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摄影师斯蒂芬肖
知名摄影师斯蒂芬•肖1947年出生在纽约。斯蒂芬•肖对摄影的贡献在于他能从日常平凡的街景和身边的普通物品发现不寻常的美感,他将快照美学应用到艺术摄影中,并与其它几位彩色摄影家一道确立了彩色摄影作为艺术摄影的形式。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有关他的具体的介绍,分享给你们!
知名摄影师斯蒂芬•肖的生平:
斯蒂芬·肖1947年出生在纽约。6岁,得到一套简易暗房工具,开始放照片。9岁,开始使用135相机拍摄照片;10岁,得到一本沃克·伊文斯(Walker Evans,1903-1975)的摄影画册《美国影像》(American Photographs),深受伊文斯的影响。14岁,他向时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主任的著名摄影家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1879-1973)展示自己的作品集,斯泰肯当场收藏其中的三幅。17岁,认识安迪·沃霍尔, 并经常到他的工作室拍摄沃霍尔及其他艺术家的肖像和工作照。24岁,成为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史以来第一个生前举办个展的摄影家。25岁,为了超越他已取得的成就,开始自驾车上路创作《美国表象》项目。 1972年,美国年轻艺术家斯蒂芬·肖尔驾车从纽约出发,开始了他环绕美国各地的旅行。这位在纽约长大的年轻人回避开了他所熟悉的大城市,先到美国南部陌生的小镇,之后,沿着著名的66号公路北上,前往中西部。他没有用新闻报道的方式记录美国国内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而是用相机观察和拍摄他每天所到达的每一个城镇、路过的每一条街道、遇到的每一个普通人、住过的每一个旅馆、睡过的每一张床铺甚至吃过的每一顿饭和用过的每一个马桶,并在日记本上记录每天到过的地方、开了多少公里、吃过什么食物、买过哪些明信片以及晚上看过的电视节目等。正如他所说,“我当时是在记录我的生活。”
但是,肖尔并非只是机械地记录他所看到的一切。他在出发前对此行有许多想法,其中包括决定不采用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年)“决定性瞬间”的抓拍方式拍摄;也不采用罗伯特·弗兰克拍摄《美国人》的主观纪实方法(他认为弗兰克的手法过于尖锐);而是借鉴沃克·埃文斯从平凡朴实的明信片照片中发现新的艺术语言的手法,拍摄明信片式的快照。埃文斯从10岁开始一共收集了近9000张明信片,他被明信片上往往采取正面取景拍摄美国各地主要街道的街景、建筑和人物所吸引,认为这种由不知名摄影师拍摄的照片来源于大众文化,比较贴近生活而不做作,能产生出与上世纪初美国著名摄影家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1864-1946年)所倡导的高雅艺术摄影不同的摄影语言。因此,埃文斯在自己的摄影实践中发展出一种看似没有艺术、没有摄影师主观干预的客观纪实性风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肖尔也十分喜欢收集明信片,曾于1971年在纽约苏荷艺术区一家画廊策划展出他和另外两位朋友收藏的明信片、新闻照片、色情照片和警察局拍摄的犯罪现场照片等。同年,他在去美国南部德州旅行时,用明信片摄影的方式拍摄了当地一个城市的街景、医院、银行、法院和旅馆等的照片,之后送到纽约一家专门制作明信片的公司印制了56000张明信片,但一张都没有卖出去。于是,他在1972年开始的旅行期间,将这些明信片偷偷放到沿途出售纪念品商店的明信片货架上。另外,他还使用一种被称作“米老鼠自动玩具相机”的相机拍摄了一组场景和人物的快照式照片,并送到柯达公司冲洗。这组照片自然和随机的效果,是促成他开始《美国表象》项目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肖尔的早期摄影是受明信片和快照的拍摄方式影响。
在展出《美国表象》之后,肖尔发现他所使用的柯达135彩色负片胶卷在放大后颗粒过粗,因此,决定转用大画幅相机继续拍摄。刚开始,他使用皇冠格拉菲4×5相机拍摄,并很快注意到大画幅相机与135相机的拍摄方法完全不同。他认为,135相机是摄影师眼睛的延伸,可以随机地抓拍;而大画幅相机需要将相机放在三脚架上拍摄,胶片也比较贵,迫使摄影师慢下来,仔细思考最佳的拍摄地点和角度,以及照片的形式结构,然后才拍摄。另外,他注意到大画幅镜头和底片能记录甚至肉眼都无法看到的丰富细节,因此,他决定在《美国表象》的基础上,使用大画幅相机再创作一部新的作品。 1973年夏天,肖尔带着大画幅相机再次开车上路,重新开始他的环美之行。这一次他采取了不同的拍摄方式。他通常会在感兴趣的地方停下,选择好拍摄地点,之后会在相机旁仔细观察各种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周围建筑的颜色、倒影和几何构成、道路的走向、电线杆的位置和电线延伸的方向、广告牌和交通灯、路边停靠的车辆、行人和植物、蓝天和白云以及光线的方向和效果等,在思考出大致的构图之后,才在毛玻璃上利用取景器的边框进行最后的取舍。这种拍摄方法使摄影变得更加精确,而且是一个分析和沉思的过程。因此,虽然肖尔仍然用大画幅拍摄室内的静物、电视机床铺、早餐等,但大部分作品是室外的十字路口街景、停车场、加油站、电影院、超市、房屋、橱窗和人物等。
在使用了4×5相机之后,肖尔发现8×10大画幅相机的清晰度更高,而且更适合拍摄建筑,他很快便决定采用8×10相机继续拍摄该项目。该项目早期作品在构图上较为复杂。肖尔总是希望看出目力能及地方的透视关系,以及画面中各种物体之间的构成方式,时常利用两个电线杆将画面分为三部分。通过这种观察方法,他将外部混乱的世界变得有秩序,似乎是在协助观者观看。后来,他意识到这种方法过于传统和复杂。1976年之后,他采用散点透视法构图,让观者更注重体验他在现场的感觉,以便让观众注意到那个时代的特征。1977年开始,他又试图把135相机的拍摄方法应用到大画幅相机上,试图能抓拍到一些瞬间。1979年8月13日,他在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拍摄到的一幅家人郊游的照片,便能看出这种既注重构图又能捕捉瞬间的效果。由此表明,肖尔的创作过程是不断尝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肖尔在拍摄该项目的空闲时,喜欢阅读莎士比亚的剧本。他尤其喜欢《哈姆雷特》中关于如何表演的说法。莎士比亚借助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指出,表演不仅要自然,以成为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同时,表演也要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形式和特征”。肖尔在拍摄该项目时正是做到了既注重作品中色彩、线条、透视等的构成,又反映了上世纪70年代美国内地文化的面貌。他认为,平凡小镇更能体现“美国文化的真面目”,彩色更能“表现时代的颜色”。萨考斯基在评价这部作品时指出,肖尔的照片“十分具有古典的精神,非常安静,非常沉着……但不乏味,不空洞,而是耐人寻味。”1982年,该项目作品汇集成册,题为《不寻常的地方》。这部作品现已被视为“彩色摄影的经典之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完成了《不寻常的地方》项目之后,肖尔从纽约搬到美国内地蒙大拿州,尝试如何在没有街道的汇聚线或电线杆制造出的空间幻觉情况下,仍然能拍出有三维空间感觉的自然风景照片。1990年代之后,当彩色照片已成为艺术摄影的主流时,他开始摸索拍摄黑白照片。自1982年开始,他一直担任美国巴德学院摄影系主任,并亲自教授摄影。作为摄影
教师,他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和才能协助发展他们的拍摄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他也产生了许多摄影灵感。从2003年至2010年,他常常在一天或一周之内使用数码相机创作许多不同主题的作品,之后送到苹果公司利用其制作画册的软件印制小型限量画册。虽然肖尔开始使用数码相机,但他仍然保持用大画幅相机拍摄的习惯,在观察时精力高度集中,基本上每个画面只拍一张。肖尔现在的摄影技术已炉火纯青,即使是用傻瓜数码相机拍摄,画面的构成也非常耐看,能在二维的摄影平面上产生多维的效果。
斯蒂芬·肖对摄影的贡献在于他能从日常平凡的街景和身边的普通物品发现不寻常的美感,他将快照美学应用到艺术摄影中,并与其它几位彩色摄影家一道确立了彩色摄影作为艺术摄影的形式。他用快照、彩色胶卷和大画幅相机进行纪实摄影和风景摄影的手法,影响了如南·戈尔丁(Nan Goldin, 1953——)、马丁·帕尔(Martin Parr,1952-)和安德烈·古斯基(Andreas Gursky,1955-)等摄影家,成为美国当代摄影大师之一。
知名摄影师斯蒂芬•肖的作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72-1973年《美国表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82年《不寻常之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12年《照片的本质》
知名摄影师斯蒂芬•肖的展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76年,斯蒂芬·肖尔彩色摄影个展——美国纽约现代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