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送别的古诗词
大家平时爱看关于送别的古诗词吗?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送别的古诗词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关于送别的古诗词【经典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2.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3.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4.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5.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7.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9.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 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11. 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12.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陆龟蒙《别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3.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4.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15.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郑文宝《柳枝词》
关于送别的古诗词【热门篇】
1.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2.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
5.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之江东》
6.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8.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9.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10.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杜荀鹤《送人游吴》
11.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曹雪芹《残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3.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
14.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5.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关于送别的古诗词【精选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2.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3.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张耒《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6.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7.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8.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9.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0.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11.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 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3.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14.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5.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6.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17.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周邦彦《蝶恋花·早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8.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赠李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寇准《柳·晓带轻烟间杏花》
20.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