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书法>书法字体>其它书法字体>

中国书法字体的演变历史过程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书法,自古以来与华夏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历经千年,创造出了一种独具东方神秘的艺术体系。那么书法字体演变史是怎样的?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书法字体演变史,希望你们喜欢。

  书法字体欣赏

  书法字体图片1
书法字体演变史

  书法字体图片2
书法字体演变史

  书法字体图片3
书法字体演变史

  书法字体图片4
书法字体演变史

  书法字体图片5

  书法字体演变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书法在中国是一门艺术,是中国特有的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这种艺术在日本称书道,在韩国称书艺。虽然名称不同,但含义大致一样。这是由于汉字古时传入日本和朝鲜,书法也伴随生长起来。本来书写是一种实用技能,主要是用文字记录人的思想内容。然而,由于汉字的特殊性,逐步形成了书法艺术。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经过了几千年。我们对书法的注重往往在字体本身的形成演化上,而经常忽视其形成的历史根源。这无论是对书法的研究、学习和传承都是不足的。这里将以历史和科学的角度对书法艺术进行探求,以揭开书法艺术更深层的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甲骨文还不能划入书法艺术

  书法表现的首先是文字,不然就是绘画艺术或其他艺术了。因此,文字是书法的母体。在远古没有文字时,人们开始以绳记数,以画记事。大约四千多年前(商代时)出现了甲骨文,将记数和记事用象形文字刻画在龟甲或是兽骨上,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三个要素:“文字、书写工具和文字载体”。在这之后的汉字字体再如何的演化,直到形成专门的书法艺术,仍然离不开这三个要素。简单的讲就是“字、笔和纸”。当然还有墨,大多书法家对墨的选择运用是很讲究的。不过,墨在汉字书写演变过程中本身演化并不大。今天研究书法的人,注意力往往在书写的字形的和书写的技巧上,这当然不错。不过忽略了另外两个要素对书法演化过程的影响就容易偏差。虽然很多书法家在书法中非常注意纸和笔的运用,但是这里的纸笔同古人的纸笔有很大不同。再远看一些,根本不是今天的笔和纸。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上面提到了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刻画在龟甲或是兽骨上,这当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纸和笔。现代有的书家有把甲骨文引入当代书法,想法不错,但做法值得商权。首先书法不是画,写得再好谁认得?其次甲骨文是刻的,这与用毛笔写在纸上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虽然历来有“书画相通”之说,那是指书画间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和相互之间进行借鉴,书是书,画还是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秦代小篆代表着象形文字转化为符号文字的巨变

  甲骨文后出现了金文,金文是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这里是铸造文字,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纸和笔。不过当时也有毛笔写在一些书写载体的字,如玉和竹简(木简),这通常称为篆(大篆)。一九六五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盟誓辞文玉石片,称为“侯马盟书”,又称“载书”,盟书笔锋清丽,为毛笔所写,多为朱书,少为墨书。其书法犀利简率,提按有致,舒展而有韵律。由此可见,毛笔至少产生于春秋时代。也有学者认为毛笔在商朝甲骨文时代就已经产生了。毛笔的产生是书法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竹简(或木简)也是出于春秋战国时期,1953年7月,湖南长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简42支,最长的22厘米,宽1.2厘米,篆文,毛笔书写,每简2-10字,为战国之物。

  金文和大篆之后的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的统一文字,因此也称“秦篆”。我们现在书法上常说的篆体多指的是小篆。小篆是中国文字的一大变革,是从象形文字转化为符号文字的巨变,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小篆主要是用毛笔写在竹简(木简)上的,那时纸还没有发明。古人也有用帛作书写载体的,如《史记》【高祖本纪第八】中有“刘季乃书帛射城上”。但是,因帛在当时很珍贵,不能被书写普遍采用。小篆由于字体优美、笔画复杂、形式奇古和可随意添加曲折,一直被很多书家青睐。不过历史的看,小篆原来是写在竹简上或刻于金石之上,今用于金石印章是适合的,用毛笔写在宣纸上味道会同原来有很大不同。搞不好,韵味全无。因此,今天研究篆体应特别加以注意。书法是很微妙的技能,无论笔、墨、质地哪一项有了变化都会极大影响书写的效果。正所谓“差之毫厘,离之千里。”

  小篆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开始的隶书也是书写在竹简上或刻于碑石之上,因此研究早期的隶书体也应该顾及到书写载体的特点。由于竹简尺幅限制,那时的字都写得很小,类似后来的小楷。写大字和写小字在技法上是有所不同的,不可囫圃吞枣一概而论,这也是研究古代书法应特别注意的地方。虽然在纸发明以前,有碑碣出现,那上面是体现大字的。但就实际看,日常书写,碑碣毕竟是极少数的,而且书写载体和最后刻写也是会发生变化。不过,碑碣的出现,应该是书法产生的雏形。因为是出现了幅的展示和构图的体现,这是非常重要的事件。

  草书的发展得益于造纸术

  草书始于汉初。开始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形成“章草”。这时主要也是书写在竹简上的,后来书写在纸上的章草实际上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到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这时纸才逐步成为书写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载体,直到今天。汉末,张芝(?~约192)变革“章草”为“今草”,体势舒展,行云流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章草到今草的转变非张芝一人所为,张芝在当时因最有造诣而成为代表人物。其实更重要的是由于纸的发明,才使得今草如鱼得水。如果没有纸的发明,今草将难以想象。纸的发明期是“书法”成为一门真正艺术的断代期。因为书法讲究神韵、章法和印章,此三者只有在纸上才可以获得统一和发挥到极致。

  更严格的讲,应该是宣纸发明以后。只是宣纸发明的确切年代还没有确定,只传说是蔡伦徒弟孔丹在皖南发明。有学者认为书法产生于甲骨文时代,主要因为甲骨文就文字来讲已经是成熟的汉字。然而,就书法意义上的汉字来讲,还有字体的变化。就完整的作品而言,还有应用和欣赏的取向。甲骨文应该是书法的起源,而纸产生以前的其他形体文字是书法的雏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楷书在汉后应用最广泛

  楷书产生于汉末,定型于魏晋年代,这是在纸发明之后不久。应该说当时的技术条件还很落后,纸的技术完善也不会如今天一样日新月异的发展,所以需要有一段时间。这正是楷书形成和定型时期。所以我们在揣摩楷书演化过程中,也应注意到纸不断完善制作技术的过程。楷书(真书或正书)是汉末以后应用最为广泛的字体。

  古人最爱行书

  行书最晚,不过也产生于汉末,是楷书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弥补了楷书书写速度慢和草书不易辨认的不足。代表作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就实际来看,行书最为古人偏爱,这主要是书写便捷明晰。至王羲之后,在书法上更多展现的也还是行书,这主要是因为容易辨认和富有变化。毕竟书法写的是字,不是抽象画。至于“行楷”和“行草”,应该说是行书的不同趋势而已。

  近代“硬笔书法”已脱离传统书法艺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近代人们在书写上主要采用“硬笔”,如铅笔和钢笔等。纸也不再是宣纸,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这只是书写更便捷的目的,不再产生传统意义上的书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书界上千年的“碑帖”争论,就书法的“精到”而言,碑和贴都是复制品,不足以完全体现原作。而且很多碑帖制作的精良上也是参差不齐。所以,范本还是以古人真的墨迹为佳,即使是唐代的,也应优先考虑。其次是原始碑文,毕竟所刻写的还是可以体现基本原貌的。而碑刻所谓的名帖,要谨慎对待,其中很多实在是不足为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通过对上面的讲解,相信您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演变和发展,以及根源,会有较为宏观的认知,这对于书法学习的垂直理解具有参考意义。

  
看过“
书法字体演变史”的人还看了:

1.中国书法字体演变过程

2.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

3.中国书法字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4.中国书法字体演变

5.书法字体的演变

1827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