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心理政治论文(2)
攀比心理政治论文
攀比心理政治论文篇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论高考生的攀比心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今“独生子女”家庭非常普遍。大多父母对子女都有天性的“宠爱心理”,认为自家只有一个“宝贝”,故而十分偏爱,在家里基本都是以孩子为“中心”,一切围绕孩子“转”,一味采取夸赞表扬的教育方式,并将全部希望寄托于孩子,很少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服务社会教育,更缺乏该有的正当竞争方面的教育,这样极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且会给我们的和谐社会埋下和带来无法估量的隐患和后患。尤其面临高考这样一次重大考验,高考生难免产生心理变化,尤其是攀比心理不言而喻。高考教育阶段,如何缓解学生攀比心理?何谓攀比心理?高考生哪些现象是攀比心理所驱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攀比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存在偏差时引发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大体来说发生攀比心理的个体与被选作为参照的个体之间通常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导致自身被尊重的需求甚为夸大,虚荣动机渐长,更或甚者产生极端的心理障碍和行为。依据作用结果的差别,攀比心理分为正性攀比和负性攀比。正性攀比指正面的积极的比较,是在理性意识驱动下的正当竞争。多数情况下能引发个体积极的竞争欲望,产生克服困难的推动力。负性攀比指一些散漫的、伴随有消极心理障碍的比较,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死胡同,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否定。负性攀比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自己和环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概地沉浸于攀比中无法自拔,害人害己。
高考阶段学生存在的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考生甲:“心里明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最多到中等水平,考上二本还算有希望,但是考上一本就勉为其难了。可是身边的同学预计都能考上一本,这让我觉得很没面子。另外,我的亲戚朋友对这件事也非常重视,经常在别人面前夸赞我多么聪颖,学习成绩多么优异,他们多么为我自豪,我不愿父母因为这件事在别人面前丢面子。虽然还没有真正参加高考,却担心一旦被别人比下去,周遭的讽刺议论会让我喘不过气来。这样的想法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我”。
应对策略:冷静、客观地剖析自己,制订可行计划,增强实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鲁迅认为,面子文化的影响既深且广,其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主要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家族制度、封建等级制度,以及伦理道德至上的观念这三个方面(郑欣,1996)。面子问题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上至国家政要,下到市井平民,都要讲面子,它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当人们参与社会活动时,难免在意他人的看法,假如太过分,就成为人际关系里指出的虚荣心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自尊心和虚荣心有很多微妙的关系,没有自尊就没有虚荣,没有自卑,就不必虚荣。如果自尊心建立在自我认同和自我提升上,人就不在乎和别人比起来怎么样,这是要建立在对自我正确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只会因为过分追求虚荣心的满足,导致盲目攀比,忽略了可比性本身。上述同学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直面现实,选择做好手头的工作,勿要因为虚无的面子问题而耽误正事。
考生乙:“最近不晓得怎么了,看到其他同学高兴,我就忍不住将自己和他们比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应对策略:暂时回避,让攀比逃离
嫉妒是一种非常想除掉或破坏他人优越地位的心理趋势,是含有憎恨因素的激烈情绪。存在于个体间的差异性非常微小、外界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轻易就会产生嫉妒心理,具有显著的对抗性,从而引发消极情绪,诱发极端的攀比行为,严重地可能会损害到别人的利益,在情绪、情感上使自己也备受煎熬。
莎士比亚说过“嫉妒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品,就要受它的玩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考生丙:“近日每当有人在我面前提到有关高考我就烦得很,听到其他同学的复习收获我尤为慌乱。此种心理状态已困扰我将近一个月,吃不好,睡不好。常在睡梦中出现好像已经上了考场的情景,看到别人在那里奋笔疾书,我却什么也不会。甚至在平时练习的时候,我也紧张得很,一旦出错便会耿耿于怀很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应对策略:改变认知,纠正心理偏差
高考本来是既公平又正规更正当的竞争,绝非攀比可为。这种竞争常常因为其鲜明的衡量标准,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而攀比实则让人感到无能,疲倦,心情郁结。时间越长,对身心的危害就越严重。主要会诱发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现实中不乏迫于巨大心理压力而发生的对自己不利的极端行为;同时对人的体质方面的伤害也不容忽视,严重者导致免疫系统紊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心理学家凯利的人格认知理论认为,无论现实如何,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认知,心理障碍的本源是认知偏差。在客观事实无法改变的情形下,变通认知就可以纠正心理障碍。所以与上述同学有类似经历的高考生只要重树自信,并在行动上采取相对应的自我心理调节,糟糕的情形就会逐步好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里所说的自我调节属于《健康心理学》中所提到的广义的自我调节,指人们给自己制定行为标准,用自己能够控制的奖赏或惩罚来加强、维护或改变自己行为的过程。建议如下:
一、借助自我暗示。强化自身心理承受能力
自我暗示是任何人都拥有的一个无形的法宝。它借助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元素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或刺激。是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思想的发生部分与潜意识的行动部分之间的沟通媒介。它是一种启示、提醒和指令,它会告诉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样行动,因而它能支配影响你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带有鼓励性质的语言、符号以及动作。比如,当感到他人优于自己时,每天拿出十分钟大声喊“我是最棒的”之类的语句,久而久之,盲目攀比的习惯就会有所改善。
二、加强纵向比较,减弱横向比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比较包括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是指以自身为参照,今天和昨天比,现在和过去比,找出长远的发展变化,以积极的心态激励自己,从而建构希望体系,强化自信。横向比较是指以他人为参照的比较,利于发现自己与他人差距。然而由于日趋激烈的竞争,人们常常会越来越陷入横向比较的误区,较忽视纵向比较。从而使考生无法清醒的自我认识,不利于考生脚踏实地的复习,导致在考试中难以发挥出真实水平。故而加强纵向比较,保持清醒的自我认识,一步一个脚印,增强实力,高考获胜。
参考文献:
[1]《个人建构心理学》作者:美国心理学家凯利
[2]《人类激励理论》作者:亚伯拉罕・马斯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与成功有约》作者:邹金宏
[4]《做自己想做的人》作者:李践
[5]《心理学探新》作者:赵昌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了“攀比心理政治论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