极的、向上的兴趣和爱好。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拥有大量自由自主的闲暇时间,很多大学生除了课堂学习、考试成绩,便无所事事就是长期接受应试教育而对自主教育缺乏导致的不良结果。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将积极幸福的生活教育纳入、融入校园文化的活动中,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充实、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是当前幸福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4.4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拥有幸福的感受可以通过对心理认知水平来提高,也可以通过情感控制能力来提高。首先,培养大学生心理技能,使大学生通过自我调整、自我排解,保持平稳健康的情绪和良好向上的心态。然后,指导大学生客观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对自己的学业成绩,人际交往、性格成熟等各个方面确定实际合理的期望与目标,做到不盲目,不自卑,不自负,不自暴自弃,这是提高大学生幸福感,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陈矫.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幸福感教育[J].经济研究导刊,2010(1).
[3]檀传宝.幸福教育论[J].东华师范大学学报,1999(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郑雪.幸福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