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术论文>

文学学术论文范文参考(2)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文学学术论文范文参考篇二

  浅析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

  引 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英美文学课是全国高校英语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知识课。《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文学课程的描述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1]在当前的全球化时代,英美文学课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英美文学课程应当承担更多的教育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觉性、自豪感和认同感。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和西方文化的同时,深入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并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和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当前,英语专业学生普遍缺乏中国文化知识和素养。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一般只选修《大学语文》一门中国文化课程,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缺乏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解。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一个不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大学生,很难深入地理解异域文学和文化。著名学者王守仁教授曾于2010年撰文《转变观念,提高英语专业办学水平》,主张新时期英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要主动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注重“从学习理解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的单向接受向分析比较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转变”[2]。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将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我们集合中西方学者、思想家、文学艺术家的聪明才智,为解决诸多严重的当代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心理危机、信仰危机、家庭危机,社会犯罪、政治腐败等,提供思想资源和智力支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渗透的可能性

  中、西文学和文化之间有源远流长的交流史,二者之间有差异也有共通之处。中国文学和文化曾经、现在和将来依然会对西方文学和文化产生影响。范存忠、钱钟书、方重、吴宓、梁宗岱、陈诠之、季羡林、戈宝权、乐黛云、周发祥、赵毅衡、钟玲等学者奉献了一批新见迭出、视野宏阔、分析精当的学术力作,如李岫主编的《中外文学交流史》(1999)、李岫《二十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2001),张弘《中国文学在英国》(1992),葛桂录《雾外的远音——英国作家与中国文化》(2002)、《中英文学关系编年史》(2004),范存忠《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2010),赵毅衡《远游的诗神: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新诗运动的影响》(1985)、《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2003),张弘的《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2002),钟玲的《美国诗与中国梦:美国现代诗里的中国文化模式》(2003) 、《史耐德与中国文化》(2006) 、《中国禅与美国文学》(2009) 等。因此,在英美文学课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因素渗透,是有所依据、完全可能的。

  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渗透的可行性与三种策略

  笔者从自己讲授英美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以下三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策略一:从中西文学的影响关系入手,寻找中国文化影响英美文学文化的例证,并加以阐发。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已无可辩驳地表明,“欧美许多大作家和思想巨子,如伏尔泰、孟德斯鸠、莱布尼茨、列夫·托尔斯泰、歌德、席勒、爱默生、梭罗、庞德、奥尼尔、哥尔斯密、黑塞、卡夫卡、布莱希特、克罗岱尔、谢阁兰、圣琼·佩斯、亨利·米修……等等,在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接受了中国文化的滋养。”[3]下文将以儒家思想对美国超验主义文学的影响作为教学案例,具体分析如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 “超验主义不仅融合了美国的清教主义、浪漫主义文化,东方的印度哲学、波斯诗歌等, 还接受了中国的儒家思想,为美国文学、文化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4]吴伟仁教授编写的《美国文学史及选读》是英语专业普遍使用的一套经典教材。《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一册第三章“浪漫主义时期”介绍了美国两位重要的超验主义作家爱默生和梭罗,并且收录了爱默生的《论自然》(Nature)第一章、《论自立》(Self-Reliance)和梭罗的《瓦尔登湖》(Walden)第二部分《我的住地与生活目的》(Where I Lived, and What I Lived For)。在《我的住地与生活目的》中,梭罗引用了商朝成汤王澡盆上所镌刻的引自中国儒家经典《大学》中的名言“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5],并把洗澡和精神追求相类比。此文还引述了《论语》第14章中孔子与卫大夫蘧伯玉之使者的谈话。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应阐明爱默生、梭罗等所受到的儒家思想的影响,解释儒家思想在西方历史和当今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力,向学生介绍儒家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基本内容和不同种语言的翻译、儒家经典名言的英译,《四书》、《五经》在全世界的传播情况,并结合目前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建立、“汉语热”、“国学热”等现象,向学生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进行现代转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策略二:根据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发散思维,联想中国文学文化中相关的事件、人物和作品。众所周知,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处于不同时空中的作家常常会表达出类似的真挚情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流传千古的诗作。英语专业教师在面向学生讲授英美诗歌时,可根据诗歌的主题、类型、意象等展开丰富的联想,向学生传输中国文化。例如,在讲授18世纪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的《一朵红红的玫瑰》(A Red, Red Rose)时,可向学生介绍汉乐府《上邪》,因为这两首诗中都使用“海枯”、“石烂”的意象来表达坚贞的爱情。在向学生介绍英国17世纪重要诗人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的名作《悼亡妻》(“On His Deceased Wife”,1656)和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爱伦·坡(Allan Poe)的《安娜贝尔· 李》(“Annabel Lee”, 1849)时,可联想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1075),因为这三首诗词都艺术地表达了诗人对已亡故的妻子的无限怀恋,成为了悼亡诗中的经典。在讲授17世纪英国诗人安德鲁·马威尔(Andrew Marvell)的《致羞涩的少女》(“To His Coy Mistress”,1681)、罗伯特· 赫里克(Robert Herrick)的《致妙龄少女,莫误青春》(“To the Virgins, To Make Much of Time”,1648)等及时行乐诗时,可启发学生阅读、对比几首中国古代同类诗歌,如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的第15首、唐代杜秋娘的《金缕衣》、李白的《将进酒》等。教师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这些中外及时行乐诗的创作动机、社会背景、艺术风格、人生体悟和社会观察。

  策略三: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注重以中国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为契机,向学生传输中国历史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对四季更替、自然宇宙、社会人伦等的深刻观察和体认,中国现代节日是对新中国的历史、建设、走向世界之过程的追忆和纪念。利用节日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中国历史文化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教师可在节日前后引导学生用英文讨论这些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起源、演变、习俗等,还可以把这些中国节日与西方的某些节日进行比较,也可鼓励学生在课外搜索和阅读有关这些中国节日的中英文资料。比如,可以把春节与圣诞节、元旦相比较,把七夕与情人节相比较。在五四青年节前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1919年五四运动的简史和意义,启发他们讨论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在国庆节前后,可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意义和对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还可把中国的国庆节与美国独立战争等重要史实联系起来进行讨论和思考,或者鼓励学生对比探讨中美两国在语言、文化、历史、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异同点。

  结 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信息时代和消费时代。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给当前的英语专业教学带来了难能可贵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错综复杂的挑战和问题。新形势下的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语言技能、丰厚的中西文化背景知识、宏阔的全球视野、敏锐的跨文化意识、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并以自身的学识、素养引导和影响学生。具体到英美文学和外国文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在新的历史语境和社会环境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形式,有效地渗透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为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建立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6.

  [2]王守仁: 转变观念 提高英语专业办学水平[J]. 中国大学教学, 2010,(5):53.

  [3]钱林森.雾外的远音——英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序言).葛桂录.雾外的远音——英国作家与中国文化[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2, 8-9.

  [4]谢志超.超验主义《日晷》英译《四书》研究的补注[J]. 中国比较文学, 2007(2): 148.

  
看了“文学学术论文范文参考”的人还看:

1.文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2.关于文学的学术论文范文

3.中文学术论文范文

4.理科学术论文范文参考

5.有关文学论文范文

270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