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家养老需求广泛,服务体系还未建立
社区居家养老需求广泛,服务体系还未建立
在人口高龄化、少子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大背景下,家庭赡养和照护老年人的负担将不断加重,全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日益加剧。对于养老,大多数老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社区居家养老资讯,希望能帮到你。
社区居家养老需求广泛
社区居家养老社会需求广泛,社会机构参与度开始提高,但是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很多方面仍需探讨和摸索。这是8月5日召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题论坛上各方的观点。这一论坛是第六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的内容之一。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市老龄协会会长王小娥在致辞中介绍,目前北京老龄人口33万,占户籍人口的24.1%,并以每天500人的速度增加,而高龄老年人每天增加120人。预计到2020年,全市老龄人口达到400万人。北京今年将建6个区级养老服务中心,208个街乡养老照料中心。此外,北京市年底前将建成350个社区养老驿站,政府将给予财政补贴。
近几年,各地不仅支持扶持社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也在积极推动中医在防治未病方面发挥作用,提升老人健康状况,减轻社会负担。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今年6月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150余家医疗机构参与。北京中医管理局副局长罗增刚介绍:“我们先期遴选出10万名高血压和糖尿病慢病患者,选派专家团队,专门制定了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方案,为这些患者提供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其中,慈爱嘉是唯一一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参与这一工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传统家庭支持功能弱化、长期护理服务缺乏系统规划、完全失能老年人规模巨大等等都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互动业务部总经理助理齐维珊在发言中分享了海淀区居家养老护理失能互助保险案例,“希望搭建政府、保险公司、社会个人共同参与养老服务的制度框架,提供失能等级评估、照护服务、健康管理等服务,解决养老问题中的长期护理保障与服务问题。”
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在哪里
01契合文化传统
养老在我国不仅关乎社会保障,也关乎文化传统。纾解养老困境,不能忽视深耕于文化传统的养老观念。从这个角度看,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更接地气,也更契合我们的传统文化与习俗。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再豪华的养老院、再高档的疗养所,都比不上温馨的家庭。所谓老有所归,家庭无疑是最好的归宿。中国人的养老观念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根据有关调研,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90%,只有约10%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把养老服务延伸到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满足他们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是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养老,既要物质上养老,更要精神上养老。由于子女长期在外,很多老人心里很空虚、很寂寞。在填补老人们的空虚和寂寞,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无疑具有先天优势。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老年人不但可以不用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而且还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样的养老方式,让老年人有了更多的归属感,少了离家的乡愁之忧,更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02顺应发展实际
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孩子长大后,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离开家,就留下老人,让老人缺乏安全感。老人们为社会的发展辛苦了半辈子,也该是时候让他们享享清福了。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实现就近养老,不但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去适应、磨合,而且投入小、经济高效,无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好办法。
与发达国家在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上步入老龄化社会不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未富先老”特征。一个家庭如果有失能老人需要照顾,子女势必要分散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即便雇请保姆,从经济的角度讲也会带来很大负担。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组织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将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各项服务,不仅能切实改善这些失能老人的生活品质,而且还大大节省了各种配套费用,减轻其家庭负担,使其家庭成员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实际上,在社区中,老人并非是完全被照料者,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老人还可以自我照顾,甚至还能为社区做出自己的贡献、发挥余热。可见,社区居家养老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养老负担,还能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依赖感,可谓一举多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了“社区居家养老需求广泛”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