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浅谈环境心理学与校园规划设计的论文

浅谈环境心理学与校园规划设计的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浅谈环境心理学与校园规划设计的论文

  将环境心理学应用于校园规划设计之中,进而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环境心理学与校园规划设计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环境心理学与校园规划设计的论文篇一

  《浅析环境心理学与校园绿化设计》

  [摘要] 校园绿化不仅能美化校园环境,还具有松弛精神、调节心理、陶冶审美、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功能。而环境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内容是如何处理环境才能符合人的心愿。该文通过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根据榕城某高校当前的校园绿化现状,重点分析了校园绿化设计中存在的心理效应,以期对高校校园绿化设计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 校园绿化 环境心理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校园绿化是大学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办学风格和精神面貌的外化体现。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城市环境艺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大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高校对校园绿化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大学校园环境的建设中,校园绿化是联系校内各功能区的必要手段,对增强和发挥校园环境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环境品质、营造人文氛围、改善景观时空分布格局等起着重要作用,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 校园绿化的含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校园绿化创造的是物质环境,但它带给人的则是一种精神享受。这种综合性的自然艺术在其一年四季有规律的生长中“给人一种在绿色中孕育大自然的生命力的感觉”,使人处在这种生动逼真的自然环境中,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大自然乐趣和世外桃源般的情趣,产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激发师生员工的思维意识和努力工作、学习的激情,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1]。

  2 环境心理学的内涵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它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和行为)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社会和文化)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它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在继承和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2]。

  3 环境心理学理论在某高校绿化设计中的应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环境心理学作为研究人与其周围的物质、精神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分析,寻求最佳刺激,再根据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在校园绿化设计中运用环境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在物质空间中的活动及人对环境的反应,将有助于设计出真正人性化的校园绿化空间环境。

  3.1 环境知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环境知觉是人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来接收环境信息。从校园绿化环境获取的这些信息,经过知觉者自身的经验,把知觉对象的前后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形成人对环境的知觉。人通过环境知觉来感受和评价园林绿化景观。

  3.1.1 视觉方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通过构造形体变化、色彩变换、季相变化等来满足校园人的审美需要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热爱的心理需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形体变化。校园内绿化植物的形体各异,单株植物方面,有罗汉松的广卵形、马尾松和侧柏的圆锥形、油松的伞形、水杉的塔形、红叶李的的长圆形、合欢的扁球形等;丛植、群植植物方面通过有效设计形成自然的流线型、长方形、圆形及特殊字型等各色造型,丰富校园视觉美感及空间知觉,让人在游览校园的过程中不会产生疲劳感,相反地能够有效地缓解人们的疲劳,愉悦心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色彩变换。校园内植物色彩以绿色为主色调,在此背景下还掺有红、黄、白、紫、蓝等色调,丰富整个校园的视觉美感。绿地反射的光线可以激发人们的生理活力,使人们在心理上感觉平静。而且绿色使人感到舒适,能调节人的神经系统,树木繁盛的校园绿色空间,可减轻和消除眼睛的疲劳,尤其适合于用眼较多的脑力劳动者(如老师及学生);此外绿色象征春天,青春,欢快,活力,理想与希望,能给人以宁静安全,休闲、平和的感觉,因此,它具有平衡人类心境的作用,是易于被接受的色彩。以绿色为底是该高校文化特色生动的展现。红色属于暖色调,视觉刺激强,使人感觉活跃、热烈、富于朝气,又使人感觉到发达、向上,同时红色又易联想到血液和火焰。“求知路”上间隔行植的碧桃,使人产生一种生命感、跳动感,加之“桃李满天下”的这种特殊象征意义,不仅给生活其中的校园人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提升校园景观环境的文化品味。同时红色也具有色彩的收缩感,如在次级道路上以羊蹄甲为行道树,使空间显得喧闹而有缩小感。白色是冷色与暖色之间的过度色,其明度高,色彩明亮,给人以纯洁、干净、明快、简洁的感觉。在植物造景中,白色花卉对园林色彩的调和起到重要作用,园林景色多喜好明快、开朗。校园内常在硬质建筑氛围中配置含白色花的树种,如楼群附近种植广玉兰、桂花等,可以使环境的色调明快起来而不显得单调枯燥。

  (3) 季相变化。“春花、夏荫、秋实、冬干”是植物景观观赏的季相主题。

  “春花”的花色和花香成为了观赏的重点,除了红色系列的木棉、扶桑、红花羊蹄甲、桃花、山茶等,还有黄色系列的含笑、夜合、银桦、蒲桃、麻楝;白色系列的菜豆树、小蜡、鸡蛋果、山茶、桃及蓝色系列的蓝花楹、南洋楹;紫色系列的苦楝、醋浆草等花色较为丰富。而含笑、玉兰、桃树、麻楝这些都属于香花植物,它们给校园增添了淡淡花香色彩,沁人心脾,心情舒畅愉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夏荫”:校园内罗汉松、广玉兰、樟树、棕榈、垂柳、芒果、朴树、合欢、凤凰木、木棉等植物均具有较好的遮荫效果,在炎炎夏日下,为广大校园人提供了良好的庇荫场所。

  “秋实”:校园内枸橘、柚子、枣树、葡萄、番木瓜、石榴、莲雾、人心果、柿、菜豆树等植物均在秋季结果,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挂满枝头的硕果能够给人以无限的希望;步行期间能够充分感受到收获的希望,给予人努力奋斗的信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冬干”:常绿树种四季常绿充满生机,落叶树种却能应时而变,在冬天褪去满身的绿装,优美的干形和树姿是这个季节的主题,当前校园内所采用的落叶树种有近17种,包括木棉、垂柳、榆树、朴树、桑树、构树、苦楝、悬铃木等等。

  3.1.2 听觉方面

  校园内栽植的樟树、木棉、侧柏等鸟嗜植物能够引诱白头翁、斑鸠等鸟类,这种鸟声环境能不断提高校园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促进其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这不仅实现了校园绿化的育人功能,也美化了校园生态环境。

  3.1.3 嗅觉方面

  在坚持绿色植物造景的前提下,还选择了一些无毒、无刺、无污染、无刺激性气味的树种,如在校门口栽植的桩景榕树由于处于校园主干道,且相对校门口的公路干道也较近,能有效发挥其抗有害气体和二氧化硫的功能,在改善净化校园空气环境的同时由于榕树属福州的乡土树种,在此栽植符合校园绿化中“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有利于植株的成长;类似的设计还有校园内道路两侧的行道树芒果、布置于“求知路”上的垂柳等。此外还选择有香化、净化功能,富于季节变化的树种,它们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学习疲劳、紧张、焦虑情绪,能陶冶师生的道德情操。观音湖内种植荷花,既与湖环境统一协调又由于其香味令人心情平和,整体看来制造出宁静休养的空间环境。类似的芳香植物还有樟树、橄榄、广玉兰、桂花等。

  3.2 领域性

  领域有三个类型:首属领域、次级领域和公共领域。其中的次级领域与我们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半私密空间较为相似。领域性行为有两个作用:认同感和安定、家的感觉。领域的建立可以使人们增进对环境的控制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领域感这角度,校园通过构建富有园林韵味的绿化特色,在绿化的背景上通过校训标语、名言警句等,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学校的文化内涵、办学类型及办学特色,增强了师生的“归属感”。

  3.3 私密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私密性可以理解为个人对空间可接近程度的选择性控制。私密性包括四种类型: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即人对私密空间的选择可以表现为一个人独处,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自己的环境,或几个人亲密相处不愿受他人干扰,或者反映个人在人群中不求闻达、隐姓埋名的倾向。人们在静坐或聊天时,喜欢停留在视野开阔而本身又不引人注目和影响交通的地方,如湖心岛内通过植物配置以及景观小品设置等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减少环境的通透性,创造出完整而明确限定的私密空间。

  3.4 空间认知

  空间认知是由一系列心理变化组成的过程,个人通过此过程获取日常空间环境中有关位置和现象属性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编码、储存、回忆和解码。这些信息包括方向、距离、位置和组织等[3]。一个容易辨认的环境应有明显的路径、明确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

  在校园绿化过程中,植物作为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与路径、节点、区域、标志、边界等环境意象的形成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植物本身可以作为主景构成标志、节点或区域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这几大要素的配景或辅助部分,帮助形成结构更为清楚、层次更为分明的环境意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4.1 路径――有序的植物景观意象

  路径是整个环境意象的框架,无论弯曲还是笔直都应该是畅通顺达、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方向感。如在园林山庄的自然道路上种植桫椤这种保护植物,能有效强调顶点位置,也强化道路的走向效果。在道路两侧布置一定空间序列的植物能够围绕和连接不同的功能场地,在两侧有空间序列的植物的暗示下行进,让人感到安全。

  3.4.2 边界――清楚的植物景观意象

  园林中的边界不仅是指可分隔园林与外部环境的分界线,而且还包括园林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界线。校园内一般采用方形、球形灌木有机散置,形成相对模糊的边界,既起到空间界定作用,又不过分阻隔人与自然的亲近,可以有效地引导人流,实现空间的转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4.3 标志――象征性的植物景观意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标志是一种特征显著、易于发现的定向参照物。如园林山庄内的桫椤,是一种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古树,它形成了校园内特有的精神特征和文化内涵,也形成了较好的视觉导向作用。

  3.4.4 景观节点――引人入胜的植物景观意象

  节点是引人入胜的植物景观意象,它的重要特征是集中。出入校园的这条道路是划分内外、转换空间的过渡地带,其两侧树种的形姿美丽、有较强的观赏性,植物配置集中简洁,视野通畅,给人明朗、兴奋的入口意象。而在校园内外的这个节点处,设置了一株富有乡土气息的榕树,对于游人来说则会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在游览结束后由于对入口原来的方位、配置、四周环境已形成熟悉感,而不再生疏,易于心理认同并感到安全。这种安全感的出口体验过程也有利于他们对游园全程的总结与回味。

  3.4.5 区域――统一而又和谐的植物景观意象

  区域主要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占有较大空间范围的区域,如种植区,草坪区等。校园内区域的类型很多,与之对应的植物景观意象也就丰富多样。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设计都应遵循统一而又和谐的原则。以湖心岛为例,岛内主要种植垂柳、紫薇、山茶花、蒲葵,加之周边的水环境使得小岛更富有诗情画意,是广大校园人及游人休闲静谧的理想去处。校园西区放眼望去一片开阔的景象,这里是校园试验田的聚集区,它既软化了周边硬质的教学楼环境,也很好地体现了校园文化气息,让人油然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

  4 结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通过榕城某高校绿化现状的心理效应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在校园绿化过程中按照学校性质、师生的心理特点、功能要求和经济状况,营造出一个鲜明时代特征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多层次绿化空间,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校园精神与文化内涵,这不仅满足学校的发展和广大教职学工对校园绿化的新要求,也为大家提供一个更加优美、洁净的教育办学环境。在进行校园绿化设计时充分考虑校园环境的心理效应及校园人的心理需求,并结合其进行景观合理配置,将使高校校园绿化再上一个新台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但同时,榕城某高校绿化设计作为个案,也难免会存在不足。在教工宿舍楼的绿化空间较小,一般为常绿乔木,而缺乏运动休闲绿地,没有充分考虑到教职工及其家属活动的要求,为他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运动场的绿化方面,大多只在场外栽植高大乔木,夏季运动员庇荫休息不便。这些设计使总体稍显失色。

  参考文献

  [1] 梁颖仪,刘管平.环境心理学与校园绿化设计[J]. 广东园林,2006(6):16-17.

  [2] 赵鑫,吕文博.环境行为学在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初探[J].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309―312.

  [3] 徐磊清,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1-60

231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