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伯尔个人资料
海因里希·伯尔个人资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海因里希·伯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海因里希·伯尔人物简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Boll,1917~1985)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一声没吭》(1953)、《无主之家》(1954)、《九点半钟的台球》(1959)、《小丑之见》(1963)等。这些作品主要写西德战后“经济奇迹”中的小人物的种种遭遇,其中《小丑之见》被称为这一时期形成的“不顺从文学”的重要作品。
海因里希·伯尔人物生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海因里希生于科隆,其父母为木匠维克多·伯尔及其妻玛丽亚。海因里希是其父的第八个孩子也是第三个儿子。玛丽亚是维克多的第二任妻子。这个小市民家庭信奉罗马天主教,从而排斥纳粹主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24年至1928年,伯尔在天主教市民学校学习。此后转入国立的威廉皇帝完中。1937年中学毕业后,他开始在位于波恩的书商兰帕兹(Lempertz)当学徒。在十一个月之后因故中断。在此期间,他开始了最初的文学写作尝试。1938年,伯尔服了一年帝国自愿服务。1939年夏,他进入科隆大学,学习日尔曼语言学和经典哲学,同时开始写作第一部小说,《教堂边缘》,但是在夏末时他被征召入伍。此后一直在军中服役,直到1945年4月被美军俘虏,并在同年9月被释放。
1942年,伯尔从前线回到德国休假,并与相识多年的阿内玛丽结婚。生于1945年的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克里斯多夫出生后不久即夭折。随后他们于1947年、1948年、1950年分别生育了三个儿子雷蒙特,雷内及文森特。
在接受了一个手术之后,他于1985年7月16日病逝于科隆的家中。
海因里希·伯尔作品
伯尔的文学活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1946到1952年,他先后发表了中篇小说《列车正点到 达》(1949)、长 篇小说《亚当,你曾在哪里?》以及短篇小说《飞刀艺人》(1948)、《败家子》(1951)等。这些作品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揭露法西斯战争的罪恶,反映德国人民的苦难,基调灰暗、抑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53至1965年,伯尔的创作主题从批判战争转为批判战后的西德社会,小商贩、小职员、孤儿寡妇等小人物的社会遭遇成了他作品的主要内容。代表作有《一声没吭》(1953)、《九点半钟的台球》(1959)、《小丑之见》(1963)等。
七十年代,伯尔连续发表了《莱尼和他们》(1971)、《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1974)
和《监护》(1979)三部重要作品,通过小人物的不幸遭遇,展现德国战前、战争年代以及当前人们的生活风貌,揭露西德社会的弊端,使其文学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峰。
战争生活的经历和对下层人民境遇的体验,使伯尔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中篇小说《火车正点到达》(1949)、短篇小说集《流浪者,你若来到斯巴……》(1950)和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1951)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它们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揭露和批判法西斯战争的罪恶以及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此后,作家的笔触向现实生活延伸,长篇小说《一声不吭》(1953)和《无主之屋》(1954)主要写“小人物”在战后的艰难境遇和压抑心态,抨击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并提醒人们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长篇小说《台球在九点半开始》(1959)通过一个莱茵世家三代人修建、炸毁和重建圣安东修道院的故事,反映了半个世纪的德国历史,鞭笞了趋炎附势的小人,告诫人们要以实际行动来遏止法西斯势力。196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丑之见》标志着作家创作的新阶段。它采用倒叙手法,以一个小丑的眼光来进行观察,对社会的政治、宗教、法律和伦理、道德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进入70年代,伯尔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女士及众生相》(又译《莱尼和他们》,1971),描写一个善良、正直的劳动妇女在社会上受到的种种迫害。小说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时空变化急剧,显示了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力。中篇小说《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1974)和长篇小说《保护网下》(1979)是两部题材相关联的小说。前者写一位下层女子遭受传播媒介的造谣中伤和诽谤侮辱,揭露了新闻界的黑暗和警方的不公正;后者进一步揭露在“福利社会”平静的表层下所潜伏的深刻危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伯尔一贯主张作家应关注现实,干预生活。他的作品大多针砭时弊、暴露黑暗和批判现状。在艺术技巧上,他言简意赅,善于用直观的手法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往往在冷静、朴实的白描中注入强烈的夸张,借以渲染气氛并进行讽刺,还吸取了蒙太奇、内心独白、闪回、联想、象征、纪实等现代表现手段,形成独特的风格。其他作品还有中篇小说《一次出差的终结》和长篇小说《河流风光前的女人》等。
1972年“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伯尔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小丑之见海因里希·伯尔
《小丑之见》是德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因里希·伯尔的代表作之一。长篇小说。创作于1963年。主要写西德战后“经济奇迹”中的小人物的种种遭遇,被称为这一时期形成的“不顺从文学”的重要作品。有根据此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1976年)。
小说主人公汉斯·施尼尔出生于波恩煤矿大老板家庭,其父亲是个百万富翁。汉斯不能忍受周围虚伪庸俗的环境,在21岁时毅然离家出走,当了一名丑角演员,没有正式结婚就同虔诚的天主教徒玛丽生活在一起,这在教会和世人眼里是非法的、不道德的。后来玛丽离开了他,同一个有钱有势的天主教徒结了婚,使汉斯的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6年以后,在他27岁时,他回到波恩,坐在火车站广场上卖唱,沦为乞丐,但是他的抗议歌声却被淹没在狂欢节的欢乐中,这时玛丽也正从罗马度蜜月归来。作者将小说的情节压缩在一天,通过倒叙手法,以施尼尔这个局外人的视角,对国家、经济、社会、伦理道德、意识形态等作了全面的揭露、讽刺和批判,认为这一切都是与自然人不相容的。小说由第一人称叙述者的独白、电话谈话、回忆组成。小丑最后的辛酸结局使作品笼罩着悲观失望的氛围,但小丑却是一个挑战的形象。
海因里希·伯尔人物评价
1、伯尔的小说创作,从1947至1951年,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它们揭露和批判法西斯侵略战争,以被迫充当炮灰的普通德国士兵的遭遇,反映了德国人民的苦难。这些作品的基调灰暗、抑郁,把战争渲染成一场抽象的人与命运的搏斗,结果是人的毁灭。他认为“战争是无聊的”,它象“伤寒病”一样是一种可怕的自然现象。但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德国人民认识战争的灾难,其中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对战争的原因有所揭露,含义深刻。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伯尔·H》)
2、伯尔的小说创作遵循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真实地反映了西德战后发展各阶段的重要现象。在艺术上他广泛吸收20世纪以来现代小说的许多新手法,如内心独白、蒙太奇、象征、怪诞的联想等等,60年代以后,又强调小说事件的客观真实性和新闻纪实手法。他一生还创作了大量杂文、随笔和广播剧,并翻译外国作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选自《外国名作家大词典》,漓江出版社,1989)
3、关于伯尔作品的评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伯尔的一生都在与人类的缺点进行斗争,他声讨战争,批评国家与社会,也批评大众传媒和教会.在他身上体现了正气和德意志精神,正因为这一点,他被称为"德国的良心"。······如果把伯尔和二战以后德国的文化思潮和我国"“”"后诸多形态放在一起相比照,不难看出有一番文化意趣蕴含其中,这应当是我们今天重新大量伯尔时所不应忽视的。
(选自《人不是为了被管辖而存在》,《读书》199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