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关于心理挫折的论文(2)

关于心理挫折的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关于心理挫折的论文

  关于心理挫折的论文篇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挫折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健全具有重要功能。有关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研究尚属空白,客观分析国内外抗挫折心理素质研究的现状,深入探讨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培养对策,对卓有成效地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大学生 抗挫折心理素质 培养对策

  [作者简介]张骞(1982- ),男,四川德阳人,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党支部书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重庆 401147)唐继红(1968- ),男,重庆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重庆 40003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83-02

  研究表明,大学阶段(19~23岁左右)是“心理断乳期”“危机期”“矛盾期”和“狂飙期”,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应切实加强挫折教育。对正处于走向心理成熟的大学生,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曲折、坎坷,有些学生产生了焦躁、抑郁等消极情绪,甚至引发精神失常、自虐和自杀等恶性事件。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受挫状况不容乐观,引发了生理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人际适应等问题。对全体大学生而言,承受挫折是他们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经历,抗挫折心理素质是他们的基本素质。鉴于此,加强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对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研究的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40年代初,有关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训练研究最早始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培养模式,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美国通过“合力整合”模式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和自立精神;英国依托证书制度体系实现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发展与培养,致力于将挫折教育纳入正式的教育教学计划;德国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应对面临的重大挫折,并专门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法国采取教育界与企业界的教育合力构筑大学生抗挫折心理教育模式;日本将野外文化教育和挫折教育一并列入大学生教育教学体系中,提升大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国外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研究主要包括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根源、抗挫折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抗挫折心理训练的教育策略、挫折应对的保障系统等。由此可见,国外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培养体系已相对成熟,以制度形式规范了大学生受挫能力的培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既是传统应试教育长期忽视的内容,又是当前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热点。综观我国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其研究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抗挫折心理训练模式,与国外尚有较大差距。传统高等教育的重点主要是知识教育(如学科教学、技能训练)、规范教育(德育、法纪、观念),对非智力因素(如心理素质、兴趣、价值观、人格)的探究较少,这直接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也严重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功效的力度和范围。挫折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心理基础。令人欣慰的是,挫折教育已受到我国教育界高度重视,并已在各高校蓬勃开展、方兴未艾。国家先后出台了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的若干文件,如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普通高校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挫折承受力。”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教育者应培养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上述文件,为培养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为培养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培养对策探讨

  1.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心理卫生学认为,真正引起大学生适应性困难,不是冲突、应激和挫折本身,而是当事人对它们的认知及应对策略。科学的挫折人生观并不是教育个体如何去回避困难,而是让个体树立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在抵抗挫折中促进心理健康成长。在实践中,教育者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需要做到:一方面,帮助大学生树立辩证的挫折观。教育者要让每位大学生认识到挫折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将挫折视为人生经历中的一大财富,视为前进道路上的动力源和推进器,有意识地利用挫折磨砺其意志,提高抗挫折心理素质。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随时可能遭遇挫折和不幸,这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但挫折又可以被利用和转化,可以造就人才,即“挫折就是存折,不行就是万幸”。在挫折应对中,挫折认知影响着个体的挫折反应、情绪体验以及应对方式。从心理学角度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的头脑会形成不合理的挫折预期和认知,从而困扰个体心态,特别是他们对挫折情境或挫折事件的主观评价。另一方面,教育传授学生挫折求助的具体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大学生遭遇挫折时,应多向老师、同学、亲友和家长主动求助,也可向学校心理咨询室求助,还可向社会权威的心理咨询师求助。具体而言,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帮助有强烈受挫反应的学生采用恰当的应对方法,如系统脱敏法、转移法、对比法、宣泄法、补偿法、自我暗示法等,有效消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紧张和抑郁等消极情绪。总之,大学生遭遇挫折,教育者应设法帮助改变对挫折的不合理认知,树立辩证的挫折应对观,科学有效地分析、解决问题。

  2.科学构建大学生挫折防御及调节机制。挫折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受挫与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不安,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防御机制。构建大学生挫折防御机制主要有积极、消极与妥协三种类型。其中,积极的防御机制是对挫折的理智性对抗,是在理智指导下采取的防御行为,能对挫折反应产生建设性成效。构建挫折防御机制包括:(1)改变策略。当个体发现用原来的方法无法实现目标时,可能降低目标,或者寻找其他方法来实现目标;(2)补偿策略。补偿是指当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受挫时,选择其他成功的活动来代替,借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如当人们发现困难不可避免和无法克服时,寻找另一种环境的成功事件来补偿,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3)升华策略。升华是改变个体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动机、欲望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即将那些为社会所不容的本能冲动净化,改变成为某种高尚的追求,保持内心的安静与平衡。

  挫折调节机制是个体在自我意识的调节下,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挖掘内在潜力而实现,任何挫折的自我调节,必然伴随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参与其中。构建挫折调节机制包括:(1)勇于剖析自我。正确认识自我,深刻了解自我,客观评价自我,经常反省自我,敢于面对自我,做到扬长避短、知己知彼。(2)受挫归因分析。深刻剖析导致挫折困惑的原因,从主客观条件对挫折产生的缘由进行归因分析。(3)受挫水平认知。即目前自己挫折承受力水平怎样?达到了哪种水平?(4)挫折应对策略。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监督、巩固和调节抗挫折心理训练的成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抗挫折心理素质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研究的重要手段。国家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都明确要求要增强学生的受挫能力,可见挫折教育的开展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载体(依托):一方面,将挫折教育课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紧密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通过采取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活动渗透、反思训练、宣传板报和心理剧演出等形式宣传普及挫折教育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自身受挫心理特点,牢固掌握正确的心理保健方法,培养健康心态。教师可通过心理咨询开展与受挫问题学生的深度访谈、沟通交流,找出内在根源,协助他们解决面临的挫折难题。另一方面,建立一支业务精湛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由于挫折教育本身的专业性,需要系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人员,因而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在我国目前情况下,需尽可能建立起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心理咨询师队伍,以满足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研究的现实需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在实践活动中夯实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个体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的效果最终需要在特定的挫折实践中检验。具体而言,教育者应做到:

  首先,注意把各项实践活动统筹规划,把抗挫折心理训练渗透至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使之系统化、长期化。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些磨炼大学生意志品质和抵抗挫折的教育活动,如军训、夏冬令营、勤工俭学、顶岗实习、假期社会实践等,培养他们的抗挫折心理素质和坚忍的意志品质。

  其次,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磨炼,积累丰富经验。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大胆做事、积极进取,不能因为害怕挫折而不敢行动;另一方面,努力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客观认识自我和社会现实。调查表明,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增强大学生受挫能力的有效环节:通过实践他们明白了劳动的艰辛、挣钱的不容易,更加理解父母,懂得节约、学会感恩。有的高校已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升他们的受挫能力。如重庆市西南大学组织的大学生“三进三同”(进农村、进农户、进基层;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式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训练的生动课堂。

  最后,引导大学生将远大志向与短期目标相结合,提高受挫能力。挫折实践是远大理想和目标层级的辩证统一,教育者应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度的抱负水准和奋斗目标,克服因短期挫折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多动手、多思考,方能对挫折有切身体验,不断提升挫折容忍力。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袁贵仁.提高认识 狠抓落实 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9).

  [3]郑承廷,徐建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张大均,张骞.当代中国大学生适应性的发展特点[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5]张骞.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

关于心理挫折的论文相关文章:

1.挫折的心理学论文

2.关于挫折的心理论文

3.大学心理关于挫折的论文

4.有关挫折的心理论文

257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