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太极拳的劲法
武氏太极拳的劲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劲法 是武术运动中通过肢体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融武术技术于一体的用力方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武氏太极拳的劲法。欢迎阅读!
武氏太极拳的劲法学习
武氏太极拳的劲法1、竖劲
武氏太极拳锻炼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练“竖劲”。武氏太极拳为什么要练“竖劲”,练“竖劲”又有什么好处呢?这个问题许多练武氏太极拳的人不明白,有些教武氏太极拳的老师也不明白,有的老师可能明白却藏着不说。
说穿了其实很简单,就是练劲起于脚,就是为拔对手之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于武氏太极拳所练之“竖劲”,就连一些大师在理解上都很浮浅。
一些已公开出版过的书籍中讲到,武氏太极拳紧凑、步子小是因为先师武禹襄、李亦畲他们都是文化人,都穿长袍马褂,当时打拳不入流,他们碍于面子,都是不脱长袍打拳的,而穿长袍是迈不开大步的,这些说法,初听似乎有些道理,但仔细一想,并不是这样简单啊。
武禹襄、李亦畲一个是禀贡生,一个是举人。都是绝顶聪明的人,他们不会仅仅是因为穿长袍就把拳架变小。清、民国时穿长袍打拳的老先生太多了,他们打拳时也未必就一定穿长袍啊。
关键是他们经过长时间反复研究、体会、实验、比较、揣摩后悟出了紧凑的好处,点透了就是练“竖劲”。
关于练“竖劲”,在武、李、郝的拳论中也未明确谈到,只说劲起于脚跟。想来其中有保密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在武氏太极拳训练中,只要具备了八大身法,做到了十三条要领,有明师的口传心授,就能达到这一要求,也就能自然练出“竖劲”。
练“竖劲”,是武、李等前辈经过反复实验和比较得出的结果。当时,武禹襄宗师的武功是非常高的。其祖父、父亲都是朝廷武官。武禹襄受家庭熏陶,从小练拳,功夫和邻里杨露禅不相上下。杨露禅后来在京城被人称为“杨无敌”。
孙禄堂先生讲,养气的人擅长竖劲,气一沉就到脚底“涌泉”。发力时,由脚而腿而腰,通过两膊,达于手指,一气贯穿,如泉涌出,势如破竹。
武氏太极拳不是纯粹的技术,而是艺术,武氏先贤在实践中总结出练“竖劲”最省时、省力,也最有效,也有利于养气、养身,还能更好地体会到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妙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搭手粘拈连随,在几跟几随中,接定彼劲,断其根,想放何处放何处。当年瘦小又近视的李亦畲每每放人于丈外,被放之人却能端坐在椅子上,屡屡实验,都是如此。
练“竖劲”注重练内不练外,重气势不重样式。这些就是武氏太极拳真正的内在本质特征。
武氏太极拳先贤发明了这套具有独特风格的拳,专练竖劲,很紧凑、很简单,但又极奥妙,不好找里面的东西。
练竖劲好处是拔对方的根,缺点是难练,难找窍要。练的人多,练出来的人少。越到高层人就越少,“高处不胜寒”,阳舂白雪,曲高和寡。非具慧根,有明师,吃大苦,难以有大成。
武氏太极拳的劲法2、折叠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胸部折叠,就是将身体分为两半,左右分开,并且两边可以开合。太极拳理论中是有这个要求的,大幅度的开合,好像很难做到,自己练练,是可以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比方说,推手中,身体一边与对方接触,在对方感觉不是很在意的时候,或没有感觉的时候,另外一边的肩、肘、手等突然将对方击出。
这个折叠之术,在武氏太极拳里面很有讲究。两边都是排骨,以胸椎为中心,将这里的骨头连接部分也练习开来,难度是很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腹部折叠,当对方突然用双掌推我前胸,又不让我用内劲化或打,也不想伤和气,用腹部折叠,将对方的着力点化掉半寸距离,就可以承受对方的剩余力道了,也可以立即防守反击了。
别人也佩服你功夫高,可以承受那么大的推力而不动,还能将对方击出,佩服你后发制人,其实仅仅是武氏太极拳里面腹部折叠用的好而已。
武氏太极拳技术要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氏太极拳理论博大精深,技术特点鲜明。做为拳术的一种,其本性就是技击。我认为只有在不丢不离拳术本性的基础上,才可论及技术、技巧、保健、养生、疗病等作用。
同时只有掌握了技击的内涵,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我谈谈武氏太极拳的四个技术要点。
一、武氏太极拳的架势紧凑
武氏太极拳是从中架练器,中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架式紧凑。什么是紧凑?紧凑就是周身肢体活动范围的收小。
如:步法上要求不丁不八,进步必跟,退步必撤,缩短了虚实变换的时间。在两手的运动上,左右手各管身体半边,互不逾越。出手高不过眼,远不过前足尖,收小了运圈的行程。
在腰的转换上,武氏太极拳要求开合有致,使整体阴阳在互换上,走粘变化短快。
整个套路是以阴阳开合互变连贯而成,具有松柔、圆活、均匀、连绵不断之特征,再加上呼吸与动作的有机配合,使周身在运动上达到内外相合之要求,做到神意内敛,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内气潜转,使周身经络畅通,气血顺畅,百病不侵。
二、武氏太极拳身法要求尾闾正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太极拳要求在运动时保持身体的中正。武氏太极拳在保持身体中正的同时还要做到尾闾正中之身法,这是身体内在的功法,是在完成身体上下的组合时,使意气上下通达,打通任督二脉,促进体内中和之气及意气圈的形成。
具体做法
在完成涵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顶等身法的同时,使气沉于丹田,命门后撑,尾闾前送,使裆吊起,小腹有上翻之意,内意托丹田,脊椎竖直,使百会穴与会阴穴上下形成垂直线,向下延伸直达脚底涌泉穴。
恩师传授时讲:“身体比如一扇门,垂直线如门的转轴,上为头顶百会穴,下位脚底涌泉穴,上下在一条线上,门轴转动带动整体运动,练功时按此要求,才能做到周身一家,享身体中正安舒之乐。”
在技术上正如拳论讲的,立身中正转换易,在健身上可使意气上下通达,内气潜转,使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又能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使丹田充盈,带脉壮旺。
三、武氏太极拳功法要求松紧合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氏太极拳在行功与走架的训练中,特别注重松紧合度的配合训练,每一式法的联系中都要有松与紧的配合,或者说每一式都是松紧的交替变化过程,在内,用意气带领表现松与紧;在外,用开合来体现松与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松与紧在拳术中也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松在武氏太极拳中有多种要求,如:松静、松柔、松沉、松随、松放等。怎样才能做到松,这是大家共同探研的课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认为松是在安排好周身框架的同时,利用身法的调整、意识的引导、意气的配合使身体所处的一种状态,而不能表现为松懈、松散、松丢等。
在完成尾闾正中的同时,即可使腰放松,坐于胯上,腰与胯的结合是意气上下贯通的枢纽,可感到内气直达脚底,内气的松沉有利于下盘的稳固、上身的灵活,避免产生拙力、僵经等病态。在技击中松是走粘、是蓄劲,松不是目的,松是为紧服务的。
紧表现在一刹那间。不能更好的松就不会产生有效的紧。正确的练习才能调理身体机能,平衡阴阳,养先天中和之气,补后天之不足。
松与紧对人体的肌肉有积极的调和作用,松与紧对人体的肌肉有积极的调和作用,既能养生健身,又能使周身匀整协调,防身祛病,发挥良能。
四、武氏太极拳的开、合、隐、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氏太极拳非常注重在练功中由松入柔,运柔成刚,从而达到刚柔相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它是在松静之中暗含着开、合、隐、现的。在走架时,开则俱开,即周身骨节和肌肉群都微有开展的意思,开为发,发力的神意微现于体外;合则俱合,即周身的骨节与肌肉群都微有收缩之意,合为收,把运劲的神意收隐于体内。
并利用内气的潜转和内劲的转换来支配外形,要求做到“外示安逸,内固精神”、由开到合、由合到开的渐隐渐现。
武氏太极拳在保健结合医疗上,除开、合、隐、现使周身骨节和肌肉群进行开展、收缩运动外,每式还结合“开呼合吸”的功法,使体内横膈膜升降起到上承下压的作用,促使胸、腹、脏、腑亦随着蠕动。
这样就形成了周身骨节、肌肉群和五脏六腑的有规律的运动。这种内外协调而统一的运动使全身得到了锻炼,也即是太极拳能够祛病延年、强身健体的根本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氏太极拳的相关文章:
2.武式太极拳身法
3.武式太极拳的源流
4.武式太极拳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