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中级职称论文(2)
建筑安全中级职称论文篇二
建筑本意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建筑设计界的创作设计的理念的产生、 发展 、演变进行反思,强调了在当代建筑设计趋向的意识形态背景下如何创作适合 中国 文化的、回归的建筑。
关键词:居住;地域性:独特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人类 历史 ,便有建筑,建筑总是伴随人类共存。《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据此可知:巢居可能是人类 社会采用过一种原始的居住方式,随着火的发明,人类围火而居——穴居,加大了人类杜会的活动范围。直到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轩辕氏教会大家建造房屋,人们才告别风餐露宿的历史,迈入居住的新纪元。从炎黄时代开始,华夏文明已传承了四千六百八十多年。这期间,文化兼容并蓄,建筑异彩纷呈,在建筑上形成了中国建筑的独特气息,历代的民居无疑是最能展现这种气息的典范。
当下中国, 经济 飞速发展,引发建筑不断升温,形形色色的建筑一夜之间呈现在大众面前,欧式的、日式的、美式的、新加坡的、香港的……真正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楼万楼各尽态”。这些形态功能各异的建筑齐集一处,引发我们对中国当代新建筑的思考。
盖个电视台,把房子搞得东倒西歪,踢个球非得做个鸟巢,听个 音乐 非得造个鸟蛋,这是什么建筑形态?什么行为、什么逻辑?这些搞杂耍的人生怕人家说自己不懂 艺术 ,生怕自己老实,非要做鬼脸给人看;本来就丑,还猛化妆,生怕引不起别人的注意。柱子都恨不得弯着斜着做,折腾死人,总想以所谓“个性化设计”来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其缺乏建筑学的基本常识,以为自己脚下没有地球引力了。也不知是从哪一天开始,住宅楼上的小帽子又变成了一片片小挑板。最近,举国上下的住宅顶上更是五花八门,这种涂脂抹粉的小手段几乎与建筑本体毫无关系。不禁也要问。这是哪门子艺术?
建筑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不同于西方的过程。中国建筑从殷商时代开始至今三千多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理论从老子对建筑的释义到先秦古籍的《考工记》、汉代的《九章算术》、唐代王孝通的《缉古算经》、宋代秦九韶的《数学九章》及李诫的《营造法式》、明代的《园冶》、清代的《工段营造录》直到近世的‘营造法原》等专著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理论特别是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是我国建筑界的重要宝藏。但中国的建筑知识的教习一直是师徒相授、父子相传,往往人亡艺绝,阻碍了建筑学的发展。直到20世纪初, 现代 建筑师的称号及其知识传授方式才由西方传入中国,上述情况才得以改变。
正是由于我国建筑 教育 模式的特征和自身的局限,加上建筑创作中的社会经济因素等的影响,使建筑创作理论、方法的研究和发展较西方国家滞后了很长一段时间。建筑创作 环境的窘迫、建筑 论坛 的封闭、建设部门结构体制的几十年一贯制,加上建筑商品化进程的缓慢,使得几十年来我国的建筑创作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偏差。主要表现为只片面强调 经验传统,忽略方法论的研究;只注重经验资料的借鉴,忽略建筑创作思想和方法的创新;只强调建筑的空间组合、比例、尺度等感性的因素,而忽略建筑与社会、环境、文化、使用以及技术中的 科学 性,使建筑完全变成了刻意追求风格和标新立异的个人情感的载体。这种情景在我国目前“大建设”时期同时又是外来各种流派蜂拥而至,而我们建筑师又极想一下子成名的特殊时期尤为显得突出。难怪有些我们认为相当不错的作品在外国人眼里是那么不可理解。 “ 建筑所要做的事,无非就是要让居住者多一份回家的温馨感。”荷兰建筑师Aldovan Eyck对家居设计作如此描述。建筑是为了更好的居住,舍此之外的其他细节只是辅助的作用,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新建筑都是在舍本逐末。例如不少所谓的绿色社区,只是单单寻求绿化率的提高,而忽略了建筑深层次的居住理念。有些建筑在城市供暖便利的情况下,非要模仿国外的独栋采暖,不但增加业主的费用,更造成能源的浪费。国外小区的独栋供暖,是在小区远离城市居住区、采用城市供暖会增加大笔费用的情况下而不得己采取的措施。所以说:绿色建筑,应该更多的体现在能源的节省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建筑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有些 发展 商为了显露贵族气派而把西方的建筑生搬硬套到 中国 ,导致一种 文化上的格格不入,令人啼笑皆非。自1990年以来的城市房地产大开发中,仿欧风格越演越盛,至1996年左右到达顶峰,发展成业主、地方官员甚至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主动或被动追求的时尚。仿欧风格从最简单的建筑局部运用西洋建筑的线脚或构件,到立面摹仿西洋建筑的比例尺度和样式,再到建筑群体或城市设计中追求宏伟的古典构图。以上海市为例,1996年2/3房产广告中提出所谓的“欧陆风格(情)”、“欧洲 艺术 庭院住宅”等等,随后逐渐消退,至2002年已基本消失。中国土地上的洋建筑,可能适合少数有海外背景的人居住,但对于一个没有出过国、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面对西方的贵族生活,起初可能很好奇,但时间一久就会感觉乏味,好像在国外 旅游 住在宾馆里。
建筑的独特性是建立在建筑的地域性基础上的,一旦失去脚下这片土地支撑,建筑只是一种花哨的外形。中国当前的很多建筑,为了建筑的外形而忽略了居住的本意。意大利建筑师格雷戈帝(Gregotti)说:同样是 现代 的建筑,意大利的、法国的、西班牙的现代建筑决不会混淆,都有明显的自己的特色,在中国却看不到这一点。这是中国建筑的悲哀,还是表面的批判。有人说五十年代的“十大建筑”代表着一个高峰期的民族风格的建筑 实践,八十年代“夺回古都风貌”是一种庸俗化的倒退。为什么人们一说到北京就会 自然 而然的想到四合院?为什么民居会形成差异性?每一栋建筑皆是与建筑所在的地气相连的,当地的日照、阳光、湿度、风向、植被……所有的因素造成建筑的独特性。海南的房子可以朝北,北京却不行:岭南的房子可以内外相连,东北却不行;上海的房子可以建成洋房,拉萨却不行。就像南方的椰子树不能生长在寒冷的北方一样,要好看还要能生存才行。深圳的世界之窗可以浓缩世界的剪影,那也只仅仅是影子而已;就是把英国的白金汉宫原原本本的在中国照抄一遍,那也是假的。上海的外滩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有人在那里建了一批洋房,而是 历史 上确有那么一批外国人在那里停留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的建筑一方面要弘扬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要寻求新的突破。我们并不反对海归们引入新元索,我们反对的是翻版那些所谓前卫的东西。真正好的建筑,应该是结合中国文化和所呈现出来的。材料和构造可以很现代,但营造出来的意境要很“中国”才行。告别生搬硬套,让建筑重新回到居住本身。建筑师要以平常而客观的心态来研究 环境,研究 社会,研究建筑和人的活动,以达到创作中的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美境界。
随着中国一步步坚实地步入国际现代建筑舞台,中国的建筑创作水平将愈来愈受到全球的关注。建筑师们已不再陶醉于老祖宗古建筑的诗情画意,而更希望在现代建筑创作领域中独树一帜。中国建筑师应创作的是不但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创造环境和改造自然的 哲学 思想。更有今天的研究环境、与自然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创作理念和水平的建筑作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了“建筑安全中级职称论文”的人还看:
1.工程中级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