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孤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取向的偏离,过分依赖心理学理论而缺乏可操作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论文篇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优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 要]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需要优化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孤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取向的偏离,过分依赖心理学理论而缺乏可操作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消除大学生的心理差距,使其能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从而顺利成才;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问题,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等教育手段,有效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系统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目标取向 心理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040-0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当代大学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以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只有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再优化,才能实现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最终目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孤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目前大多数高校还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彻底纳入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工作当中,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还仅仅停留在心理辅导机构与心理咨询机构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架构上,现阶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和孤立。[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取向的偏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其实是对高校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而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仍旧是那些心理出现各种问题的学生,定位仍然是病态心理学。而这种目标取向上的偏离不但不利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治疗,也会影响到对高校多数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要想实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优化,还要纠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偏离取向,让目标有更加准确的定位。

  (三)过分依赖心理学理论而缺乏可操作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切从心理学理论出发,片面强调心理学抽象理论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途径探索的倾向。从宏观角度来讲,心理学理论是必需的,但是脱离了实践心理学理论就很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保证心理学理论与实践能够相结合。结合过程中最重要的细节问题是如何实现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使他们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到实践过程中。除此之外,如何使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作用下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也是重要的细节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心应放在对这些细节问题的处理和思考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于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队伍专业性不够。有些学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建立相应的机构,但这些机构的人才队伍多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或者其他教育人员来担任,人员队伍的专业性远远不够。除此之外,没有足够的经费保障,也没有专业性强的专职人员作为保障,最终难以完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真正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于流于形式。[3]另外,还有的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过于形式,僵硬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德育混为一谈,把大学生的个体心理疾病认为是思想错误或者品质恶劣,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将会阻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优化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渠道作用

  为了实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优化,就要从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心理咨询等主渠道出发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要不断地进行教育管理规范工作,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另外,还要实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教育课程体系。其次,为了营造适合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和谐氛围,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力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诸如报纸、海报、广播或者网络等传播媒介,以及各种类型的活动表演、心理讲座或者知识竞赛来开展。[4]所以,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不能仅限一种形式。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离不开对心理教育指导、心理咨询等工作的推动,这样可以实现大学生能够及时地与心理咨询教师实现沟通和交流,从而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困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积极消除大学生的心理差距,使其能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从而顺利成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作为新时代的领军人物,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所以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正视现实,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从而顺利成长、全面发展。高校要努力消除大学生的心理差距,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改造环境,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首先,大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心境以及乐观的情绪。大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通过乐观的情绪和积极的行动去消除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这样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其次,要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大学生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通过不断地积累新知识获得多方面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再次,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源于对自己有客观和正确的认识,能够在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中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再完善。通过不断地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能使自己的人格不断完善。最后,大学生要乐于交往,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更乐于与人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以宽容、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谐相处,能够与他人同心协力、共同处事。

  (三)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问题,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等教育手段,有效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高是我国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表现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有择业问题、学习问题、情感问题以及人际交往问题。所以只有处理好这些心理问题才能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高校在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问题时,要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以及心理健康方法创新等教育手段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观。在实施各种教育手段时还要保证能够真正地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作用,积极地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5]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力度,努力创建一支专业互补、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英的不断输出还有赖于相关业务指导和培训,只有通过不断地再学习和再培训才能增加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以及心理危机干预能力。[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系统化

  高校只有保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化实施才能为社会输出更多高素质人才。要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着手。首先,实现对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渠道的整合和完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消除学生对于心理咨询辅导认识上的误区,需要建构起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咨询时促发展、在发展时借助咨询。除此之外在心理课程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点,从不同年级存在心理困惑的差异性考虑心理课程的设置。

  其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深入地渗透到学生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能脱离素质教育这根主心骨,但又不能孤立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将它渗透到学生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中,这样才能保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权始终由教师来掌握。

  科技进步带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同样如此。当代大学生不仅担当着时代的使命,也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在保证基本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之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新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需要优化和完善,以保证在教育工作中能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杨忠旺,胡义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模式建构[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4,(5):145-14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李志国,宋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体-载体双赢”模式探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5):15-16.

  [3] 葛宝岳,宋英.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25-27.

  [4] 葛媛媛.高校学生工作对心理咨询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2,(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 吴晓艳.关于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维立体模式的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3):33-35.

  [6] 黄希庭.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 谢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2,(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论文

2798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