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借代古诗有哪些
初中借代古诗有哪些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那么关于初中借代古诗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通过做题了解一下吧。
初中借代古诗有哪些
赤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二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全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 ,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 折戟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
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提示: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赤壁》中除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物抒怀。诗人借物抒怀,把他深沉的感慨寄寓在一件“小小”的历史遗物中。只描写一只小小的断戟和诗人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地的情绪和心态。拿着那支断戟,引起了读者无限联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铺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我们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写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干戈寥落四周星。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身世浮沉雨打萍。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零丁洋里叹零丁。 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作者及背景:此诗是南宋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1.中心:《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作者沉痛地述说了国家的危难,个人的遭遇,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2.首联写了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颈联中的"惶恐""零丁"一是指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抒发了作者爱国热情。
3、小结: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诗的尾联“正气凛然,掷地有声,成为几百年来鼓舞和激励后人反抗压迫、反抗掠夺斗争的名言”。它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土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
●全文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首联回顾了作者经历的两件事 ①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②国家危急存亡关头,响应号召起兵抗元。
▲“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儒家经典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
▲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它的意思是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但要死的其所,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
▲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答: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再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明确: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写出简要的事例经过。
17山坡羊• 潼关怀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大意: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 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 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 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主旨:借怀古伤今,揭示了历代封建王朝的衰亡给广大百姓造成的极大痛苦
作者介绍: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
●全文
▲此曲写景对咏史有什么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极写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的险要地势,正是为下文的“望”而“意踌躇”提供抒情的“诱发点”,使作者更好地抒发感情。
▲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诗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聚”“怒”用得好。运用化动为静的表现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阔景象和险要地势。其中,“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的汹涌澎湃 ,“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本文的主旨句是?此句妙在何处?
——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个结尾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较强感染力。
▲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答: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借代的运用方式有哪些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部分代整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了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用鱼鳞代替了鱼。
特征代本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例如:白领
用职场人士的穿着特点代指本身。
具体代抽象
例如:1.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例1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工具代本体
例如:1.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例1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专名代泛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例如:1.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例1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以结果代原因
例如:令人捧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捧腹是捧着肚子,捧腹的原因是出现笑话或令人发笑的东西。以"捧腹"的结果代之"笑话"等令人发笑的原因。
形象代本体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