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政治论文怎么写(2)
高中生政治论文怎么写
高中生政治论文篇二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中生慈善意识研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慈善意识是公民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同情心”的自觉心理反应,以及由此产生的慈善行为的意愿和动机,是公民责任的重要体现。慈善意识是反映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公民社会成熟的标志,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可见,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全体公民的关注与参与,而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慈善事业的主要参与者。面对汶川地震等灾难事件时,我们也发现中国青少年学生不缺乏慈善意识和责任感,但我们不能只单靠灾难唤起他们的这种意识,就只有加强慈善意识教育。
一、高中生慈善意识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青少年学生慈善意识及教育现状,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对本校高中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存在这样几种现状:1、慈善认识模糊、热情度低。从对本校高中生的调查来看,高中生不仅对我国及地方慈善政策、慈善事业运作程序和相关法规等慈善专业知识了解非常少,而且很多学生对身边或者所在城市的慈善活动等同样知之甚少。另外调查显示,大部分高中生能够参与一些慈善活动,但是,从关注慈善活动的积极度上看,现今的高中生仍缺乏热情或并不热衷,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表示经常关注慈善活动,积极找机会参加。这一点反映了当今高中生慈善意识薄弱,对慈善活动的热情度不足。2、慈善环境不完善、不成熟。慈善环境不完善、不成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民的慈善意识薄弱;二是慈善事业监督、管理不够规范。对于“郭美美事件对你的影响?”有78%左右的学生选择“很大,不再愿意慈善组织活动”。这说明“郭美美事件”等出现的贪污、挪用善款、骗捐等“问题慈善”现象,导致高中生对慈善组织的信任感大大降低,对慈善活动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严重下降,甚至排斥慈善活动,这就严重削弱了高中生的慈善意愿,抑制了高中生慈善意识的养成。3、慈善行为被动化、单一化及功利化。在询问参与慈善活动方式时,当今高中生参加慈善活动的形式主要是捐赠和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另外,慈善本应是不带任何功利性的纯粹的爱心行为,但是调查中也发现当前高中生慈善动机有功利化的倾向。据调查资料显示,42.4%的高中生参加学校慈善活动的理由是“评先进,树立良好形象”,几乎一半学生的慈善动机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一旦慈善行为带上利己的功利化色彩,慈善行为就变了味,高中生的慈善观就歪曲了——助己为主,助人为辅。这种慈善行为功利化制约了正确的慈善意识的形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高中生慈善意识培育
面对高中生慈善意识存在问题,笔者认为慈善意识是一种习得性素养,是可以进行培育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成为公民慈善意识培养、教育的主阵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充分挖掘政治教材,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慈善美德,树立正确财富观。政治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慈善意识教育。比如,慈善作为一种乐善好施、完善个性的社会价值的选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解《文化生活》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时可以贯穿其中。以孟子“四端说”作为探究材料,《孟子·公孙丑上》这样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1]从国学经典文化中,认识中华慈善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学生对慈善的认同,促发学生产生同情冲动和引发行善行为;再如讲解《经济生活》时,开展树立正确金钱观探究活动,可以穿插慈善意识的教育,尤其是讲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引导学生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在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同时,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使灵魂更纯洁,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2、打造精品校本课程,紧密联系社会热点现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判断。新课程教学要求学校相关学科开设校本课程,可以邀请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研究慈善的专家学者,或者慈善先进人物给高中生从不同角度做慈善方面的专题报告,如我国慈善现状、慈善法规与政策、慈善的社会功能、慈善文化、慈善史以及先进的慈善事迹等方面的专题报告,从而增加高中生对于慈善的认知。另外,利用校本课程对社会出现的“郭美美事件”和“河南宋基会事件”等问题慈善现象要及时进行客观、公正地分析,既不能夸大其辞,也不能掩盖其真相,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作用,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诸如此类的现象,认识到这些失范现象只是少数人所为,并不代表慈善事业的主流,同时也要认识到这是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生对我国慈善事业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减轻这些事件对高中生慈善意识和慈善行为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强他们对我国慈善事业的信心。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利用校本课程编写有关慈善知识的中学生读本,进一步增强高中生慈善意识的深入理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开展慈善实践活动,多部门协同合作,强化高中生慈善意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课,培育高中生的慈善意识要避免单打独斗,形式单一。慈善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多部门协调合作,如德育处,一方面开展关于慈善意识教育的主题班会活动,利用主题班会实现慈善意识的自我教育、同辈群体的相互教育以及老师的讲授教育;另一方面利用家校平台,充分发挥家庭在培养青少年慈善意识方面的积极模范作用,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担负着传授文化知识,培育道德品质,指导行为规范等责任。父母要言传身教,子女是父母道德行为的最敏锐的觉察者,父母的慈心善举,孩子自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适当时机,就会自觉表现出来。其次,与校团委合作,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开展慈善意识教育和慈善实践活动。例如建立慈善社团,如志愿者协会、学雷锋协会等等;再次利用学生社团办慈善宣传专栏。慈善宣传专栏的主要目的是普及慈善知识,宣传慈善政策和慈善先进事迹,培养慈善意识。当前网络发达,慈善宣传专栏也可以开设在校园网站中。网上宣传专栏有利于及时更新宣传内容,呈现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可以达到立体式宣传效果;另外,利用学生社团在课余时间开展主题募捐活动或志愿服务,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适当引进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并作为高中生课外实践学分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中。值得注意的是,慈善教育和实践要坚持地方化,结合地方实际,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发挥地方特长,有计划、有目的开展,讲究实效而不图形式,从而更有利于强化他们的慈善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慈善活动的意愿和兴趣。
参考文献:
[1]孔丘,孟轲. 四书(下册).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1年版. 第3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