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松静意
太极拳的松静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松静在太极拳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太极拳基本功。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柔和缓慢,男女老少皆适宜练太极拳,当今人们习练太极拳能缓解压力,就是通过太极拳的放松方式达到效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松静意。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松静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练习太极拳前一定要排空思想杂念,静心修炼,做到心静体松,这样才能领会到太极拳的意。
人体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为阳,前为阴后为阳。练习松静的目的,在于调整上下阴阳,平衡左右阴阳和媾通前后阴阳。媾通前后阴阳,即是打通任督二脉;平衡左右阴阳,则是要使人体气血运行平衡;调整上下阴阳,目的在于(投火入水)。通过练习松静,把易于升浮至头部的虚阳虚火降伏下来。
降伏虚阳虚火的惟一关窍是足底的涌泉穴。练习松静,是从头顶百会穴开始依次放松到涌泉穴。百会穴居人身最高处,乃阳气所会。内气从百会穴直贯涌泉穴后,身体内的虚阳虚火就会通过涌泉穴被地气化解而消逝。古人说:“真人息之以踵”,就是要求把气降至足底涌泉穴。
在太极拳实战中,要学会放松,太极拳的松不仅是外在动作上的松,要求思想上也要放松。
练习松静还要讲究手掌心的劳宫穴。练习到一定时候,当手臂和手腕、手掌放松后,劳宫穴就会有暖热感,而当下肢放松到足底,涌泉穴会有麻热感。劳宫穴能治心火上炎,清心安神;涌泉穴可退骨蒸热,引火下潜,如此,身体的阴阳水火就能互相交济而收到平衡的效果。
练太极拳如何体会放松、入静和意守
一、放松
放松是一种积极的锻练,决不是消极疲塌。“松”是指不紧张的状态,是一种练功中某些紧张状态能得到解除,身体趋于平衡的体会。
就人体而言,身体长期受七情六欲的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时,都足以呈紧张状态,使体内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失调而致病。就功夫而言,只有松才能避免使气则竭,并气则伤的弊病。再就放松与内气运行的关系而言,只有放松才能避免武火烹炼过甚,造成走火偏差。
松是太极拳的拳魂,修炼太极拳要达到完全放松境界,调整身心,可提高心理素质。
“松”可以分成下列三层来体会
〈一〉松弛
感到手足摆得很安稳,头部也感觉轻松,全身没有一处 感觉到不舒适。
〈二〉松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进一步放松到那一部位,便感觉到那一部位的肌肉好像在松开,骨头好像 也变软了,全身血流循环上,似乎可以感觉到在静静地流着。
〈三〉松静
再进一步,全身好像溶化了一般,完全没有什么拘束,悠悠自在,杂念全无,感到一种轻安的舒适(飘飘然,如羽化而登仙)。
二、入静
入静指思维活动单一化,杂念减少,对内外刺激因素反应减弱在主观感受上常呈现(恬淡虚无)的境况。能使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得到加强,神经调解作用进一步改善,从而使整个机体达到一个新的动态平衡状态。入静的程序取决于功夫的深浅,可分初,中,高三级来描述不同程度的大致轮廓。
〈一〉初级
姿势自然舒适,呼吸柔和,杂念较少,或者起了念头能很快排除,可能有一、二次短时间内感到杂念不起,安静舒适,这就是初级入静。
〈二〉中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初级的基础上,对外界的声音干扰闻如不闻,身体轻松,用意自如,呼吸绵绵,轻、重、暖、痒等舒适感觉常常出现。
〈三〉高级
在中级基础上,外界的干扰已不起反应,呼吸绵绵深长,若有若无,用意自如,若存若亡,轻松飘浮,心情舒畅,精神饱满。
三、意守
意守乃一念代替万念之法,通过意守的锻炼可使思想集中,排除杂念,达到入静。通常概括为内守和外守两大类。内守指思想集中于自身一部分,如意守丹田、意守呼吸、意守涌泉等等。
外守指思想集中于自身以外的事物,如意守青山、意守浮云、意守幻景等等。意守切忌过度,决不宜用意太重,而必须做到似守非守,有意无意,勿忘勿助,不即不离,才能活泼自然,轻松恬淡,从而避免出偏差。(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般在练拳时,所表现的解除身体,四肢,肌肉等紧张,是一种(外松)的表现;而解除呼吸,集中和运用意念方面的紧张,是一种(内松)的表现。
先师 潘咏周先生曰:“吾人之胸部,不宜稍呈紧张,心气应使下降,心气下降至何处,乃下降至丹田也。”读者试正身端坐,平心静气,缓缓调息,胸部完全不着丝毫之力;则心部即觉得安放舒适。肺部呼吸必觉得非常通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同时就觉得有一股热气自然下降至脐下腹部。此即气沈丹田之感觉。能松则气能沈。“松”字之解释,即毫不着力之谓。如稍着力,则不但不能气沈腹部,气不能腾然四布,气不能敛入骨。且易致肠病。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又曰:“吾人练拳,体质日强,目光清明有神:但此神光宜使内敛。内敛系不使放逸之谓,欲不使放逸,必使此神光有所寄托。其方法,即在左右手动时,眼神须分别宾主手而随动作注视于主手。静时目光宜平视,而将眼神收敛于内,与意同时存想丹田,”即道家所谓反观也。动时眼神注意于手指;静时眼神反观于丹田。
同时率领意气劲三者分动静而向外向内。功夫至此,则“意”“气”“劲”“神”四者已合一矣。从此功夫愈练愈深。始则遵乎规矩,继则化乎规矩,终则神乎规矩。乃至无行迹可拟,如神龙变化,捉摸不住,说有就有,说无就无。技而至此,所谓至神化之境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诗曰:无心神自健,无肺体自安, 无心又无肺,便是活神仙。
太极拳松静的意义
松静,即锻炼一种放松的心态,这也是放松的人手点。武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武禹襄公日:“先在心,后在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心静无为是实现松的前提和保证。练太极拳首先要心静,只有神经中枢(大脑)松静,思想集中,心平气和,才可以开始动作。
这也可以用道家说的“清心寡欲”来形容。
李雅轩先生说:“未随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练拳时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地沉到丹田了。”全身肌肉、韧带、骨骼以及各个脏器的放松程度,是受大脑神经兴奋程度影响的。
练功时,大脑越入静,神经兴奋程度就越低。骨肉就越松,血液流动就越好。但是练大脑入静的功夫绝非几日之功,需要一个锻炼过程。
心静不是强令内心镇静,而是要使急切求松的心情趋于缓和、坦然和宽松,继而才能进入无欲无求之境界。
是一种修为比较高的境界,不是让自己不动就是心静。
单一地求松并不能做到真松、全松。不少习练太极拳者虽深知盘拳揉手须周身放松肢体无一处用拙力、无一处僵滞的要求,但却因找不到要领而很难真正做到,他们往往只知道放“松”肢体去练拳。
这样从形体动作上看似柔软优美,但周身或多或少总有一部分没有放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其实实现松的障碍就在于行拳者自身急切求松的意图,他们往往越急切地想放松,心情反而越紧张,一颗心老悬着放不下来。
刻意追求和意念过重的心理因素,恰恰导致了与真松境界的背道而驰。
有些人把太极拳练得软绵绵,稍微用一点力却又僵硬了,精神也提不起来,这样既没有柔,也没有刚,这种练法练成的不是“由松人柔,运柔成刚,刚柔相济”的太极拳,而是一种体操式的太极拳,即圈内人俗称的太极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松静是练好太极拳的必要条件,阴阳虚实是练习太极拳的灵魂,传统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纯以神行,仅看到神的忽隐忽现,刚柔的痕迹是看不出来的。
要松得好,就要加强心性方面的修炼,在推手对练中尤为重要。没有良好的心性修养,心里松不下,形体又如何能松得好呢?
内外松不好,又怎能使自己听劲灵敏、化劲干净、发劲干脆呢?松是太极拳劲道的根本,松不下去便无法求得整体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推手时,往往是越怕输的人精神越紧张,也越容易犯僵硬、丢顶、拱架之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所以在练习推手时,要从练“吃亏”人手,敢于让对方进来,练习能吞、能容的本领,练放长、大幅度的引进,不怕吃亏,不怕输,从而有意识地借对方的来力锻炼自己的松活、引化的本领。
学太极拳不久的爱好者,要先松心后松身,不宜过早找劲,亦不宜追求练松功的“气感”,应该首先求得神经中枢的松,接着求得皮肤腠理和肌肉韧带的放松,再接下去是关节的放松和用意识导引内脏的放松。
如胸松腹实、气沉丹田等。松自然能柔,而柔却不一定能松,所以要先求松,松而柔生,进而松柔兼备,进而松而能沉。
看了“太极拳的松静意”文章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