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安全知识 > 消防安全知识 > 消防器材使用知识

消防器材使用知识

时间: 冠墩784 分享

消防器材使用知识

  消防器材是加油站扑救小型火灾和初期火灾的主要设备,消防器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是影响加油站灭火效能的主要原因。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消防器材方面的使用知识,供大家参考。

  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消防器材是火灾现场最主要的灭火工具,而正确掌握和使用消防器材对减少火灾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正确使用各种消防器材是消防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众所周知,灭火材料最常用的种类是水、泡沫、C02、干粉、卤代烷等。但由于使用人员的身体素质以及灭火器的大小、性能、使用范围各不相同,因而所处的灭火对象、使用场合也各不相同。(风险管理世界网-安全员之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因此,在面临火灾发生时的同等条件下,谁掌握灭火的主动权、谁会正确使用相关的灭火器,谁就能把灾情减少到最小程度。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行业的员工还不知如何正确摆弄灭火器,部分人员更不懂什么性质的火情用什么样的灭火器!前不久某电视上一个画面令人啼笑皆非:一辆正在疾驶的车辆突然窜出火苗,驾驶员急忙拿出灭火器想救火,可是七捣鼓八捣鼓就是不会用,幸好别的车辆司机现场帮忙才化险为夷……在2005年国内十大火灾事故中,涉及到宾馆、医院、经营市场、生产企业等方面的案例占90%;农村占10%。其中,各类超市所占的比例最高。由此我们假定一个设想,假如上述十大火灾事故的直接当事人懂得一些必要的消防措施;假如这些当事人能熟练掌握各种消防器材,那么即使火灾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也不会录入“全国十佳”。因此,在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的今天,市场化运作已在经济命脉中主导地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消防管理工作是建立和完善和谐社会的重头戏,而广大市民重视防火意识,尽快了解、掌握和使用各种消防器材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因此要使我们面前的消防器材不成为摆设品,关键时刻拎得起、喷得出,就必须在提高全员的消防安全意识上狠下功夫。这里除了各行各业自行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外,社会上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有的放矢地对各种灭火器的性能、使用方法、操作要领进行宣传。同时,可以对城市里比较容易发生火灾的场所和地段,进行现场有针对性地防火演练。再者,建立健全各级消防义务组织,通过群策群防来带动和影响广大市民,使之人人都能成为使用消防器材的“熟练工”。

  日常生活消防常识、灭火方法及消防器材使用

  1.不玩火、不随意摆弄电器设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不可将烟蒂、火柴杆等火种随意扔在废纸篓内或可燃杂物上,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

  3.在五级以上大风天或高火险等级天气,禁止使用以柴草、木材、木炭、煤炭等为燃料的用火行为,禁止室外吸烟和明火作业。

  4.入睡前,必须将用电器具断电、关闭燃气开关、消除遗留火种。用电设备长期不用时,应切断开关或拔下插销。

  5.液化气钢瓶与炉具间要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使用时,先开气阀再点火;使用完毕,先关气阀再关炉具开关。不要随意倾倒液化石油气残液。发现燃气泄漏 ,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不要在燃气泄漏场所拨打电话、手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不要在楼梯间、公共走道内动火或存放物品,不要在棚厦内动火、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维修机动车辆,不要在禁火地点吸烟、动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发现火情后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讲明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留下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8.家中一旦起火,必须保持冷静。对初起火灾,应迅速清理起火点附近可燃物,并迅速利用被褥、水及其它简易灭火器材控制和扑救。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门窗 ,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9.要掌握火场逃生的基本方法,清楚住宅周围环境,熟悉逃生路线。大火来临时要迅速逃生,不可贪恋财物,以免失去逃生时机。逃生途中,不要携带重物,逃 离火场后,不要冒险返回火场。

  10.火场逃生时,保持冷静,正确估计火势。如火势不大,应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离。逃生时不可乘坐电梯。逃生时应随手关 闭身后房门,防止烟气尾随进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1.楼下起火,楼上居民切忌开门观看或急于下楼逃生,要紧闭房门,可用浸湿的床单、窗帘等堵塞门缝或粘上胶带。如果房门发烫,要泼水降温。

  12.若逃生路线均被大火封锁,可向阳台或向架设云梯车的窗口移动,并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消防器材使用知识相关文章:

1.消防器材的知识

2.关于消防器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3.消防安全的知识

4.消防安全常识测试题附答案

5.关于消防安全知识资料

10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