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居家>

70-80年代生活用品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0-80年代生活用品可是很老旧了的,一起来重温一下那个年代经典的生活用品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70-80年代生活用品,希望你喜欢。

  70-80年代生活用品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木屐,也叫呱嗒板。那个年代,每到夏季,感觉下雨比较多,当时社会贫穷得根本谈不上市政建设,一到下雨,街道泞沥。人们要出行,就穿着一种叫木屐的套鞋,人们穿着平时的布鞋,套在木屐里,以防泥水弄湿脚上的布。一到雨天,到处都听得到嘎嘎响声,这就是木屐上的铁钉与路上的石子碰撞后发出的声音。木屐有几种样式:是城里用的,底部有四颗方形的铁钉,有三四厘米长,把木屐鞋底支起来,不得与地面泥水接触,木屐的底是用木头作成,鞋帮子是用厚牛皮做成。整个鞋帮象现在的拖鞋鞋帮,人们用时,只要一套进,就能行走。另一种是农村用的,因为农村道路泥深,用比较短的铁钉不能隔离泥水,于是,就在木屐的底上嵌上平行的两块木板,此木板有约七八厘米高,农村道路全是泥土,没有石子,所以,磨损也不严重,如果是放在城里,磨损量大,也就不实用了。

  油鞋,也称雨鞋。旧时哪里有胶鞋,皮鞋,塑料鞋,为了雨天能行走而不脚不湿,家里老人们就用棉布做鞋帮,纳上千层底的布鞋底,在底上钉上防磨损的圆钉,鞋做要比平时穿的要大不少,然后就用桐油油了晒,晒了油,反复有四、五道,直到布鞋成了一个硬壳,不渗水,不进水为好。雨天就穿上这样的鞋,走起来,空咚空咚的很响。也真别说,有了这样的一双鞋,小孩们就可以串门找朋友玩耍了。

  油篓。是用竹子编制的。先用竹子解剖成条,编出篓子的内胎,然后就在外用猪血,石膏粉和其它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未知的原料做成粘糊状物,再用棉纸一层一层的贴在竹子编制的内胎上,然后还用桐油处理篓壁。整个油篓严丝合缝,内壁油黑发亮,自重轻,耐撞击。油篓是从前用来装盛液体和多汁物品的用具。旧时没有现今到处都在使用的塑料一类的轻便器具,像酒、醋、酱油、油、酱菜、豆腐乳这些东西,在运输时多用陶瓷坛子,坛子本身重量很大,又易于破碎,因此人们发明了油篓。

  斗。是一个早已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消失的量具器物,由于它过早地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所以好多人,包括现在五十岁以下的人,都没有见过它的实物。但毕竟曾经有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所以眼下好多语言现象仍然经常见到它的踪迹。有一个成语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是形容人的才华的,叫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出自《南史.谢灵运传》。从很多语言现象不难看出“斗”的广泛性。据史料记载,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政府规范计量单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计量要与国际接轨,“斗、升”等容量工具不再被官方承认。但这种量具器物民间真正退出生活领域,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古代用“斗”和“升”做为容量工具,是我国独有的现象还是世界各国都曾有的历史,没有做过研究,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斗”和“升”这样的容量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曾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我们前人的智慧结晶。大的是“斗”,小的是“升”。

  70-80年代生活用品二

  石碾。把谷物去皮,南方人叫舂米,北方人则叫砸碾,意义一样,叫法就有了天壤之别。我国北方的广大农村,不管规模大小,在村子里都会有一盘或几盘石碾。生活便在碾的隆隆声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度过;岁月便在滚滚的石碾下一圈圈地流失。一个直径大约两米的石头碾盘,上面放一个长度略短于碾盘半径的石磙,碾盘中间由石匠凿出一个深窝,用于固定石磙的圆木桩,石磙上装一个木框,木框上再安装一个人可以推、牛马驴等大牲畜可以拉的碾棍,这就构成了石碾的全部。

  烟袋。用来吸叶子烟或烟丝的器具。有水烟袋、旱烟袋之分。旱烟袋是由烟杆儿、烟袋锅儿、烟袋嘴儿三部分构成,最简单的,甚至只有烟袋杆儿和烟袋锅儿,连烟袋嘴儿都省略了。一般的烟袋杆儿是由细竹管做成,一端安上烟袋锅儿,就可以用来吸烟了。烟袋嘴儿在很大程度上是个装饰品,所以它的制作材料就根据使用它的人的经济条件来定了,虽然也都是玉质的或翡翠的,但玉石和翡翠的质地、品相却有天壤之别。质量上乘的烟嘴儿,不仅是工艺品,传到今天,就是价格不菲的收藏品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供销社就有卖烟袋的,而且烟袋锅儿、烟袋嘴儿、烟袋杆儿分别出售,很少有整体销售的。受那个年代经济条件限制,农村供销社出售的烟袋,大多材料便宜,制作简单。烟袋锅儿以铜质为主,最便宜的也有铝质的,烟袋嘴儿也有了铝质的,颜色灰白,做工极为粗糙,烟袋杆儿就是尺把长的一小根竹节。农民讲究实在,只要能用来吸烟,外观好看与否似乎并不重要,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和烟袋配套使用的就是装烟丝用的烟荷包了,我们土话称其为烟口袋。材料大同小异,大都是自家土织布机织出的布做成的,只是由于缝制技术有高有低,外观才有所差别。如果是年轻姑娘送给自己心上人的烟口袋,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做工会很精致,除选择布料的花色品种会更丰富外,凭自己的巧手再绣上几朵花,有的还在袋子的底端缀上几条流苏,不仅实用,而且很有观赏价值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杆秤。杆秤作为称量物体的质量的工具,在我国古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制作杆秤工序繁琐,大小程序加起来估计有三四十道。杆秤的杆,一般用硬木晾放一年左右,出杆成型,刨光打磨,才能弹线、定星位、安提绳。

  靰鞡鞋。靰鞡,是满语皮鞋的意思,据说过去东北制作出售靰鞡鞋的店铺,供奉的祖师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由此可知,我们国家穿皮鞋的历史可谓久远。靰鞡鞋和靰鞡草是配套使用的,把靰鞡草用棍棒砸软,絮到靰鞡鞋里,是再暖和不过了。笸箩。是用柳条或篾条等作原料由麻绳编织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而成的器具,帮较浅,形状因用途而异, 有圆形或长方形的等。虽然是一种小东西,但农村人做针线活离不开它。什么针头线脑、布头鞋底,都可以盛放在里面,是农村人做针线活离不开的得力帮手。

  蓑衣。是用蓑草、稻草或蒲草等编织成的雨具。那个年代,人们的生产劳动都是在户外,且四季繁忙,为了出行和劳动时挡雨,人们就制作了蓑衣,此雨具虽能遮风挡雨,但只能遮住上半身,小腿以下只能任其潮湿,且十分笨重,但也无奈,因此当有了塑料制品后,蓑衣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风箱。是人们在柴灶上煮饭烧水时常用的一种手动鼓风机,其作用是助燃省柴。风箱外部由拉手和箱体组成,箱体前后各有两个风门,人们在推拉使用时,前后的风门分别开启和封闭,把推拉时产生的风力送向灶膛,火借风威,就能有效提高柴火的利用率,这是过去人们使用最多的炊具,只要烧饭,就会用到它。

  70-80年代生活用品三

  手表。那个年代,手表可是珍惜高档生活用品,买得起手表的家庭,一般都是富裕家庭,而那些买了手表的,为了炫耀自己带了手表,常常故意卷起衣袖,露出手表,好让别人露出羡慕的眼神。当然,要是有人借问一下时间,那是很乐意回答的。

  缝纫机。缝纫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村人做针线活的工作效率。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缝纫机一度成为农村人婚嫁时的“三大件”之一。当时农村姑娘的嫁妆有“三转一响”之说,“三转”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一响”是收录机。

  葫芦瓢。葫芦是生长在乡村间普通的爬藤植物,每年谷雨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时节,在房前屋后或者菜园的边上只要随便点上种子,任其爬上篱笆或藤架就能长出葫芦。葫芦的形状及大小不尽相同,最常见的葫芦如同两头大小不一的西瓜,成熟后锯成两瓣便成瓢。葫芦瓢主要用来浇水、盛放物品等,那个年代是人们离不开的日用品,因此,每家每户都有大大小小的葫芦瓢。


猜你喜欢:

1.70年代的农村生活用品

2.70和80年代的流行歌曲

3.70后的回忆散文

4.70年代末的英文

5.70后经典校园歌曲

2378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