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与书法的关系及练习方法
太极与书法的关系及练习方法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术与艺术,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内涵、法则,然而文武之道却是相辅相异的。太极当中也是有一定的书法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与书法。
太极与书法一
同源异流太极拳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高层次的文化遗产,其理论基础是《易经》阴阳八卦学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太极拳始自何时,尚无文字可考,但传说甚古。太极拳内涵极厚,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辩证思维与武术、医术、导引术最完美的结合。涵盖着阴阳、动静、虚实、开合、刚柔、化发、意力等一对对矛盾的辩证统一。中华文化无不起源于《周易》,其中中医学与汉字尤为明显。汉字如同国画、书法一样,充满了大写意,每一个字,每个笔画,都折射出中华的根——东方传统思维形态及内涵,因而成为世界上最发达、最完美、最富深邃哲理的意音文字。现在汉字已是世界上最有前途的文字,如今汉字是全世界输入电脑速度最快的文字。专家们说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电子计算机将来采用声控系统,它将摒弃由英文字母组成的键盘。这样象、数、形、声兼赅的汉字将成为声控计算机的第一语言。古老的汉字是我中华民族的骄傲。众所周知,中国最早最完整系统的文字和书法艺术,是189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出土的,三千三百多年前奴隶时期的甲骨文。然而就在1986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又在西安市西郊一个原始社会遗址,发掘出一批原始初民刻的甲骨文。这批甲骨文结构严谨、文字刚劲俊秀、清晰可辨,与殷代甲骨文相近。而且比殷墟甲骨文要早一千二百年,从这次考古发现上,把我国最早使用文字的历史提前到四千五百年到五千年以上。至于汉字的发端则更为久远。“古人认为八卦为伏羲所画,即文字之始乃上古记事、记物之符号。”(《周易与文字》)“卦者其名,画者非卦,乃伏羲初制文字。”(《诚斋易传》)如果从伏羲画卦表义算起。汉字已有七千年历史了。古老的中国汉字源于八卦,源于易学。毫无疑问,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也是同步的,它不仅与太极拳同源并且有许多相同和相通之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内涵深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形式之一,穷字体形态变化于笔端,融会作者的情性于纸上。
太极与书法二
几千年来中国书法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艺术系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概括书体主要可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各类又可分为小类。书法艺术讲究用笔、结构、布白、墨法等。运笔是书者基本功夫,主要有中锋、侧锋、偏锋、裹锋、衄锋、圆笔、方笔等手法。
太极与书法三
笔法内涵是指刚柔、湿枯、黑白、提按、顿挫、转折、粗细、曲直、向背、疏密、揖让、动静等阴阳互补的矛盾统一形式。
在笔画的粗细搭配上,有粗细变化较小的;也有粗细对比强烈的。由于笔画可长可短,可正可斜,可曲可直、可粗可细,它们之间又有种种不同的搭配形式,所以在书法艺术中,字的结构是千变万化的,好比太极拳推手和散手的变化无穷一样。上述太极拳与书法艺术,一文一武,同根同源,皆源于史前的八卦学说;具有同样深邃的理论知识,缜密的规范要求,同是易学难精、顶峰难攀同源异流的科学艺术。、皆繁而严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内家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裹铁之术,在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都含有相当哲理,外形和内在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杨澄甫的《太极拳十要》中,较为全面地提出:虚领顶劲、松腰、气沉丹田、立身中正,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等项,是讲练拳时要头容正直神贯于顶,方能精神提起;立身中正、气沉丹田、松腰,是说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转动灵活;胸微内含利于气沉丹田,拔背使气贴于背,利于力由脊发;沉肩坠肘是松肘坠肩、气集丹田,全身得力。这些外形上的要求,还要时刻注意“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及手与足合。“十要”中的内在要求:要分虚实、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分虚实是阴阳变化之理,虚实能分,全身运转轻灵;用意不用力是不使用分毫之拙劲,方能轻灵变化;上下相随者,是周身完整一气,一动无有不动,动作中腰动、手动、足动、眼神亦同时开或合;相连不断是讲练拳时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动中求静,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也。这些内在要求已含有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的基本要领在其中也。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变化很多,同太极拳一样,涵有深邃的理论、渊博的文化知识、严格的规范动作。书法艺术主要讲究笔法。笔法是指书法的点画和用笔的方法。笔法具体讲是书者在掌握了一定的用笔技巧以后,用各种书体即真、草、隶、篆诸体学习和创作中的笔法。在笔法中用笔主要有方、圆之别:有楞角者为“方笔”,无楞角者为“圆笔”。宋代姜夔在《续书谱》中讲:“方圆者,真草之体用,真贵方,草贵圆,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用笔还讲究涩笔,即笔与纸磨擦有声,要笔笔送到尽处。如同太极拳之前式之末(做到位)为后式之始,是讲用笔或出拳均要恰到好处。笔法离不开“身法”,古人主张书法全身力到,即力送笔端。程瑶田说:“书成于笔、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皆运于右体也,而右体则运于左体;下体者,两足也,两足着地,拇踵下勾,如屐之有齿以刻于地者。”晋王羲之说:“点、画、波、撇、屈曲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书法艺术所说的“力”与太极拳的“力”是一个意思,这个力决不是大力士或粗壮工的拙劲;而是久久练出的内劲,即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力由意生,意到力至,恰到好处。书法艺术与太极拳共同之处,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在要求,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要求高、规范严,功夫深浅皆表现在艺术水平上,不管是拳架或交手,还是书法作品,行家一眼,便知高低。、很吃功夫太极拳和书法艺术都是我国高层次的文化遗产,易学而难精则是它们的共性。如果按照一般要求,几个月就能学练一趟拳,或者学几个月书法,就能拿毛笔来写字。但是要达到入门的程度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要练到上乘境界,不是什么人都能达到的。先辈们为我们指明了学练太极拳的正确途径,归纳以下三点:一是太极拳是哲理深,要求严的一门学问,聪明人功夫不到,也接受不了的。二是学太极拳必须有名师教导,不然是摸不清门路的。三是太极拳非常吃功夫,要靠恒心,多练,要循序渐进,还要靠多思、多悟、多体会,下苦功夫才能有成就。以上三点,互为条件,缺一不可。
太极与书法四
形式相合太极拳是身心皆练、内外一体、刚柔相济、集技击与健身为一体的武术。
每一着式皆含高深的技击作用。初学时,从学动作入手,在教者的指导下,以其示范为榜样,细心模仿,一式一式的学。好比小学生学写字,一笔一画地学,一个字一个字的学和写。拳式由手眼身法步组成,好比书法结字由点、直、横、勾、撇、捺等组成一样。太极拳的手法在拳、掌、勾手型的基础上分棚、捋、挤、按、搂掌、分掌、云掌、穿掌、插掌、抱掌、挑掌、和搬拳、撇拳、冲拳等。步法有上步、退步、侧行步、摆步、扣步、跟步、碾步等。脚法如分脚、蹬脚、摆莲脚等。身法要求端正自然,不偏不倚,舒展松活,腰为主宰,完整贯串等。眼法:根据拳式变化需要,目视前方或前手上方或者动作方向,换势时要做到精神贯注、意动势随,神态自然等。学拳时务必贯串以下规则:如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分清虚实,连绵不断,举动轻灵,运行和缓等。书法一般以每个汉字为基本单位,汉字笔画繁简悬殊,结构纷杂多变,其基本规律,谓之间架结构。间架是指字形安排;结构就是文字中笔画的组织。两者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并称间架结构。间架好就能使字体端正稳健,结构好,笔画配置合理,就能使字有气势。给人以美的感受,好比一个拳式表现的美好是一样的。太极拳套路是指整趟拳的全部动作,打完一趟拳好比写了一篇完整的书法作品。观供欣赏。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动作和顺,立身中正,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圆活饱满、沉稳浑厚、结构严谨、形象优美、气势宏大。动作时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腰为纲,带动全身,绵绵柔柔,松松沉沉,势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绵绵不断,又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整个套路朴实无华,既自然又高雅,人们把它喻为“流畅的山水画、优美的抒情诗、活的雕塑象、流动的音乐。如能连续练上几趟传统大架太极拳,不仅感觉不到疲劳,相反,会有轻松,舒适,心旷神怡,飘飘欲仙之感受。” 书法创作,离不开章法,要注意其艺术形象特征,讲究笔画优美,结构严谨,笔画匀称,章法布局,计白当黑。起一笔决定这个字的大小、位置的偏正,第一个宇决定了全篇的风格布局。存乎一心,运用自如。笔画强调有“力”。“力”是书法的内精神,线条要有血、有肉、有感情,有丰富的弹力。肥而不胖,瘦而不削,刚而非石、柔而非泥。要笔实而墨沉,忌笔飘而墨浮。要笔到墨到,墨到之处,皆有笔在。 打拳好比书法创作,举手动足好比写一笔一画,一个拳式的优劣,好比一个字的好坏。一趟拳演练好比完成一篇书法作品,在幽美的环境里练一两遍或几遍太极拳,如同创作一幅满意的条幅中堂或长卷。不仅文字美、章法美、整体美,而且轻松愉快、心旷神怡,得到无限美的受。
太极与书法五
皆可健身太极拳与书法的健身功能也是相通相近的。
太极拳是静功,是内功,也是体育。练习太极拳的步骤:先是练体,其次是练气,最后是练神。但这三步又不能截然分开。练肢体是基础,是练本体的柔顺,用意不用力,动作到位,无过不及,久之,动作缓慢,呼吸深长,气功自然进步。太极拳是天然的气功,不求自得。在此基础上练神,则是更上一层楼。此时,体已柔顺,气已充盈,就要注意精神的涵养,静境的追求。至此,体力消耗更少,精力聚集更多,身体更健康,追求技术上的虚无变化,即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境界。太极拳的体育功能只不过是副产品而已。由于近代火器的发展,冷兵器的没落,太极拳的健身价值越来越突出,对增强人们体质,对多种慢性病的体疗效果越来越明显,已成为人们所喜爱的健康长寿之道。我国古代书法家作书皆运腕,全身力到。书法创作过程,按从前人作书,先磨墨,此时心静,边磨,边构思,心平气和,然后挥毫于纸上,力送毫端,一气呵成。久之,书法、气功,功夫渐长。由于作书中每笔的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久而久之,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不求自得的。古今书法家,概多长寿者,列举八十岁以上的高寿老人,如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文征明、董其昌、刘墉、齐白石、沈尹默、于右任和萧龙士等。太极拳与书法艺术同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具有众多相近,相同,相通之处,已作了初步介绍。至于如何运用太极拳功夫,结合运用到书法艺术中去,从而促进提高书法艺术的创作水平,这一课题,愿与同好作进一步探讨之。
我不练书法了,现在练习太极拳。爱好书法的王老师说:“打太极拳和练习书法一样。”我豁然开朗一般,太极拳和书法都讲究虚实的变化,都讲究以柔克刚,都讲究形神兼备,都能调养心神……太极拳和书法之间的相似点太多了。于是,我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常常联系到练习书法的一些体会。刚拿起笔来的时候,写的字往往不着调,要把字写好必须进入一种境界。做完准备活动以后,第一、二遍太极拳仅是活动开手脚而已,第三遍才感觉真正进入状态。很多人见我练习太极拳很专注的样子,认为我用了意念。我说没有,这正如练习毛笔字,写的时候比较的专心而已。我们对于书法的爱好和对于太极拳的爱好一样使我们沉浸在一种状态中,这种状态,让我们的太极拳或者是书法的习练进入一种境界。毛笔字大家都练过,虽然书法的造诣不一,但是都有那么一种心得或者叫做感悟。太极拳用心血做墨,用胳膊腿做横竖撇捺,这其间拳、掌、勾手等等的变化,如同书法中的点和提,让字显得更有精神。书法讲究临帖,太极拳讲究向高手学习,在临帖和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的融入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和特色的东西。这也许就叫继承和发展,这里面都融入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融入了一个人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感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个人写的字和打的太极拳都融入了自己生命的东西,让我们好好的珍惜,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独特的这一个,那么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精彩和美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王羲之被人们称为“书圣”,的练习书法的经历会给我们带来启示。他最先学书于卫夫人,觉得自己已经写得不错了。后来,王羲之游历祖国各地,目睹了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和碑刻,感到自己学识和造诣的浅薄。之后,他师从百家,终于自成一家,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圣”。学习太极拳也是如此,我肯定无法与当年王羲之师从卫夫人相比。所以我的所谓的书法和太极拳只不过是瞎比划而已,但是我是真心的去学习,渴望热心人教正一二
书法与太极拳是两种相同又不同的中国文化,同是我们的国粹。说它相同,那是因为二者都是以柔为形,以刚为质。共同表现一个道理,就是用心身展示“中和”之美。不管是书法的一点一画,还是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可以用各自的理论去诠释对方、参悟对方。当你浸淫二者当中,得到的是身体上的修练、心灵上的陶冶。说它不同,最大区别仅仅是它们有着不同的外在形式,可一文一武,却相得益彰,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词来形容,就是“殊途同归”。
当你展开文房四宝,用柔毫在宣纸上“提按顿挫、徐疾迅缓”,不就好象你在清晨的旷野里“棚捋挤按、采挒肘靠”?黑白浓淡之间,虚实进退之畔,无不流露出中国文化固有的博大、广阔、谦虚、兼容的内涵。不同的表现方式,追寻的是相同的和谐意境。无论是参差错落,还是连绵不断,总能回归到整体的端正和平衡,总能让人在点画动作间,产生种种对生活经历的验证。所以书法与太极拳都是“悟学”、“心学”。学书学拳无不先学做人。学点皮毛,自以为是,便沾沾自喜,到处夸耀;或见异思迁,朝陈暮杨;或任笔为体,花哨油滑,恐怕是为书、为拳者的大忌,为人者的绝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立统一,在书与拳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书法讲究黑白布局,太极讲究开合蓄势,却都又要求节节相贯,笔断意连。二者同用“柔”的形态,却要表达出“刚”的气概。“横竖撇捺折”、“进退顾盼定”处处瞻前顾后,却处处平稳补救,八面支撑,结果依然走向谐调统一。谋全局而计小节,这不正是人生追求的格调么。
“书为心画,拳露神韵”。从古至今,同学书法,每个人写出的是每个人的风格;同练拳术,每个人打出的是每个人的姿态。但“万变不离其宗”,书法作品抒发着作者情感、反映出的是历史时代的风貌;太极拳展示着习练者的心态,衬托出的 是现实生活的追求。沉静线条折射生活哲理,轻柔翻转彰显道德真谛。砚边点滴,好一幅行如流水的画卷,草地闲情,好一首沉鱼落雁的乐章,红尘瞬间,好一片多彩绚丽的风帆!
猜你喜欢:
2.太极哲理与太极拳
3.太极拳理论与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