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的新闻手册
新闻既是一种专业,也是一种技艺,因为新闻工作者既要有特殊技能,也要遵守共同标准。那么,新闻工作与其他专业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们整理的新闻必看手册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会喜欢!
新闻手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们常把新闻出版自由称作民主制度的氧气,而且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法国政治评论家阿列克西·德- 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在大约200年前游历美国时,就注意到这一点。他写道:”没有民主就无法有真正的报纸, 没有报纸就无法有民主。”自那时以来,这个简单的陈述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中得到印证。无论是新兴的民主还是已经确立的民主,都取决于知情公民的意愿,而新闻媒体是公民自治所需信息的主要来源。
为保证新闻工作者能够提供这些信息,许多国家为新闻出版自由确立了法律保障。比如在美国,新闻是唯一在宪法中被提及的职业:”国会不得制定任何法律……剥夺言论或新闻出版自由。”正如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在1787年所述:”民意是我们政府的基础,所以首要目标是维护这一权利。如果由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在自由社会,新闻工作者不但受到法律保护,而且也肩负责任。在有些国家,这些责任得到明确阐述;在另一些国家,它们是不言而喻的。但几乎所有国家的新闻工作者都有着不约而同的职责:为了让公民了解情况,他们有责任提供准确公正的信息,独立于任何外界影响。
在世界各地的民主国家,新闻媒体还有另一个功能:充当监督人,监视政府政治和司法部门的活动。新闻媒体保持民主政体的生命力,因为它让没有声音的人发出声音,使占统治地位的多数无法践踏少数人的权利。在19世纪,美国作家和幽默家芬利·彼得·邓恩(Finley Peter Dunne)曾经说,记者的工作就是”让痛苦的人好过,让好过的人痛苦”。在自由社会中,新闻工作者的这个主要角色,经年累世,始终不变。设在美国的热心记者委员会(Committee of Concerned Journalists)在20世纪末曾对新闻工作者做了一项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新闻职业性质的看法。调查显示的共识是:”新闻工作的核心目标是为公民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使他们能够在自由的社会中进行生活并发挥作用。”
这本手册简要介绍了在民主制度中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力争立足于事实而不是观点。观点自有其位置,在有良好编辑质量的报纸上,观点文章被限于社论或意见专栏版。我作为记者和编辑,从事这种新闻工作长达20多年,这也是我如今在美国及世界各地的专业培训班中所传授的新闻从业方式。我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实用指南,帮助新闻工作者更好地为各自所在地区服务。
作者黛博拉·波特(Deborah Potter)是位于华盛顿的新闻实验室(NewsLab)(www.newslab.org)执行主任。该机构由波特女士创立于1998年,旨在为新闻工作者提供网上资源。此外,她曾在波因特学院(Poynter Institute)和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教授新闻专业,也曾担任广播暨电视新闻主任基金会(Radio and Television News Directors Foundation)执行主任。波特为美国及世界各地的新闻编辑室举办记者培训班。她是专栏作家,为《美国新闻评论》(American Journalism Review)撰写关于广播新闻的文章,并且写有《准备、就绪、带头:新闻领袖资源指南》(Ready, Set, Lead: A Resource Guide for News Leaders)一书。波特从事电视新闻工作达20年以上,其中包括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担任过16年记者,报导白宫、国务院、国会事务以及国内政治和环保新闻。她曾担任美国公共电视台(PBS)电视系列节目”In the Prime”的主持人。波特女士具有北卡罗来纳大学查普希尔分校(Chapel Hill)的文学士学位和美利坚大学的硕士学位。
什么是新闻?
对于”什么是新闻”这个问题的回答似乎一目了然。新闻就是新的东西,就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字典对新闻的定义是”对于最近事件或先前未知信息的报导”。 但是,世界上每天发生的大多数事情并不见报,也不上广播电视。
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一件事有足够的新闻价值而得到刊登或播放呢? 真实的答案是:这要取决很多因素。 一般而言,新闻内容要与接收新闻的对象普遍有关;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重大新闻可能在巴库毫无新闻价值。 新闻记者一般根据以下各类”新闻价值”来决定取舍:
时效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事情是最近发生的吗?是我们刚刚得知的吗? 如果是,它就可能有新闻价值。 当然,”最近”的意思因媒体而异。对于周刊而言,从上期出刊以来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能具有时效性。对于24小时播放的有线新闻频道而言,最有时效性的新闻也许是”突发新闻”或此刻正在发生的、可以由记者现场报导的事件。
影响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事件影响很多人还是有限的人? 如果你所在城镇中有两万人的供水系统受到污染,这具有影响力,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你的读者或听众。一则报导说,在一个边远地方的夏令营里有10个孩子因为饮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这也具有影响力,因为它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一位工人剪断了电缆不是重要新闻,除非它导致整个城市数小时断电。
近距离
事件是否在我们身边发生,有没有我们这里的人卷入? 一架飞机在乍得失事坠毁,在恩贾梅纳是头条新闻,但在智利可能就不是,除非飞机上有智利乘客。
争议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们是否对此事有不同意见? 人的本性决定了我们对冲突、紧张状况或公开辩论感兴趣。 人们喜欢选择立场,看谁会获胜。 冲突并不总是意味着表达针锋相对的观点。 医生与疾病斗争或公民反对法律不公,也是一种冲突。
显要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事件是否涉及著名人物? 一件普通的事情或事故如果涉及名人,如政府或电影明星,则会成为新闻。 如果那架在乍得坠毁的飞机上有一名著名摇滚乐手,这个事件就可能成为全球头条新闻。
现实性
人们是否在谈论这件事? 一个关于公车安全的政府会议不会受到多少关注,但如果会议是在一次严重公车事故之后召开,情况就会不一样。 某次足球赛中发生的事故可能有好几天都出现在新闻上,因为这是时下街谈巷议的主要话题。
奇特性
事件是否非比寻常? 这正像常说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但人咬狗就是新闻!” 我们对非同寻常和意想不到的事件有着天然的好奇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此外,何谓新闻还取决于新闻消费对象,不仅要看他们住在哪里,而且要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与关心的问题,导致对不同类型的新闻感兴趣。一个针对年轻听众的广播节目可能把音乐及体育明星的消息包括在新闻中,然而这些消息不会出现在针对更年长、经济收入更高的读者的商业报纸上。一个报导医疗新闻的周刊会报导药品试验,因为阅读刊物的医生们会对此感兴趣。但是,除非这个药品可以治愈某种众所周知的疾病,否则一般地方性的报纸大多会忽视这条消息;唯一例外也许是这个研究项目所在地的报纸。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新闻机构视自己的工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因此,构成新闻的是人们所需要的信息,这些信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关,并且能够使他们成为民主社会中有所作为的公民。 但与此同时,大多数新闻机构也是商业企业,必须盈利才能生存。因此,新闻也有旨在吸引人的内容:人们想知道它仅仅是因为它有趣。这两个特点不必相互冲突。 事实上,一天当中最叫好的新闻,往往既重要也有趣。但新闻机构通常把新闻划分为两个基本范畴:硬新闻与软新闻,后者也叫专题新闻或者新闻特写。
新闻种类
硬新闻基本上是当天的时事,是人们在报纸头版或网页头条看到、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一开始听到的;战争、政治、商务、犯罪等经常是硬新闻的内容。城市公车司机今天宣布罢工,成千上万人不能上班,这是硬新闻。 它具有时效性,争议性,影响广泛,近在咫尺。社区需要立即得到这个消息,因为它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比较而言,一个世界著名运动员曾在孤儿院长大的消息属于软新闻。这是一则有人情味的消息,涉及一位显赫人物,经历独特,人们很可能想与朋友谈论这条消息。 它不一定非要在某一天刊登或播出,因此属于专题新闻。许多报纸和在线新闻网站另外开辟专题栏目,登载生活时尚、居家生活、艺术娱乐等消息。 大报甚至分专题开辟每周栏目,如食品、健康、教育等。
区别硬新闻与软新闻的并不仅仅是新闻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采用不同的文体。一般而言,硬新闻单刀直入,为的是让读者尽可能快地掌握重要信息。专题特写新闻则往往从一则轶闻或实例引出故事,为的是引起读者兴趣,因此,这类报导要花费更多笔墨之后才点到要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些新闻稿将这两种写法混合运用。那些没有时间敏感度、但具有重要主题的报导常被称作”新闻特写”。比如,报导一个社区针对艾滋病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是一篇新闻特写,而关于治疗艾滋病的新方法则是一篇硬新闻。新闻特写是探讨社会趋势或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它讲述具体的人和事,反映人们的亲身经历。(我们将在第三章”报导新闻”中详细讨论不同的写作风格。)
新闻来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新闻工作者在各种各样的地方发现新闻,但是大多数新闻基本依靠以下三个来源之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自然发生的事件,如灾害事故;
* 预先计划的活动,如会议及新闻发布会;
* 记者的挖掘
非计划事件常常成为主要新闻:一艘渡轮沉没,一架飞机失事,一次海啸或泥石流,皆有新闻价值,而且不但在当时如此,在数天或数星期之后仍具有新闻价值。报导的繁简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距事件距离的远近以及涉事人。在巴黎发生的一次致命汽车事故或许平常不是重大新闻,但是,1997年在巴黎发生的这一事故,不但在法国而且在全世界成为轰动新闻,原因是罹难者之一是英国王妃黛安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目击灾难发生的公民常与新闻机构取得联系,记者也从第一线救援人员那里获悉消息,如警察、消防队员、救生队员。在某些国家,新闻机构可以监听一线救援人员之间的通话,进而可以即刻派记者赶赴现场,观察事件的发展。
在许多新闻编辑室中,最显著的新闻来源是本地事件的日程表,即所谓”日志”,包括政府会议,商家开业,社区活动等。日志上的活动并非一定具有新闻价值,但却是记者寻找新闻的好起点。经常固定报导某一专题或机构的记者,即”跑某一专线的”(beat)记者表示,他们经常通过查看日志来找到新闻点。
新闻发布稿可以是新闻的另一个来源,但这同样也只是一个起点。通过邮件、传真、甚至卫星录像,新闻编辑室每天收到几十件新闻简报。政府官员和政府机构发布大量简报,其他大型机构,如私人企业和非营利团体,也发布简报,为的是让新闻媒体知道它们正在展开的工作。一份新闻简报看上去像新闻,但因为其来源本身是有自身动机的,因此不可能反映全部情况。新闻简报可能在事实上并无差错,但所显示的往往仅限于对发布者个人或机构组织有利的事实。即使简报看上去具有新闻价值,一个有专业素养的记者一定首先会判断其真实性,而后提出问题以确定实情,然后才决定是否值得报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组织的活动,如示威,可以成为新闻,但是记者必须警惕,避免只宣传一方的观点,从而受到活动组织者的利用。政客非常善于通过组织活动和所谓”上镜机会”来吸引媒体报导,而这些活动本身有时没有任何实在的新闻价值。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记者应该忽视这些事件,而是说他们需要注意通过更多努力,给予全面的报导。
大多数记者说,他们的最佳新闻报导来自于自己的挖掘。有时新闻源于陌生人,比如那些通过造访、电话、电子邮件来向新闻编辑室投诉的人。有些新闻机构积极从所服务的社区中徵求建议,为人们提供反映情况的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等。记者花大量时间,与那些能提供消息的人建立关系。(我们将在第二章”新闻采访 “中进一步讨论建立来源的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记者经常也能够仅仅通过四下走动,倾听人们的交谈而找到新闻,比如从运动场或在邮局排队时偶尔听到的谈话中就可能发现新闻。在没有采访任务时,不妨问问人们的生活状况或他们社区的情况;这有可能让你赶上一则不曾有人报导的新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另一个发现新闻的办法是提问题:在报纸或广播电视上次报导的情况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后继报导常常能反映出比即时报导更有新闻价值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发展。比如,火灾发生后第二天的新闻可能报导了有多少人死亡以及财产损失的程度,但是,几个星期之后的追踪报导可能导致发现无线电系统的问题,从而揭示出是这个问题导致了消防员无法作出迅速反应,因而未能避免更大伤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文件、资料、公共记录也可以引出极有价值的新闻。记者可用它来寻找趋势或发现异常。这样做要花费更多气力,不过几乎也总是会得到相称的回报。比如,电子资料最方便,但在资料没有电子化的情况下,据说有的记者把书面资料输入电脑资料库程序,为的是能够在大量的统计资料中寻找最重要的信息。例如,如果对驾车超速的人名单按照姓名而非日期排列进行搜索就可能产生新闻:电视记者南希·阿蒙斯(Nancy Amons)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她所在城镇有一个驾车人三年内得到12张罚单,甚至还在一次事故中导致另一位驾车人死亡,但这个人却没有被吊销驾驶执照。她的调查导致这个城镇的官员承认了他们的失职。
新闻工作者的角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新型技术使任何拥有电脑的人都可以像大型新闻机构一样广泛散发信息。但是,一个设计甚佳的互联网站并不一定是可靠的新闻来源,无论它的内容写得多么好,更新多么频繁。实际上,在这个信息已不再是稀有商品的世界,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新闻工作者不同于宣传家或闲话人。新闻工作者必须对现有信息进行过滤甄别,在确定信息价值与可靠程度后,才向公众发布。所有新闻,不管是硬新闻还是特写新闻,都必须准确。新闻工作者不但要获取信息来讲述新闻,而且要在使用信息之前核实信息。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记者依靠第一手的观察,此外也从多个来源确定所得信息的可靠性。除非有极特殊的情况,他们标明信息来源及其身份,以便接收新闻的大众掂量其可信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但是,新闻工作不仅意味着传播有事实依据的信息;宣传品也可以有事实依据,但是那些事实是用特别方式提供的,为的是影响人们的观点。我们已经谈到,公关专家也用事实,但可能是一面之辞。相比之下,记者努力做到公正全面。他们努力讲述准确而真实的情况,反映的是实情,而非自己或他人对实情的看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新闻报导与其他信息形式的另一个区别是,新闻工作者努力做到与报导对象保持独立。公关专家受雇于机构,他们所写的关于这个机构的材料,不会包括不利于这个机构形像的信息。相比之下,记者的介绍致力于完整,即使其中有些不是正面的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记者不是仅充当自己的观点或他人提供的信息的传声筒。他们要从头组织起自己的报导,决不把事实与意见或谣传相混淆,并且要有良好的判断力。《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主编比尔·凯勒(Bill Keller)说,新闻工作的一个主要责任是”判断信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记者不同于其他信息传播者的另一点在于,记者的第一忠诚是对公众。正如加拿大《蒙特利尔公报》(Montreal Gazette)的行为守则所说:”一个报纸最重要的资产是它的操守。这种操守换来的尊重,得之困难,失之容易。”为保持这种操守,记者付出巨大努力,避免任何实际的或印象上的利益冲突。(我们将在第七章”道德与法律”中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客观与公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新闻客观性的概念出现于大约一个世纪以前,是针对当时大多数报纸报导耸人听闻和带有观点倾向性的反动。”客观性”这个词最初被用来描述一种新闻方式;新闻工作者力图用客观方法来写新闻,不反映个人或公司的立场倾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闻工作者要求自己也做到客观。美国《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主编伦纳德·唐尼(Leonard Downie)如此重视客观性,以至他拒绝登记参加选举投票。但是,今天许多新闻工作者承认,完全的客观性是不可能的。1996年,美国职业记者协会 (U.S.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从协会行为操守中删去了”客观性”一词。新闻工作者也是人。他们对自己工作很认真,但他们的确有自己的看法。宣称完全客观意味着他们没有价值观。不过,新闻工作者大多同意,他们必须对自己的观点有自觉意识,不让它影响工作。新闻工作者不应该使听众从新闻报导中觉察到其个人的观点,并且应该可以通过用客观科学的方法核实信息而做到这点。换句话说,报导本身应该是持平公正的。
此外,新闻报导应避免一面之辞。新闻工作者应该寻求对立的观点,在新闻报导中不偏不倚。除了要对所说事实予以核实以外,他们应该在存在事实争议时,找出各种不同的观点。
然而,公正与持平不是一回事。持平意味着任何新闻都只有两方面意见──这种情况很少见──而且各方意见应受到同等重视。实际上,新闻工作者如果在报导中寻求这种人为的持平,反而可能使报导从根本上失去准确性。例如,绝大多数独立的经济学家可能对某一预算政策的后果持有同样看法,只有少数人观点不一样,而后者被以往经验证明是错误的。新闻如果给这两种观点同样的时间与版面,就可能起误导作用。
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是,既要以对当事人公平的方式报导各种重要观点,又要让听众(或读者)了解全面、真实的情况。记者兼博客丹·吉尔摩(Dan Gillmor)说:”在某种意义上,公正意味着倾听不同意见,并对它们加以报导,但并不意味着重复谎言或重复歪曲事实之词来达到慵懒的平等假象,这样做会导致有些记者在一方得到压倒性支持的事实面前,刻意去寻找引用对立面的言论。
新闻提供者
全世界的记者都具有某些共同特点。他们好奇心强而且穷追不舍。他们要知道事情发生的原因,不得到答案不会罢休。他们不畏强权,尽心尽职。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4台的编辑克文·马什(Kevin Marsh)说,一个好新闻工作者具有”抓住大真相的能力──而当事实不符时,又有足够的谦逊放弃之。”新闻工作既具有挑战性又很复杂。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已故董事长菲利普·葛兰姆(Philip Graham)曾经说:”(新闻工作者)不可避免地肩负着难以成就的使命,即每星期拿出历史的第一份初稿,而我们永远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它的历史永远无法完结。”
今天的记者发布消息的渠道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多,从社区小报到环球电视新闻频道以及在线新闻网站。每一种媒体都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
在大多数国家,日报的工作人员一般最多,报导的题材比广播媒体更广、更有深度。随着在线网站的发展,许多报纸开始突破每日出版一次的传统限制。但是,报纸只能为识字、经济收入高的读者服务,即那些有阅读能力并有钱买报纸的人或者能够上网阅读的人。
广播是世界上用得最广泛的新闻来源之一,它的优势是快捷方便。广播记者能迅速播出新闻,任何拥有电池收音机的人都可以在几乎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收听。广播记者报导新闻既用声音也用文字,听众可以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广播新闻每天多次播出,消息更新频繁。但是,大多数广播电台的每次新闻节目时间有限,因此播出的往往是对重大新闻的综合摘要,缺少报纸的深度与广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电视新闻既有声音也有图像,可以向观众展示、而非仅仅讲述正在发生的事件。电视的优势之一是能够传输情感、让观众分享经历。技术进步──如小型摄影机、数码编辑、移动传输等──使电视能将消息迅速播出,与广播相差无几。但电视媒体对于图像的依赖也可以成为缺陷:电视新闻有时因一些复杂的事件没有最佳视觉效果而不对其加以深入报导。
近来,印刷媒体与广播媒体的传统范畴界限逐渐模糊。在美国等国家,如今许多新闻机构制作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多媒体新闻。正因为互联网是可以无限扩充的,所以在线新闻不像印刷广播媒体那样受时空限制。新闻网站可以提供更多信息,而且提供的时间更长,此外,还可以让用户搜寻他们最感兴趣的新闻。
报纸、广播电台及电视台的在线网站看上去十分相像。它们用照片来展示新闻,许多网站还可提供新闻的串流录像,乃至完整的新闻节目。此外,这些网站提供”播客”(podcast)版本,即把新闻文档公布在互联网上,让用户下载到电脑或移动媒体播放器上,供日后享用。在有些网站,人们既可以阅读新闻,也可以听记者朗读新闻。新闻机构甚至开办网上交谈(即一般简称的”博客”),让记者通过在线日记的形式,介绍他们正在采访的新闻以及新闻编辑室正在做的决定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新闻世界不断演变,许多新闻工作者发现他们必须掌握更多的技术方能做好本职工作。报纸记者除了采访消息来源、撰写新闻报导之外,可能还要为网页拍摄照片。编辑的工作除了审阅记者的稿件和确定标题之外,可能还必须将新闻稿件放到网上。摄影记者除了拍照片,可能还需拍摄录像,并且提供相关的说明文字。许多新闻机构为使记者适应新闻编辑室中日新月异的角色而给他们提供培训。目前,一些新闻教育界人士采用所谓”综合教学大纲”(convergence curriculum)来帮助学生成为未来所需的技术多面手。
但是,尽管有这些新要求,优秀新闻工作的核心依然如故。正如比尔·科维奇与汤姆·罗森斯蒂尔(Bill Kovach and Tom Rosenstiel)在《新闻要素:论新闻从业者需知及公众的期待》(The Elements of Journalism: What Newspeople Should Know and the Public Should Expect)一书中写到的,在民主社会中有一些明确的原则,既为新闻工作者所公认,也是公民有权期待的:
* 新闻工作的第一职责是符合事实。
* 新闻工作要第一效忠公民。
* 新闻工作的本质是核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新闻从业者必须独立于报导对象。
* 新闻必须成为权力的独立监督者。
* 新闻必须成为社会批评与折衷的论坛。
* 新闻必须努力使重要信息有趣且相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新闻必须做到消息全面与适度。
* 新闻从业者必须能够根据他们的个人良知行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些价值观使新闻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通讯传播。奉行这些价值观并不容易,新闻工作者几乎每天都面临要他们就这些原则作妥协的压力。为确保新闻业发挥其主要功能──为公民提供生活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就必须时刻牢记这些准则。
新闻采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位前政府官员通过电子邮件送来一个线索,他说应有人去查看一下华盛顿州渡轮上的救生筏装备。埃里克·诺尔德(Eric Nalder)当时是《西雅图时报》(Seattle Times)的记者,他决定前往调查。他首先打电话给轮渡系统的安全主管。这位主管刚刚上任,但他提供了前任的姓名和地址。诺尔德通过电话找到了这位已经退休的前任,这位前任确认救生筏配备数量不足。然而,诺尔德远远没有满足于发现了这样一条有价值的新闻;对他来说,工作才刚刚开始。
为全面了解情况,诺尔德需要获得资料,显示每艘渡轮上有多少只救生筏、每只救生筏的承载量以及渡轮的最大载客量。他要通过份析这些资料确定短缺的严重程度。此外,他要亲自乘坐渡轮,与乘客及工作人员交谈。只有完成了这些调查以后,他才能动笔写报导。他的调查揭露出该州的渡轮救生筏仅够承载七分之一的乘客,这篇报导被作为头版头条新闻刊出。
采写新闻的过程十分艰辛,既包括收集事实,也包括谨慎地核实事实,以求准确。记者有时亲自目击事件的发生,但更多的是从直接经验者或相关专家那里了解细节。记者还会通过更多的渠道补充或确证情况,并利用公共记录、报告、档案等文件对所得信息进行核实。
记者收集的信息应该回答所谓5W和1H,即”五个什么和一个怎样”:什么人(who)、什么事(what)、什么地点(where)、什么时间(when)、什么原因(why)、怎样(how)。 取决于情况的复杂程度,记者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提出这些问题。
什么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新闻涉及什么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什么人受到影响?
* 什么人最了解情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这件事中缺少什么人? 什么人还有这件事的进一步信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什么人处于矛盾冲突中? 他们是否有共同点?
* 我还可以就这件事采访什么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什么事(情况):
* 发生了什么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其要点是什么? 我要报导什么?
* 读者、观众或听众需要知道什么情况才能了解这件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什么令我感到意外?我所了解到的最重要的事实是什么?
* 这件事的来历是什么? 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 人们能对此做些什么?
什么地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事情发生在什么地点?
* 为了解全貌,还有哪些地方我应该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这件事下一步会向哪里发展? 它将如何收场?
什么时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事情的转折点在什么时候?
* 我应该在什么时候报导这件事?
什么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为什么发生这件事? 它是一个孤立事件还是一种趋势?
* 为什么人们会这样做? 他们的动机是什么?
* 为什么这件事有重要性? 为什么人们会想知道这条消息?
* 为什么我可以肯定已掌握了正确的信息?
怎样:
* 事件是怎样发生的?
* 这件事的发生将会给其他方面带来怎样的变化?
* 这件事能对读者、听众、观众及社区有怎样的裨益?
* 我是怎样得到信息的? 出处清楚吗?
* 一个人会怎样对朋友描述这件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许多记者的脑子里始终装着这类问题,以便不让自己放过事件的重要内容。
观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现场观察是作好新闻报导的基础之一。只要有可能,记者要亲自目击情况,从而能够作出准确的描述。有经验的记者在现场调动所有感官。他们眼看、耳听、鼻嗅、口尝、触觉,因而他们的报导能使受众犹如身临其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为做好这一点,记者需要准确记录他们的观察。印刷媒体的记者可用笔记本和笔来做这项工作,但许多记者带着录音机和照相机,尤其是那些要为网版提供新闻稿的记者。广播电台记者需要录下声音,而电视台记者则必须既录音又录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录音机是确保引语准确无误的办法之一。但是,众所周知,电子设备也会出故障,因此,每一个记者都应该是笔记好手,这一点很重要。以下是有经验的记者作好笔记的一些窍门:
* 写下事实、细节、思绪、想法,并清楚地将它们分门别类,注明出处。
* 画房间、场景以及物体相互位置的示意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一定要写下人名的正确拼法、头衔以及联络信息。问出生年月,确保年龄无误。
* 在笔记本上写出此次采访的基本规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不要记得密密麻麻,留下补记的空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空出笔记本的内页,在这里记以后要问的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尽快对笔记进行补充注释。
为了提高笔记速度,许多记者用速记法来写一些普通的字词, 然后注释笔记,把缩写还原完整,避免日后混淆迷惑。此外,他们做记号,标出所知最重要的信息、新闻稿可能会用的合适引语、需要追踪或核实的情况以及有待回答的问题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显而易见,记者在出发采访新闻之前一定要把工具齐备:笔记本、笔、录音录像带、数码录机,新电池等。最尴尬的情况是,到了地点才发现,摄像机里面没有胶卷或录像带,或者口袋里唯一一支笔没有墨水。今天的记者常常要带更多的工具:移动电话和手提电脑。再多带几样简单的东西也将很有帮助:把一根橡皮筋套在笔记的空白页处,可以让你快捷地翻到这一页;一个塑料袋可以在雨天保护你的笔记本,保持纸页乾燥,不至于渗墨;一个小望远镜可以帮助你在不能靠近的情况仍能看到事情发生的情况。一个计算器可以帮助你换算数字,例如把飞机的载油吨数换算成公众比较熟悉的体制单位等。
调研
记者采集的信息往往大大超过新闻稿所能容下的内容。但是,这些多余信息总是可以帮助记者更好地了解有关事件或问题。有时,背景信息是赋予新闻以深刻意义的关键。例如,诺尔德在他的救生筏报导中提到,渡轮所经水域一月份的水温之低,人在水里半小时便会死亡。这个信息将救生筏短缺的严重性显示出来。这种就是记者希望通过新闻调研找到的信息──调研可以在外出采访前进行,也可以随着采访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因为有了电脑与互联网,记者今天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调研手段,而其中有许多是通讯录、年鉴、百科全书、地图等新闻行业基本工具的高科技翻版。此外还有资料库和文件报告,而这些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往往得之不易,因为那时需要人亲自到图书馆或政府机关查找。另外,还有一些资源是在互联网刚起步的二十年前难以想象的:搜寻引擎、博客、聊天室、电子信箱名单等。所有这些资源都对记者收集新闻背景资料非常有用。然而,有一个调研工具百年未变,这就是,新闻机构自身的资料室──那里通常收藏着这个机构发表或播出过的报导。无论这些”剪辑资料”是储存在文件柜里,还是储存于电脑文档中,它们可以成为各类新闻报导的有用调研起点。许多记者自己也保存有关某些专题的剪辑资料。
我们可以设想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邻国的前任总统逝世了。被委派写这条新闻的记者需要知道一些基本事实:年龄、死因、死亡的时间与地点。但是记者还应知道这位前总统的政绩,了解在他的任期内该国发生了什么变化。所以,作为第一步,这位记者要查阅以前的新闻报导──利用所在新闻编辑室的档案或上网查找。这些早期报导可能提到某个与前总统关系密切的人,记者可以要求采访这个人。在采访之前,记者需要了解其背景,如果恰巧这位前总统的朋友保存着前总统的所有信件,那么就可能披露一些令人意外的新信息。
采访前不作背景调研如同不看地图便驱车前往一个陌生之地。你也许能够到达要去的地方,但你也很可能错过了途中该转弯的路口。
来源
记者报导新闻时既利用第一手信息来源,也利用第二手信息来源。第一手来源可以是个人采访,如采访对某个事件或问题有直接经验的人,也可以是掌握与问题直接相关的原始文件。作为目击者的记者本人也被认为是第一手来源。第二手来源可以是根据原始文件而产生的文字报导。比如,在火灾案中,被烧房屋的主人是第一手来源。参与救火的救火队员也是第一手来源。但是,第二天救火部门所发布的新闻公告就是第二手来源。
记者调研新闻所遵循的一个经验规则是,单一来源不可能提供完整的信息。在前总统的例子中,记者查到的一个来源引出了另一个来源。有时来源相互矛盾。为了理清这些矛盾之处,记者必须明确有份量的证据在哪里,或找出第一手来源,如文件等,以确定哪一方的说法属实。第二手来源的最大用处是,它能够帮助核实从第一手来源获取的信息。
无论依靠哪一种来源,关键是要注意其真实性与可信度。如今,任何人都可以设计出看上去很专业的网站,都可以设法发出看似真实而其实是假冒的电子邮件。网上能查到的信息并不意味就是真实的信息。记者需要核实所有信息的来源,决定其是否有足够的可信度,是否可用于新闻报导。
新闻报导的来源取舍是新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列问题可帮助判断是否选择了恰当或最佳的消息来源:
* 这个消息来源人如何得到其所知? (就其个人背景或专业背景而言,他是否应该知道这些事情?)
* 我如何通过其他来源或其他文件来核实这一信息?
* 我的来源的观点有多大代表性? (例如,这是属于一个人因与房东有矛盾而发出的大声抱怨呢? 还是说,这是一个代表确实有严重不满的所有房客说话的声音?)
* 这个来源在过去是否可靠?是否可信?
* 我用这个来源是因为这样比较简便呢?还是因为我知道从中能找到有用的信息?
* 来源提供信息的动机是什么? (是为了让他自己脸上增光,还是为了让他的老板难堪? 这个人为什么会与我交谈?)
一旦发现了对某一情况有用的信息来源人,最好与其保持长期联系。从每个来源人那里尽可能获得更多的通讯联系信息,不仅是办公地址与电话号码,而且包括手机号码,家里电话号码以及电子邮箱地址等。有经验的记者对来源做经常性的”工作”,时常同他们联系,了解是否有任何有意思的信息。要尽可能为消息来源同你联系提供方便,例如,把你的名片发给采访中遇到的所有人。
所有有信息渠道的人,包括秘书、文书等,都可能成为记者的信息来源。他们可以提供文件副本,常常知道哪个人最了解哪些问题。记者若尊重他们,采访他们上司的要求可能会很快获准。
采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美国记者克里斯汀·吉尔戈(Kristin Gilger)说过:”有技巧的采访是一切好新闻好文章的基础。” 采访的定义是,来源人在与记者的交谈中说出信息、观点、经历。采访与普通谈话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采访中记者把握问题的方向。
约定采访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人们也许不愿意与记者谈话,特别是当事件具有争议性的时候。与政府官员打交道时,记者可以提出,公众有权利了解政府在做什么。有经验的记者发现,通过预料官员会提出的借口和推辞,他们甚至可以说服最不情愿的官员接受采访。
记者可采取的一些对策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他们没有时间。
记者可以提出在被采访者最方便的时间和地点见面。将采访时间定得短一些也有帮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他们害怕,因为他们认为这条消息会让他们难堪。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尊重他们,明确告知你采访的原因,这可帮助减少对方的担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他们不知道要说什么。
记者需要说明为什么这件事特别需要他们的观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很难联系他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记者经常要通过秘书或公关人员来联系被采访的人。记者如果怀疑采访要求没有被上达,有时会直接写信给希望采访的对象,也会在中午吃饭时间或下班后的时间打电话,争取与要采访的对象直接取得联系。
当确定了采访时间并对采访对象以及话题做了调研以后,还需做进一步的准备工作。大多数记者列出问题或话题清单并带在身边,但不会照本宣科。他们仅在采访结束前核对一下清单,确保没有遗漏重要问题。此外,这个清单还列出希望从采访对象获得的其他信息、文件、照片等。
所提问题是采访的大梁。它们也犹如船舵,保证采访之船行驶在正确的方向上。好的问题可能带来意外的、很有信息价值的回答。不好的问题会使你质疑自己为什么要费这番力气与此人谈话。问题如果提得太具体,会将采访引入歧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采访开始的第一个问题很重要,它会给随后的谈话定音。许多记者喜欢以一个”打破拘谨”的问题开始提问,使被采访人放松。这个问题往往是能让采访对象感到舒服的、愿意回答的问题。事实上,它可能与你采访的初衷并不相干, 但它通常能帮助你获得对方的好感,形成一种信任与开诚布公的气氛。
最好的问题往往是能让被访人自由回答的问题,而不是那种能简单地以”是”或”不是”作答案的问题。好问题也不带色彩,即不表露记者的观点。例如,下面两个说法就有所不同,一个是:”你怎么看这件事?”,另一个是:”你怎么会有那种想法?”。然而,除了提问题得当以外,保持沉默也同样重要,要让被采访人自己说话。好记者是好的聆听者,最重要的信息常常会从记者的沉默中得到。你听到的东西可以让你提出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