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有哪些习俗
过年有哪些习俗
过年
春节俗称“过年”。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杨震》:“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春节原名为元日,相关的庆祝活动在夏代已经开始。而作为岁首大节,它确立在汉朝。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每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民国初年更明确规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谓“三天清明四天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假一般从年三十至年初三共4天。2005年开始,国务院办公厅对春节假日作出调整,春节放假调休共7天。
旧时大年初一开门,家家户户都要择时辰,讨“开门”彩,放开门爆竹。全家人穿上新衣,到中堂瞻拜太公太婆,给太公太婆拜年。义乌要行开门式,在门框上贴“开门见喜”的红纸条,向“喜神方”燃点鞭炮,礼拜接福。磐安人早上起来要先喝糖茶,早餐吃羹、吃粽。义乌人早上吃羹,中午吃粽,先羹(耕)后粽(种),讨“有耕有种”之彩,祈求新的一年耕种顺利,五谷丰登。东阳、永康等地年初一早上要吃鸡蛋面,表示新年和生日一样又长了一岁。如果公婆与儿子分居,则由儿媳奉送“长寿面”。长寿面即手工制土面,又长又韧,一般为旧年腊月底媳妇娘家担年糖时所送。武义人要吃毛芋羹,由芋艿、萝卜、青菜、蕃薯面(粉)等煮成,并且要由当家男人烧。还有的地方要吃粥,取“足”之谐音,以示新的一年会富足。过过年讲究详和幸福,不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能打人、骂人。正月初一不扫地,不缝补,不洗衣,据说这一天是扫帚、缝衣针、木杵的生日,也不到井边挑水。相遇互道“恭喜发财”,但不走亲戚。有的也去祖坟拜年。初一夜大家提早安歇,不能点灯,并以“大年初一夜老鼠嫁囡,不能惊扰”哄孩子早睡,并在小孩枕边放置糖果。
磐安玉山一带旧时祭拜过太公后,就分糖饼,规定每人分一双。为了表示敬老尊长,满60岁者分两双,满70岁者分三双,满80岁者分四双,满90岁者尽你用手抱。
现在很多地方过年都有敬老的习俗,为老人送慰问品、慰问金。
谢年
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即大年三十(小月廿九),是除夕。一早起来就要清理庭院,宰杀猪、羊、鸡、鹅,备足福礼酬神。酬神必须用八仙桌摆在院中,猪头、鸡、鹅煮熟了,开始谢年。猪头衔着猪尾,东阳人还要用填入糯米煮熟的猪肠,以示全猪。外有全鸡、全鹅及诸类时令水果、酒、饭等,祭拜天地、城隍、财神及本保神,叫谢年;有的地方也叫“谢佛”。在义乌,肉桶里盛有煮熟的猪头和雄鸡(口福),雄鸡上插上筷子,并在旁边放两个鸡蛋。猪头和雄鸡的口中含几根青葱或万年青叶尖。男主人换上新衣,在煮熟的猪头上插三支竹筷,一把菜刀,刀口向上靠在猪头上,点蜡烛烧利市,带领全家三炷香祭拜天地。永康旧时有谢年祝辞:“伏为天地神灵,供奉三牲辞旧岁,弟子祝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诸事大吉,万事如意。一杯净酒落地,买田置地;二杯净酒落地,一年高一年,年年好买田;三杯净酒落地,保佑全家老少凑头清健。”
东阳有谢年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千也谢,万也谢,千谢万谢卅夜。
一年高一年,年年过好年;
一年又一年,年年赚大钱。
福也来,运也来,年年发大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谢天,风调雨顺太平年;
二谢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好收成;
三谢门官和门神,一家人口保青春。
接着,山神土地、灶君菩萨等处还要设小斋拜谢。祭拜完,主妇就开始掰猪头,一家人围在一起蘸着酱油品尝“猪口福”。
隔岁
到大年三十谢完年,旧习俗先挂太公、太婆画像,上香、点烛、烧利市,祭拜祖宗,俗称“烧年夜”或“拜太公”。祭祖前点香持灯笼往祖宗埋葬方向的路边迎接祖宗进门。座设上二横六,牲酒同平时,酒须斟三巡,满后供饭,再搁筷子于饭碗上,表示供膳已毕;然后三拜九叩,向祖宗祈福,焚化锭帛,取盘中肴饭各少许放入酒杯中,与酒同浇在锭帛灰上,作为路上的干粮与程仪。最后持香、灯笼将祖宗恭送到路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然后全家团圆吃丰盛的年夜饭,永康俗称“食隔岁”。这顿饭要额外地多准备一些米饭,要有剩余,并且席上还要有鱼,以示“年年有余”。吃了年夜饭借别人的东西要还清,不能欠过年,外面的东西拿回家,房屋清扫干净。有的地方女主人开始包粽子,煮在灶上过夜,以备第二天一早起来吃粽。于灶下灰堂煨炭头树茬,称为“年火种”,义乌叫“火乌年祭”。室内俱点灯烛,名曰“满堂红”。长辈给晚辈分发压岁钱,叫“压岁”。这一夜,全家人围炉而坐叙旧话新,往往通宵不寐,俗称“坐长夜”或“守岁”,也有的过子时放过“开门炮”后再睡。
春节讨口彩
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捣年糕、炊糕,以示家景一年高过一年。吃糕吃粽,预示家中小孩读书能“高中”。年三十饭菜都要多做一点,要有剩余,表示“年年有余”。吃年夜饭时要说吉利话,如果小孩子信口乱说犯了禁忌,大人就用草纸给他擦嘴,俗称“擦屁股”,以示说过的话不算数。
除夕夜与正月初一作兴讲利市话。义乌旧俗,杀鸡杀鸭叫“圆鸡圆鸭”,熄灯叫“圆灯”,睡觉叫“安脊”,小孩跌倒叫“滚元宝”,东西摔破叫“碎碎(岁岁)平安”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正月初一不能动扫帚,俗称“扫帚生日”,否则会扫走运气,赶跑财神;不能洗衣服,往门外倒垃圾,倒洗脸水,生怕财运倒掉,不能吵嘴打架,打骂孩子;不能让小孩玩刀枪等。正月初一,如果小孩说了不吉利的话,长辈会拿一张草纸揩揩小孩嘴巴,俗称“揩屁股”,意思是童言无忌。有些长辈会想方设法从小孩口中套出一些利市话来,名曰“讨口封”。
吃饭时,不能把筷子放在碗之上。东阳一带认为这是敬逝者的方式,活人不宜。
拜年
初二开始给长辈拜年,实物礼品旧时用“斤头”,又称“足金”,每包一斤白糖或桂圆、荔枝、糕点等。现在一般是送营养品、牛奶、食用油等。长辈则给小孩红包压岁。俗话说“清明碰到拜年客”“拜年拜到六月六,鲜新豆腐鲜新肉”,意思是说拜年时限较长。
在永康,女儿出嫁后每年的大年初二都要和女婿一起回娘家拜年,其中一件必不可少的礼物是麦饼肉。这里说的麦饼肉,是用两斤去骨连皮猪肉切成十八块,加黄花菜煮熟后皮朝外装在大碗里,再将两斤小麦饼放进娘家的嫁妆红油漆凉笼,外罩八卦花包袱,挑了去娘家拜年,叫“担麦饼肉”。永康特色小麦饼也叫单麦饼,薄如纸,大如盘,圆如月,是传统节日食品。“担麦饼肉”是永康旧时小辈给长辈拜年的最高礼节。
拜年时先由小辈向长辈送礼拜年,后长辈嘱子女回拜,称“回年”。拜年客道别时,本人给客人“回头货”,长辈给来拜年的幼辈“八卦钿”(压岁钱)。
正月初八,俗称“上八日”。义乌旧俗,头一年结婚的新女婿,在这一天到岳父母家“拜年门”。老年妇女拎香袋出门前往附近八座寺庙上香礼拜,名曰“拜八寺”,祈求来生有好“八字”。义乌某些地方在这一天举行“迎大蜡烛”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