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人格发展缺陷的不健康心理因素,不仅影响活动效率,妨碍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还会给人蒙上一层消极、阴暗的色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通过分析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心理缺陷及其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发展;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心理缺陷

  大学生人格发展缺陷的不健康心理因素,不仅影响活动效率,妨碍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还会给人蒙上一层消极、阴暗的色彩。它主要有以下特征:

  1.悲观的心理缺陷。心理学认为,悲观是一种由于自我感觉失调而产生的不安情绪,表现为心理上的自我指责、安全感缺失和对预期的负性思维方式。悲观就是对人生失去信心,对任何事情都不积极,总是消极地看问题的一种心理状态。引起悲观的既有人生态度、意志品质方面的原因,也有认知错误、人格不成熟的因素。有些大学生一遇到不如意或失败时便会怨天尤人,就自认为无能为力,对前途失去信心,心灰意懒等等,这些都是悲观的表现。这种悲观心理的发展,会使我们的大学生浑浑噩噩、毫无生气,甚至厌世轻生。悲观是一个致命的缺陷,是成功的障碍。悲观心理是一种严重的不健康心理,对大学生身心的危害极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羞怯的心理缺陷。社会心理学家泰姆马社教授认为,羞怯的根本原因是对于安全感的过分追求,只求太平,不想冒风险。所谓羞怯心理,就是害怕与人打交道,羞怯总是表现为从社会情境中退缩,囿于自成。它包括生理和心理不适,退缩,过度关注自我,过度注意自己和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躯体反应。一些大学生不敢在公共和大众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路上见到异性同学就会心跳加速、手足无措,见到老师也觉得难为情,说话感到紧张等。重度羞怯者则会表现为两腿发软,呼吸困难,浑身哆嗦,说话变调。其特点表现为:一是过于胆小怕事、谨小慎微,而且往往为说过错话、做过的错事时常后悔、沮丧和自责;二是过于关注自己。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总觉得自己时时处在众目睽睽之下,于是感到拘束。

  3.猜疑的心理缺陷。猜疑的心理表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自我牵连倾向太重,总觉得什么事情都会与自己有关,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疑。猜疑心理太重,不但会影响工作和人际关系,还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好猜疑的学生对人对事敏感多疑,因而往往缺乏事实根据,有时也缺乏合理的思维逻辑。有的大学生看到同学背着自己说话,便疑心是在说自己的坏话,自己则会陷入庸人自扰、苦闷、惶惑的不良心境中。

  4.急躁的心理缺陷。急躁是人很想实现某个价值目标,但还没有准备好的心理状态。该价值目标相对高于自己的能力,却想马上实现,就会产生躁动不安的心理并引发急躁的情绪。急躁是一种不良的人格品质,表现为一旦遇到不称心的事情就马上激动不安,做事盲目,急于达到目的,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在日常生活中有急躁心理的大学生为数不少,常常什么都想学,而且想短时间内学会,生怕比别人落后,急于求成。但实际效果常常达不到期望的目标,从而泄气、发怒,既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又妨碍人际关系。

  二、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与进化是人格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它们对人格的影响程度随人格特质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为突出,如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抑郁型的人,就不太容易形成豪放、善交际的人格。现代医学也已表明,输入不同的血液或接受别人的器官移植,都会对气质、性格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背景等社会环境因素。首先,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言行和态度对孩子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如果父母采用权威型的教养方式,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甚至不诚实的人格特征;如果父母采用放纵型的教养方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如果父母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就能使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善于交往等。其次,学校的影响也是环境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的教育方式、师生关系、班级集体气氛、个人在集体学习生活中的地位角色等,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许多人在回顾自己人格形成发展时,即常常追溯到恩师的启蒙,同学好友的帮助和影响等。再次,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更广泛、更持久、更隐性。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诸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及社会风气等,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

  3.个人经历。个人的实践是个体社会化的必经途径和手段,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规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某一特定的活动,要求人扮演相应的角色,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这一活动所必需的人格特征,如学习医学的大学生渐渐就会形成谨慎细致的个性特点;学习公关、市场营销的大学生易形成外向、善交际的特点。不同的经历影响着不同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种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个人不断自我调适、自我完善的过程。

  三、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丰富知识。人的知识愈广,其人格也愈完善。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亦是人格优化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也具人格的力量。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正处在学习的黄金时代,广泛地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专业知识,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掌握专业技能,还能够促进人格完善。

  2.锻炼意志。意志在人格特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坚强或软弱的人格特征主要是以意志的发展水平为标志的,因而培养坚强的意志是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意志力的强弱对人格塑造起着重要作用,“有志者事竞成”、“水滴石穿”,坚强的意志能使人克服人格缺陷,实现目标;而意志薄弱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能培养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培养良好习惯。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习惯的形成有助于改变人格的内在品质和结构,大学生自觉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塑造人格起着重要作用。培养良好的习惯,一要确定合理的目标模式,二要从小事做起,锲而不舍。确立合理的目标模式,一方面是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人格现状,知道哪些是好的性格特征,哪些是不好的性格特征,坚持好的,纠正不好的,优化组合,协调发展,制订科学合理的目标;另一方面,可依据现实生活中具有良好个性的人,取其精华作为自己的目标。大学生培养好习惯的过程,就是运用意志将理想信念付诸行动的过程,也是自我磨砺的过程。良好的品质是知行合一、长期锻炼的结果。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自我塑造的基本途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从眼前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无数良好的小事便可“聚沙成塔”,日常言行逐渐积累,不断强化,形成良好习惯,最终凝固成优良性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融入集体。人格发展和塑造的过程是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集体、社会互相作用的过程。人格的培养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在与外界的交往及参与外界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完成。而交往和活动的载体是集体,人格在集体中形成,在集体中展现。通过集体活动,个人的人格品质得到表现,如在社团活动中,自信、果断、细致、热情、创造性得到表现。同时,自己的某些人格品质或受到肯定和鼓励或受到否定和压制,从他人的反馈中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人格特征,从而有助于调整、优化,并在集体的帮助下,发展积极的人格品质,改善不良的人格品质。因此,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应有意识地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社团活动,主动和同学、老师交往,使自己融于集体中,在集体中成长。

  5.社会实践。社会是个大舞台,一个人只有通过社会生活的锻炼才能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品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常有义务劳动、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科研活动等。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和志愿者活动,能培养关心社会、团结协作、责任感强、乐于奉献等优良品质。勤工助学是目前大学生中最普通的社会实践行为,实践证明,积极参加勤工助学的大学生具有头脑灵活、思路开阔、独立性强、善于交往、自信果断、讲效率、富于创造性的人格特征。这些大学生知识面广,适应能力较强,社会经验丰富,毕业后大多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目前,大学生的勤工助学正向智能型、创造型方向发展,并和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大学生的科研活动,主要是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自己或协助老师进行发明创造、课题攻关等活动。科研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自主、严谨、细致、毅力、民主、协作、诚实、公平等各种品质的培养,是完善和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玉.人格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效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2)

  [2]贺立民.加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李炳南.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陈大鹏.浅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6)

  [5]李伟强,郑燕.健全人格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浅谈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全面性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加以引导,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有利于校园环境的和谐化,更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团体辅导教学活动应用于高职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中,会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创新方向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堂;团队辅导;应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加复杂,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心理压力增大。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创新,是让教育工作为学生服务的重要举措。利用团体辅导原理实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找到解决个人问题的有效方法,丰富大学生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趣味化

  利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会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实际需求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有一定的体验。精心设计的心理健康活动,具有活泼有趣的特点,更加关注大学生本身的心理感受,有利于和谐氛围的形成。团体辅导形式的应用,给教师提供了组织多样化活动的机会,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趣味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师生互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团体辅导,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明显增多。教师作为心理健康课堂的组织者,可以与更多的学生互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素材,促进课堂氛围的热闹化。团体辅导,有利于教师从多个角度给予学生鼓励,引导学生就共同的主题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会让课堂变得开放起来,也会让学生找到更多解决个人问题的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要让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应当从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出发,在有关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内容中融入团体辅导模式。让团体辅导活动真正服务于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利用团体辅导,加强自我意识教育

  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探索,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意识,让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建立健康的个人形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在团体辅导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心理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我是谁”的活动,让学生说出15个“我是……”的句子,对自己进行由浅入深地认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价值拍卖”游戏,假设给每位学生一定数量的金钱,向学生展示“健康”、“诚信”、“大房子”等拍卖品,让同学们竞拍,从而对自己的人生追求进行思考,反思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利用团体辅导,促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主题活动的实施,重在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观念,促进大学生成为成功的交际者。教师可以利用“信任背摔”的游戏,让一人站在高处,背对其他人向下躺,其他人要做的就是响应前者的信任,用手一起接住他。信任,是人际交流过程中必备的品质,也是一项技巧。用团体活动帮助大学生改变自己的人际交往策略,提高个人魅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利用团体辅导,做好情绪调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对其日常行为与生活快乐程度有重要影响。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成为情绪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有趣的活动,像“番外篇”。教师给学生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比如“自己被朋友误会、看到两位同学在一起悄悄说话,并看了自己一眼、大家出去聚会没有叫我”等,当学生说出具有负面情绪的观点时,鼓励学生一起来讨论这种想法的正常性。当学生有焦虑等负面情绪时,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训练,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样的活动,能够让一些心理的小秘密变得公开化,促进课堂活动轻松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利用团体辅导,调整恋爱心理

  恋爱,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一项很正常的活动。利用团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建立健康的恋爱观念,形成恋爱能力,有利于校园氛围的和谐化。教师可以利用“情侣间的小矛盾”活动,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恋爱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大家一起去思考解决的方法。用课堂讨论帮助大学生解决恋爱中的困惑,解开心结,有利于大学生更加自然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感情,能够在一段情绪中付出与宽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正常,能够减少许多校园矛盾与暴力事件。重视恋爱教育,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完整化的实践。

  三、结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综上所述,将团体辅导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有利于学生全体参与到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去,拓展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利用趣味性的课堂活动,给大学生传递更多有效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法,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更能让学生在心理健康课堂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邱小艳,唐君.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01:115-117.

  [2]李雪,潘乐,魏鑫,杜冰洁.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世纪桥,2015,02:69-70.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大学生人展与心理健康论文”

2404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