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的有哪些特点
陈式太极拳的有哪些特点
陈式太极拳是属于那个流派?陈式太极拳有什么样的特点,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解《陈氏太极拳图说》的特点。
《陈氏太极拳图说》(以下简称《图说》)是太极拳著作之中的集大成之作,作为太极拳的经典巨著被历代太极拳大家所推崇。《图说》由清末民初河南温县陈家第十六代传人陈鑫所作,成书于民国八年。此书以易说拳、以拳说易,互体互用,一气呵成,是当今太极拳理论学习的典范。《图说》用卦象来解释拳意,有的是一个象解一个拳势,有的是多个象解一个拳势,也有一个象解多个拳势。《图说》其文朴实无华,其意广大精微,其象错综颠倒、循环不已,其数根于邵雍又颇多发明,其图通先天后天之妙,仿做太极拳易图,其理合于程朱学派又不仅限于程朱,其神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陈氏太极拳图说》的特点
陈式太极拳特点1.以象配拳,以拳传意,以意达象,体用兼备
在卷一、二、三的各势动作说明中,有一部分叫做取象。陈鑫分拳势为六十四势,卦有六十四卦,但并不是一卦配一势,而是十分灵活。如《图说》194页介绍了太极拳中的一个初收的动作(见图1)。初收在太极拳中是一个向后回收的动作,重心在后腿,前脚虚点地面,两手置于身前,蓄势以待敌人的进攻。陈鑫认为此势为:“两手收束以畜其势,观敌人如何来击我,静审机以应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庇身捶(见图2)取象于离。陈鑫认为:“此势右手在上,左手在腰,右肘尖向东,左肘尖向北。右足在东,左足在西。气海向北,华盖扭向西北。眼在上视却在下。天庭向西,足指皆向东北。上下皆有相离之势,故取诸离卦。体外强中虚,有手足皆劲而心体虚明能照全体之象。”在《周易》中,离卦是第三十卦,离上离下。朱熹曾编歌谣说:“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满。”《彖传》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序卦传》曰:“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杂卦传》曰:“离上而坎下也。”离从字面上就是相分离,而拳势手脚相分使胸中空虚,与卦象“离中虚”相似,所以陈鑫用“离”来表示庇身捶之象与意,没有脱出朱子的这种解释。这一点与其前者认为的“譬如学拳者,以后天人心有知之识神,习其姿势规矩,久练纯熟,而先开道心不知之慧神发矣”(《卷首·文王八卦方位》)有异曲同工之妙。
陈式太极拳特点2.突出易学人文、伦理、抽象和整体的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各势动作取象的言辞以《周易》卦辞和爻辞为出发点,虽不及前代各家的易注精妙,但还是有研究的价值。特别要提出的是,如此立意,确实是陈鑫对易学和拳学的一大贡献。第二十一势单鞭取象为“大畜”、“小畜”,原文如下:
此象取小畜大畜两卦大意。小畜曰“自我西郊”,言右手自西而向东也。《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右手属阴,六四为阴爻,乾下巽上,乾内巽外,阳刚在中上下运之,以应右手,以应六四之阴,曰小畜。《彖》曰“健而巽,刚中而志行”,言右手得阳之助方能伸展,如手以二之刚中运之,故伸。《象》曰“风行天上”,言右手如风行天上,迅也。初爻曰“复自道”,言右手在下,转而至上,以落于东,亦复自道也。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巽为风雨为阴,右手为阴,以右手运中气,其迅速如风则阴散矣,上九变坎为舆,下三爻为阳德,以舆载之,言右手以中气运乎手之内也。曰“月既望者”,言右手中气之足,犹十六之月光既圆满有可望也,二爻牵复。九五“有孚挛如”,言右手虽属阴而阳气皆牵连以贯于肱内。大畜乾内艮外,艮为手,以右手运行止物,必得刚气行乎其中。乾错坤,刚柔相济;艮综震,震东方也。右手由西而展之于东,震为足,左右足平稳踏地。《彖》曰“刚健笃实”,言拳之中气充足。曰“刚上而尚贤”,言右手之用便于左手,稍贤于左手。曰“能止健大中也”,言右能以一手止敌之强得中道也。曰“利涉大川”,言大川能涉则无往不利矣,右手如之。上九“何天之衢,亨”,何,去声。《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畜之既久其道大行。以中气运于右手,得其道而大行,无纤悉阻碍。
在这段文字中,陈鑫用小畜的辞来解释拳意与拳势,以易言拳,有点类似过去哲人对《周易》作注的体例。他认为取象的原理和方法在于“盖易理最活,取象亦最广、最切。太极拳之取易,或取卦名之义,或取彖辞,或取爻辞,或取大象,或取小象,或取卦中之一语,或取孔子之系辞、说卦、序卦中之一句,或取剥复否泰、阴阳消长。种种取意,不可枚举。“万象略呈,任吾所取,无不各如其意。此太极拳与易道相合,非穿凿附会其说,实本太极发生也”。
陈式太极拳特点3.行文之间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陈鑫生活的年代(1849—1929),正是中国内忧外患最为严重的时期,中国文化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陈鑫认为太极拳之道与中华文明之道相通,希望世人能够通过对太极拳的练习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太极拳来继承中华传统文明。“拳虽小道,所谓即小以见大”,通过这种“以小见大”,“吾道一以贯之”(《论语》)的方法,陈鑫成功地完成了从历代拳谱的单纯说拳向全面说“理”的转换,是对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要推其原因所在,可能与清代学术界的治学特点有关。《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文苑一》记载:“清代学术,超汉越宋。论者至欲特立清学之名,而文学并重,亦足于汉、唐、宋、明以外别树一宗,呜呼盛已!明末文衰甚矣,清运既兴,文气亦随之而一振。”清代学术界兼有继承、总结、创新多种特点,这也是陈鑫以易立说、创造新武学、开辟拳易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练习太极拳,除了治学,还有什么实际的功用呢?陈鑫认为:“太极拳虽无大用处,然当今之世,列强争雄,若无武艺何以保存?惟取是书,演而习之于陆军步伐止齐之法,不无小补我国。苟我国人人演习,或遇交手仗,敌虽强盛,其奈我何?是亦保存国体之一道也,有心者勿以刍荛之言弃之。”这是将刚健有为的生活态度与武术本身的实际用途有机融合在一起,使自先秦以来“安国以至于济世”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古代的拳谱也有讲安国的,因为武术与冷兵器时期的军事是密不可分的。而讲济世一般都是文人的事,所谓《大学》中的“修齐治平”之类。但《图说》一书则不然,陈鑫说:“自古圣人有文事必有武备,但文事皆有成书,经史子集,无所不备。至于武备,略而不言……(历代)虽各有兵书,然不过步法止齐耳。至打拳皆未之及,盖传有谱,亦第图书义理亦未之及。”可见陈鑫认为太极拳是一门学问,它不仅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又不只是空谈性理的腐儒之学,而是各取其长,成了一种兼体并用的经国济世之术,对太极拳的练习与领悟是习武之人达到经国济世目的的一种有效方式。
中国文化一脉相承。《陈氏太极拳图说》的行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从易学的角度谈太极拳、理解太极拳,因此在对《图说》的学习和研究中必须充分把握本书的行文特点,充分理解拳法背后潜藏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