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文化心理学论文
浅谈跨文化心理学论文
跨文化心理学主要是依据进化论的观点去研究和看待问题,着重关注文化之间的共同性以及文化所进行发展的基本规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跨文化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跨文化心理学论文篇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的比较与整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文化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都是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之产物,二者都重视对文化的研究,要求把文化纳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因而有很多方面相似,但也存在着一些本质的不同。跨文化心理学是在不改变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或假设的前提下对其加以修正,而文化则与之相反,它要从根本上否定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硬核。不过,二者各有优劣,在心理学研究中应把二者整合起来,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文化。
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经历了“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文化+跨文化心理学,正愈来愈受到心理学家的普遍关注。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虽然代表两种不同的心理学发展方向,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相互攻讦到相互接纳、吸收,形成整合之势[1]。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二者各有优劣,呈互补态势。为更好地整合它们,进一步明晰和把握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有必要对二者加以分析、比较。
1 跨文化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跨文化心理学?(1)有人认为“是对人类行为及其传播的科学研究,探讨社会和文化力量形塑和影响行为的途径或方式[2]。”该定义界定了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世界上人的行为之差异及个体行为与文化语境的联系。(2)有人认为“是对不同文化条件下的心理变量进行明确、系统地比较,以确定行为差异发生的前因和过程。”[3]该定义明确指出文化和行为是因果关系。(3)有人更加关心心理学知识的普遍化,认为是“对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中的人的研究,使用相同的测量方法,测定一般心理学号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其有限性,并修正它们以使其更具普遍性[4]。”(4)有人突出文化经验的种类及由之引发的人类行为差异,认为“是对不同文化种群成员的经验性研究。这些文化种群有不同的经历,这些经历导致行为方面的可预测的意义之差异[5]。”(5)有人则提出文化变迁及其与个体行为的关系,认为“是关于行为和经验的系统研究,这些行为和经验发生在不同的文化中,受文化的影响,或导致在现存文化中变化[6]。”(6)还有人从研究变量的角度出发,认为是“对不同的文化和种族群体中的个体心理机能的相似性和同一性、心理变量与社会文化、生态学和生物学变量之间关系及这些变量当前变化的研究[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尽管每个人看法都各有差异,但存在一些共同方面。首先,都把跨文化心理学看作是一种研究方法或研究策略,即一种比较方法和策略。许多跨文化心理学家认为,“跨文化心理学一直是由其比较方法而不是由其内容来界定。”[8]一些人指出:“跨文化心理学首先或主要是一种方法。”[9]其次,都把文化看作是自变量或准自变量,把人的心理和行为看作是因变量,力图确证二者间的因果关系。第三,都认为存在着跨文化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跨文化心理学就是要探究这些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以找出人类心理和行为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东西。第四,都强调应从生态、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去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既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共同性一面,也要研究其差异性一面。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对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目的的看法基本相同。其目标主要有三:首要的和最为明确的目标是检验现有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的一般性或普遍性。“为了能更为有效的检验心理学理论的普遍性效度”[10],“用来自于全世界多种多样的人的资料来做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以检验有关人类行为的假设。”[2]其二是研究其他文化,以发现在自己有限的文化经验中不会出现的心理变异。其三是整合和系统化上述研究所获得的材料,构建更具普适性的心理学体系。该目标之所以必要,是因为研究者在实现第一目标时发现现有的心理学知识的普适性十分有限,在完成第二个目标时发现一些新异的心理现象,这些新异的现象需要用概括性和普遍性更高的理论加以解释。有人把这三个方面概括为估价、验证和修正,即(1)全面估价现有心理学理论的泛文化适宜性,把之应用于以前未涉及到的文化中;(2)验证它们在新文化语境中的适用性;(3)以此为基础,对它们进行深刻的、基础性修正[11],构建超越现有理论和方法的文化界限或范围的真正具有普适性和更大包容性的心理学[9]。
2 文化心理学的基本含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何谓文化心理学?(1)有人认为是研究“近经验概念”的一门学科。所谓“近经验概念”,是指人所获得的,隐藏在其行为背后,一般不为他所意识或觉察的,但支配其行为的经验或观念,即文化意义和资源。该概念包含了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与刺激的意义相联系的或者说表现在刺激的意义之中的心理和行为;二是意义与心理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建构的关系。(2)有人认为是研究人类对制度性刺激的反应的一门学科。该定义说明: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对刺激的反应;不过,这里的刺激并不是客观刺激,而是制度性刺激。制度性刺激是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刺激,它是人类有意义活动的结果。由此说明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实际上是人对意义的反应,即由意义制约的行为。(3)有人认为是研究以人造物为中介的文化与心理的相互建构的一门学科。该概念包含三层含义: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或文化与心理的相互作用过程;文化与心理相互建构;这种建构过程是以人造物为中介的,由于人造物是由人来创造和使用的,它既是人的文化活动的结果,体现出人的文化活动水平,同时又是文化活动的始点,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进行文化活动,因而它必然具有对人来说的意义。(4)我国有学者以海德格尔的诠释现象学为基础,认为“文化心理学所开展的正是人文领域已开发的课题――宗教感、诗意、乡愁、情爱与生病等活动……”[12]它“用‘早已经在文化/社会之中’的眼睛注视人的‘世界’……以‘丰富的理解’为其典范,承认对世界的‘多重构’,并进行揭露……以‘者’的语言局戏来看到世界的实在。”[12](5)也有学者认为,是“了解不同历史文化建构而成的世界中,人类意识或心灵的多变性……研究心理学的民族和文化来源。”[13]它“研究人类高层的心理活动及心理功能”,“强调被研究主体所存在之脉络的重要性”,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及其行动意义的重要性”,“主张文化观念是人类存在的独特媒介”[1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上述定义虽差异很大,但基本含义大致相同。通过对它们的概括,可把文化心理学界定为研究人的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的心理学取向或学科[14]。其中文化心理或文化行为,是指人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的、对一定文化刺激作出的、该文化所规定的反应,即特定文化中的人内在固有的对刺激的解释和以此为基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或方式。文化刺激,是指某一种(族)群在其进化和发展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或一定的目的,而赋予一定意义或价值的刺激,即对该种(族)群的人具有特定意义或价值的刺激。由此可以说,文化心理或文化行为是人依据赋予给刺激的特定意义或价值所表现出的心理或行为。对种(族)群和文化中的个人来说,文化心理或文化行为的形成过程即刺激的意义的取得过程是心理与文化的相互构建过程。由于刺激的意义或价值对于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的人来说都是特殊或有差异的,因此,对它的研究应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中体验、认识、解释与探究。
3 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的比较
3.1 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的差异
从上述分析来看,跨文化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3.1.1 从对文化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来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跨文化心理学用进化论的观点看待文化,注重文化的共同性和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样,把文化差异看作是文化发展水平低的表现,把文化间性(各民族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以及在交往过程中不能或很难进行交流的东西。所有这些东西,民族间很难共享或相互认同)看作为不利于文化发展的“落后的”乃至“有害的”东西,认为这种现象“不应该”存在;假定不同的有差异的文化只是文化进化的不同程度的表现,处于文化进化的不同水平或阶段。另外,跨文化心理学把文化看作是外在于人的,文化是影响人的变量,它需要被人内化 [15]。由此,它依据实证主义的定位,把文化看成是静态的,把研究限制于客观的、第三者(third-person)的分析上 [8],注重因果关系的二元分离范式和客观化模式,假定文化具有客观性质,心理和行为受文化的影响,强调用观察、实验、内容分析、问卷和量表等方法描述和说明文化的作用。
与此相反,文化心理学从其相对主义、多元论的立场出发,认为各文化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何文化先进、何文化落后的问题,文化差异是文化多样性、丰富性的表现,不同的文化都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合理性 [14]。突出某种或某些文化而忽视、否定其他文化是文化沙文主义的表现,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因此,应突出差异性,强调多元共存,异质共生。文化心理学把文化看作是内在于人的,文化与心理相互构成。由此它(1)强调语境中的中介活动;(2)注重发生学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宽泛的理解为包括历史的、个体发生学和微发生学的等多种水平分析;(3)试图在日常生活事件中为其分析与解释奠定基础;(4)假定心理形成于并表现在人们共同的中介行为中,心理在重要意义上被“共同建构”;(5)突出个体在其发展中主观能动性;(6)反对因果性、刺激-反应式和说明式的科学,而赞同这样的科学,它强调心理在活动中自然形成和心理活动在解释网络中的中心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1.2 从文化与心理的关系上来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跨文化心理学把文化与心理的关系看作是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在于人的客观因素如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等决定的,文化是这些客观因素中的一个方面。换言之,把文化看作是与心理或行为不同的外部因素,强调对文化的控制、利用。由此认为,心理学研究应通过对文化等因素的分析来描述和理解行为,考察文化对心理或行为有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心理或行为,以达到用文化来解释心理或行为之目的。
而文化心理学把文化与心理的关系看作是相互建构、互为因果的关系 [16]。文化是人用自己的心理构筑或规整的世界图景,而心理在这种构筑和规整活动中被改造,从而进化为人的心理,具有新的意义、结构和功能。文化与心理是一体两面,文化是人的世界的基本特征,人的世界是文化的,这样就不必到人及其世界的文化性质之外寻找什么本质或第一因,人及其世界就是文化性质本身。“人既是文化世界大厦的建筑师,同时又是这个大厦的砖瓦。” [17]具体地说,人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依据自己的心理(意志、需要、认识等)来改造世界,赋予世界新的图景(如梅花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就不只是一种植物的花,它更意味着坚强),使它文化化,适合于人;另一方面,人又运用心理来认识和体验世界,获得有关世界的知识和心灵把握。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和人本身都文化化了。世界转化为主体化了的世界,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人的心理也在活动中在刺激的不断作用下形成、发展和深化,具有文化特征,成为文化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又将它转化为进一步的文化创造活动。由此可以说,心理是与外在文化世界相应的内在世界,而外在文化世界是心理这一内在世界的表达或展现。正是内在文化世界(心理或精神)使外在文化世界成为可认识、意向和寄情的,自然事物变得对人有意义,而意义又反过来制约和进一步模塑心理。打个比方来说,“我们的心理好比是计算机的硬件(hardware),文化就像是软件(software)。依靠下载的软件的种类,计算机可进行差异很大的操作。” [8]由此来看,文化心理学认为,刺激的(文化)意义而不是客观特性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由于意义是主观的,因此可以说人的行为是由主观因素决定的。这些主观因素有信仰、认知等,由此在理解人的行为时,应分析或了解刺激或事物对人的意义和人的其他主观因素。
3.1.3 从方法论和研究策略上来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跨文化心理学采用了科学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二元论、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归因主义,首先设定一种与现象世界相分离的“本质”,或者设定一种与现象世界相分离的存在方式,作为世界的本原或“真存在”;其次,设定人能够认识这种“本原”或“真存在”,并以此为基础,探究人“怎样”达至这种可能的认识,实际上把认识的目标设定为在人的思维中(语言中)对那种设定的“本原”或“真存在”的重述和再现;第三,一般说来,这种探究和认识有或符合一定逻辑,而这种逻辑与事物发展的逻各斯一致或重合。换言之,跨文化心理学假定有普适性知识,存在客观真理,现象背后有本质,事物有其存在的普遍性基础或规律,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基础和规律,确立明确的因果关系,了解事物的本体或实体与第一因。由此它首先追问“文化和心理是什么?”“文化和心理是怎样发生的?”“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在具体研究策略和方法上,它强调客位研究(etic approach)、异文化研究和控制研究,区分研究中的主体(研究者)和客体(被研究者或研究对象),坚持价值中立,强调量化方法,重视说明和预测,倾向于祛语境化(decontextulized),尤其是没有语境的问卷法、实验室实验法等。
而文化心理学则采用了后现代主义和新解释学的基本观点,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本质、基础或第一因,即使存在,也像康德所讲的那样只能认识现象而不能认识它们(物自体)。它认为,任何研究都是文化负载的,即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的,都要受到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语境影响;每种文化都应当从它自己的参照系,包括它自己的生态、哲学和宗教语境中去理解;一切知识都是相对的,都是人的主观建构的结果;心理总存在文化差异,文化是一种媒体,其中不可避免地镶嵌着不同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 [18]。由此它抛开传统的二元对立观,不为世界设置本原或第一因,而是追问“世界是怎样的?”对之进行一种切身(有在场感)的现实关照和言说。它认为文化是人的现实生命存在和其世界及其优化过程,人的现实生命存在是文化的本体。余德慧认为:“不必去寻找另外一个‘文化因素’来影响个人,或在个人之外再加上‘社会化’或‘内化’;人的背景底蕴的一切‘可知能力’――语言、关系与社会实践――全部都在文化/社会的形构之中。……文化是人早已说明自己为人的根本依据,不必另外设定一个叫做‘文化力量’来模塑自己为‘人’ [12]。”由此,在具体研究策略上,它强调主位研究(emic approach)、同文化研究和生态学研究,重视现实性研究而反对研究的“人为性”,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为主体的关系,采用哲学解释学方法,重视研究双方的视域融合。文化心理学认为,应对特定文化中的现象进行认真深入的密集性研究。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它认为人种学研究方法和质化方法是最为有用的,在研究任务上重视描述和理解,强调在“真实生活”境遇中收集材料,研究许多变量和它们相互作用的语境,其基本研究是综合的、整体的,而非决定论或确定性的 [19]。
3.1.4 从根本目的或目标上来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跨文化心理学力图研究各式各样的文化和种族中的心理机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评估这些心理机能的变化和发展,以此为基础,对不同文化中的心理和行为加以或明或暗与自觉不自觉地比较,发展更具包容性和普遍性的心理学 [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而文化心理学的目的则是力图增进对历史和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人的理解,以此为基础,理解心理和文化在具体的语境中如何互为说明、规定和相互建构,除了偶尔暗含即不明确地比较外,尽力避免不同文化间的直接对比或比较。
3.2 二者的联系
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虽有明显的区别,但又相互影响、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
第一,二者都重视文化的作用,都强调对文化的研究。文化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作为心理学文化转向的产物,都非常重视文化在心理和行为的发展与表现中的作用,都反对忽视文化因素,强烈要求把文化纳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第二,跨文化心理学是文化心理学的基础,文化心理学是在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变异;而文化心理学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深入,是对跨文化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心理学是跨文化心理学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或形式,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反之亦然。
第三,二者是一种互补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它们结合起来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许多心理学家都已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自觉地把二者整合起来。跨文化心理学家Triandis对文化心理学的态度不再那么强硬反而变得温和,在研究上开始采取一种妥协的、折衷的方式。Miller试图有意识地在文化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之间牵线搭桥。最为明显的可能要数文化心理学家Shweder的态度转变。在1997年他曾勾勒出一个试图记录世界上所有主要道德系统的方案。不管一个人如何解释这一方案,它都暗含着在当代个性心理学中十分流行的普遍性的个性系统。这可以看作是其态度改变的强有力的指示器。即使是社会建构论者Gergen也不时地表现出对跨文化心理学的友好态度,至少他已承认跨文化心理学的贡献 [8]。跨文化心理学家Vijver认为,“两种取向都有它们的长处和短处,认为仅一种取向起作用是幼稚无知的……把二者结合起来将增进我们有关文化和心理的关系方面的知识。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的方法论任务是从‘修正的观点’改变到真正的文化观。依靠前者我们主要采用和修正盛行的方法论,而后者则超越具体的文化语境界限 [9]。”
文化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家之所以表现出上述态度改变,主要是因为他们已逐渐认识到这两种取向都有一定优势和各自无法超越或克服的问题或局限性,单利用一种研究模式不能很好地解决一些复杂的心理学问题。二者的结合而不是相互排挤、对立可以相互弥补对方的缺陷。具体地说,文化心理学可以弥补文化描述方面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似乎是跨文化心理学的一个内在固有的、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而跨文化心理学能为研究文化和人的行为提供一个一致的和可靠的方法论路径;文化心理学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文化心理和行为的理解,而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则可产生明显的对比效应,即不同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尤其是其他文化心理和行为与本土文化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巨大差异和鲜明对比,会引起研究者的敏锐注意,产生深刻印象。文化心理学家Boesch认为,它们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因为每一取向都在适当的地方被需要,都是有价值的。我国台湾学者余安邦、杨国枢、黄应贵等人也认为应把二者结合起来。黄应贵指出:纵观文化研究史,大凡对自己的文化研究有大成者,往往是经过异文化的洗礼而避免己文化的偏见和盲点以后才取得的。如研究美国文化最成功的人类学家Schneider、研究日本文化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中根千枝和研究英国文化大有成者的Strathern等,莫不是先个别研究了Yap、Nayar和美拉尼西亚等异文化后,才各自写出《American Kinship》、《Japanese Society》、《After Nature》等有关他们自己社会的人类学名著 [20]。由此来看,文化心理学研究与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结合起来,能产生巨大的系统效应。这就要求在研究文化心理时,既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又要面向世界,走向其他文化。质言之,最为理想的做法是两种方法都使用,这样最有可能获得可靠的、有效的结果。
4 结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启示:(1)整合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以上分析表明,文化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各有优缺点 [21],二者相互补充、密切联系,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把二者结合起来,既用客观的方法,又用主观的方法;既注重量化研究,也注重质性研究;既采用比较的方法,又运用其他方法;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研究心理和行为,以便构建更为完善、系统、合理的心理学理论。(2)注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主观性一面,把研究对象与内容的主客观性质结合起来。从当代心理学的发展来看,心理学研究愈来愈重视文化,突出文化的主观性质和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其他主观性方面,并出现主客观整合之趋势。当前心理学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势,在继续不断深入对心理和行为的客观性一面的研究的基础上,如认知神经科学、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行为范式的认知心理学等的兴起与迅猛发展,开始更加突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主观性一面,如建构主义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等对刺激的意义的重视与强调。这就启示我们应对心理进行全面的、多维度的探讨,尤其要注意心理和行为的主观性质(原因是以往对之过于忽视),如刺激对人的意义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等,了解意义与心理和行为如何相互作用,以便对心理和行为能加以更为合理的描述、解释、说明、预测和调控。(3)以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为研究对象,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无论从跨文化心理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化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的心理和行为总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性,换言之,中国人具有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因此,无论是从中国的心理学应为中国人服务还是从为世界心理学作出贡献的角度讲,都应把是中国文化纳入到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研究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以探讨中国人的优化和发展途径,建立真正适合中国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与研究体系。Trandis指出:“在得到中国的资料之前,心理学不可能成为一门普遍有效的科学,因为中国人口占了人类很大比例,对于跨文化心理学来说,中国能够从新的背景上重新审查心理学的成果。在这样做时,中国的心理学家应该告诉西方的同行,哪些概念、量度、文化历史因素可以修正以前的心理学成果。 [22]”我国许多心理学家无论是前辈如潘菽先生还是当代人都注意到这一问题,强烈呼吁研究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这既是我国心理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26~238
[2] Berry J W, Poortinga Y H, Segall M H, et al.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1~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Eckensberger L H. The necessity of a theory for applied cross-cultural research. In Cronbach L H, Drenth P J D ed. Mental tests and cultural adaptation. The Hague: Mouton, 1972. 100
[4] Triandis H C, Malpass R, Davidson A R.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Bienni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1972, Vol.1: 1
[5] Brislin R W, Lonner W J, Thorndike R M. Cross-cultural research methods. New York: wiley, 1973
[6] Triandis H C. Introduction to Handbook, In Triandis H C, Lambert W E. Handbook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Vol.1, Perspectives. Boston: Allyn & Boston,1972. 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 Adamopoulos J, Lonner W J. Culture and psychology at a crossroa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In David Matsumoto. The handbook of culture & psychology. 2001. 15~25
[8] Kim U. Culture, science, and indigenous psychologies: An integrated analysis. In David Matsumoto. The handbook of culture & psych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54~58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9] Vijver F V D. The evolution of cross-cultural research methods, In David Matsumoto. The handbook of culture & psych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78~9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 Dawson J L M. Theory and research in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Bulletin of 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1971. 291~30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1] David Matsumoto. The handbook of culture & psych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4
[12] 余德慧. 文化心理学的诠释之道. 本土心理学研究,1996, 6: 146~199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3] 余安邦. 文化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研究进路:兼论与生态史学的关系. 本土心理学研究,1996, 6: 2~52
[14] 李炳全,叶浩生. 文化心理学的基本内涵辨析. 心理科学,2004,27(1): 62~65
[15] 叶浩生. 多元文化论与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144~151
[16] 杨莉萍. 从跨文化心理学到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 心理科学进展,2003, 11(2): 220~266
[17] 李鹏程. 当代文化哲学沉思.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5
[18] 李炳全,叶浩生. 主流心理学的困境与文化心理学的兴起. 国外社会科学,2005, 1 :4~1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 李炳全. 论文化心理学在心理学方法论上的突破.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4):40~4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 黄应贵. 从人类学的立场看心理学本土化与本土契合性. 本土心理学研究,1997, 8: 181~186
[21] 霍涌泉. 心理学文化转向中的方法论难题及整合策略. 心理学探新,2004,24(1):12~15
[22] 万明钢. 文化视野中的人类行为――跨文化心理学导论.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6. 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跨文化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