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的论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的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者的协调配合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经济学家们重点研究的对象。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的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的论文篇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基本思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者的协调配合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经济学家们重点研究的对象。协调好这两类政策,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鉴于我国目前复杂经济形势对政策协调带来的困难,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效应不佳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从原则、技术、制度等角度研究具体的协调方法,并提出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效果的建议措施,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所在。
关键词: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协调配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影响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不利因素研究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受到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存在诸多不利的因素,甚至导致两大政策出现矛盾冲突:
(一)两类政策内部不协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方面是财政政策内部不协调,在使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却忽略了税收的减少。目前国内企业的税收负担相对较重,而且税收的范围广,体现不出政府扩张性的政策意图。另一方面是货币政策内部不协调,在短期之内,难以协调物价的稳定和充分的就业需求,致使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矛盾。而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存在矛盾,难免会影响国内经济的协调平衡增长。另外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在目标、人事、工具等方面缺乏独立性,并没有真正实现自我经营、约束、发展和完善。
(二)政策协调配合缺乏技术含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是国债政策与市场业务的不协调。我国国债的品种单一,二级市场效率不高,市场发展之后,从利率调控的角度分析,目前国债市场还不具备市场基准利率产生的条件,不利于储蓄利率的提高。二是政策性与金融技术性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市场份额为追逐目标,采用业务渗透等竞争手段,导致过多的财政资金进入市场竞争领域,从而破坏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性,另外政策性银行没有过多的资金筹集渠道,会使得财政补贴资金难以足额到位,从而影响两类政策协调配合效力的发挥。
(三)政策效应传导和协调机制的缺失
首先是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传导机制,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并没有将财政政策的目标分成多个层次,导致传导机制未能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样的清晰,以致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容易被把握和控制。其次是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问题,受到不健全的宏观调控运行机制的影响,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在观念转变方面不及时,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对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也不能及时做出反应,致使最佳的调控时机错失,降低了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甚至需要为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付出较大的成本。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思路
(一)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根据经济格局的变化,对两者协调配合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针对国内存在的经济发展问题、体制转型问题,对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进行适当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格局的转变。
其次是在财政政策的协调中,重点关注体制的改革和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在经济波动问题产生的时候,要对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进行妥善处理,同时借助一定的微观基础,解决短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供应量失衡问题,为经济的长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再次是为了提高宏观经济调控的稳定性、连续性、公平性和透明性,要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要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予以遵守,逐步确立包括企业和居民在内市场主体的经济体制,以便提高市场主体对经济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最后是鉴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的差异性,在协调配合两类政策的时候,对两类政策的位置进行确定,以便让两类政策能够承担不同的宏观经济调控职责,虽然两类政策之间的地位没有固定的形式。还要根据经济调控的需求,对哪种政策的需求性比较强,就应该采取那种调控政策,譬如在不受年度限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执行时滞短,而效果时滞长的货币政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提高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技术含量
首先是强化国债方面的协调配合,国债的品种少、流动性差,经济调节的时候,要调整其品种和期限结构。在重大措施出台之前,结合调控的总目标,对市场调控方向和力度进行控制,对国债发行时间、发行量、期限结构、发行利率、发行对象等进行协调配合。但很多具体问题因为财政和央行职能差异性使然,在期限结构上,央行会通过短期国债的发行满足公开市场业务需求,而财政部门会重点关注现金的管理,调整财政季节性的收支差额,因此国债的发行,必须与央行资金调度协调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其次是强化政策性金融方面的协调配合。通过对政策性金融体系完善,将金融体系和财政货币政策融合在一起。一方面需要定位好金融体系,以便对财政投资的方向进行控制,而政府在公共建设等方面的权责要划分清楚,以便调控基础设施领域的宏观财政。另一方面是鼓励投资主体拓展融资渠道,包括交通、邮政、通信等行业,而每种投资主体中,政府都是其中的一方,鼓励地方政府进行投资,实行竞争性的管理模式,借鉴相关的经验做法,使得管理制度专业化。而对于建设性资金的拨付,要采用竞争补贴的方法,以减少财政补贴和财政管理的漏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塑造财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一是改革企业和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以便企业和银行在利率变动的时候,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在建立微观经济主体市场行为的基础上,形成市场化的利率;二是改革企业直接或者间接的融资体制,对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行扩大,企业方面要拓展融资渠道,同时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比重要适当加大;三是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基础,构建合理化的利率市场机制,这样就能够实现金融机构与市场之间的灵活调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其次是财政货币政策传导中金融市场作用的发挥。一方面是发展资本市场,防止资本市场过度投机风气的扩散,对资本市场运作进行规范,以理性投资作为引导,发挥资本市场中投资需求的调节功能。另一方面是发展货币市场,创新金融体系,建立统一性的国债市场,使得货币市场体系逐渐完善,同时确保票据市场的健康稳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最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提高国有企业投资利率的弹性力度,发挥利率在投资中的调节作用,以健康的社会投资和消费拉动内需的增长,以此消除内需扩大时的不利因素。让国企以市场主体的身份,融入市场当中,以获得足够的金融资源,但相关的措施采取要有选择性,符合内需政策扩大的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服务于经济发展,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受到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影响,存在诸多不利的因素,包括财政货币政策内部不协调、政策协调配合缺乏技术含量、政策效应传导和协调机制的缺失。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降低了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甚至需要为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付出较大的成本,因此,我们要确定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基本原则,提高宏观经济调控的稳定性、连续性、公平性和透明性,并提高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技术含量和塑造财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构建合理化的利率市场机制,使得货币市场体系逐渐完善,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格局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银枝.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问题研究[J].经济经纬,2008年05期:132-134
[2]蔺怀国.当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J].天津经济,2012年04期:34-36
[3]王旭祥,汪圣明.国债市场发展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J].浙江金融,2010年04期:12-13
[4]张鹤等.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2期:92-96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的论文篇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观点综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市场 经济 条件下,如何摆正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并协调配合使用两大政策,使之形成最佳合力,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对国民经济积极的调控作用,是 目前 理论 界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不同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财政和货币政策作用机制不同。财政政策更多地偏重于公平。财政政策是 影响 和制约 社会 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责任是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调节各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差别,保持适当合理的分配差距,以防止过度的收入悬殊,并从收入和支出两部分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形成。货币政策则更多地偏重于效率。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国家再分配货币资金的主要渠道,是在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再分配基础上的一种再分配,主要是通过信贷规模的伸缩来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进而引导资源流向效益好的领域。(1)
2.从两种政策调节的方式和途径看,财政政策可以由政府通过直接控制和调节来实现,如要控制总需求,可通过提高税率,增加财政收入,压缩财政支出,特别是基本建设支出等措施,可立见成效;而要刺激需求,则可通过减税,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等手段较快实现政策目标。货币政策首先是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调节手段,调节存款准备金和对商业银行贷款数量,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行为。若抑制总需求则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及再贴现比率,若刺激总需求则降低比率,商业银行则立即做出反映,相应调整对 企业 和居民的贷款规模,影响社会需求,从而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两大政策调节的领域不同。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货币政策主要从流通领域出发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货币政策的核心 内容 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来对国民经济施以影响,其功能是向流通领域提供既能满足经济 发展 需要,又能保证物价稳定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4.两大政策调节的对象不同。财政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财政收支;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
5.两大政策调节的侧重点不同。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社会经济结构,间接作用于供需总量平衡;而货币政策则直接作用于经济总量,间接作用于经济结构。从财政政策看,它对总供给的调节,首先表现为对经济结构的调节,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调节主要通过扩大或缩小支出规模,达到增加或抑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但这种调节从根本上说也是以调节社会经济结构为前提的。货币政策则通过货币投放和再贷款等措施控制基础货币量,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手段控制货币乘数,实现对社会总需求的直接调节,达到稳定货币和稳定物价的目的。当然货币政策也可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通过选择贷款方向,间接对结构发生调节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两大政策的效应时滞不同。从政策制定上看,财政政策的时滞较货币政策长,因为在决定财政政策时,政府提出的有关税收变动和支出调整财政措施,往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批准过程。而货币政策制定则不需要那么长的批准过程。从政策的执行上看,货币政策的时滞要比财政政策长,因为货币政策无论是通过扩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还是通过紧缩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来抑制有效需求增长,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财政政策只要能使政府扩大或紧缩支出,便可以较快地对社会总供求产生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两大政策调节的透明度不同。财政预算一收一支,收入多少,支出多少,一清二楚,因而,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而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主要表现为:银行信用一存一贷,银行贷款源于存款,但贷款本身又可以创造派生存款,这样信贷投放的合理规模、货币发行的合理界限很难掌握。(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两大政策的实施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政府财政部门具体实施,而货币政策则由中央银行具体实施。尽管某些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名义上归属财政部领导,但是其中绝大多数在实施货币政策方面由中央银行独立操作。
9.两大政策的作用过程不同。财政政策的直接对象是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以改变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数量和结构为初步目标,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货币政策的直接对象是货币运动过程,以调控货币供给的结构和数量为最初目标,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10.两大政策工具不同。财政政策所使用的工具一般与政府产生税收和收支活动相关,主要是税收和政府支出、政府转移性支出和补贴;而短期内强有力的调节手段是增加或者削弱政府支出,通过平衡的、有盈余的或有赤字的财政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运用是否得当,不仅与财政收支在总量上是否平衡有关,而且也受财政收支结构是否合理的影响。货币政策使用的工具通常与中央银行的货币管理、业务活动相关,主要有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或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公开市场业务。(4)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方式与内容
一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从配合的形式上 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主要表现为财政投资项目中的银行配套贷款。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还要求国债发行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的反向操作结合。
2、政策时效的协调配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两种长短不同的政策时效的搭配。货币政策则以微调为主,在启动经济增长方面明显滞后,但在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具有长期成效。财政政策以政策操作力度为特征,有迅速启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容易引起过度赤字、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因而,在财政政策发挥的是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只能作短期调整,不能长期大量使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政策功能的协调配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功能的协调配合还体现在:“适当的或积极的货币政策”,应以不违背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为前提,这样可以减少扩张性财政政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政策性贷款风险。财政政策的投资范围不应与货币政策的投资范围完全重合。基础性和公益性投资项目还是应该以财政政策投资为主,而竞争性投资项目只能是货币政策的投资范围,否则就会形成盲目投资,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4、调控主体、层次、方式的协调配合。由于货币政策权力的高度集中,货币政策往往只包括两个层次,即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宏观层面是指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利率等因素的影响,直接调控社会总供求、就业、国民收入等宏观经济变量,中观层指信贷政策,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发展需要,调整信贷资金存量和增量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而财政政策由于政府的多层次性及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形成了多层次的调节体系,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是国家通过预算、税率等影响宏观经济总量,影响社会总供求关系。中观层则主要是通过财政的投资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等,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解决公平、协调发展等重大 问题 。微观层则是指通过财政补贴、转移性支付中形成个人收入部分对居民和企业的影响。(5)
第二种观点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表明,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常见的配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双“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此种结合方式的积极效应是可以强烈地抑制总需求,控制通货膨胀;其消极效应是容易造成经济萎缩。
2.双“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其积极效应是可以强烈地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消极效应是往往产生财政赤字、信用膨胀并诱发通货膨胀。
3.“松”“紧”搭配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松”“紧”搭配的财政货币政策是在经济调控中最常用的调节方式。如何搭配二者的“松”“紧”则取决于客观经济状况。例如,当经济中出现货币发行过多但还未演变为通货膨胀时,为了经济的稳定发展,不应急于收紧银根,回笼货币,而应采取增加财政收入、紧缩财政支出的对策,即选择“松”货币政策与“紧”财政政策的搭配;而当通货膨胀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时,就应采取紧缩银根、回笼货币的“紧”货币政策与扩大支出、减少收入的“松”财政政策,,以压缩需求,增加供给,使经济增长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如,当经济发展中出现财政赤字但经济增长速度尚可观时,不应急于紧缩财政,而应减少货币供应、控制贷款,选择“松”财政与“紧”货币的搭配;而当经济发展中主要矛盾为财政赤字并伴随经济增长停滞时,财政应努力增加收入压缩支出,而银行则应放松银根、发行货币,即选择“紧”财政与“松”货币的搭配,借以启动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同时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6)
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采取了不同的配合方式,大体为三个阶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1979-1988年,总体上实行的是“双松”配合,期间表现为多次模式转换和由“双松”到“双紧”,又由“双紧”到“双松”的螺旋式循环。1979年、1980年为“双松”配合,财政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这两年财政支出连续大幅度增长,造成了高额财政赤字;货币政策上则是大幅度增加现金和贷款投放,使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大幅上涨。1981年为紧财政松货币的配合,财政方面,压缩了当年财政基建投资,财政赤字有所降低;银行方面,实行紧中有松的政策。1982年至1984年实行“双松”的配合,财政方面实行一系列的财税改革,使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银行方面实行了“拨改贷”和企业流动资金由银行信贷供应的体制,增发货币增发贷款。1985年又实行了“拨改贷”和企业流动资金由银行信贷供应的体制,增发货币增发贷款。1985年又实行“双紧”配合,财政方面采取措施增加收入控制支出,当年实现盈余;银行方面“紧缩银根”,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和货币投放。1986年至1988年又实行“双松”配合,财政方面扩大国债发行规模,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再次下降;银行方面提出“稳中求松”、“紧中有活”,银行信贷和货币投放再度失控,到1988年通货膨胀率已达18.5%.
2.1989-1997年,总体上是“双紧”的配合,期间同样表现为“双紧”与“双松”的螺旋式循环。1989年实行的是“双紧”配合,针对1988年出现的经济过热和严重的通货膨胀状况,1989年中央提出了“治理整顿”的方针,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和现金投放。1990年至1993年实行的是“双紧”基调下的“双松”配合,增加了货币供给,并三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财政方面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和支农支出,调整经济结构,但由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致使财政赤字大幅度增加,通货膨胀率达21.7%.1994-1997年,实行的是“双紧”配合,财政方面结合分税制改革,强化了增值税、消费税的调控作用,并通过发行国债,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货币政策方面,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大幅提高存贷款利率,要求银行定期收回乱拆借的资金,使宏观经济在快车道上稳刹车,并最终顺利实现了软着陆。
3.1998-1999年实行的是“双松”的配合。针对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等问题,政府实施了以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增长目标实现为目的的“双松”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取消贷款限额控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连续五次下调存贷款利率,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等一系列措施;在财政政策方面,加快“费改税”进度,对某些产品提高出口退税率并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加大政府投资力度。1998年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国债,增加配套贷款,定向用于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1999年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大幅度提高职工的工资,开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7)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的论文篇三
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思考[摘 要]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中,财政政策同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手段,他们之间需要协调的配合以及灵活的运用。并且,这些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必要手段,也是为了能够让宏观经济运行平衡,所以现在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注重协同配合,从而形成一种合理政策,以此来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关于财政政策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进行了探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财政政策 协调配合 思考
一、引言
随着金融危机以及世界经济增长的不断减速以及影响,使得我国的经济运行困难越发的凸显,为了能够切实的去解决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应当将财政政策同货币政策进行适当的调配,将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化成为积极地财政政策,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将从紧的货币政策调节成为宽松并且适度的货币政策。
二、问题的提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学者关于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这方面,已经形成共识。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二者虽然有区别,但是也必须协调配合。能够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我国在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利益,必须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关系。为了使政策搭配发挥其最大的合力,我认为在宏观调控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
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随着深入的改革开放,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要符合国际条约和惯例,则要结合国内和国际的形势来考虑。要能更好地发挥两政策配合的合力,则要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才能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与全球化的发展规律,及时对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预测和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微观经济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不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是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反应决定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配合作用的发挥及效果的大小,而且要求其能够做出理性的选择通过市场和政府政策的变化。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提供市场依托,则可以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完善债券管理体制,才能加快发展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3.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各个市场主体调整自己的行为可以根据央行的这个信号。如果一组政策力度不够,想使得市场主体的投资行为变得越来越理性一些,还可再出一个信号或者说连续出一系列信号来让企业调整。国家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整经济结构,使得能够提高居民收入,促进企业的投资和消费,实现经济平稳的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支出、出口退税、利率、汇率、信贷、窗口指导、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等。所以宏观调控频繁采用的手段就是适时、适度地灵活多次地利用财政政策工具及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进行调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应当同其他的经济政策相互配合
经济的运行内外的环境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在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它的问题产生的因素也趋于复杂化,自然其解决的方式也就渐渐地趋于多元化了。这样也就对政策有了新的要求,就是希望政策能够同其他政策相互组合起来,从而来体现一种政府的合作的精神。通过这样的一种政策合力的方式来实现宏观调控最终达到预想的效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这样的开放型经济的大前提之下,进出口的资金流动已然成为了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重要点,更使得宏观经济的运行更为复杂化。虽然这个时期的国际金融危机形势紧迫,然而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仍旧在持续地加深着,因此,只需要我们灵活的去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选择一个能够同其他政策相互配合的政策,从而实现一种政策的合力,那么相信我们的经济必定是能够呈稳步增长趋势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对于目前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具体配合的相关建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总体上来分析近些年来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由于协调配合良好,因为获得了多方的发展,尤其是在两大政策结合的阶段都实施了一些比较有新意的安排,可以说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稳步发展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又因为受到多方的影响,使其配合之间仍旧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下文就给予些许建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在稳定总需求中的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应当进行适当的调低货币的供应增长量的预期值,时刻去优化信贷结构,合理地去将政策工具组合。应当考虑到让汇率的政策发挥到更大的作用,并且应当将汇率进行一个适度的调整,要逐步地将人民币升值压力降到最低,并且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国际资金流动的一个监管力度,要严格地把国外的短期投资流入控制好,以此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2.应当努力去完善财政政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应当将财政政策的稳健取向同货币政策的从紧取向进行结合,从而减少赤字以及一般性的建设支出。要狠抓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有力时机,从而来推进财税体征的进一步改革,不断去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要不断地加强公共财政的制度性的建设,从而缩小各个抵触的基本的公共服务的差距,并且应当大力的去支持节能减排,加大现行转移的制服力度。加快去研究并且应当建立起资源环境税体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之下,特别是在政策的选择上面,更需要将各类的政策工具搭配着进行使用。应当去加强对结构调整以及社会发展事业的支持度,以此来减轻各级财政对基本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200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国家信息中心报告: 2008年我国财政政策分析与建议[N].中国证券报12-14:(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责任编辑:罗宁)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的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