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并购成功案例_海尔兼并案例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海尔并购成功案例_海尔兼并案例分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海尔并购成功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海尔并购成功案例篇1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蒋起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近日,青岛海尔发布公告称,海尔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已正式进行资产交割。6月6日,海尔就整合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交易签署所需的交易交割文件,支付总额约为55.8亿美元,全部价款已向通用及相关主体支付完毕。
这是中国家电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业内预计这次并购将会有力提升海尔在全球的竞争力,预计从今年下半年起将对青岛海尔的业绩带来正面影响。
海尔通用完成交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16/6/6
从收购消息披露,到正式完成交割,历时将近5个月,海尔终于按部就班地将通用家电收入囊中。
1月15日,海尔就与通用在美国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当时海尔拟以54亿美元收购通用的家电业务。同时,海尔与通用均同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合作,共同在工业互联网、医疗、制造等领域提升企业竞争力。
据了解,国家开发银行已于6月3日将本次交易价款中通过并购贷款获取的33亿美元资金汇入海尔美国公司的指定银行托管账户。截至6月6日,全部价款55.8亿美元已向通用及相关主体支付完毕。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价格是在此前54亿美元价格的基础上作出调整后的金额,主要调整事项包括营运资本调整、小天鹅股权调整和交易税费等。
公开资料显示,通用家电是北美领先的家用电器公司,其总部设在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2014年,企业收入达到59亿美元及约4亿美元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该公司拥有约1.2万名员工,其中约96%都在美国。
青岛海尔董事长梁海山称,投资并壮大美国业务是海尔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此次收购将助力海尔加速实现拓张目标,海尔尊重信任通用家电富有才干的管理团队,并期待与他们携手工作。
据悉,今后通用家电的总部仍将保留在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且会在现有高管团队的引领下,开展日常工作,独立运营。由通用电气家电和海尔的高管团队及两位独立董事组成的公司董事会,将会指导公司的战略方向和业务运营。
海尔何缘故收购通用家电?
早在2008年,通用电气就曾宣布,计划出售或分拆其家用电器板块,意图剥离其增长缓慢和不稳定的业务。据相关媒体当时报道称,出售价格在50亿美元至80亿美元之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众多潜在买家都有意拿下通用的家电业务,其中除海尔外,也不乏美的、三星、伊莱克斯、LG等国际知名企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然而,最终通用家电的花魁还是由中国白电三巨头之一的海尔摘得。海尔何以能够拿下通用的的家电板块?
在业内看来,除价格因素外,主要取决于海尔自身优秀的整合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认为,相较于其他企业,海尔固然有能力支付高昂的价格,但更重要的是通用看中海尔曾多次整合外资品牌的经验。“通用现在的业务重心发生了转变,重点放在B2B上,因此才希望将家电业务出售,但实际上,通用的家电业务本身是正常盈利的,通用不希望自身的家电品牌被做砸,因此,在寻找下家时也会着重企业的业务整合经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海尔无疑具有这些经验。收购通用家电是继2011年收购三洋、2012年收购斐雪派克之后海尔的又一次大手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11年8月,海尔与松下电器旗下三洋签署备忘录,意向收购三洋在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的洗衣机、冰箱和其他家用电器业务。这次整合颇具成效,2012年海尔在日销售额按年增约4.5倍,达483亿日元,其中收购自松下的三洋AQUA品牌销售额348亿日元,占比达到7成。
2012年,海尔整合新西兰家电品牌斐雪派克。过去三年,斐雪派克加速拓展全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此外,在家电业内人士看来,通用家电板块对于海尔而言无疑是一块优良资产,这也是海尔希望拿下通用家电的重要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公开资料显示,通用家电在美国5个州拥有9家工厂,在美家电市场占有率近20%,是全美第二大家电品牌。梁振鹏认为,海尔看中的不仅是通用家电的品牌价值及优秀的管理团队,更是其在北美市场强大的渠道优势和成熟的质量控制体系。
海尔并购成功案例篇2
——海尔集团兼并红海尔集团兼并红星电器公司案例
前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1994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1996年销售收人达62亿元,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13个门类,500余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1996年出口创汇达5700万美元。集团内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1个,员工13000人。
从1991年起海尔就在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膨胀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特大型企业。
1997年3月13日,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1997年9月海尔与拥有资产近17亿的大型企业集团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1997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电冰箱厂和青岛第三制药厂。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6家,组成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一只“联合舰队”。在这16家中,海尔认为对红星电器的兼并是最成功的一次,因为在这次兼并中海尔没有投入一分钱,只是用自己的品牌和管理等无形资产入股,在短时间内就使红星扭亏为赢并且成为海尔洗衣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德海尔则是海尔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操作较为规范的一次并购,虽然其中当地政府的作用不小,但不像红星是由青岛市政府直接划归海尔的。海尔大多数的并购都没有跨行业(白色家电业),但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海尔并购的脚步越迈越大,这次并购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下面我们主要介绍并购红星电器的案例。
一、背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91年由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组建而成的琴岛海尔集团公司,1993年9月更名为海尔集团,产品以制冷设备为主。1993年7月集团与意大利梅洛尼设计股份育限公司合资创办琴岛海尔梅洛尼有限公司,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1994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5.65亿元,利润2.1亿元,生产洗衣机71.3万台,1995年5月海尔洗衣机“玛格丽特”被评为1995年中国市场十大畅销洗衣机。
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曾是我国三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拥有3500多名员工,年产洗衣机达70万台,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但从1995年上半年开始,其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而且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6亿元,前景堪忧。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和3500多名职工的生计,19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这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旨在盘活国有资产而在政府牵线搭桥下进行的产权交易,其成败扣人心弦。
二、并购目的
中国家用洗衣机行业快速发展始于70年代未,1995年总产量达到约950万台。一般而言,家用洗衣机可分为单桶、双桶半自动洗衣机及全自动洗衣机,而全自动又可分为波轮、滚筒及搅拌式。单桶洗衣机为原始类型,1995年时大多数厂商已不再生产。双桶半自动较全自动便宜,是当时中国市场的主流,而滚筒在欧洲较为普遍,但在亚洲以波轮更为常见。对于当时总容量达900多万台的洗衣机市场,海尔70多万台显然只是一个不大数目。而且海尔洗衣机当时以滚筒为主,产品系列比较单一,要想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它必须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线的长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红星作为一个老牌的洗衣机生产厂,其设备、技术以及工人的熟练程度在当时都应是相当好的,它所缺乏的主要是科学的管理和市场导向的生产经营模式,而海尔正是以管理和出色的市场观念而著称,因此它们的结合有着极大的合理性。市政府的出面使得这一并购进行的十分的顺利,而且由于是由市政府将红星整体划归海尔,不需海尔出资,这大大降低了并购成本,这恐怕也是海尔认为红星并购案例是它所进行的最成功的并购的原因之一。通过这一并购,新成立的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不仅将原有的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产生了规模经济,并且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线,大大增强了自己在洗衣机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三、并购经过
(一)组织结构的变化1995年7月4日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后,更名为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从而使它成为海尔梅洛尼洗衣机有限公司之后海尔集团下属的第二个洗衣机子公司。
(二)接管过程
1.文化先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95年7月4日,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柴永森奉命来到由红星电器公司更名的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就任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划归之初,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便确定一个思路,海尔的最大优势是无形资产,注入海尔的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以此来统一企业思想,重铸企业灵魂,以无形资产去盘活有形资产,是最重要的一着。
海尔集团副总裁杨绵绵首先率海尔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资产管理、规划发展、资金调度和咨询认证五大中心的人员,在划归的第二天便来到红星电器公司,开始贯彻和实施“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先行的战略。“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开始植人并同化着“红星”的员工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后,张瑞敏又亲自到“红星”,向中层干部们讲述他的经营心得,解释“80/20管理原则”,灌输“关键的少数决定非关键的多数”这个“人和责任”的理念。
“企业最活跃的因素就是人,而在人的因素中,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虽是少数,却在企业发展中负有80%的责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令“红星”中层干部们耳目一新的“80/20原则”,关于解决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要用不同方法的“法约尔跳板原则”,以及引用的中华民族的古训:“德,才之帅也;才,德之资也”,唤起了‘红星”广大中层干部的进取心,鼓起了他们奋发向上争一流的风帆。
张瑞敏进而从分析企业亏损引申出海尔OEC管理,要求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出成果,从今天出成果,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件事进行清理、控制,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他提出,当前要群策群力,从三方面做起:一、以市场为中心,卖信誉,不是卖产品,一切工作都要围绕顾客需要和市场满意来做;二、降低成本,增加盈利能力,用最小投入得到最大产出;三、从现在起,每天作出计划,目标量化分解到人,抓紧抓死,要在2至3年内争创中国洗衣机第一名牌,最终在国标上创名牌。
2.“范萍事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应该说3500多名红星电器公司员工,对企业划归“海尔”表示了欢迎和拥护的态度,但由于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企业管理、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海尔的管理方法,在理念上存在着认识偏差。
海尔的管理指导思想立足“以人为本”。对此,以柴永森为首的新领导班子,没有简单地采用单纯说教的方式,而是抓住发生在员工身边的典型事例来引导人们自觉地进行观念上的转变。
一天,洗衣机生产车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质检员范萍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选择开关插头插错和漏检,被罚款50元。这本是一件小事,因为过去企业发生质量问题从来都是罚一线工人,但若是用海尔的管理观念来看这件事,则不应该如此简单处理,当事者周围的干部们更应当逐级承担责任,针对这件事,他们利用集团主办的《海尔报》,开展了《范萍的上级负什么责任》的大讨论,并配发了评论《动真格的,从干部开始》。
以此为出发点,柴永森督促下级部门迅速处理企业数年来的洗衣机存库返修问题,但拖拉惯了的下级部门认为此事无关紧要,并没有按期照办,柴永森据此引咎自罚了300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全新的海尔管理,使原红星人受到震撼,尤其是广大干部,开始认识到管理的差距与不足了。
干部红黄榜迅速设立,先后有10位干部对自己工作的失误进行了自罚,许多长期难以根除的质量、供货、干部作风等问题由此得到解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抓住员工观念已有所转变的时机,柴永森组织全体员工分批参观海尔电冰箱等企业,使他们亲眼目睹海尔科学有序的管理现场,集团OEC管理,寻找自身差距。海尔现场管理的精髓是“责任到人”、“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除去生产环节,哪怕是车间里一扇窗户的玻璃,其卫生清洁也有指定员工负责。而该公司现场管理最大的弊病就是责任不清,出了问题谁也不负责任。
参观回来后,该公司各分厂都把严抓现场管理,落实每人、每事、每天的责任,作为开展工作、上水平的突破口,各分厂领导每天至少有6小时靠在现场,抓薄弱环节,解决实质问题,促使现场管理水平每天都有提高。过去现场管理较差,各种物品乱堆乱放的总装分厂,现场面貌从此变得整洁而有条理,崭新的《现场管理区域图》挂在车间大门处;最优、最差车间主任、员工及评比缘由,提醒大家注意的当日工作重点,工整地书写在黑板报上;日清栏内质量、生产、物耗管理、设备、文明生产、工艺、劳动纪律等条目标注清晰,一目了然;车间地面上新画的区域黄线,将各种物品的设置,界定了归位明确的界限。现在,该公司各分厂均改变了过去那种从投入到产出的无序状态,形成了系统管理。
3.市场理念的导入
“我们一切工作的效果,最终是通过市场来反映的。”海尔集团这个经营理念,在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得到再次印证。在新理念的导向下,该公司一切工作都围绕市场展开:
建立健全了质保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使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可靠保证。并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全面调整内部机构。撤销34个处室,成立销售部、财务部、制造部、技术质量部、综合部和科研所,实行5部1所管理。按照“公开竞争、择优上岗”原则,中层干部105人减至45人。改革干部制度,变“相马”式的干部提拔制度为“赛马”式的竞争制度。公开招聘、选拔一流人才,充实各部门干部岗位,仅销售部门即招聘了5O多位大专学历以上的营销人员。崭新的用人观念,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给企业人才市场注入了活力,也使洗衣机营销系统寻找到新的启动点。调整销售战略,重塑市场信誉。根据国内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产量,将过去单纯面向国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在出口的同时投放国内市场,并冠以朗朗上口的“小神童”新品牌;新开发了一种适销对路、大容量的气泡双桶洗衣机,起名为“小神泡”。两种新品牌产品投放全国各地市场后,一炮打响,供不应求,使失去的洗衣机市场重回“怀抱”。
海尔集团还有条营销理念是:“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越是淡季越应该做工作,越是淡季做工作越能收到效果”。过去,该公司营销人员在夏季前后的洗衣机销售淡季,常常是呆在企业里轧帐囤积。为改变营销人员的旧观念、旧习惯,该公司临时筹措出差资金,发动营销人员在淡季走向全国各地市场,强大的“淡季攻势”,果然使沉寂的洗衣机市场红火起来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95年底,该公司又根据争创中国洗衣机第一名牌这个目标要求,进行了力度较大的产品结构调整,下马了一批商场滞销产品,同时确立了加速开发市场畅销的“小神童”、“小神泡”系列洗衣机目标,保证每月开发一种新产品。
(三)整合的成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企业却在划归后不久,通过引进海尔竞价模式,使每台海尔5公斤洗衣机的配套成本降低15.3元,按每年60万台产量计算,1年可降低成本近1000万元。在划归后的第三个月里,公司实现扭亏为盈;9月盈利2万元,10月盈利7.6万元,11月盈利10多万元,12月一个月盈利150多万元,企业出现了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据国家权威部门最近统计,该公司洗衣机销量,已从1995年7月份的全国第7位上升为1995年底的第5位;全国市场占有率增长3.7%。截止12月底,该公司1995年出口洗衣机8.2万台,创汇1230万美元,位居全国洗衣机行业首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96年海尔洗衣机发展势头更猛,一次性顺利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并囊括了洗衣机行业几乎所有的最高荣誉: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第一名;出口量全国第一,仅一个品种出口日本就占日本进出总量的61%,占中国出口日本的91%中国每出口两台全自动洗衣机就有一台是海尔出口的;国家质量抽检连续两年荣登榜首,其中全自动洗衣机无故突破了7000次大关,达到国际新水准;荣获全国消费者欢迎产品第一名、九七购物首选品牌第一名,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率调查活动中,海尔洗衣机成为唯一一家投诉率为零的企业。
目前,海尔洗衣机已拥有8大系列50多种规格洗衣机产品,成为中国同时也是世界唯一一家可同时规模生产欧、亚、美三种风格洗衣机的企业。
海尔并购成功案例篇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海尔收购GE 盘点商业大佬买买买案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的败家娘们有多会买买买,看这几年淘宝双十一的成绩就知道了。2015年的天猫双十一总成交金额达到912.17亿元。但是,这些一和商业大佬们的买买买相比,就显得不是那么的惊人了。据统计,2016年前4个月,中国企业的对外收购交易总额达到960亿美元,已超过了2015年的交易量,是2015年同期的五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人又来了”是进入2016年以来,海外商界的谈论热点,中国企业在海外掀起了新一轮并购大潮,特别是欧洲,几乎成为中国资本的“泄洪区”。许多知名品牌被中企纳入怀中。
那近一两年较大的中期海外并购案又有哪些?
目前最大型的海外并购案无疑是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公司。3月8日,中国化工公布要约收购书,收购先正达100%股权将于3月23日在瑞士和美国同时启动。先正达是全球最主要的6家农业化学跨国公司之一,目前业务主要在农作物保护、种子研发育种和园林产品等三方面。2014年,先正达在全球农作物保护产品业务市场占有率为20%,排名第一;在全球种子市场占有率为8%,排名第四。而此前另一跨国公司孟山都连续多次准备收购先正达,甚至出价460亿美元,但是遭遇美国反垄断否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除了收购先正达公司,中国化工此前还以77亿美元收购意大利轮胎生产企业倍耐力公司。这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在意大利最大的收购案。
家电业巨头海尔近期也动作频频,刚收购的通用电气家电业务已正式进行资产交割。6月6日,海尔就整合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交易签署所需的交易交割文件,支付总额约为55.8亿美元。公开资料显示,通用家电在美国5个州拥有9家工厂,在美家电市场占有率近20%,是全美第二大家电品牌。而海尔是中国白电三巨头之一。
在文化产业界,中国企业也有大的动作。2016年,中国房地产和投资公司大连万达集团宣布,以3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传奇影业(Legendary Entertainment)。万达集团由中国富豪王健林控股。按照协议,传奇影业创始人和CEO托马斯·塔尔(Thomas Tull)和他的管理团队将持有少数股权,但继续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传奇影业由托马斯.图尔创建于2004年,是美国独立的电影制片公司,其母公司为传奇娱乐,是世界顶级电影制片公司之一。
对于外国知名高新企业,中国企业觊觎已久,美的集团就在日前启动了对德国大型机器人制造商库卡的公开要约收购。美的集团全额出资的海外子公司将以每股115欧元收购库卡股票,占股比例最少将超过30%。美的意在成为库卡的最大股东。
库卡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库卡机器人公司在全球拥有20 多个子公司,大部分是销售和服务中心,其中包括:美国, 墨西哥, 巴西, 日本, 韩国, 台湾, 印度 和绝大多数 欧洲国家。
足球迷们肯定对意甲的国际米兰耳熟能详,近期,苏宁体育产业集团以约2.7亿欧元(约合20亿人民币)的总对价,通过认购新股及收购老股的方式,获得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份。
中企在海外疯狂收购外企的驱动力是什么呢?
首先,要提到的是中国企业收购世界著名品牌的三大战略目标,分别是"强大的品牌"、"核心技术的转移",以及"开拓新市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政府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就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国际上进行扩张,同样也鼓励它们通过购买直接和间接适合自身业务的企业的方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而近期并购案大量出现的契机就在于,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货币政策有所放松,信贷和社融投放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实体经济资金面趋于宽松。在宽松资金面的支持下,部分企业能接触到低成本的贷款,实体经济投资意愿有所回升。然而,受国内诸多行业产能过剩、资本市场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国内资产并不足以支撑起企业的需求。这使得资金充裕的企业将目光投向全球。目前全球经济尚处于复苏期,存在大量优质低估值的企业,对中国企业具有较大吸引力。
另外一个方面,由于人民币汇率仍将承压,企业加强海外优质资产配置以抵御风险。人民币汇率贬值,此前多年的单边升值预期被打破。尽管央行采取多种措施力阻货币贬值,但企业对人民币汇率前景仍存忧虑。有鉴于此,部分企业加强了对海外优质资产的配置,以抵御外汇风险。
同时,对外投资审批环节简政放权,也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企业海外投资活力。
外媒以及相关人士都是怎样看到中企这一疯狂举动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多外国政府对中国企业并购本国企业持有反对意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人是‘黄祸’还是机遇?”德国《每日镜报》7日称,中国人带着钱袋来到欧洲,购买垃圾处理厂、飞机场、机器人制造商企业、足球俱乐部、酒店集团等。然而这些也让欧盟以及欧洲各国政府担忧。德国《商报》称,在信任来自遥远东方的救赎者问题上,德国不能太幼稚。中国可以吸收先进技术,为本土企业所用。这里涉及的不仅是股权增持而是还有信息保护——“通过收购高科技公司可能会给工业间谍开后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法国《回声报》称,中国企业正觊觎欧洲更多的高精尖优质资产,如航天航空、机器人、计算机等领域。但担忧的声音也开始出现。报道称,这表明欧洲人面对中国的巨大胃口,开始担心丧失仅存的一些优势领域。
但同时,肯定也有也有不少的外国媒体和相关人士对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企业持有积极的看法。
德国哈威公司老板卡尔·霍伊斯根曾称:“欧洲对中国人的恐惧令我吃惊。”他认为,应积极看待欧洲和中国之间的资本交流,任何投资都推动融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法国《新观察家》称,中国企业要经营好欧洲公司,需要对公司基础设施进行大投资,也需要雇佣专业化和熟悉当地情况的管理团队,这并不容易。目前来看,中国投资者做得不错,中国收购的多数欧洲公司仍然雇佣当地高管。报道称,中国投资总的来说符合国际标准,不应对此加以不必要的限制。
英国盛博公司的杰里米·雷德尼厄斯说,“中国化工集团可以成为”先正达公司“很好的所有者”。“来自中国的掠夺者比门口的野蛮人更受欢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企收购外企其实是双赢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是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肯定是双赢的,根据小编早些年在先正达实习时候的所见所闻,虽然先正达在农资方面有着很大的领先地位,掌握着多项病虫害防治和种子培育的先进技术。可是在中国农业大环境的影响下,先正达在中国国内过的其实并不算很好,主要原因是定价过高,除了大农场主外,一般农业散户都承受不起整个种植过程都采用先正达的产品。再加上国内大型农资企业发展迅猛,如诺普信,中农等,对先正达形成包围的态势。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先正达多款产品在配方专利权过期后,国内很多农资企业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制作出类似配方的产品。而售价方面远远低于先正达自家的产品。而中化收购先正达之后,中化可以利用先正达的先进配方去制作出更适合中国农资市场的产品,而先正达也可以乘此开拓更大的中国市场。
海尔收购通用电气,通用电气还是保持独立运营,海尔只是通过收购,利用通用电气成熟的销售渠道以及完整的产业结构。万达并购传奇影业,可以取得传奇影业拥有的众多IP知识产权,同时也是在帮助传奇影业脱离破产的危机。
小编觉得,中国企业大量的海外并购,只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表现,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好处的,中企方面可以得到外国企业在海外的渠道优势和先进技术,而外国企业则能得到中国企业的资金支持,摆脱目前全球经济萧条带来的影响。有些国家或者企业担心,中企并购外企后,中企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害怕改革外企走向衰败,其实不然,大多数的中企并购外企之后,中企都对外企采用独立运营的方式,保持外企原有的完整性,甚至连外企原本的管理层都没有变动。所以中企并不是洪水猛兽,中企的目的都是互利共赢。
猜你感兴趣:
1.海尔创业初期
2.中国海外收购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