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跳棋游戏
古代的跳棋游戏
在春秋战国之际,除六博、围棋以外,人们又创造出一种名叫“格五”的棋戏。下面学习啦小编和你分享古代的跳棋游戏起源。欢迎阅读。
古代的跳棋游戏起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春秋战国之际,除六博、围棋以外,人们又创造出一种名叫“格五”的棋戏。格五与六博的区别在于六博是掷“著”或“琼”行棋,而格五则采用一种特殊的用具—簇(sai,通塞字),所以又称为“塞戏”。格五的行棋方式,类似如今的跳棋,可以说格五是古代的跳棋游戏。
古代的跳棋游戏 “格五”的棋戏
塞戏与六博相比,除行棋方式不同外,棋盘、棋子的形式与六博大致相同,可以说塞戏是在六博的基础上脱胎出来的,所以古书上常以“博塞”并称。塞戏大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庄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减与谷两人一齐到郊外放羊,结果把羊都丢掉了。主人非常生气,问减干什么事去了。减回答挟着竹策去读书了。又问谷干什么事去了,谷说去玩博塞了。此外,在《管子》和《吕氏春秋》等书中也有关于塞戏的记载,可见早在200()多年以前,塞戏已经在社会上流行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到汉代,塞戏最为盛行,当时通称为“格五”。西汉宫廷中专门设置“棋待诏”,陪皇帝和后妃们玩格五。(汉书)记载:待中中郎吾丘寿王,“年少,以善格五召待诏。”他因擅长格五而召为“棋待诏”。后来升为光禄大夫。东汉的梁冀以好游戏著称于史,《后汉书·梁冀传》:“性嗜酒,能挽蒲、弹棋、格五、六博。”东汉文学家边韶(字孝先,官至尚书令)爱好格五,曾作一篇《塞赋》来记载塞戏。文章以象征的手法记述了塞戏的形制,说塞戏有四道,象征一年的四季,棋子有12枚,象征着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十二律,棋子分红白两色.象征着阴阳,等等。边韶在(塞赋·序》说:“可以代博弈者曰塞。”认为塞戏是比博弈更好的棋戏,可以从游戏中使人明了天地万物、阴阳五行、四时吕律、仁义王霸等自然和社会的道理,使自己的品德得到修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格五或塞戏失传已经1000多年,其具体制度、玩法,如今已难尽其详,我们只能结合文献材料和考古发掘的文物加以推测。有的学者认为:塞与六博的根本区别是,六博是掷般子(著或琼)行棋,而塞戏不掷般子行棋,摆脱了侥幸取胜的成分。这种观点的依据是清人郭庆藩疏《庄子·骄拇篇》所说:“投琼曰博,不投琼曰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实际上,从汉代的文献上分析,格五或塞戏还是采用一种类似般子的东西—墓,掷璧,按采行棋。《后汉书·梁冀传》注引鲍宏《莱经》说:“鉴有四采:塞、白、黑、五,是也。至五即不得行,谓之格五。’意思是说:格五采用鉴,2有四采,即塞、白、黑、五,遇到“五”时,则阻碍不得行,所以叫“格五”。“格”字的意思是受阻碍,被阻隔。格五称为“塞戏”,也是因为采用“2”的缘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一面刻一画,叫塞;第二面刻二画,叫白;第三面刻三画,叫黑;第四面不刻,叫五。
塞、白、黑代表赢,五代表输。这种四面刻采的“簇”,起着般子的作用。明清时流行升官图游戏,使用一种般子,也是四面,其中“德”、“才”、“功”三面表示赢,“赚”代表输。清人郭庆藩讲塞戏不用琼,是指不用那种14或18面的“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 玩格五时,先掷m.掷出塞、白、黑可按数行棋,掷到五.则停止行棋。至于如何行棋方式,类似今天的跳棋。格五或塞戏到南北朝时有所变化,棋子变为黑白各五枚。(南齐书》中说:沈文季“尤善爹及弹棋,萦用五子。”。到唐宋时,称“格五”为“盛 的融"这种游戏一直流传到明清。清朝人翟颧《通俗编》卷三十一《格五》条说:“今儿童以黑白棋子各五,共行中道,一移一步,遇敌则跳越,以先抵敌境为胜,即此(格五)。”可见,格五的行棋方式与跳棋相似,所以说格五或塞戏是中国古代的跳棋游戏,对后世跳棋游戏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