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削球动作要领介绍
乒乓球削球动作要领介绍
削球是我国乒乓球传统手法之一,那么你知道削球的动作要领是什么吗?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乒乓球削球动作要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乒乓球削球动作要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站位:判断来球,选好站位,右脚稍前,双膝微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引拍:向后上引拍,球拍横立,引拍位置在右肩上。身体向后转动。
挥拍击球:球拍向前下方挥动,在腰侧方击球的下降前期,摩擦球的中下部。触球时用腰带臂一同发力,身体重心同时向前下方移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还原:球拍向前送出,然后还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正手中台削球技术标准动作要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身体重心随挥拍前压。以控制击球的弧线。手腕控制击球的旋转。变化球拍方向以控制击球的线路。
正手远台乒乓球削球技术标准动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站位:判断来球,降低重心。
引拍:乒乓球拍稍向后引,拍形横立,位置在头外侧,身体重心下降,左脚向前迈出,此时拍形后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挥拍击球:向前下方挥拍,击球点在身体侧前方,擦球的中下部,于球的下降后期击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还原:乒乓球拍向前下方继续挥动,然后注意还原。
男子削球介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限于时代背景,早期削球手如伯格曼、迈尔斯等均以稳健防守著称,进入胶皮拍时代后,西多的出现使削球打法第一次出现明显的细分,其站位相对较近,以削球逼角为主,伺机反攻(多用反手)。但此后欧洲的削球均倚重防守,再未出现像西多这么积极主动的削球手——手握反胶海绵拍的别尔切克以转制胜,削出的球被当时的中国教练夸张地评论为“起重机都拉不起来”;原为两面反胶、后换过反面生胶的绍勒尔以稳见长,极少出高球,被喻为“切削机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弧圈球在欧洲的流行,削球打法的重心逐渐转向亚洲。继同样以稳为主、步法和韧劲出众的姜永宁之后,李仁苏开始尝试将“转不转”原理用于削球,而两面反胶的王志良则让转不转削球首次在世界比赛中大放异彩。他的双打搭档张燮林,也在压低弧线稳削的前提下,借助长胶的性能配合少许反攻,屡屡令对手方寸大乱。中国特色的削球打法始见雏形。到梁戈亮参加世界比赛时,他在削转不转的基础上,融入了倒板技术,令横板削球的变化空间和进攻机会大为增加。从两面反胶、反胶/生胶到反胶/长胶,曾练过两面攻球的梁戈亮把各种组合试了个遍,最终回到削球打法时,特殊的经历决定了他攻势强、台前变化多的特点,尤其发球抢攻较为刁钻,他甚至先后与李莉、李振恃两位攻球手搭档获得了两枚世乒赛双打金牌。使用反胶/长胶组合的黄亮仍以旋转为主,进攻不多。限制胶皮颜色之前中国最后一位倒板削球的代表人物陆元盛,也是唯一一位正手长胶反手反胶的著名削球手,可谓独具一格。其后的陈新华、王浩等,也继承了前人积极主动的特点,同时凭借身高优势进一步加大了削中反攻的力度和范围。丁松的出现无疑标志着中国削球打法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仅前三板的威胁大增,更首开削球手反拉弧圈的先河。而朱世赫,则让削球手的反攻能力更上层楼,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连续对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的近邻日本,在发展削球的道路上则相对中庸:旋转不及欧洲强,反攻不及中国多。梁戈亮时期日本出了一位高岛哲夫,削球功底颇得陆元盛欣赏,张燮林的评价也非常高,“恰到好处,击球点相对固定,也有相当的旋转,作为两面反胶其削球的稳健性很难得”,但他仅正手具备些反攻能力,此人44届世乒赛时曾做过日本队主教练。其后的松下浩二,只不过延续了这一模式,但青出于蓝却未胜于蓝。朝鲜的李根相也是上个世纪末期为数不多的削球好手之一,风格与陈新华相仿。
直到今天,塞义德、松下浩二等传统削球手也从来不将丁松引为同道,日本大部分人对削球打法的理解仍停留在“对方拉20板我削21板”的水平上。随手翻阅一篇英语写就的乒乓球文章,欧洲人用来表示“削球选手”的词汇仍然是“defensive player/defender”(防守型选手)或“back-spin player”(制造下旋的选手),而在中国,普通的球迷也对“攻削结合型打法”耳熟能详。当然,面对朱世赫创造的奇迹,欧洲人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希腊主教练认为,“如今的削球手必须具备相当的进攻能力,反手在近台也需加强反攻”,而他们也为此创造出一个新的词汇——modern(现代)defensive player。
削球技术要点
1、正手远削
正手远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两脚分开,右脚稍后,身体略向右转,手臂向右后上方移动,前臂提起,球拍上举。当来球跳至下降后期,随着身体向左转,上臂带动前臂同时向左前下方用力。拍面后仰,触球中下部,手腕加速发力摩擦球。
2、反手远削
反手远削
技术动作类似于正手削球,但方向相反。因受身体的限制,引拍动作要特别讲究节奏。
乒乓球削球动作要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