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题以及答案
公务员面试的目的在于保证面试考官高质量的完成面试工作,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分享的公务员面试题以及答案,希望对你有用。
公务员面试题以及答案(一)
【面试模拟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近日,南京市出台《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规定不得让未满6周岁的未成年人单独留在家中、车内;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分数排名;4岁以下儿童坐车要配备安全座椅……对于这项规定,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出台能够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值得肯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通过具体的立法,将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纳入法治轨道,它既是对为人父母者监护义务的法律厘定,也是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认定,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未成年人的附属地位。过去,每每提及未成年人保护,往往针对的是各式的伤害事件,比如说虐待、遗弃等等,但是南京此条例则实现了概念的扩展,更多着眼于预防。应该说,不得把幼童独留家中不仅是法条,也是一种技巧层面的有益指导。当那些马虎家长身上的常见行为,被法律明文禁止,势必会让不少人多一份警觉。相较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南京市这一地方条例的相关条文的规定显然更具体、更扎实,也更具有现实针对性。所以,南京新条例的相关禁止性规定,无论理念还是立意都很好,如果能够实施并持续下去,一定可以极大改善孩子们的生存环境与生活环境。不管是对于日常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还是涉及长远的发展预期,都能起到相应的防范、保护作用。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此项政策也有着难以落实的一面。
首先,此条例中所罗列的诸般规定,因其不具备强制力和惩戒机制兜底,进而更像是一种倡导性规范。可以预见,司法机关基本没有可能因为父母将幼儿独留家中而采取实质性的行动。再者说,在此类事件中,儿童作为直接的利益相关方,并不具备起码的举证能力,这在客观上也削弱了条例的现实作用。
其次,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及社会的复杂性,这种立法的条件尚未成熟。一来这些问题大多属于家庭“内政”,很难实现无障碍执法;二来,很多情况下,让孩子独处并非家长本意,尤其是那些独居的留守儿童,更是现实下的无奈,如果因此施以惩戒,恐怕难有社会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因此,仅仅依靠此项政策来解决未成年人保护难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从完善的制度建设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上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空间。
一方面,要释放未成年人保护的政策善意,除了要有更细致的制度细节以外,还需要在立法之外做很多的加法。只有形成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有成熟的立法基础,才能为“我们的未来”提供可靠而有力的庇护。
另一方面,保护未成年人,除了让孩子从小就获得一些必要的、具体的保护,关键还是要尽最大可能清除社会上的“雾霾”,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和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社会宣传,给他们提供一个晴朗、清明的生长环境。
这种从法律到社会都在关爱孩子的环境,才是真正的保护孩子权益,让他们平安健康成长。
公务员面试题以及答案(二)
【例题预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目前的很多执法过程中,执法对象为了规避处罚下跪求情,而万般无奈的执法者也下跪执法以求“平等”。有人认为是体现了平等,也有人认为践踏的法律的尊严,请问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下跪执法一改执法队伍往日暴力执法给群众留下的不良印象,体现了执法者与执法对象的平等。然而我认为,这种平等仅仅是表面的平等,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也体现了目前我国执法环境的尴尬与无奈。
下跪执法这种方式本身就存在很大正义,从表面上看,它不同于以往的铁面执法,能争取执法对象更多的理解,能保证执法的顺利,同时也能减少很多社会上对执法队伍的不良压力。然而,执法不能靠屈服,我们既要做到执法如水,也要维护法律的公平与正义,真正让老百姓懂法,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一味的下跪执法仅仅只是做了一些表面功夫,博得了同情却背离了执法的初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究其根本,我认为下跪执法之所以会成为舆论焦点,一方面是因为执法对象不懂法或者说不敢承担违法责任。另一方面,也是最为主要的,就是因为舆论对过往的不文明执法的揪住不放和过分放大,使得现在一些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畏首畏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想要规避这种执法尴尬,首先我们要加强普法力度,让每一个公民都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违法的后果。其次我们也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让执法者的腰板硬一些。最后就是要加强执法监督,对于不良的执法行为要坚决处理。
只要执法合理、执法公平,我认为法律的尊严就一定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公务员面试题以及答案(三)
【热点模拟】
日前,有关部门联合举行“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对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并采取其他信用惩戒措施,包括禁止“老赖”乘坐飞机、列车软卧,限制他们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等。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目前,在我国,诚信建设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就是:陌生人社会已经形成,市场交易和守信成本过高,“老实人”吃亏的现象屡见不鲜。扶老者被讹,助人者被骗,守法企业成了一些人爱捏的软柿子,老实排队的经济适用房申购者望眼欲穿……曾几何时,老实人、诚信者在社会上几乎成了“傻”的代名词。在此前的一项网络调查中,面对“您是否因为坚持诚信吃过亏”这个问题,选择“有过”的受访者高达88.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诚信者没有得到应有尊重和鼓励,更有甚者还要付出沉重代价。相比之下,失信无需成本,失信者反而可以“食信而肥”。诚信者吃亏,失信者得利,这种强烈的反差,直接冲击的是价值底线,导致是非标准的颠倒。
经验和教训告诉人们,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唤起内心的道德,让诚信成为一种有感召力的价值观;又需要借助外在的制度环境,形成守信用、讲诚信的社会风气。
近年来,国家层面的道德模范评选,各地对“最美人物”的褒扬,“信义兄弟”“油条哥”等诚信标杆脱颖而出,已经在不断传播诚信的正能量。很多党员干部以身示范,用自身行动做标杆,影响周围的普通人诚实守信。
加强诚信建设,关键在于制度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要构建守信激励机制,加强对守信主体的奖励和激励。这些顶层设计,彰显了“用制度为守信者撑腰”的制度导向,将为诚信中国建设带来新的正能量。一些城市已经出台“好人法”为扶老者免除后顾之忧;税务总局将对纳税信用进行评级,让诚信纳税人上“光荣榜”,可享受相关优惠待遇;不少地方纷纷建立守信企业“红名单”“红榜”,加大扶持和优惠力度,让守信企业“有肉吃”。
信用建设最重要的是要靠法律保障。要通过健全法律和法规,完善信用信息系统,把违法违规、不守诚信的个人或企业列入“黑名单”,限制他们的经济活动和高消费行为,让其为失信付出代价,这就是扬善惩恶的作用。这对失信者是教育和制裁,对公民和其他经济组织也是一种警示和监督。
国以诚立心,人以诚立身。现在,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认识到,诚信是每个人不能缺少的另一张“身份证”。知易行难,建设诚信的社会,需要公民的思想自觉,更需要制度力量的激励和护航。只有内外兼修,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守信用”的好风尚。
看过“公务员面试题以及答案”的人还看了:
1.面试问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