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探索论文(2)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探索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探索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探索论文篇二

  《浅谈心理游戏在高校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 要:“心理游戏”以其独特的魅力在高校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逐渐得到运用,本文就“心理游戏”教学的可行性、如何运用游戏进行教学、对“心理游戏”教学运用的反思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让绚丽的“心理游戏”走进高校心理健康课堂,引导学生参与游戏,感悟人生,体验成长,以期提高高校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学会自助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心理游戏;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003-00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一般的学科教育课程不同,其成果不仅体现在学生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各种心理调控技巧,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健康发展。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开展,全国有近80%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或必修课程,在对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目前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存在着形式化、课程化、医学化、德育化的模式,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使学生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致力于研究教学方法的优化整合,以改善整个教学探究过程,增进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新课程改革推行进程中,心理健康课虽然起步较晚,但任务艰巨,它是当今高校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心理健康课教学实践的探索过程中,依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将生动深刻的心理游戏应用在心理健康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领悟道理、体验情感,寓教于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与实际效果。

  1心理游戏——让高校心理健康课活起来

  1.1心理游戏的内涵

  心理游戏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心理游戏教学的适应性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每位高校大学生都经历过3岁至6、7岁的幼儿期,相当于幼儿园教育阶段,又称为学前期。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儿童的主导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性质具有决定性意义:第一,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第二,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第三,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精神分析学派的始祖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有三个最基本的心理特征。

  1.2.1视真性。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想象世界,但是孩子们的感情是真实的。“如果认为孩子对待那个世界的态度并不认真,那就错了;相反的,他做游戏时非常认真,在游戏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孩子们非常清楚游戏并不是“真实的事情”,只是“认真的事情”,他很清楚将它和现实区别开来,他们只是从感情上把游戏看成是现实生活,但决不在理智上把它作为真人真事,这是因为只有虚构和想象而非真实才能给人乐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2持续性。弗洛伊德认为,“人们长大以后,停止游戏,似乎他们要放弃那种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但是,凡懂得人类心理的人都知道,要一个人放弃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快乐,比什么事情都困难。事实上,我们从来不可能放弃任何一件事情,只不过是把一件事转移成另一件事罢了。”在成年期,儿童游戏心理在客观是那个必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压抑”,在主观上就往往显示为一种“转移”,从形象形式中获取快感的心理机制却积淀在心底,成为宝贵的创造素质,而抛弃的只是虚构非得与某种真实事件连结的直观形式。

  1.2.3暴露性(开放性)。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的、为社会所赞同的,儿童潜意识中的野心一般不直接构成游戏的具体内容,因此客观上没有必要,主观上也不知道将这种赤裸裸追求快乐的“单一”愿望藏匿起来。儿童的心理在游戏这种高级创造形式中是彻底公开的,使之成为一片广阔无垠的自由天地,这与成人心理的自我封闭状态是完全不同的。

  心理游戏是以“游戏”作为中介,使成员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进而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因为游戏可以让人在无压力环境中自由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它是打开人们心智枷锁的重要方法。

  心理游戏进入高校课堂,更是心理教育的一种新尝试。通过各种游戏,让学生进行体验、感悟从而打开自己的心锁的心理辅导和治疗,相对与其他方法更为有效。近几年来,心理游戏已悄然进入我国的一些学校和企业,特别是在学校中,以游戏辅导为手段,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模式正在得以应用和推广,它所展现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手段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2心理游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与案例解析

  要让心理游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尤其需要根据学生和课堂的实际需要对游戏的主题、对象、形式、场地等进行合理选择和编排。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高校心理健康课教学实践,谈谈心理游戏法在心理健康课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1运用游戏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节课开始就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很快集中精力并积极期待交流新课,那么学生常常会更好地跟上教师预设的课堂学习活动的节奏。导课并没有固定的形式,其方式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时段等要素的理解和把握。笔者认为:高校心理健康课比较适用于以游戏呈现的方法引入新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案例1:每个人都有情绪,而情绪瞬息万变,粗心的我们总是不善于观察、识别和照顾身边人的情绪。在情绪教学导课时,先做好10张卡片(卡片上写有最常见的10个情绪词语),邀请10位“模特”上台抽签,学生很兴奋好奇,是什么东西,参与度很高。10位“模特”拿到卡片不能发出任何声音,也不能相互交流,只能通过自己的面部和肢体表情将抽到的情绪表达出来,台下的同学猜测是什么情绪词语。猜中的时候,很多同学都非常满意;猜不到的时候,“模特”很着急,胡乱比划,台下的同学摸不着头脑,失败很多次之后,“模特”认真思考,重新表演,台下的同学终于猜中了。

  在案例1中,把现实生活中被大家忽略的细节带入课堂,并定格放大,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地导入课题。进入课堂教学氛围,关注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不仅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排除了第一个障碍(即学生不愿听课),又为下面的课堂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即引出课堂的主题),还能引起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留心生活,善于观察、识别和照顾别人的情绪,并主动学习有趣的表情背后的知识,一举多得。很显然,这堂课的导入效果是明显的。实际上,运用游戏导入,并不一定需要教师事先预设,有时可能是临时生成的,但同样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2 运用游戏串联:衔接课堂教学环节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会更多地选择一种开放活动式的教学方法,以此唤起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各种体验,激发学生内心的矛盾冲突,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心理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内在感受。然而,这种教学特点也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环节因教师无法控制课堂而出现脱节的尴尬局面。鉴于此,在高校心理健康课教学中,笔者尝试在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之间恰当地插入一些游戏,通过学生对游戏的积极参与,将课堂教学环节有机地进行衔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案例2:在人数比较多的课堂上,进行人际交往的教学。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在突出自我的时候,我们如何照顾他人感受,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如何把这两个内容自然的衔接起来呢?利用一个“滚雪球”的小游戏,就可以做到。

  由于上课人数过多,少则80人,多则120人。在这种情况下,具体做法是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7-10人,围坐在一起,每一组员向其他组员介绍自己,内容包括生源地、性格特征以及姓名,要求:一、第一名同学介绍“我是来自……性格……的……”。二、第二名同学要将前一名同学所叙述的内容也加入其中,介绍为“我是坐在……( 前一同学叙述的内容) 前/ 后/左/ 右边的来自……性格……的……”。以此类推,最后一名同学要用一句话复述全组的内容,另外还要加上介绍自己。游戏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参与,深入的去做,避免走过场,“蜻蜓点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参与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为此本人特意临时增加了一个步骤三、请每组选一名代表上讲台来PK,用一句话来总结全组的信息。目的就是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大家的兴趣,增强参与意识。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并且老师一直关注、指导每一组的活动进行的情况,是否按要求开展、是否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目的是让所有同学都能参与,即便是平素不爱说话、羞于表达的同学也创造机会让他在公共场合开口,更多的让他人了解自己。特别增加的PK这一步骤,让小组成员有集体的荣誉感,更用“心”的了解他人,达到更深入了解全班同学的目的。通过这个活动开始了适应大学生活的第一步,并且认真的自我分析才能作出与众不同的自我介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被人记住。听听学生游戏后的心理感受吧:“这个自我介绍有点特殊,特殊之处在于它的介绍方式不同”,“这样既让自己了解了身边的同学同时也让其他同学了解了自己,而且我觉得这种方式的自我介绍有趣多了。”另外这个游戏还让我们学会尊重他人,在他人发言的时候注意倾听,如果我们都不尊重,不倾听他人游戏也就无法进行。游戏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快乐,游戏过后的思考又让学生受益颇多,本人认为选择该游戏是比较适合入校新生的。

  2.3巧妙设计游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在课堂讲授进行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干扰或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容易造成“一言堂”的状况。

  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课堂上,就要抓住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勤,很多老师会直接点名,这个时候休息一下,与学生做个“拍七令”的小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无形中也点了名,还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案例3:“拍七令”。使用横排轮流的方式,每一位同学轮到时坐着说出自己轮到的数字,但在轮到数目字有7(7、17、27…)或是数目字为7的倍数时(7、14、21、28…),该位同学必须站起拍手,且不可说出此数目字。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且缩短时间,采取按座位自然分为两大组,每组一位监督员,分开进行比赛,直至时间到停止,并选出优胜组别。经由此活动增进学生的注意力,帮助教学活动的进行。

  2.4 巧用游戏情节:让学生在跌宕起伏中感悟人生

  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发展机制,游戏满足了学生因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上不能实现的愿望,帮助学生发展自我的力量,解决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使他们将现实生活中的紧张、拘束,通过游戏得到安全的释放,减少焦虑。在人的内心深处,无法表达的情感和愿望,通过游戏能自然的流露出来,通过游戏,感悟人生,体验成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案例4:“我的五样”。请学生严肃、认真、真实、真诚的对待这个问题,沉思并写下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排名不分先后,不必考虑别人的眼光,只需是自己情感上的真爱即可。再一次确认了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如果我们现在不得不放弃其中的一样,你会去掉哪一个?请注意把它彻底抹去,注意体会此时的心理感受。用笔记下你的感受,并说说你为什么首先去掉这一样。依次去掉剩下的四样中的三样,只保留一样。要求:1、注意先后顺序,也要把去除的那一样完全抹去; 2、分别用一两句话记下去掉这三样时的感受。现在学生的纸上只剩下一样自己生命中最最宝贵的东西了。请写下自己最终留下这一样的理由,并作交流。

  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潜意识中自己真实的愿望和想法,不管他们最后留下的是什么,都是学生目前对生命的理解,随着他们的成长,肯定会找到新的、更深的答案。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萌生感恩之情,感恩亲情、友情、爱情、生活……一切美好的事物,原来平淡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幸好没有失去,更懂得珍惜现在。

  2.5 运用游戏结尾:升华课堂教学主题

  一堂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说好的开头有先声夺人启发诱导之功能,那么,精妙的结尾就应具有耐人寻味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在高校心理健康课上,以游戏作为结尾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一个游戏既是对前面整节课堂活动内容的概括和提升,也可以作为下节课要关注话题的铺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案例5:“掌声响起来”。自信是由内而外的对自我的肯定,接纳。在课堂接近尾声之时,如何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到力量?鼓掌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一节课临近结束,给自己肯定的掌声,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在此,设计一个小游戏,请大家猜在规定的一分钟内正常人能鼓掌多少次?现场实践,每个人都在心中计算一下自己有多少次掌声,全班PK。立刻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全场气氛高涨,大家都受到了鼓舞。最后,一分钟时间到,每个人都报出自己鼓掌次数,大家都不可思议,有人一分钟鼓掌了100多次,好高,还有人120次!太神奇了,1秒钟2次,最后在大家感慨的时候,老师突然说掐表掐快了,实际上还没到1分钟,而是29秒钟而已。大家都唏嘘不已,并深受感到,原来人的潜能有那么大,凭什么不自信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心理游戏教学实践的几点反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开展一些有意思的心理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调动起学生切身参与的乐趣,体验到意外的发现;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心理游戏活动唤起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的激情,对周围人的关注,对父母的关爱,极大地冲击了个体的人生价值观念。心理游戏的设计绝非随意为之,并非为游戏而游戏,它必须坚持四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服务于学生,体现正面引导、积极性与普适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象是全体学生,它是一种发展性教育模式。这就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游戏,不是针对有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的少数个体。因此,应当定位于发展性教育,即主动的、积极的、发展性的心理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旨在优化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人的心理机能,进而促进人的整体素质发展,形成健全人格的心理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二,服务于学生实际需要,体现生活性、现实性与发展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心理教育的理论出发,运用心理教育知识引导和发展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必须找到适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主题,根据辅导主题、对象和场地等具体情况选出合适的游戏。所谓“合适”,就是指规则、方法的难易程度要时候本年龄段学生的水平,场地、人数、道具要适合辅导时对象的人数、场地条件和道具设置的条件,辅导的要求要适合本年龄段的学生,学生对该游戏要有兴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三,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体现趣味性、活动性和开放性原则。基于心理健康课程的定位是发展性心理教育,以正面引导为主。因此,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生动的情景设置、典型经验的提炼、实践活动的策划、开放发展的引导,使教学尽可能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

  第四,注重学生的感悟、体验,体现自我教育、体验性和分享性原则。深入挖掘游戏的意义,鼓励学生参与、分享感受,在团体中交流个人的喜悦、忧虑、与他人的关系等问题时,学生会发现自己与别人有那么多相似乃至共同的体验。这些相似与共同的体验对于融洽人际关系、提高群体的凝聚力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克服自我中心、封闭狭隘等缺点,逐渐学会从更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作出合理的选择。团体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对个体具有很大的支配力。要改变个体应先使所属团体发生变化,这远比直接改变个体来得容易。团体具有吸引各个成员的内聚力,这种凝聚来自成员们对团体内部一定规范和价值的遵从,它强有力地把个体的动机与团体目标联结在一起,使得团体行为深深地影响个体的行为,达到自我教育的作用,促进个体成长成熟。

  心理游戏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在高校心理健康课上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更强,提高心理健康课的效率,而且它是生活教育的一种积极的尝试,可以促使学生对某些话题的思考和某些问题的关注更深刻更久远这种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相信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论文

2.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

3.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探索论文

4.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3000字

2685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