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扬州城市规划方案
扬州是 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和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其城市的复杂系统特性决定了城市规划是随城市发展与运行状况长期调整、不断修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扬州城市规划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年扬州城市规划方案
一、总则
1、修编目的
为适应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与机遇,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构建指引城远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为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指导思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整合空间资源、放大竞争优势、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强化城市特色、提升环境品质,充分发挥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引导城市建设,实现扬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规划原则
(1)立足区域和城远发展态势,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依据长三角区域规划和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做好与江苏沿江城市带周边城市空间的衔接与功能的呼应;立足构建未来扬州都市区合理的空间结构,并在充分尊重已经住建部和江苏省住建厅审查通过的《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和《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基础上,分析城市规模与结构形态重大变化后带来的新问题,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后中心城区的规划整合和完善工作,构建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
(2)把握区域与城市交通方式的重大转变,构建完善的城市内外交通体系
基于长三角区域交通联系不断加强、城市私人机动化交通发展迅猛的背景,合理确定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加强扬州与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的联系,做好与城市内部交通的衔接和廊道、场站的预控;依据城市交通发展态势的变化,构建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预控城市轨道交通廊道和站点,做好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匹配关系。
(3)重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彰显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城市特色
深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重视城市特色保护与塑造的研究,挖掘城市特色内涵,彰显城市个性,将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城市特色在空间上予以落实。
4、规划期限:
近期:2012-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展望至2030年及更长时期。
5、规划范围:
(1)市域:扬州市市域行政范围,包括扬州市区,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和宝应县,面积6634平方公里。
(2)规划区:扬州市区及其行政代管范围,面积2358平方公里。其中行政代管区域为仪征市朴席镇(不含沿江村及土桥村的沿江高等级公路以南区域),区域面积约48平方公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中心城区:以扬溧高速、启扬高速、京沪高速、长江及夹江围合的范围,总面积约640平方公里。
二、发展目标与策略
1、总体发展目标
更新发展理念,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发展目标,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城市特色,注重民生幸福,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1)协调发展的区域中心:加强区域联动,着力发展经济,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制度,把扬州建设成为对外辐射能力强、协调发展的长三角核心区北翼中心城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古今辉映的历史名城: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利用历史与人文资源,加强特色空间塑造,注重城市品质提升,突出精致城市特色,加快产业发展与转型,将扬州建成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名城。
(3)水绿交融的宜居城市: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水系保护与合理利用,构建特色滨水空间与绿地系统,建设环境优良、安居乐业的宜居城市。
2、总体发展策略
(1)以差别发展引导资源配置
依据市域南北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注重各类产业协调发展,引导人口、生产要素等资源在市域空间的合理配置,通过南北互动促进市域整体经济实力提升,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按照“轴带结合、城乡互动”的原则引导市域城镇空间与产业布局的优化。
(2)以融合发展优化空间利用
加强扬州与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和社会经济联系,强化区域分工组织,协调好扬州与周边城市的关系;强调沿江地区融合,按照沿江都市区的长远发展目标,协调沿江城镇空间布局、功能分工和交通组织;强调城市内部空间整合,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按照“东西聚合、南北联动”的原则实现城镇空间合理优化。
(3)以集约发展实现精明增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明确阶段性重点发展区域,立足城市存量土地挖掘,适度拓展城市空间,集约节约土地与资源利用,以集约发展实现城市精明增长。在城市空间利用上按照“板块整合,产城互动”的原则,实现城市精明增长。
(4)以特色发展强化竞争优势
通过优质的区域环境和独具特色的人居环境来增强区域竞争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维护古城的空间结构和肌理,注重城市拓展地区城市形态的整体控制和公共空间的塑造,重视滨水空间与绿地系统建设,按照“古今辉映、水绿交融”的原则,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三、市域城镇体系
1、城镇发展策略
(1)壮大中心城市:积极构建扬州都市区,沿江地区扬州、仪征两市实施空间和功能整合互动发展,扬州中心城区注重第三产业发展,培植区域性生产业服务中心的形成,仪征充分利用沿江岸线和既有产业发展条件,大力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船舶制造等产业,提高沿江城镇整体经济实力,吸纳人口集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扩大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
(2)强化县市城区:积极强化二级中心城市建设,增强城市辐射力,打造新型县市区,发挥北部高邮、宝应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新淮江线、市域环路等轴线为载体,加快经济社会要素在市域范围内的流通,随着扬州市区城市职能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通过产业转移、技术联动、开拓市场等途径,重点带动北部沿湖沿河优质高效农业、制造业以及产品市场的发展。
(3)培育重点城镇:有选择地培育一批重点镇,给予其一定的政策倾斜,改善重点镇的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重点镇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能力,集约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综合效益。强化重要发展轴线和节点对乡镇腹地的带动作用。平稳推进乡镇合并,优化重点镇,培育沿运河、沿市域环路发展轴线,带动腹地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打造特色一般镇:一般镇承担着分流截流城市产业和人口、服务农村地区的重要职能,是市域城镇化的前沿阵地。在促进城镇经济增长的同时,应重视城镇内涵式发展,充分挖掘和发挥城镇的产业、文化和区位等优势,塑造城镇的个性与特色,强化城镇的综合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市域人口与城市化水平
市域现状总人口为514.2万(其中户籍人口460.05万),城市化水平57.9%,通过综合测算,预计到2020年,全市人口达5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39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至2020年扬州形成市域中心城市、市域二级中心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的四级等级规模结构体系,其中包括:1个人口大于100万的特大城市扬州;三个人口在30-40万的城市,即仪征、高邮、宝应;13个重点镇;28个一般镇。
扬州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表(2020年)
城镇 等级 | 规模 等级 | 城镇名称与人口规模 (万人) | 个数(个) | |
市域中心城市 | >100万人 | 扬州中心城区 | 210 | 1 |
二级中心城市 | 30-40万人 | 仪征城区 | 约100 | 3 |
高邮城区 | ||||
宝应城区 | ||||
重点镇 | 2-5万人 | 邵伯、小纪、郭村、李典、公道、大仪、月塘、三垛、菱塘、临泽、泛水、曹甸、射阳湖 | 约40 | 13 |
一般镇 | 除中心城区近郊的城镇外,一般为1万人左右 | 朴席、杨庙、杨寿、方巷、槐泗、沙头、头桥、甘泉、宜陵、武坚、樊川、真武、丁沟、丁伙、吴桥、浦头、新集、刘集、送桥、卸甲、汤庄、龙虬、界首、夏集、柳堡、鲁垛、山阳、广洋湖 | 约40 | 28 |
合计 | 约390 | 45 |
4、城镇空间结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市域范围内构建“一带一轴”的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一带”为沿江城镇带,“一轴”为淮江城镇发展轴。沿江地区依托区域东西向交通廊道形成一条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空间与功能联系最为紧密的城镇带,沿淮江城镇轴上整合强化节点城市和城镇,通过轴带结合,引导市域生产要素进一步合理流动、集聚,指导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市域交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充分发挥扬州南北逢源、东西联动的区位优势,形成各类交通方式相对完善、交通方式之间相互协调、利于承接区域经济圈辐射和辐射苏中、苏北的区域交通系统。客运以高等级公路客运为主体,轨道交通为补充,逐步提高轨道交通出行比例,航空客运起步发展;货运以公路为主体,积极提高水运和铁路比例,逐步开展航空物流业务。建立安全的公路系统,采用有利于交通安全的公路平纵线型和照明、视距等安全环境,完善隔离、减速等交通安全设施和标志标线,保障交通安全。
(1)轨道交通:以宁启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和宁通城际构成扬州对外和市域轨道交通主干线,以宁镇扬都市圈轨道交通作为三个城市城际间快速联系通道,并与城市轨道合理衔接,构建系统、分层的轨道交通网。
(2)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构建“三横两纵”骨架,三横分别为宁盐高速、启扬高速和沪陕高速,两纵分别为京沪高速和扬宿高速-扬溧高速,形成“一横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络形态,由沪陕高速公路(江都至六合段)、京沪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围合成扬州中心城区高速公路环,分别向七个方向放射。
(3)干线公路网:完善提升“五纵七横”干线公路网络,突出升级改造,适当联网加密,建成以一级公路为主的干线公路网。由安大公路(S264)、沿江高等级公路(S356)、邮仪线(S333)、新淮江线(S237)组成市域干线公路环;由S353、安大公路(S264)、沿江高等级公路(S356)、S244、S353组成中心城区干线公路环。
(4)干线航道:规划形成以长江、京杭大运河组成主动脉航道网,由6条骨干线、9条干线、3条联络线组成“两纵六横三联”内河航道网。
(5)港口:长江港:规划形成“一港三区”格局,明确扬州港各港区的功能定位与专业化分工。内河港:规划形成“一港五区、十九个作业区”格局。“一港五区”分别为扬城港区、宝应港区、江都港区、高邮港区、仪征港区,其中,扬城港区包括汤汪作业区、城北作业区与槐泗作业区。
(6)机场:扬州泰州机场,飞行区等级4C(远期按4D规划),预计2020年吞吐量200万人次。以启扬高速、扬溧高速、安大公路(S264)、新328国道(G328)以及S353构成机场集疏运通道,远景延伸城市轨道交通至机场。泰州与机场之间的主要通道包括启扬高速、机场快速路(泰州段接站前路快速路)和新328国道(G328)。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市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规划形成“一带、四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框架。
一带:大运河(扬州段),南北贯穿扬州市域,同时串联起沿河年代各异、规模不等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扬州历史文化的发展、衍变一脉相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区:包括扬州片区、高邮片区、仪征片区和宝应片区,其中扬州片区是市域历史文化资源资源最为集聚的区域,为重点保护片区。
7、市域旅游规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规划目标:推进旅游产业从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向主导产业转变,从一般观光旅游城市向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转变,从国内旅游目的地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转变。
(2)规划策略
整合人文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蜀冈-瘦西湖景区整体环境,对景区周边用地进行功能调整和整体改造,有计划实施考古发掘,加快遗址公园建设,体现瘦西湖景区独特魅力,凸显唐子城、宋夹城的历史价值;对明清老城区稳步进行功能调整和街区更新,合理疏散老城人口和疏解老城交通压力,将老城区建成能够充分体现扬州古城风貌和民俗民风的、集餐饮休闲和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民俗观光区;以古运河为载体,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串联沿线城镇邵伯、高邮、宝应的人文资源,打造独具特色运河文化之旅。借助连续的慢行交通系统、滨水绿地系统并通过旅游线的合理组织,将上述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构成人文环境浓郁、空间有机联系、地域特色鲜明、具有世界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市域江、河、湖水系众多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假旅游产品。加快茱萸湾和凤凰岛区域旅游资源整合,逐步开发邵伯湖、高邮湖、宝应湖沿线生态旅游产品,修复沿线生态环境,加快滨湖旅游通道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适度开发仪征后山区山地旅游资源,鼓励北洲地区和里下河地区农业观光游的发展。
(3)旅游布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扬州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为“一城一轴四区”。
“一城”为扬州中心城区,是扬州旅游的核心区,集中了最优质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景区,具有较高的旅游知名度和竞争力,交通便利,旅游设施配套较为完备。核心区以唐、宋、明、清等历史文化为主题,以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老城区为核心,放大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效应,积极发展文化体验、城市观光、商务会展以及休闲娱乐等旅游项目。
“一轴”是指京杭大运河沿线风光轴,以运河为纽带,连接沿岸周边地区众多景点。
“四区”是指东片养生休闲度假区、南片滨江时尚休闲度假区、西片运动健身休闲体验区和北片环湖自然生态旅游区。
四、规划区(市区)城乡统筹发展
1、规划策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根据地域自然、人文要素与城镇建设基础,合理划分功能区,并制定差别化的产业和城镇发展政策。
(2)合理构建城镇体系。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引导人口集聚,提升中心城区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力,加强其对市域和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近郊城镇建设力度,支持中心城区土地结构调整优化,补充承担部分城市功能,接纳一部分产业转移;适度控制一般城镇建设规模,强化产业特点与空间特色;有序推进村庄撤并,节约土地资源,方便农民生产生活。
(3)加强城乡空间管制。加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衔接,明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严格执行“四区划定”政策,保护生态敏感区,推动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促进城乡服务均等。推进市区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建设和管理,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基本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2、分区发展引导
将规划区城乡空间划分为四大片区,按照地域特点确定差异化发展政策。
(1)城镇发展核心区:包括中心城区和城郊结合地区的甘泉、杨庙、槐泗和朴席四个城镇,是城市产业、人口、服务功能集聚的核心区。城市发展区应坚持紧凑发展,重点提升三产服务业比重,工业向规划的园区集中;保护内部组团之间的生态廊道,并引导外围生态空间向城区内部的渗透;外围城镇槐泗、甘泉、杨庙和朴席与中心城区交通便利,应注重与中心城区的功能和空间对接。
(2)东部城镇发展区:包括江都的真武、丁伙、丁沟、宜陵、吴桥、浦头、郭村、小纪、樊川、武坚等十个乡镇。各乡镇为点状发展模式,以高效农业为特色,兼具城镇工贸职能;围绕扬州泰州机场,积极培育航空物流和空港产业。
(3)南部城镇发展区:为夹江以南地区,包括沙头、李典、头桥三个城镇和李典船舶工业区,应依托夹江岸线资源和生态资源,巩固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推进一产与三产相结合,提升产业附加值。
(4)北部城镇发展区:包括杨寿、方巷、公道和江都的邵伯,共4个城镇,主要依托现有种植业基础及邵伯湖生态资源,发展高效农业及滨湖生态旅游,打造邵伯古镇、渌洋湖湿地等旅游节点,镇区发展一般制造业和服务于本镇的商贸职能;该区归江水系密集,应注重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注意对污染项目的控制。
3、城镇功能与规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中心城区:由扬溧高速、启扬高速、京沪高速、沪陕高速、东部市界、夹江、长江水系围合而成,面积约640平方公里。
(2)城镇:共21个,其中槐泗、甘泉、朴席、杨庙4个近郊区城镇,承担了中心城区部分产业和服务功能的转移,规划将城市的公共设施和路网向外围乡镇适当延伸;规划邵伯、小纪、郭村、公道、李典为重点镇,培育乡镇腹地的次级增长极,强化现有乡镇特色产业,带动周边城镇和农村的发展;其余为一般镇,其中丁沟、宜陵等乡镇特色明显,规划注重对其的功能引导,杨寿、沙头、头桥、方巷、真武、樊川、武坚、丁伙、吴桥、浦头等乡镇主要服务周边的农村居民,能够吸纳部分农村人口居住就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农村居民点: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生产生活和有利于公共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建设的前提下,结合城镇建设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稳步推进农民庄台撤并,新建农村住宅按村庄布点进行选址,被撤并村庄及时进行土地复垦。中心城区及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原则上不再保留农村居民点,结合项目建设需要逐步实施拆迁统一安置,规划期内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确有需要可有条件进行住房翻建改造;临近镇区的新建农村居民点鼓励向镇区集中,结合原有被撤并的乡镇和规模较大的村庄进一步扩大规模,安排新建农民住宅。其他地区农民新建住房鼓励向规划的居民点集聚。
4、人口与用地规模
规划2020年扬州市区总人口320万人,城镇人口约256万,其中: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达210万人,城镇人口为46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43平方公里。
五、中心城区性质与规模
1、城市性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长三角核心区北翼中心城市。
2、规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11年现状城市人口为149.5万人,规划近期(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180万人,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210万人;近期(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6平方米;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3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0平方米。
六、城市总体布局
1、城市发展方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规划期内城市发展方向为:东西聚合、南拓北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东西聚合:加快古运河与芒稻河之间的中部地区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加快老工业企业“退二进三”,优化土地使用,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完善设施配套;构建东西快速交通系统,有序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强化城市东西方向联系,推动城区东西片区功能与空间整合。
(2)南拓:优化完善扬州南部沿江地区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同步建设居住生活配套设施,强化产城互动发展;江都港区以大桥镇及沿江开发区为载体,借助现状产业优势,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同时加强生活居住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以工业为主导、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区域;江都城区重点向南发展,对工业用地进行优化调整、合理疏解,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完善公共设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北优:优化完善扬州维扬经济开发区、蜀冈新城地区、城北地区、江都老城区北部地区用地布局。
2、总体布局结构
以廖家沟、夹江、仪扬河等区域性水系为生态隔离廊道,合理划分城市组团,以文昌路公共中心轴、瘦西湖-古城-古运河文化轴、江都南北发展轴为纽带联系各个分区,构成“两廊三轴五区”的整体结构和绿水楔入、有机分隔的组团式城市形态。
3、城市中心体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建立三级城市中心体系,包括两个城市主中心,三个城市副中心和十五个片区中心。
城市主中心:(1)老城休闲娱乐中心区:老城区文昌阁商圈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承担市级商业中心的职能。规划加快传统商业中心改造,调整周边用地功能,引入多样化业态,增加休闲娱乐和文化展示项目,服务旅游休闲业发展。逐步转换老城区职能,通过街区和历史建筑更新,鼓励各种类型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与老城区商业中心进行整合,作为城市主要的旅游购物与休闲娱乐功能集聚区域。
(2)市级商务行政中心区:为集金融保险、商务办公、信息咨询等生产服务功能以及市级行政办公、文化娱乐、零售商业等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商务行政中心,发挥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近期围绕“京杭之心”和商业水街安排商业零售业、旅馆、会展等功能,预留商务中心区用地,作为承接区域性高端服务业的转移、构筑区域性高端服务业集聚的区域,在条件成熟时进行整体性开发。
七、建设用地规划
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行政办公:逐步迁出老城区现状分散的政府办公机构,形成市级行政办公与区级行政办公的两级体系,相对集中布置。适时启动市级行政中心东迁,部分行政中心根据既有状况适当分散布置。邗江区区级行政办公利用现状周边用地进行改造扩建,整合分散的办公设施;广陵区行政中心向广陵新城集中,开发区预留在南部临港新城新址建设用地;江都区主城区保留金山路两侧的区级行政中心,保留旧城区部分行政办公用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文化设施用地:在新城西区集中布置市文化艺术中心、双博馆、图书馆、国展中心等大型市级文化设施;在老城区利用文保单位建设一批文化博览设施,充分体现扬州地方文化特色,形成扬州文化博览城的品牌;在广陵新城规划建设科技馆、城市馆等文化设施。保留江都旧城区的图书馆、影剧院、博物馆、少年宫以及扬剧艺术中心等,在滨江新城规划建设江都文化艺术中心,配置展览馆、文化馆、科技文化博览中心等区级文化设施。在各个片区中心根据居住人口规模配置居住区级文化设施及文化活动中心。
(3)体育用地:体育设施按照市—区—街道—居民小区四级体育场馆设施网络,优化空间布局,提高体育设施配置水平。进一步完善新城西区体育公园建设,作为市级体育中心,具备承担国际单项和国内综合性比赛的能力。保留江都体育场,现状友谊路市体育场北迁,作为北部群众体育活动场所。新增三处区级体育活动中心:在广陵新城廖家沟边规划一处中部区级体育中心;在江都滨江新城规划东部体育中心;南部分区预控区级体育中心一处。结合社区中心设置便民型体育运动场地,满足居民休闲健身的需要。
(4)医疗卫生用地: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二级以上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其他具有社区特色的专业服务机构为补充。为促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南部分区和广陵新城各预留一处大型综合性医院,扬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不再新设规模在200床以上的综合医院。老城区内主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不再新增其他类型的医疗机构。现有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不再扩大,苏北医院可与医学院进行资源整合适当发展,并鼓励上述机构在城市外围设置分支医疗机构带动周边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
(5)教育科研设计用地:集中布置在中部分区和西部分区,重点建设扬子津科教园区。保留现有扬州大学的文汇路、江阳中路校区,逐步腾让盐阜路、淮海路校区;适度扩大扬州职业大学科技学院新校区规模,重点建设扬子津科教园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社会福利用地:适应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和需求,建立市、区、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保留现状扬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迁建位于新都南路西侧的江都社会福利院,在砖桥新建市社会福利院,按照1.5-3.0床位/百老人的标准建设;广陵、邗江两个区分别新建一所200张以上床位的示范性、综合性养老机构;构建完善的社区级养老服务体系,配置相应的老年活动中心、托老所等机构,提供助餐服务、休息保健、阅览、娱乐等设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商业用地:零售商业:原则上结合各类中心相对集中布置,完善并适当扩大文昌阁商圈功能,加快副中心和片区中心建设,减轻老城区交通压力;在居住用地较为集中的区域沿城市次干道规划建设商业街,方便居民就近购物。批发市场:搬迁或撤出城市中心区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在城市外围对外交通便捷的地段集中发展集散力强,辐射面大的大型专业市场。规划大型批发市场五处,分别位于江阳西路西端、江都区老328国道京沪高速公路出口以西、扬子江北路扬溧高速北出口以南、运河北路与北环路交汇处以及广陵商贸物流区。现有运河西路沿路批发市场逐步转型为普通零售商业,搬迁江都苏中商贸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商务用地:商务用地集中布置三处:在广陵新城市级商务行政中心,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和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在新城西区西部副中心发展商务会展、艺术传媒等产业,东部副中心发展一般性商务。
(3)娱乐康体用地:在老城区和瘦西湖周边地区重点发展具有扬州传统特色的娱乐休闲设施,在广陵新城、新城西区和东部副中心规划剧院、音乐厅、电影院等大型娱乐康体设施,结合滨水地区开展水上运动和滨水休闲设施。
3、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中部、西部和东部分区,南部和东南分区主要承担本地区就业岗位必要的居住职能,紧凑布局,保证产业用地规模。
4、工业仓储用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规划两大重点工业区,分别位于南部分区和东南分区。都市工业园区八处,位于中部、西部和东部分区用地外围。位于旧城区的工业用地全部实施“退二进三”,加快污染企业的搬迁,规模不大、环境影响小的工业企业可以适当保留。物流仓储用地一般结合工业区配套布置,用地选择在对外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段,规划形成六片集中的物流仓储用地。分别为邗江城北物流园、广陵商贸物流园、长江扬州港区物流园、江都城北物流中心、城东物流中心、江都港区物流园区。另外,在部分工业集中区配套一定规模的仓储用地,便于就近存储。在邗江城北物流园设置危险品仓储用地,按规定要求设置防护绿地,城区现有的危险品仓库应及时搬迁。
5、绿化用地
以“两廊、三片”即南北向江淮生态廊道、东西向仪扬河-夹江生态廊道和邵伯湖湖荡地区、北洲生态区与里下河湿地区区域生态绿地格局为基底,充分结合城市水网格局构建城市绿地系统,突出滨河带状绿地特色,营造“绿杨城郭新扬州”的绿化氛围,并以楔状绿地联系区域生态绿地与城市绿地网络,形成内外衔接、布局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以古运河、城河水系、大运河、芒稻河等构成滨河带状绿地网络,在展示历史城区格局的同时,有机联系各类公共绿地。以古运河、北城河、二道河、蒿草河、邗沟和漕河滨河绿地形成环历史城区绿地网络;以古运河、芒稻河等为纽带,联系城市主要的市级公园和区级公园。
楔状绿地:蜀冈-瘦西湖景区跨铁路与北山生态区相连,向西经蜀冈西峰、体育公园、新城西区沿山河绿化等与西部仪征丘陵山区相连;古运河向东经茱萸湾公园与凤凰岛郊野公园相连,向南与长江防护林相连;经廖家沟、芒稻河分别向南、向北与郊野公园相连,形成多个方向深入市区的楔状绿地。
合理布置各级公共绿地,结合自然地貌条件和建设用地布局,相对均衡布置市级公园和区级公园。
八、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总体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按照城市发展总体目标,构建内畅外达、城乡一体、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造地区级综合运输枢纽城市,支撑新的中心城区空间拓展,实现交通与用地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形成多中心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优化中心或组团内用地功能布局,引导城市交通形成“路网均匀负荷”、“出行就近指向”的形态。
基本建成结构完善的交通设施体系,初步实现区域、市域、城市交通体系一体化;中心城区完善由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组成的城市网络,形成功能明确、等级清晰、级配合理地路网结构,路面公交设施规模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启动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老城区交通拥堵一定程度缓解,市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
2、快速路
规划形成“五横七纵”快速路网,规划总长度约为196公里,路网密度为0.41公里/平方公里。快速路与道路网中主要道路相交时采取立体互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横:北环路(真州路—江平路-华山路)、新万福路、江阳路—施井路—新328国道(G328)、扬子津路、沿江高等级公路(S35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七纵:润扬路、扬子江路(准快速路)、运河路、沙湾路、金湾路、黄海路、兴港路。
3、主次干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规划形成“二十四横十六纵”的主干路网。次干路布设充分与城市商业、办公等大型公建用地相协调,作为主干路的补充,与主干路共同形成中心城区路网主骨架。次干路总体上呈现分片区方格网络布局形态,各片区路网布局根据其用地性质的不同需差别化规划。
4、公共交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轨道交通:规划先期建设轨道1号线、轨道2号线,服务扬州中心城区东西向、南北向主要的客流走廊,初步形成扬州轨道线网的骨架线路。
常规公交客运系统:结合扬州市的城市空间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逐年增加公交线路里程长度、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场站占地规模、公交车辆保有量规模,近期开展公交场站布局、规模的用地预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公交场站:考虑扬州市的整体发展规模与经济发展速度,根据扬州市对外客运交通枢纽的分布情况,规划10处综合客运公交枢纽站、9处一般公交换乘枢纽、6处城乡公交客流接驳换乘枢纽。规划首末站83处,保养场22处。规划枢纽站用地4000-10000平方米,首末站用地1000-1500平方米,保养场用地180平方米/标准车。
5、老城区交通
在老城区外围采取二级分流措施,分流过境交通,减少过境交通穿越老城区。
一级分流:老城区外围边缘区域,形成由主干道构成的分流通道,分别为:漕河路、瘦西湖地下通道、大学路、江阳东路、运河西路、江都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级分流:老城区形成由次干道构成的分流保护内环,降低老城区内部交通压力,分别为盐阜路、泰州路、南通路、淮海路。
内部微循环:保持老城路网的棋盘式格局和街巷胡同肌理、空间尺度的同时,为提高老城区内部通达性,提高车辆的可达性,梳理老城区的现有道路资源,将老城区部分街巷进行改造,形成老城区内部微循环系统,部分道路采取单向交通组织,在严格保护老城区街巷尺度的前提下,实施建设与改造。
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保护体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历史文化名城
重点保护京杭大运河、古运河与扬州历史城市、相关运河城镇的空间关系以及环境景观;保护并展示城市历史格局、演变特征以及历史环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街区历史风貌,维持街区的整体空间尺度;保护街区内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要素,体现扬州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其他历史地段参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求制定相关管理规定。
(3)文物保护单位:按照文物保护法要求对确定的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严格保护。确定历史建筑保护原则,明确相关管理规定。
2、保护框架
以京杭大运河(市区段为古运河)为主脉,串联扬州历史城市,邵伯、湾头、瓜洲三个古镇和沿线众多文物景点,构成“一带、一城、三镇、多点”的市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总体框架,其中“一带”为京杭大运河(古运河)遗产带,“一城”为扬州历史城市,“三镇”为邵伯、湾头、瓜洲古镇。
3、历史城市保护范围及保护要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保护范围为唐子城、宋夹城、瘦西湖、绿杨村区域,明清老城区以及相关城河水系、城门节点,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
(1)唐子城、宋夹城、瘦西湖、绿杨村区域:按照文物保护法要求严格保护地面及地下文物遗存,保护既有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唐子城十字街的空间格局;加强对既有城河水系、城门节点的环境整治,拆除有碍文物保护和景观的建构筑物;对现有工厂和居民区逐步进行功能置换,适当安排旅游配套与休闲娱乐项目;在不影响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可部分恢复清代园林景点,作为旅游配套设施。有序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考古过程中可进行公众考古,增加体验性和趣味性,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遗址展示。
(2)明清老城区:按照“整体控制、积极保护、合理保留、全面改善”的原则进行保护和更新。按照将老城区建成集旅游休闲、文化展示、传统生活形态为一体的地方风情展示区的要求逐步调整用地功能。按照“机动交通减量”的原则进行老城区道路改造与交通组织安排。保持旧城街巷规整有序,新城街巷自由多变的“双城街巷体系并存”特征,保证城市肌理的延续性,控制建筑高度、体量和风格,体现扬州地方建筑风格的延续性。
(3)城河水系及城门:保持城河水系的完整性,做好沿线历史地段、标志节点等的保护,不得随意改变河道形态,展示历代运河水系与历史城区空间格局的关系;保护历史河道环境和水系的完整性,不得随意改变现有水系形态;保护好沿河现有乡土植物和地形地貌,改造、沟通沿河道路疏浚恢复淤积的河段;加强河道两侧生态恢复和绿化建设,搬迁岸线控制范围内的有碍景观的建构筑物;节点:注重城门节点周边视觉环境的控制,减少城市交通和周边功能对遗址展示的干扰。对于尚未进行考古挖掘的城门节点应做好地面建设的控制,条件具备时逐步开展考古挖掘工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建设控制地带涵盖扬州城(隋至宋)大遗址范围及周边地段:严格控制建控地带建(构)筑物的性质、体量、高度、色彩及形式,除沿城市主干道文昌路、江阳路、江都北路可以布置高层建筑外,其他地区建筑高度原则上控制在36米以内,确需突破建筑高度的,需进行必要的视觉分析和论证程序;除高层建筑外,建筑要求采用坡屋顶形式,建筑色彩以青灰色为主,不得采用大面积高明度色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1)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河-城-街”的街区与运河的空间关系和景观格局,维持东关街主街的空间尺度,控制沿街的建筑高度,对建(构)筑物和历史环境要素进行整治;通过功能上的多重复合定位,展现扬州的传统商业精粹;保护街巷的空间尺度,拆除违章搭建,规划并梳理公共空间环境,使之呈现黑瓦清水墙、深巷小院的宁静的传统居住空间氛围;保护和恢复传统街巷的历史名称,展示其来历及文化意义。
(2)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传统住居街坊特征、网格状街巷格局和小秦淮河作为旧城边界的风貌特色,保护历史建筑和风貌街巷的完整性,保持与强化平缓的整体空间尺度感;保持传统街坊的居住生活氛围以及甘泉街的近现代商业街道景观特征。
(3)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独特的城市肌理,保护其独具特色的斜向湾子街的空间特色;维护街区传统手工业和商业、老字号集聚的特征,维持其浓郁的市井气息;保护朴实的民俗风情,保护多样的宗教建筑,对现代风格的建筑外观进行整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平缓型”空间格局、匀质细腻的城市肌理和经纬分明的街巷体系,保护完整的盐商建筑群,保护传统的园林空间布局,体现园林与住宅良好的空间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文物保护单位
严格控制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的建设开发行为,对周边建筑高度、风貌未进行控制,突出文物保护单位在片区内的主要景观特征,保护古城的传统风貌。改善部分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存在的不恰当的利用及建加建的情况,同时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可达性。
十、城市总体设计
1、总体目标
根据扬州的自然特征和历史文化资源特点,通过对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和环境特色的关键要素的设计控制和引导,延续城市文脉,整合城市空间景观资源,培育和强化城市“水、绿、冈、城”一体的空间格局和人文与自然景观紧密交融的城市意象,塑造高品质、人性化和多样化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底蕴、古城风貌与现代气息并存的“历史古城、文博名城、活力水城、宜居绿城、秀美景城”。
2、设计策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保护完整的历史城区格局,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本体保护、周边建设地带的视线控制、界面与节点的重点处理,营造“历史古城”的视觉环境。
(2)挖掘保护扬州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和民俗风情,通过各类文化博览设施的安排与空间组织以及公共空间的设计,彰显“文博名城”的深厚内涵。
(3)保护历史城河和沿河重要文化遗产,优化滨河地区用地功能,加强滨水区公共空间的塑造,突出滨水区的公共活动特性,展现“活力水城”的独特魅力。
(4)通过城市绿地系统的合理组织,强化外围生态空间、风景名胜区与城市空间的渗透关系,形成连续的绿色廊道网络,突出滨河带状绿地的空间特色,营造“绿杨城郭是扬州”的意境,创造“宜居绿城”的人居环境。
(5)控制城市空间尺度,通过对建筑高度、色彩与风格控制、街道景观与界面的处理、高层建筑布点与城市天际轮廓线的组织、城市地形地貌的保护等手段,突出“秀美景城”的城市特色。
3、总体空间组织
以“一区、三带、两廊”为总体框架,通过重要景观节点、界面、标志性建筑物和视觉通廊等视觉要素控制,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视觉形象。
“一区”为历史城区特色意向区,“三轴”为文昌路、古运河及新都路景观轴线,“两廊”分别为江淮生态廊道和仪扬河-夹江生态廊道。
4、高度分区
中心城区除生态廊道、风景区和公共绿地以外地区划分为五个高度区和特别控制区,实行等级化的高度管制。
高度I区——高强度开发的城市核心地区,包括市级公共服务中心,为高层建筑密集区,高层建筑重点建设区,严格保证土地的开发强度。
高度II区——中高强度开发的城市区级中心和部分片区中心,为高层建筑发展区,鼓励高层建筑开发。
高度III区——中等强度开发的城市一般地区,以多层和小高层建筑为主,重点地段根据具体城市设计允许建设高层建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度IV区——中低强度开发的城市敏感地区,指城市严格控制地区周边过渡区域,以低层建筑为主,根据具体需用允许建设部分多层建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度V区——低强度开发的城市控制地区,包括城市生态廊道、风景区周边,历史城区建控地带、老城区以及滨水绿地周边必须严格控制的地区,以低层建筑为主。
5、视觉廊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规划通过对建筑高度和体量的控制和引导,塑造特色地区的线性视觉廊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瘦西湖等敏感地带的高度控制:对于瘦西湖等特色鲜明的敏感地带,要保持开敞、连续的视线通廊和统一的景观基调。瘦西湖景区内二十四桥—五亭桥—小虹桥—四桥烟雨,以及二十四桥——栖灵塔是两条重要的视觉通廊,对周边新建建筑应严格进行高度控制,保持这两条轴线连续、开敞的视觉效果。
(2)蜀冈山峰南侧的建筑控制:十里蜀冈是扬州中心城区的制高点,应尽可能保持南侧空间平缓、空旷的特点,对西峰南侧一定范围内的建筑进行高度与尺度的控制,保证十里蜀冈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建筑体量的大小以不影响蜀冈的视觉主体地位为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古运河沿线标志建筑的通视要求:对古运河沿线既有的标志性建筑物文峰塔、天中塔应确保周边的通视要求,在大水湾、三湾、南部城市副中心和瓜洲古渡地段建设新的标志性建筑物。
十一、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
(1)规划目标与用水量预测:市区近期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供水普及率为100%,水质、水压全部达到规定标准。规划期末总用水量预测为159万立方米/ 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城市供水规划: 市区采用集中联网供水,现有乡镇水厂逐步关闭或改造为增压泵房;关闭市区现有扬州三水厂、江都一水厂,合并邵伯与油田水厂,扩大扬州一水厂、五水厂、江都二水厂、江都港区水厂供水规模;规划在朴席新建扬州六水厂,与四水厂共用取水口;开展扬州一水厂备用水源地论证,根据城市建设需要及时调整取水口位置。
2、排水工程
(1)规划目标与污水量预测
近期完善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镇区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加快配套实施建设。通过对原有污水管道的改造和新建污水收集管道系统,2015年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5%,污水处理率达到9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80%,农村污水处理率不低于4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大于98%;2020年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大于95%,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85%,农村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大于99%。2020年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30%。远景达到50%。
根据污水产生指标,预测污水量为:2020年规划区污水量为92.7万立方米/日。其中中心城区污水量81.3万立方米/日;乡镇污水量8.3万立方米/日;农村污水量3.1万立方米/日。
(2)规划体制
城市污水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中心城区采用集中处理方式,远郊镇区分散处理。新区严格按雨污分流制建设,老城区暂采用截流式合流制过渡,并与旧城及道路改造同步实施分流制系统的改造,改造一片,分流一片,逐步提高分流制比例。
3、供电工程
(1)负荷预测
到2015年,扬州市区用电负荷将达到269万千瓦,其中220kV网供负荷约257万千瓦,容载比指标取值1.6-1.9时,需要220kV变电容量411-488万千伏安,2011-2015年需新增变电容量33-110万千伏安。到2020年,扬州市区用电负荷将达到370万千瓦,其中220kV网供负荷约358万千瓦,容载比指标取值1.6-1.9时,需要220kV变电容量573-680万千伏安,2016-2020年需新增变电容量86万千伏安。
(2)变电所规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规划2011-2015年,扬州市区规划新建220kV变电所8座,并对已建220千伏变电所适时扩建增容,新增主变容量216万千伏安;2016-2020年规划新建220kV变电所5座,并对已建220千伏变电所适时扩建增容,至少新增主变容量96万千伏安。
按照扬州市区全社会用电负荷预测,2011-2020年每年至少增加2台5万千伏安主变容量,扬州市区110千伏容载比可控制在1.8-2.1规定要求之内。规划2011-2015年,扬州市区规划新建110kV变电所23座,并对已建110千伏变电所适时扩建增容,至少新增主变容量133.6万千伏安。
4、燃气工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气源规划:以“西气东输”、“川气东输”的天然气为主要气源。扬州已设置2座门站向市区供应天然气,一座门站位于扬州市区西北部的西北绕城公路外侧(扬庙乡钟林组),北邻西气东输冀宁联络线扬州分输站而建,另一座门站城市门站位于邵伯镇以南、老237省道以西,毗邻“西气东输”冀宁联络线江都分输清管站,与一座CNG加气母站同址共建,规划配建“川气东送”扬州门站,形成西北、东北、南部“三足鼎立”门站布局。规划在中心城区共设置11座高中压调压站。每座高中压调压站规划用地2000平方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天然气用气量预测:预测中心城区2020年天然气总需求量约55600万立方米/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燃气输配系统:中心城区天然气输配系统由城市门站、高压输配气管道、高中压调压计量站、中低压(中中压)调压计量站和各级管网系统组成。压力级制采取高压-中压-中压-低压系统三级制。
5、供热工程
(1)热负荷预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预测中心城区热负荷约为1450吨/小时,其中:工业用地用热约为1000吨/小时,公共设施及其他用地用热约为200吨/小时,江都区工业集中区最大热负荷为250吨/小时。
(2)热源点规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保留改造热源点3处,取消热源点1处,新建热源点1处,总供汽能力为1000吨/小时,基本满足大多数工业园区用热需求。保留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供汽能力为160吨/小时,占地10公顷,主要向北部工业区和广陵新城部分区域供热;保留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扬州港口环保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总供汽能力为800吨/时,主要向南部区域工业区供热;适时拆除威亨热电有限公司,在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扬州港口环保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服务半径内用户由上述两处热源点供热,其余用户采用其他形式能源替代;江都区在港区东部新建一处热源点,采用热电联产技术。电厂用地15公顷,采3×220吨/小时锅炉和2×C50发电机组,最大供热能力达240吨/小时。
6、环卫工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方法和源头减量措施,收集方式仍主要采用垃圾房和垃圾桶的收集方式,生活垃圾处理将从目前的卫生填埋向以焚烧为主、卫生填埋为辅、多种处理方式有机结合的综合处理系统方向发展。小型垃圾中转站每3~5平方公里设置1座,占地面积宜为200~1000平方米,中心城区共设置小型垃圾中转站96座。
十二、水系规划
1、规划原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尊重水系的自然属性,按照水域的自然形态进行保护或整治,充分发挥水系的生态调节、引水排水和交通运输等综合功能,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强化滨河地区的自然特色,维护水系的自然生态,沿主要水系建设景观走廊,突出滨江、滨河、滨湖的城市水文化特色。
2、规划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通过对中心城区范围内河道的疏浚、沟通,堤岸加高、加固,涵闸站的新建、改造等,改善城区排涝条件,满足城区防灾要求;
(2)加强河道两侧绿化和景观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场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加强古运河和城河水系等代表扬州城区历史河道的保护与整治,体现扬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开辟特色水上旅游线;
(4)对污染源进行治理,通过污水截流工程建设,逐步减少并杜绝城市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利用扬州挹江控淮、得天独厚的水源条件,进行调水换水,改善河流水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城市水系布局
中心城区京杭大运河以西片,以古运河、仪扬河(东闸以东段)作为城区专用的引排雨涝通道,建古运河外排大站,有效控制古运河水位。京杭大运河至芒稻河片排水直面廖家沟、夹江、芒稻河等归江河道,平原区自排为主,抽排为辅,圩区立足抽排,相机自排。芒稻河以东片,基本形成“四纵四横”水网布局,新通扬运河以北为通北高平和里下河地区,以盐邵河、小涵河、三阳河、野田河为骨干河道排内部涝水入里下河四港或长江;新通扬运河以南为通南高沙土和沿江圩区,以老通扬运河、红旗河、白塔河、向阳河等骨干河道,排水入芒稻河、夹江和长江。规划区具体布局与要求按照相关专业规划执行。
4、历史水系
(1)古运河、北城河、二道河、蒿草河、漕河、邗沟、官河、保障湖、唐子城、宋夹城等河道为扬州城(隋至宋)历史水系,应严格依据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淮河入江水道、仪扬河等为大运河(扬州段)重要水利工程遗产,应严格按照“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要求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水质治理措施
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现象;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加强城市水污染治理。以截污、控污、治污为先导,严格控制入河点源污染物量和减少非点源污染入河量的基础上,通过沟通水系、清污分流、底泥疏浚、增加基流、建设河床型人工湿地等措施,着力恢复河湖的生态修复能力,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十三、环境保护规划
1、环境质量目标
(1)空气质量目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水环境质量目标:地表水环境达到相应功能区划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淮河流域主要水质控制断面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在达到水环境功能标准的同时,执行国家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3)声环境质量目标: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各功能区标准。
2、污染物总量控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近远期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达到国家及江苏省同期下达的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2)水污染总量控制:近远期水污染总量控制达到国家及江苏省同期下达的流域、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3、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技术指标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主要技术指标包括环境质量、总量控制与资源利用、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与建设三大类共计21项指标,分别进行控制和落实。
十四、综合防灾规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防洪排涝工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规划原则:依托流域工程,按“以泄为主、蓄泄兼施、因地制宜、分区设防”原则,加快城市防洪排涝建设,保障河流水系的沟通和完整性,完善市、区、镇三级防汛指挥系统和决策支持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城市整体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城市安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防洪标准:扬州市区防洪保护范围共分为两个区九个防洪片。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原扬州市区防洪Ⅲ片为Ⅱ等 “重要的城市”,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0年;江都区防洪Ⅷ片、防洪Ⅸ片根据人口规模为Ⅲ等“中等城市”,防洪标准为50年;其他片区根据其重要性、洪水危害程度和防护区非农业人口数量,确定为Ⅳ等“一般城镇”,防洪标准为20~50年。
(3)排涝标准
市区内部河道、涵闸标准为20年一遇。泵站抽排:中心城区近期(2015年)为20年一遇。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圩区抽排近期(2015年)为10年一遇,远期(2020年)为20年一遇,其中人口密集、经济总量高、一旦受灾损失大的重要镇区或经济园区可视开发密度,近期按20 年一遇标准实施到位。平原区中因地位重要或地面高程较低必须辅以抽排的区域,抽排按10年一遇标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一般地区取 1-3 年,重要地区取 3-5 年。雨水管网服务面积普及率达到85%。
(4)防洪工程规划:防洪工程分一、二、三级堤防,以“固堤防,守节点,稳河势,止江坍”为治理原则,结合沿江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达标长江江堤和沿线穿堤建筑物,重点防治长江塌岸,加强长江易冲刷河段的护岸工程建设,对六圩弯道等长江塌岸多发地段应与防洪工程配套建设;推进新一轮淮河入江水道工程建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治涝工程规划:治涝工程以邵伯湖—高水河—芒稻河为界,分东、西两片,分区分级设置闸站。逐步恢复、控制片区内适宜水面率不小于10%。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防洪布局:通过长江、淮河入江水道、京杭大运河等流域性堤防构筑扬州市区外围的防洪屏障,内部以仪扬河、乌塔沟、润扬河、龙河、新通扬运河等分割独立的防洪保护圈,通过河道整治、堤防达标、建筑物除险、稳定河势等措施完善市区九片防洪保护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除涝布局:扬州市区除涝按地形及水系特点,共分为12个区。其中中心城区西片以古运河、仪扬河东段作为城区专用的雨涝通道,通过建设的乌塔沟东闸和古运河外排大站使城区洪涝分开,彻底解决江淮高水位时主城区的排水问题;其他分区在完善防洪圈的基础上,通过内部河道治理、水系沟通、增加外排动力、扩挖水面等措施提高除涝标准。
2、消防工程
(1)规划原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消防安全体系,以适应现代化城市防火救灾(包括地震时的次生火灾和战时火灾)的需要,推动消防事业的发展,把城市火灾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保障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消防站布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现有10座消防站基础上,近期规划新增特勤消防站1座,一级普通消防站17座,二级普通消防站3座,以达到城市陆上消防站共31座。其中特勤消防站2座(现有1座,新增1座);一级普通消防站26座(现有9座,新增17座);二级普通消防站3座。
3、防震减灾
(1)规划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防震减灾体系,按照有效减灾、综合防御、统筹协调原则,统筹防震减灾总体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和科技创新工作体系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协调发展。重视公共安全布局,建立和完善城市突发事件应急、预警体系,建立统一、协调的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指挥和救援的总额和服务网络,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抗震设防标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防,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开展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4、人防工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规划原则:贯彻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民防空建设方针,坚持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原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总体防护标准:扬州市是人民防空的二类重点设防城市,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规划范围内,中心城区以及各建制镇建设用地的人防工程建设按甲类人防工程进行建设。到规划期末,中心城区应建人防工程总建筑面积320万平方米,人均1.5平方米建筑面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总体布局:中心城区总体防护结构为“一主五副,三轴五片区一网络多节点”。一主,即中部防护主核心,此区域是扬州防护主核心地区,是人防工程布局的重点地区,并应形成完整的人防工程体系。五副,指城市西部、南部、东部三个副中心和江都、江都港区防护副中心。三轴,依托公共交通线路和城市发展线路五个副中心与主中心之间形成两条十字形的人防工程联动轴,人防工程重点应考虑三者之间功能相互转换与提升。五区,即五个防空片区,邗江防空片区、广陵防空片区、开发区防空片区、江都防空片区、江都沿江防空片区。一网络,由轨道交通线网组成防护网络。多节点,由各片区公共中心组成的多个防护节点。
5、地质灾害防治
(1)重点防治滑坡、地面塌陷及软土地面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灾害,防止环境地质问题进一步恶化,减轻地质灾害损失。
(2)在公道、黄珏、杨寿等低山丘陵山区,包括自然岩土体滑坡和人工堆积物滑坡等主要缓坡分布区域,应减少人为不良工程,采用封禁治理和造林种草相结合,提高林草覆盖率,保护岩土体免受侵蚀、冲刷;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处于漫滩相地层之上的建设用地,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实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2017年扬州城市规划方案
上一篇:2017年西安城市规划
下一篇:2017年长沙市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