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政工论文 > 高二政治论文1500字(2)

高二政治论文1500字(2)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高二政治论文1500字

副标题#

  高二政治论文1500字篇二

  从台湾政治生态变化浅论对台传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坐在讲桌后,静静地听一位台湾女生说台湾民众对大陆为台捐款一无所知:“就像您刚才说的大陆给台湾的那些好处,没有媒体报道,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呀。”

  “不会吧!那可是11亿元人民币啊!”他显然没有料到这样的现实,语气既惊讶又无奈。

  笔者曾不解,难道海峡对岸的同胞们感觉不到我们的热忱?为什么惠及台湾的政策接二连三,却换不来台湾民意上哪怕一点点正向改变?其实,不是感觉不到,只是不知道。

  四年前,台湾作家龙应台曾在《不得不说的台湾》中写道:“一道长长的光谱,从‘深绿’变‘浅绿’,从‘浅绿’逐渐转‘浅蓝’,再化为‘深蓝’。‘深绿’是那坚持台湾独立大叙述的人,‘深蓝’是那拥抱中国统一大叙述的人,在今天的台湾,都是少数;占大多数的,却是中间那一大段不能用颜色来定义,不信任任何‘绝对化’的价值观的人”。

  在这现实的光谱下,对台传播的目的是为了争取“中间那一大段不能用颜色来定义”的民意,但显然,没有起到很大的效果。

  对台传播及其渠道

  本文所指的对台传播仅指新闻传播领域,包括两方面:一是面向台湾受众的传播,二是面向大陆受众关于台湾的传播。内容上,前者重在对台政策和大陆发展,后者重在台湾政治局势;目的上,前者为唤起台湾民众的归属感,后者为使民众关注、了解台湾。

  2002年,曾唯一“落地”台湾的大陆电视媒体央视四套,和凤凰卫视一并被剥夺了“落地”权。《人民日报》曾入岛发行,还未等其酝酿已久的“台湾版”和读者见面,就与新华社一起被禁止驻台采访。陈水扁执政8年,大陆媒体的声音几乎无法传播到海峡对岸,只能依靠网络和台湾媒体报道,传播渠道几乎截断。

  面向大陆,报道多援引自台湾媒体,展现了台湾政治“意见多,声音杂,而且目光如豆,心胸狭隘,谁也不服谁;派系多,族群林立与对立,排他性与斗争性特别强”的特点。

  对台传播在台湾失语,在大陆过言,结果是台湾民众并没有受到大陆媒体传播的影响,而大陆民众过于谨慎地看待台湾,台湾发出的一丝一毫的声音都成了政治信号。

  台湾政治生态发展阶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笔者以为,政治生态是指一个社会关于政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政党与政党之间关系状况和变化的社会态势。台湾的政治生态,伴随着民众从“高政治意识”进入“无政治意识”,也在不断转型。

  1 一个党的“天下”——蒋介石统治时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45年,日本结束了其对台湾50年的“皇民统治”。光复并不意味没有怨言,怨言源于国民党统治上的“两弊”,一是腐败横行,二是外省人得势。“二二八事件”显示了台湾民众抗议专制的“高政治意识”。但从1949年台湾“临时戒严”起,整整38年,台湾再没有任何不同于执政党的声音发出。当然,此时台湾民众的“统一”意识最强,蒋介石曾说:“台湾和大陆本属一体,骨肉相关,休戚与共。”

  2 转型起初——蒋经国统治时期

  1977年蒋介石逝世,进入蒋经国统治时期。蒋经国执政风格与其父并不相同,他开启了台湾政治的“声音放开”、“本土化”和“戒严终止”,从一党专制转变为多党民主。“声音放开”是解除“党禁”和“报禁”;“本土化”是为了缓解台湾民众对国民党排外统治的不满;“戒严终止”则促进了台湾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民意选举成为台湾政治的关键。

  3 变味的“本土化”——李登辉统治时期

  李登辉的执政总结有两点:一是台湾的“政治改革”,二是抛出“两国论”。“政治改革”的一大手笔是进行国民党的“本土化”,与蒋经国不同的是,其目的是排除异己。即便如此,国民党内部斗争还是使新党从中分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 两岸关系骤冷——陈水扁统治时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国民党自身的分裂及其“黑金”政治带给台湾民众失望和“换个党做做”的心理,把“台独”视为“精神标杆”的民进党上台。陈水扁执政的8年成为“台独”势力最猖獗的时期。台湾政坛对骂声此起彼伏,结果是民众的“无政治意识”。

  5 国民党告别在野——马英九上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08年被看作是两岸关系回暖的契机,虽然马英九一上任就宣布“不统不独不武”,但在两岸谈判上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增加了和大陆的交流,包括经济上的“三通”。

  台湾政治生态变化与对台传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台湾政治生态所处的不同阶段,对台传播也表现出各阶段不同的特征。

  1 1949年至1979年:唇枪舌战

  此时两岸以电波交战,一打心理战,勾起台湾民众思乡之情;二打舆论战,驳斥国民党的宣传观点。大陆最早的对台广播开办于1949年,比台湾对大陆开办广播早一年,双方报道均存在夸张和不符实现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1979年至1989年:各执一词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同时主动停止军事对峙。“唇枪舌战”开始趋于缓和,媒体论战减少。这十年的对台传播可谓“执己之词”,两岸记者几乎没有机会踏上对岸。1987年台湾记者首次采访大陆,大陆记者还未有机会访台。两岸报道都唱各自论调,不再互相攻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1989年至2000年:频繁交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两岸新闻界第一次面对面交流是1989年的海峡两岸新闻教育座谈会。大陆记者1991年首次赴台。1992年,台湾放宽了两岸交流的限制,大陆记者通过申请可以访台进行采访,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被允许“落地”台湾,对台传播有了主动渠道。

  4 2000年至2008年:闭门倒流

  陈水扁上台后,对台传播对人情世故报道得越来越少,台湾政治斗争或趣闻越来越多。CCTV4于2003年6月在台被停播,紧接着《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驻台采访也被中止,对台传播的主动渠道再一次不复存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 2008年至今:有望自由

  两岸关系回暖后,对台传播渠道也呈现出新的可能。5家中央媒体、2家福建地方媒体每批各派2名记者赴台驻点采访。2009年10月28日,台湾方面宣布了放宽赴台驻点限制的措施,包括“免除大陆驻台记者赴外县市采访须事前申报”、“同意让大陆记者自由到台湾各地采访”等。

  结论与建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就1979年两岸结束对峙状态之后的对台传播进行总结,笔者认为,“以情动人”改变民意基本没有实现,并且在短期内还看不到实现的可能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30多年媒体对峙的影响今天依然存在。2 受众分析不准确,对台传播依照大陆媒体平时传播的套路和话语体系,传播效果甚微。3 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过于明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基于以上原因,就对台传播的有效性,笔者试提出如下建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对台传播应该关注日常生活,如要达到“以情动人”,唤起台湾同胞的民族意识,还要靠日常报道,而不光是冲突报道。

  2 对台传播应该按照台湾民众易于接受的叙事方式,形式活泼。

  3 对台传播应该以事实为主,注意观点平衡,以新闻为主,评论为辅,多展示而不是多灌输。民意改变是建立在充分了解之上的,目前对外传播还处在帮助台湾民众和大陆民众互相了解的阶段,越过这个阶段进行思想灌输是不现实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了“高二政治论文1500字”的人还看:

1.高二政治论文800字

2.经济政治论文1500字

3.经济生活政治论文1500字

4.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1500字

5.爱国政治论文1500字怎么写

244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