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哪些(2)
2.归纳推理法
1)完全归纳推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不完全归纳推理方法之一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不完全归纳推理方法之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科学归纳推理
1)完全归纳推理
从一般性较小的知识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知识的推理,就是归纳推理。在许多情况下,运用归纳推理可以得到新的知识。按照一定的目标,运用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取得新颖性结果的过程,就是归纳推理法。
1000只大象都是灰色,第1001只大象为白色的可能性总是存在。所有的金属都有导电性,但电阻大小一样,使用场合与效果也不一样,用铁丝充当保险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丝就难以胜任,强而为之,后患无穷。
2)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列举某类事物中一部分对象的情况,根据没有遇到矛盾的情况,便做出关于这一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例如:花开的时间、天鹅的颜色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虽然它的结论是或然的,但不一定是错误的,有的是正确的,也就可以提供新的知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它的结论的基础上,可以继续研究,如果证明是正确的,就得到了新的知识。即使证明了是错误的,也从另一方面给了我们新的知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科学归纳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是列举某类事物一部分的情况,并分析出制约此情况的原因,以此结果为根据,从而总结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出这一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两种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它们的根据不同,前者只要没有发现矛盾的情况就可以做出结论,后者要根据发现的因果之间的必然联系才能下结论
前者的结论是或然性的,后者的结论要可靠的多
提高前者结论的办法是多找事实,提高后者的结论是对事实情况作出科学的分析,找出因果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演绎法和归纳法的关系
演绎法和归纳法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两种对立的认识方法的总结。两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缺少任何一面,都无法认识真理。演绎法和归纳法,仿佛是相反的两种方法,实际上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两者是辩证的统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没有归纳就没有演绎,因为演绎的出发点正是归纳的结果。演绎必须以可靠的归纳为基础。没有演绎同样也没有归纳。因为归纳总是在一般原理、原则或某种假说、猜想的指导下进行的
弗兰西斯·培根在<<新工具>>书中也写道:"我们不能像蚂蚁,单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肚子中抽丝,而应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培根强调的"既收集又整理",指的就是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
3.实验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实验是为了某一目的,人为地安排现象发生的过程,据之研究自然规律的实践活动。实验的特点是必须能重复,能够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地做同一个实验,并产生相同的结果,这是一个实验成功的标志,不能重复的实验就不是成功的实验,其结果就没有可信度,就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这是符合逻辑思维原理的
1)实验法研究的优点
①实验能够纯化研究对象
②实验能够人为地再现自然现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实验可改变现象的自然状态
④实验可以加速或延缓对象的变化速度
④实验可以节约费用,减少损失
4.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可以简称比较,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同和异来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在比较研究中,主要起作用的还是逻辑思维中的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所以,比较研究是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创新的一种方法
1)比较的种类
①空间上的比较(横向比较)
②时间上的比较(纵向比较)
③直接比较
④间接比较
2)比较的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鉴定真伪,区分优劣
明察秋毫,解决难题
确定未知,发现新知
取长补短,综合改进
追踪索迹,建立序列
5.证伪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根据形式逻辑中的矛盾律,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上,不能对同一对象作出不同的断定。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A不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上是B又不是B
根据形式逻辑中的排中律,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上,对同一事物是两个相互矛盾的论断必须作出明确的选择,必须肯定其中的一个。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A或者B,或者不是B,二者必居其一,不可能有第三种选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根据以上两个规律,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可以在证明一个结论是错误的同时,证明另一个结论是正确的。用这种方法来取得正确答案的方法,就是反证法,或证伪法。证伪法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疑难问题,取得创新结果。例如:纸上写的是谁的名字。
人的逻辑思维方式有哪些
分为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演绎思维:从两个或更多的前提推出一个结论,结论必须是根据前提推出的。基本形式:三段论。例:
所有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都是行星。
地球是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
所以地球是行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归纳思维:从一类中的一些成员、或一些事件的一组证据或观察出发,从这些证据或观察得出关于这类的其他成员或其他事件的结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