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普通心理学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也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进行优化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一普通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1.前言
伴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已经迈入21世纪。新时代里国家之间的竞争将是全面复合型健康人才的培养以及这些人才所能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的竞争。在这一独特的大环境之下,时代赋予了现代高校培养人才更加艰巨的任务,高校培养人才不仅要注意学生技术素质的提高,对于他们的心理诉求、心理变化、心理矛盾等都需要严加关注,以培养具有独立健康人格的当代大学生。时代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高要求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从外环境上给与当代大学生更大的动力去努力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当抗压能力强的学生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实现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对于抗压能力弱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更好的梳理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面对这个压力的世界。当他们凭自己努力却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时,当他们的耳边充斥“别人家的孩子成功”时,当他们开始抵触父母的叮嘱时,他们更倾向于怀疑自己、从而质疑世界。近年以来,在高校中由于学生自身心理原因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而导致的休学甚至退学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高校甚至出现了大学生跳楼、投毒等轻言生命的现象。在校大学生已成为目前心理障碍、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产生率达到了全体学生比例的10%-30%。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健康阴影已经刻不容缓。
2.研究方法及过程
2.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工作涉及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调查随机抽取该院校2014级新生和高年级学生,涉及该高校的理科、文科、工科和艺术类学生。
2.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工作过程中运用的研究方法为两种:通过阅读理解大量文献分析数据以及发放相应的调查问卷然后统计归纳数据。
2.3研究工具
目前在此类心理学研究中普遍的研究工具为大学生人格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二者的适用范围不同[1]。
(1)大学生人格问卷大学生人格问卷是日本科学家在参加1966年的全日本大学保健管理协会时编制的,它对应的英语翻译为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因此大学生人格问卷也可以简写为UPI。UPI的适用范围为大学新入学时的学生,它主要是为了调查新入学的学生,从高中升入大学后心理方面的变化,以期较早地能够发现学生中的精神障碍者、精神分裂症,它能够了解新入学大学生相关的烦恼、对于生活的不满以及新入一个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迷茫等症状。UPI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的了解,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姓名、性别、联系方式、兴趣爱好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家庭情况、家庭住址等信息,这些信息为后期问卷分析的时候参考使用;第二部分为该调查问卷的精髓部分,为调查问卷的本身,由60项组成,其中题号为5、题号为20、题号为35和题号为50的这四项为测伪尺度,除开此4项外的56项为测试被调查者的烦恼、焦虑等;第三部分为附加题选项,它是作为一种了解被调查者是否曾经接受过心理咨询或治疗、被调查者对于自身的评价以及咨询要求等等。UPI的记分方法为计算UPI总分的方法,即除开前文提及的4项测伪题目不参与记分以外,其余56项参与记分,答案为肯定的记录1分,为否定的不加分也不扣分,然后将56项分数相加从而得到UPI的总分。换而言之,UPI总分的范围为0-56分,最高分为56分,最低分为0分。UPI总分获得之后就可以进行UPI筛选。UPI筛选结果分为三类:一类、二类和三类[2]。经UPI筛选为一类的被调查者,则可能为心理异常、具有精神分裂症状疾病,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对于被归于此类的学生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需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同时上报学校找到更佳的解决方式。对于被归于二类的学生,他们属于心理正常型,但是存在一定得心理障碍,例如人际关系紧张、自身情绪不稳定等等,通过一定的心理疏导能够好转。对于被归于三类的学生为正常心理正常的学生。
(2)SCL-90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则为Self-reportingInventory,它还可以称作90项症状清单,是德若伽提斯于1975年编制的,它针对的是16岁以上的人群。SCL-90是目前世界上心理学界测量人是否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最常规的研究工具。SCL-90由90个项目组成,每一个项目也为打分制度,为5分评价制度,被调查者通过对自身的感知和了解选择对于该项目自己的得分,其中选项选“无”为1分,选项选“轻度”为2分,选项选“中度”为3分,选项选“偏重”为4分,选项选“严重”为5分。分析时一般通过以下指标进行:总分为90个项目所有的得分相加得到的分数,总分反映了被调查者的心理健康的一个总体水平,该项分数越高,表面该调查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亦然;总症状指数的计算方法为90个项目所相加得到的分数除以90。SCL-90调查一共包含了9个因子,这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抑郁、恐怖、强迫症状、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精神病性,其中每一个因子都包括了被调查者在该方面的痛苦程度。因子分的计算方法为该因子的所有项目的总分除以该项目的项目数目,通过因子分数的高低,可以得到该调查者的症状分布情况。如果被调查者的某项因子分相对偏高的话,则表明该调查者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高。因此为了使本次的研究工作更加具有说服力和较高的准确度,在本次研究工作中采用区别对待的方式开展本次的研究工作,具体而言,对于2014级新入学的学生发放UPI人格问卷,而对于高年级(二、三年级)则发放的为SCL-90调查问卷。
2.4研究过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研究程序本次研究工作首先是进行培训,然后进行研究的重要部分———UPI和SCL-90问卷调查,第三是进行数据的输入和分析;第四为咨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工作要求参与本次研究工作的调查者需要提前了解UPI和SCL-90的具体含义和相应的实施要求,同时调查者应该向被调查者(学生)讲述清楚此次调查的目的,打消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的疑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研究结论和分析
3.1UPI测试情况
本次调查工作一共发放UPI调查问卷1945份,回收的调查问卷1912份,同时由于部分同学未按照要求答题或者有漏题现象,这类数据是不能参与统计的,即最终有效调查问卷的份数为1900份。根据UPI调查问卷的结果,在这190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其中调查结果为一类学生的调查问卷份数为208份,二类调查问卷的份数为702份,三类调查问卷的份数为990份,即一类学生占实测人数的10.95%,二类学生占实测人数的36.95%,三类学生占实测人数的52.10%。在UPI测试中我们还发现,UPI得分情况存在“三高”现象:女生的UPI得分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的UPI得分高于独生子女的UPI得分,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UPI得分明显高于来自城市家庭的学生。这说明男生的心理健康优于女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优于非独生子女以及城市家庭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农村家庭的学生。
3.2SCL-90测试情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本次调查工作的SCL-90测试工作中,我们一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的调查问卷为1963份,有效的调查问卷份数为1952份。通过1-5级评分制度,按照一般研究方法,对于SCL-90测试中总分超过160分,或者其阳性调查项目数超过43项,也或者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时,我们考虑对该调查者进行阳性筛选实验,此类调查者需要进行下一步的调查和检查。对本次调查工作,SCL-90总分大于160分的一共有192份;各因子平均分大于等于2的调查问卷共计401份;各因子平均分大于等于3的调查问卷有82份;各因子平均分大于等于4的有15份。通过分析男生和女生的调查问卷,得出女生的阳性检出率较男生的阳性检出率高,这也说明不仅低年级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在高年级也如此。分析各年级9个因子的差异可以得出,从整体的角度,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分数越来越降低,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高及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于自身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有用调节,更加适应大学生生活方式。
4.问题讨论和对策
4.1问题讨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学生由于处于高中和步入工作中间这个特殊时期,大学期间的学习方式同高中的集中教育方式完全不同,加上由于大学生本身在此年龄段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等,容易造成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现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性别的影响。无论是UPI测试结果还是SCL-90测试结果,两项调查结果都显示女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低于男生,这可能跟女生自身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有关。由于在我国的传统观念、文化中,对于男生的社会定位以及父母对于男孩和女孩的教养方式的均有不同,而且女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她们对于自我的评价明显低于男生,遇见问题她们也比男生有逃避问题、不解决问题的趋势,她们没有坦然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勇气。同时由于女生自身的劣势,在求职以及工作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也会长此以往,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是否独生子女的影响。对于此前大部分人的观念中,独生子女由于父母可能过分的溺爱,可能其心理健康程度不及非独生子女。但是在我们此次的调查工作中,我们发现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程度优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跟独生子女父母有效、讲究方法的引导方式有关。
(3)家庭环境的影响。通过本次的调查发现,农村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及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这是因为农村籍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佳,在他们的小时候或者初高中的求学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变抑或是弥补他们在城市学生当中的心理上的自卑。当同龄人中城市学生可以享受生活时,他们可能还在为下个月的生活费操心,同龄人中城市学生在学校打篮球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抑或品咖啡之时,他们可能正在去家教的炎热抑或下雪的路上,这种可能的虚荣心和强烈的自尊心导致了自己的自卑心,从而不愿与别人交往,产生自闭、自卑等心理特征,影响了自身心理程度。
(4)年龄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高年级的心理健康程度明显优于低年级学生,这可能是新生入学时,由于在初高中时期,一直注重的是学业成绩的提高,学习分数那时候在学生团体中能占据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能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优异后,就能得到很多人的欣赏与包容。但是进入大学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而且大学注重的是全方位的考量,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去自我适应,调整。因此在低年级时学生容易出现自我矛盾,自我迷茫。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于大学生活的适应,同时大学期间学校较多的资源供他们去学习和探索,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成长,他们的眼界更宽了,视野更大了,心胸当然更广阔,从而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提高。
4.2对策分析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离不开环境及个人,因此,可以从如下角度考虑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其生长环境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整个社会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同时学校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接触场所,更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再次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家长应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保证他们生活于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之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开拓创新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目前高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一般为选修课,同学们重视程度不够。在目前现代化的21世纪,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比如微信、网络平台等等。目前高校的相关的师资也相对比较薄弱,从而能够提供帮助给学生的资源也相对较少,可以通过充实高校相关师资达到能够为更多的学生服务,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辅导,从而更好的完成学业,为社会效力。
5.结语
本次研究工作表明该高校学生的心理状况总体良好,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以后的教学工作,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也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培养品德良好、技术过硬的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时代大学生。
大一普通心理学论文范文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材分析
一、引言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作为理念、内容、手段及教学效果的载体,教材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本研究对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进行内容分析,探索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出版现状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为了调查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出版现状,2014年10月末统计与分析了国内两家大型图书营销网站中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出版量,结果显示,相对于大中小学生来说,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数量偏少,侧面反映出高职学校与高等院校、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分析
以陕西某高职院校图书馆内收藏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为内容分析的对象,发现目前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存在下列问题亟需改进。
1、教材内容凸显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目标错位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主题设置上保持着高度的一致,但具体分析发现,目前的高职教材尚未深刻贯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聚焦学生消极心理调适,学生发展与成长关注不足。目前出版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一致偏向于学生消极心理调适,这种偏向表明:消极心理的疏导与矫治理念仍然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盛行。这一理念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目标相违背。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学界的主流在于提倡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1]以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积极幸福的生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终极目的。尽管专家与学者的呼吁已经多年,但纵观目前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关注较少,仍聚焦消极心理的调适,这种理念下产出的教材必然无法满足绝学生养成积极心理品质的需要。
(2)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通过设置情境,以活动为依托,依赖于学生的积极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心理得到成长与发展。[2]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材的编写也须遵守这一原则。然而目前高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却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教材”,成为教师实施教学的“教参”,这一点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教材编写的人称的使用上。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大多采用“第三人称”,如“他们”“个体”,尽管部分教材的初衷是为保证其内容的客观性和学术的严谨性,却无意中将最主要的读者——高职学生与高职教材的心理距离拉开,读者(高职学生)成为教材的“旁观者”,学生成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情感的共鸣与心理的交流受到距离的隔阂,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使其成为一个无能的被动个体。另一方面表现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与安排上。部分教材中仍然存在“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危机干预”等晦涩且明显不适的主题;且章节结构中仍然存在专业概念的辨析,意义的阐述等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符的内容,这些内容显然是呈现给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需要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必须掌握与理解的理论知识,而学生只需较少甚至完全不需要接触理解的知识。这种内容编排上的不恰当,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排斥感的产生;同时也可能使高职生产生错觉: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围绕着“教”展开,“教”才是心理健康课堂的重心与中心,无形中可能使得学生远离教材远离课堂。因此,“教材是为教师而写”也是当下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教材体系设置健全,但教材间、教材内逻辑关系不严密
目前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建构了涵盖从入学到毕业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整个学习时期较为完备、健全的体系,且内容主题较为丰富,但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及顺承、教材内形式与结构的处理与把握还需改进。
(1)学段间、年级间教材缺乏衔接性与层次性。通过对高职学校不同年级教材间主题的调查发现,教材间的层次性与衔接性亟需改进。如“适应问题”,一年级主要在于适应学校环境、适应学校生活、适应学习,二年级则在于提高一般意义上的“适应能力”,三年级则在于工作准备性适应,三个不同时期系统、连贯、一致地进行“适应”训练,但却遵循“掌握技巧-提高能力-实际应用”三个不同的目标层次水平,由低到高,由情境下的技巧升华为个人能力,再到新情境下的应用,层层深入。而现实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仅仅在某个特定学年开设特定的主题内容,教材间主题缺乏衔接性与层次性。
(2)年级内教材缺乏“适需性”与“适用性”,教材效果未能有效迁移。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服务于学生心理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必须有用、有效,对于教材来说需具备“适需”与“适用”的特性。[3]然而当下教材缺乏这两个特性。首先,教材内容缺乏“适需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必须围绕着学生的切实需要而展开,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来编写教材,切实为学生服务的教材就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编写不同内容的教材。但目前只有较少的教材考虑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而有针对性的“按需编写”多样性教材,而是所有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此外,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学生由于面临着不同的发展环境因而其心理需求也大相径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保持与时代的同步性显得格外重要,而目前的高职心理教材内容较为陈旧,与现实脱节。其次,教材内容缺乏“适用性”,这一点表现在教材未能把握心理知识与心理训练的平衡。仅依赖于言语说教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用不大,而需采用活动的方式,在活动中训练与体验,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因此,其教材也必须是以活动为主。这一点虽在当前的教材中有所体现,但在实际编排相应的知识与活动时却又往往顾此失彼,部分教材还是以科普式的形式,大量阐述理论知识,穿插个别活动;而部分教材又完全以活动为主,极少或者根本不进行知识的普及,平衡知识与活动的比例更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发展特征而定。最后,教材预期效果未能有效迁移实际生活。课堂和教材对学生所起到的心理发展成效往往较短暂,毕竟一节课的时间,一章教材内容相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乃至于整个人生发展来说,相当有限,这就需要将实施教材的效果与现实生活紧密衔接,将教材的心理成长作用迁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现实教材大多忽略了这一点,虽然内容非常丰富,但缺乏相应的操作版块指导学生将教材所学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导致教材的“指导”与学生的“成长”仅停留在书面上,未能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