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什么美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北京有什么美食?下面一起随学习啦小编来看看吧。
爆肚
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最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记载,多为回族同胞经营。北京比较有名的有天桥的爆肚石,东安市场的爆肚王、后门的爆肚张,其他还有爆肚杨、爆肚冯、爆肚满等。 老北京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说法,而且老人都很讲究在立秋的时候吃爆肚。北京最出名的爆肚有满、张、冯、王等几家。爆肚满在菜市口、爆肚冯在前门外门框胡同、什刹海银锭桥边的是爆肚张。爆肚很讲究,不但有用牛肚还有用羊肚。一般羊肚分为:散丹、肚仁、肚领、蘑菇和蘑菇尖,牛肚分为:百叶、肚仁和肚领。吃爆肚的最高境界是吃肚领,口感很嫩,比肚仁还嫩,但很金贵据说要好几个肚才出那么一盘。吃爆肚应该吃的就是个脆劲儿,嚼在嘴里咯吱咯吱的,但不费牙才最好。而且肚爆出来应该有股清香,闻着跟臭豆腐似的肯定不新鲜。吃爆肚,要就着羊杂汤和烧饼一起吃。京城的几家老字号的爆肚店其实在口感都差不多,区别主要是在调料的配方和切法上。爆肚冯的调料属于北派调料,据说由70多种原料调制而成的。
羊爆肚的吃法在过去很讲究,要按羊肚部位选了加工成肚板、肚葫芦、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等,随顾客的选择。爆熟的时间也因部位不同而不一样。近来由于受到欢迎,而且鲜肚货难以保证,象以前分部位供应已经没有了。爆肚除要新鲜以外,功夫在爆上,爆的时间要恰倒好处,爆肚又脆又鲜,吃爆肚的人要是会喝酒,总要喝二两,再吃两个刚出炉的烧饼,特别是老北京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说法很讲究在立秋的时候吃爆肚。梅兰芳、马连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万春等梨园名角就很喜食爆肚。
地址:前门廊房二条 爆肚冯
地址:什刹海前海东沿17号 东兴顺爆肚张
茶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炒肝
根据记载,炒肝作为北京传统早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问世百余年了。炒肝是由开业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的"会仙居"发明的,是在原来售卖的"白汤杂碎"基础上,去掉心和肺并且勾了芡,从而形成流传至今的炒肝。1930年,另外一家炒肝老店天兴居在会仙居对面开业,因为选料更精、采用味精、酱油等当时的新式调料代替原来的口蘑汤等,生意逐渐盖过了会仙居,1956年两店合并,就只剩下天兴居的招牌了。
炒肝的做法很简单,将洗好的肥肠切段煮熟,出锅前加入肝片、味精、酱油、醋、水淀粉及蒜泥等,具有汤汁油亮、蒜香扑鼻、肥而不腻、稀而不氵解的特点。因为蒜泥很细,故有"吃蒜不见蒜"之说。正宗的吃炒肝方法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既不用勺子也不用筷子,一手托着碗底,转着圈嘬,好处是肠、肝和芡汁分布均匀。
天兴居 地址:前门往南约300米鲜鱼胡同内向东约150米路北
凯琳饭馆 地址:虎坊桥路口西100米两广路路南
炒肝赵 地址:南二环景泰桥(天坛南门)往南约500米,景泰路与安乐林路交叉口东北角 。
豆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北京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具有色泽灰绿,豆汁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豆汁是北京具有独特风味的冬、春季流食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
过去卖豆汁的分售生和售熟两种。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车,同麻豆腐一起卖;售熟者多以肩挑一头是豆汁锅,另一头摆着焦圈、麻花、辣咸菜。
豆汁是北京独有的吃食儿,是水磨绿豆制作粉丝或团粉时,把淀粉取出后,剩下来淡绿泛青色的汤水,经过发酵后熬制成的。据说早在乾隆年间,豆汁已经传入皇家了。"老北京"有句话"不喝豆汁儿,算不上地道的北京人"。因为豆汁的气味及味道独特,若非长期接触,很难习惯。喝豆汁儿是有讲究的,首先得烫,正咕嘟着偶尔冒几个泡的热度最好,再者必须得配上切得极细的芥菜疙瘩丝儿、淋上辣油,同时还得搭上两个"焦圈儿",吃起来主味酸、回味甜、芥菜咸、红油辣,五味中占了四味,再加上焦圈儿的脆和香,绝配!
锦馨豆汁店 位于崇文区磁器口东榄杆市的老字号,那里的豆汁儿和焦圈儿都是国内贸易部挂牌儿的"中华名小吃",据说是得了原来花市火神庙"豆汁丁"的真传,大概是专营店的缘故,保持了一贯的质量水准,豆汁儿总保持着将开不开的温度,焦圈儿也总是酥脆,不仅可以堂食,还提供大塑料壶打生豆汁儿带走。现在锦馨在天坛北门、东门和龙潭湖公园西北门开了三家分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地址:广渠门内大街193号 护国寺小吃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地址:西城区平安里路口向北,护国寺街向东约300米路北,人民剧场斜对面
灌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北京独特的风味小吃。明刘若愚《明宫史》中就有所记载。灌肠的色泽粉红,鲜润可口,咸辣酥香,别有风味
清光绪福兴居的灌肠很有名气,人称普掌柜的为"灌肠普",传说其制作的灌肠为西太后所喜。
各大庙会所卖灌肠是用淀粉加红曲所制。据说最初的灌肠是用猪小肠灌绿豆粉芡和红曲,蒸熟后,外皮白色,肠心粉红。后来由于猪小肠与淀粉不相合,就用淀粉搓成肠子形,上锅蒸,但保持了灌肠的名称。再后也不用绿豆粉了,颜色也不象以前的好看。老北京的灌肠以长安街聚仙居的最好。
焦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北京风味小吃。本品色泽深黄,形如手镯,焦香酥脆,风味独特。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老北京吃烧饼爱夹焦圈,喝豆汁的时候也爱就着焦圈。焦圈是种古老的食品。
南来顺饭庄里曾有个“焦圈俊王”,他的技艺无人能及,炸出的焦圈个个棕黄,大小一样,稍碰即碎,决无硬艮的感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北京护国寺小吃店和群芳小吃店制作的焦圈,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豌豆黄
北京的豌豆黄分宫廷和民间两种。豌豆以张家口出产的花豌豆最好。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同芸豆卷一起传入清宫。宫里吃的时候通常装在精致的盒子里,还点缀以金糕。红黄相间。据说慈禧喜食。而沿街叫卖的通常加小枣,整块出售。吆喝“豌豆黄儿哎----大块的!”豌豆黄颜色浅黄,细腻凉甜,入口即化,是夏季消暑佳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北京听鹂馆饭庄制作的豌豆黄,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芸豆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芸豆卷是民间小吃,后流传入清宫。具有色泽雪白,质地柔软细腻,馅料香甜爽口的特色。
北京听鹂馆饭庄制作的芸豆卷,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姜酥排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姜酥排岔又叫姜汁排岔,蜜排岔,是北京茶菜的一种。姜酥排岔色泽浅黄,光亮而不黏,精巧别致酥脆香甜,回味悠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北京南来顺饭庄制作的姜酥排岔,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三鲜烧麦
烧麦是北京久负盛名的小吃之一。烧麦出现于元大都,是地道的北京小吃。烧麦起源于包子,它与包子的区别在于顶部不封口,作石榴状。明代称烧麦为纱帽,清代称之为鬼蓬头。清乾隆年间的竹枝词有“烧麦馄钝列满盘”的说法。
以前烧卖的馅分四季而有所不同: 春以青韭为主,夏以羊肉西葫芦为优,秋以蟹肉馅最为应时,冬季以三鲜为当令。三鲜烧麦皮薄剔透,色泽光洁入口香醇鲜美。北京经营烧卖的餐馆不少,以都一处最有名。而都一处的烧卖则以三鲜和蟹肉烧卖最为人喜爱 。
馓子麻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馓子麻花古名为“环饼”、“寒具”,质地酥脆,香甜可口。
环饼据说远在战国时代就有,秦汉以来成为寒食节的必吃食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北京地安门小吃店制作的馓子麻花,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