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左右(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左右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左右篇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贫困生人数日益增多,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突出。文章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解决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贫困生 心理健康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董英山(1976- ),男,河南泌阳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郑州 45012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已经达到1200多所,在校生人数达到960余万,其中贫困生比例超过40%。贫困生指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低下,在学习、生活及其他方面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穷则思变的心理让许多贫困生发愤图强,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然而,也有一些贫困生或多或少存在着心理问题,成为经济、心理上的“双困生”。心理贫困指由于家庭经济贫困的原因,在校大学生在经济上不能得到基本的满足,从而导致他们承受着一定经济贫困的压力,而引起精神世界的负性变化以及产生的心理上的自闭或疯狂。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提供的《中国优秀特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显示,有48.5%的特困生心理压力较大,有焦虑自卑倾向,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日趋严重。
为了调查院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贫困状况,对郑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级2686名新生发放心理调查问卷(UPI)测验。其中,男生1789人,占66.9%,女生887人,占33.1%;来自城镇310人,占11.6%,来自农村2366人,占88.4%;单亲家庭75人,占2.8%。贫困生802人,占29.5%。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中三类心理问题学生的分布情况为:一类心理问题学生,即(UPI)测试总分在25分以上,第25题做肯定选择或辅助题中有两题做肯定选择者,贫困生有87人,占10.8%,非贫困生有48人,占2.5%,贫困生心理贫困比例是非贫困生心理贫困比例的4倍。二类心理问题学生,即(UPI)测试总分在20~24分,第8、16和26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或辅助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贫困生有272人,占33.9%,而非贫困生人数为169人,占9%,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比例将近是非贫困生心理贫困比例的4倍。三类心理问题学生,即(UPI)测试总分在0~19分者,贫困生有443人,占55.2%,而非贫困生有1757人,占93.7%。调查表明,贫困生的总体健康水平远远低于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高校学费的增加和家庭经济的贫困。经济贫困是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直接原因。1997年,高校开始实行收费制度,这对普通家庭产生了较重的经济压力。学费大幅度增长对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中国二元结构的存在,城乡差距日益拉大,在同等水平下,大量农村孩子和城镇低收入孩子上大学成为沉重的家庭负担,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不利于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改变家庭状况的压力,而贫困往往紧锁其前进之门。贫困生经济困难、物质生活贫乏、生活忧虑,经常要为学费、生活费甚至家庭的经济状况操心。此外,贫困生虽然渴望人际交往,但同学之间的交往活动都需要以经济做基础,所以贫困生不敢轻易和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在一起,以致很难融入大学生活,丧失很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导致心理贫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就业困难的现实。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职学生学历层次低,在竞争中更没有优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短,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一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导致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贫困生看不到希望,这是贫困生心理贫困的重要诱因。一些高职院校教学方式僵化,教学内容陈旧,就业指导服务不到位,以至于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高职院校由于资金所限,实习实训设备、实践教学师资不足,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影响了高职院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就业困境让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很多贫困生厌学情绪严重。
3.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和不良认知。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也是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另一重要原因。很多高校虽然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组织过一些培训,但很多流于形式。缺少辅导教师,很多贫困生不能正确处理自己的心理困境。此外,很多贫困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难以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贫困生对自己所面临的困境不能坦然面对,甚至掩饰自己、伪装自己,心理上虚弱,表面上平静,内心十分痛苦。
三 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对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建立心理预警系统,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辅导。一是建立贫困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和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队伍。建立贫困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成立以院领导为组长的心理健康问题领导小组,使其成为学校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最高决策机构,协调各方面工作。在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落实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监测等任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跟踪解决;负责各系部各班级心理健康情况的汇总。各系设立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各班设立心理委员,每天汇总上报,让心理健康情况的监测和预防扩展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由心理学专业教师担任,兼职教师一般由辅导员担任。这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在工作中,加强对辅导员心理知识培训,采取讲座、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调研学习、外出培训等方式,帮助辅导员队伍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心理学知识能够真正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二是加强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第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在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监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有心理问题学生档案,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特殊照顾。第二,团体心理辅导与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指受过训练的团体负责人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让团体内的成员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与改善他人关系,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更好地让贫困生融入集体,打开封闭的心灵之门,遇到困难向大家倾诉,从而达到心理救助的目的。个别咨询,采用一对一的面谈、信件往来、电话交流等方式进行,对于个体心理辅导发挥着重要作用。个体心理咨询是最早进入高校的基本手段,现在仍是最有效和必然的方式之一。第三,组织朋辈心理辅导。贫困生遇到心理问题往往最先找朋友倾诉,而不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和辅导。因此,采用朋辈心理辅导成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朋辈心理辅导是选取班级优秀的学生接受心理知识培训,从而对心理贫困的学生进行心理帮助的有效方式。学校要选择合适的学生做朋辈心理辅导员,组建班级心理辅导团队,定期进行系统有效的心理培训,使其为班级心理贫困学生服务。
2.建立贫困生经济资助体系。一是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要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社会保险、社会资助以及校内资助为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使贫困生从根本上消除没有经济来源的无助和心理焦虑。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的贷款管理制度,增加商业贷款的渠道,放宽贷款学生的条件限制,这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关键所在。二是勤工助学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最佳途径。勤工助学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经济收入,更能锻炼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获得别人的尊重,很多贫困生乐于接受。目前高校中的使用办法有:第一,在校内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如我院就设置有预备役、校卫队、宿舍卫生打扫等岗位以帮助贫困生。第二,建立实训制度,高职学习不同于本科教育,实训既可以为学生增加实践机会,又可以增加收入,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探索中。第三,鼓励贫困生创业制度。学校设立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发挥专业特长进行创业。如果条件许可,可以提供一些资金方面的支持。
3.树立励志典型,提高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抗压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励志典型是贫困生自强不息的力量之源,是提高贫困生抗压能力的良好途径。励志典型的人生经历和品格可以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贫困生把不利因素转化为内在动力,增强他们不屈不挠的意志。树立典型可以让贫困生意识到贫困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财富。每个人的人生之路并非都是坦途,困难是暂时的,个人的努力才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励志典型的成功故事可以让贫困生看到希望和力量,帮助他们树立个人奋斗目标,让他们在苦难中展望自己的未来,为梦想而努力奋斗。励志故事容易触动贫困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心理共鸣,激发情绪体验,为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供直接的借鉴方法。高职院校都有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名额,学生中间有很多励志的典型,利用他们的经历与故事教育更多的贫困生是很好的选择。此外,还可以聘请社会上的励志典型做讲座和报告来教育学生。历史上的励志故事更是比比皆是,利用这些故事经常开展一些励志教育活动,有助于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
4.改革高职教育,提高高职院校贫困生的专业竞争力。要想使贫困生摆脱心理贫困,最主要是要培养贫困生的专业技能,让知识改变命运,让职业教育成就他们的未来。美国福特基金调研发现,提高贫困生的专业技能是解决贫困生问题最好的方式。一是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使之能面对社会需求,及时进行专业调整。高职院应积极调整专业结构,科学规划专业及相关课程设定,实现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的实用化与可操作性,主动与市场接轨,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做到产销对路,学生就业难问题迎刃而解。二是高职院校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攻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丰富办学模式。要根据专业、教育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实行灵活学制和学习方式、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5.采取正确的心理问题解决方式,提高贫困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对于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要指导他们采取积极的心理问题解决方式,提高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心理压力应付方式主要有两种:情绪定向应付和问题定向应付。情绪定向应付是采取合理的手段调节自己的情绪心理,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效果。如遇到伤心的事情痛哭,碰到困难的事情借酒浇愁,看到不公平的事情自我安慰等。问题定向应付是让学生冷静对待现实,客观分析事情原因,积极理智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主动让自己从困境中走出来。问题定向应付比情绪定向应付更能减少身心症状和疾病。因此,对于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应该引导他们自觉调整自己,主动将情绪定向应付转为问题定向应付,把问题定向应付作为解决心理压力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侯杰.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和对策探析[J].海峡科学,2008(2).
[2]李迎春,路叶.浅析大学生心理贫困的成因及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2(12).
[3]刘征.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城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3).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左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