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心理健康的心理学研究论文
有关心理健康的心理学研究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日益受到关注,着力解决高校贫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让贫困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已经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心理健康的心理学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心理健康的心理学研究论文篇一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 要: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日益受到关注,着力解决高校贫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让贫困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已经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从理念思路、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综合改革加以解决,为贫困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马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辅导员,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2-231-02
当前,我国高校发展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诸多问题和矛盾的集中凸显期,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主体以及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高校出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
一、贫困生产生的背景分析
贫困生是指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依靠家庭的支持而正常完成学业的高校学生群体。他们具有数量大、人数多、人数比例逐年增大、地区分布差异明显等特点,而且贫困生构成出现新变化,已经不仅局限在农村学生,城市贫困生数量也在增多。大学贫困生存在的原因:一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生大多来自边远穷困地区,这些地方经济落后,人均收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大,各高校实行高额贷款,实行扩招扩建,多贷款,多增校区,多招生,多收费,多还贷,造成了贫困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国家对高校出现的贫困生群体高度重视,为了促进贫困生成长成才,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如设立国家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助学贷款以及在就业创业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然而在给予贫困生大量物质帮扶的同时,对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则显得相对不足。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心理素质的教育,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成熟和发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贫困学生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因此,对高校贫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对于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和成长成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价值体系完善的重要时期。然而,中国大学生在踏入大学校门后,刚脱离灌输式的教育,进入一个自我教育的新阶段,无论从思想上、行为上,他们明显处于一个尴尬时期。在这一时期,特别是对于贫困生而言,在生理和心理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的发展已开始从家庭走向社会,受来自家庭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少,而受同辈之间、学校及社会的影响则越来越明显,他们开始思索着如何准确定位自己。然而,由于受自身主观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背景以及恋爱、性别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自我心理素质完善过程中,他们面临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转折,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困扰,再加上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又进一步造成贫困大学生不能够正确的认知自我和完善自我,存在依赖、从众、理想化、盲目自信、自卑、目标茫然差等心理困惑,甚至造成自我心理障碍。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卑心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自卑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有自卑感的高校贫困生过于看重家庭经济上的贫困,导致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胆怯、畏惧、内向和孤僻。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不能准确认知自我,以及成绩不理想、失恋以及受到别人的嘲笑、讥讽等,因而出现自卑心理问题。
(二)虚荣心理
虚荣是指追求虚假荣誉的一种心理状态。大学生正处于人格逐渐完善和成熟的阶段,也容易受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人云亦云,缺乏主见。对于贫困生而言,一些高校贫困学生看到别的同学穿名牌,求名气,刷信用卡,求新潮,自己受从众心理影响,把名气或引起人们的羡慕、赞赏,作为一种生活目标追求,引发虚荣攀比心理,因而有时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去猎取所谓的名气、时尚等,久而久之,往往会怨天尤人,抱怨社会不公、学校教育不好甚至家庭环境不好等等。
(三)焦虑心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焦虑是一种紧张、害怕、担忧混合交织的情绪体验。一些高校贫困生长期生活在学校,往返于宿舍、食堂和教室,与社会接触不多,没有经受过挫折的考验,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不知如何面对迅速变化的环境要求,特别是一些即将就业的贫困生,不知如何面对就业竞争,对现实和将来的一系列问题感到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不知如何作出合理定位,主要表现为压抑、犹豫、易怒、没有安全感等,进而变得焦躁不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提高贫困学生心理素质的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采取的对策也是多角度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健全机制,筑牢心理健康教育之“基”
1.健全领导机制。要建立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学校组织、人事、共青团等部门衔接整合、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使学校营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领导责任网络,把包括贫困学生在内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年度考核,并制定量化考核指标,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形成关心支持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强大合力。
2.健全工作机制。健全工作机制主要是在已有物质帮扶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健康心理的帮扶教育,两手都要抓。例如,进一步完善“奖、贷、补、助、免”政策,同时积极借助现代网络平台,把QQ群、移动飞信、校内网、博客、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介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中来,把那些工作有特色、热爱学生工作、责任心强、精通网络特点并且在学生中威望较高的老师或专家聘为网络老师,使之对学生思想加以引导,为贫困学生提供思想交流、情感互动、学习研讨等服务,既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轻松活泼,又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健全评估机制。与物质帮扶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标准不同,学校在对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缺乏量化的考核与评估机制。由于中国的教育一贯强调的是“考试本位”,只“育才”,不“育人”,忽略对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等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和引导,一些高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是“隐性政绩”,习惯于相对稳定条件下的传统运作方式,而缺少发展变化情况下的机动灵活的应变措施,慢节奏、低效率、旧色彩,暴露出软、散、懒、瘫、空的问题,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日常管理中,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和考核之中,把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必修课,同时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并且在队伍建设与培训、课程设置、组织机构、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加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深入调研,找准心理健康教育之“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把握一个“全”字。没有了解的爱是一种盲目的爱,没有了解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主观主义的教育。应本着求准的原则,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证分析和价值分析等方法,健全贫困生档案,既要了解家庭贫困的原因,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做到心中有数、不偏不倚。
2.突出一个“深”字。每个贫困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心理发展特质,对不同的贫困学生,对他们关爱的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应本着求细的原则,深入了解学生,努力做到脚勤、眼勤、口勤、脑勤、手勤,深入到学生宿舍、教室、食堂、晚自习室以及包括微博在内的网络空间中,掌握贫困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情况,关注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对那些自强拼搏成绩优异的贫困生要格外关注,对那些热心积极踏实干事的贫困生不能亏待,对那些思想困惑需要引导的贫苦生需多加留意,提高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注重一个“诚”字。以诚待人,和学生打成一片,应本着求实的原则,体谅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发展学生的优秀个性,使学生善于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引导贫困学生正确看待贫困,避免带有色眼镜、预设框框,对贫困学生做到不歧视、不苛求、不嫌弃、不迁就,尊重贫困学生的人格、智力、才能、体质、情感,通过真诚沟通、真心交流的方式,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营造氛围,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之“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用良好的氛围熏陶人。贫困生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教风和政风等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贫困生健康成长。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帮助贫困生消除心理之惑、情感之惑,保持健康心态的有效路径。要加强班级、宿舍等育人环境建设,增强班集体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培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良好风气,让贫困生感受到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真挚感情,切深体验到学校的关爱,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2.以丰富的活动引导人。学校应组织一些能展示贫困生优势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使他们在活动中发挥特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信心。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专题教育、课堂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加强与贫困生的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真挚的友谊,让贫困生化解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靠优秀的事迹鼓舞人。贫困生中不乏自强不息、品学兼优的佼佼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应抓典型,树榜样,充分深挖高校贫困生(特别是本校贫困生)中依靠自身努力,顽强拼搏而获得成功的优秀代表,通过他们的典型事迹,引导和鼓励贫困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看待人生中的挫折和挑战,激发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贫困生发奋成才的自信心。
五、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一小步,学生成长成才一大步。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充分认识到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站在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从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同时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使贫困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家明.“90后”青年群体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中国青年研究.2010(1).
[2]付海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初探.鸡西大学学报.2010(1).
[3]唐红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9).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刘再娥.简论影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及对策.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1(2).
[5]梁锦坚.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探究.井冈山医专科学报.2008(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心理健康的心理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