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逝去的武林偶感
阅逝去的武林偶感
李仲轩老先生遗著《逝去的武林》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众武友不管是否形意拳系的,都争相传阅,掀起好不热闹的一阵风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阅逝去的武林偶感。
阅逝去的武林偶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本著作,各人阅后自有各人的领受,但李老此书的评论,许多都是正面的,笔者身边更有不少对练武已渐冷淡的朋友,读着这书后都像重新燃起丝丝热情,似乎老人家的著作,在这一代习武者的心中,是说中了当中的一些心结。
笔者对于这部著作,亦有着难以释怀的感受。一方面像大家一样,对于李老著作,都是从在《武魂》连载时已经在追看。当时追看的原因都是比较肤浅的,就是看看里面有没有一些有效的练功心法、密诀之类的东西,能对自己练武有所帮助。当时李老曾因某些原因而停写了好一阵子,可幸之后再续口述,让我们有机会再领略老辈的练武历程。然而不久李老过身,教许多读者都深感惋惜。当时我亦对此惋叹,可并不单是感到不再有机会看到一些有价值的练武心得,而似乎是因为李老的逝世,使得一些更深层次的体会再也难再于心内沉淀,但这些究竟是什么?当时也难以再说清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能为李老出版这本书,确实是造福于人。再次细看当时已看过多遍的文章,也看着身边友朋阅后的反应,才发觉李老著作对我们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事情。
实际上,李老为唐维禄先生的传人,而于尚云祥及薛颠前辈则分别只跟随过两年多及数日的光景,如此时日岂有对尚、薛二先生的承传深有所得?
其实,李老的著作固然让我们看见当时武林前辈的一鳞半爪,使我们有机会了解那辈人士是如何理解及掌握他们的武技,但同时更重要的是经过时间的沉淀,李老在其对自己习武经历的回溯中,向我们透露了作为一个「武人」,这在我们中国的传统中,或许甚至在这时代中究竟所为何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也许李仲轩老人家与我辈较相近的地方,是他只视自己是一个平凡人。他是一个把自己「开除出武林」的人,数十年默默无闻,暮年更只当一个商场的守门人。这样的经历比诸于其他前辈武家的显赫生平,也许更容易让我们认同。
李老并不强调是谁手把手教他这样那样的绝技,也不大提自己练武时下了多大功夫,一次过站桩多少个时辰,或每天打多少个崩拳。但他总是揭示武术可有这样那样的境界、意境,让我们狭窄的眼光得以扩濶一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练武有次第、有层次,更得有境界,这使我们一向汲汲于这招如何用、那招怎样打倒人的后辈稍稍领略到所谓习武,并不仅仅这招来那招应而已。练武有其理路,明其理路,悟其理法,自会产生一定效果,然而相对地那种只顾把对手致诸死地的心态,却容易使我们困死局中,一生只能成为庸俗的拳手,只在那血气之勇中打滚。而真正的武术有其境界,山河大地皆能使人有所感悟,能让人在拳学上有所深造,就仿如《易系辞》所言,「鸢飞在天,鱼跃在渊」的意境。
这样的境界甚高,不是我辈轻易就能吹嘘达到的,但不唯乎此,我们就不能「大其心」,就更无从跟得上先辈武艺的纵迹,要是不知道武术能有这样的层次,这才叫得上我们中华武术的失落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当然并不是叫我们练那不管用的花拳绣腿,或是摆摆舞台功架,自己感觉良好便了事。拳术一动一静皆应有其作用,每一转折都不应被我们忽略。「一动手便叫人觉得委屈」,李老说这才算得上形意拳,其实任何武技岂都不是以这样的效果为鹄的?但李老这句说话却说得精彩,说上了武术应有的境地:不一定要招招夺命,但就应是别人在你手上,你想怎样就怎样。可现实上我们又有多少机会用得上如此的功夫?能练上已是难,但能用得上恐怕那是你的不幸。
尚云祥、薛颠二先生的拳是「要着命」的拳,这样的功夫在古时或民初那种动乱时候是有其合理性,但现在除非是碰着一些危急异常的情况,否则也不应用上这些功夫。从前一位师伯在跟我们说了一式狠招后,也随即对我们说希望我们日后没有用上的机会。夺人荣卫,伤人血脉,终是极端缺德的事情,更何况是残人肢体、取人性命?「武人不祥」,这也许是我们应要记取的说话。
然而习武为何?不是想要在举手投足间便能摄伏群雄,练这个「武」干什么?有时独个儿练着练着,心里也会有这点疑问。
学拳学了这许多年,心知按自己的处境,能达至的成就实为有限。要靠这点儿功夫糊口亦不可能的,自己也不希望、也大概不会在武术竞赛中拿点什么名声。然而日复一日,却有一种不知名的心境驱使我们练着。面对着忙碌的生活,亦处身在事非不断又混混噩噩的武术圈中,仍维持着这种兴趣,自己也觉得莫名奇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然而李老却说:「要珍惜时光,真正练进拳里去。得点智慧,人生就有改观」,这却一下子说进骨节眼去。这是何其卑微的一点愿望,却又何其难得?
练拳要「开悟」,这是李老文章常有的说话,可有多少人自忖曾有过这样的经验?但这也是一个习武者应要遇上的历程。可是每次在不知不觉中被老师甩了出去,又或是不知不觉间给师傅完全制着,动弹不得,在莫名奇妙的当儿,师傅却三言两言便把箇中关键抖了出来,教你茅塞顿开,霎时间世界便像焕然一新,自己有了领悟。碰着一个好老师,世界永远是新鲜的,永远都有着新的刺激。再若独个苦练,慢慢地,迷蒙之间平日弄不清楚的动作,自然油然地摆弄到位,心里觉察到原来只是如此简单,却惊奇如此平凡的动作,效果却如此惊人。凡此种种,都是每个认真习武的人都有机会碰上的光景,或大或小,都是「悟」的体认。能有所悟,世界便不会只是无奈的过去,平庸的一生都或多或小变得脱胎换骨。
能有这种体悟,对身旁的事物便可以有敏感,森罗万象都因着机缘而令人有所兴会,这才说得上「象形取意」。学拳能有这样的层次,就不枉十数年的辛苦锻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着李老的文章,深觉其生平早年虽有名师的提携,但世道的变化却令其后半生偃蹇寂寥,可是李老在字里行间却显露着一股武人的豁达,教人有海濶天空之感。这亦是平凡之人在面对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世态时,所能向往的一种豁达。练拳之人能感知「天命」,这对我们则实在太高了!但是这亦未算如那种练武练得最后有「仙佛接引」的「境界」的让我们难以理解。感知天命,固然有老辈人的一种感谓,但这何尝不是每个存活的人最后应要去到的层次?但练拳人从本来的有执去到后来的知命,这实在是生命的极大的提升。但若无对周遭物事有所感悟,那又何来天命之所知?最后,不再管是否天下无敌,练拳却练出了自己的天地,这才算是「技」进于「道」,这可才是我们后学所应细心参详的。
那么就让我们自顾自的沉醉在自己的小天地内,享受那汗水中的风光月霁,那就足够吗?那岂不是一种自我麻醉?武术不就变成了一种精神鸦片吗?并非如此!武术永远「天外有天」,亦永远人外有人。拳学是一种贴身之学,即或你在自己的境界天地中多有兴会,有何种沉醉,一旦用上时却缚手缚脚,你就会明白自己那一点体会不过是镜花水月、玩弄光境而已。拳在刀锋上走!你那不能逆料的对手可能令你转眼趴下,更可能使你一命呜呼!但他更是你的提升者,武学不是「唯我论」,它有它的「他者」,永远是在受「他者」的扰动、困扰,同时亦因此可以提升了自己。
我想,拳学到了一定境地者,遇上相当的对手,若不是有血海深仇,都一定会惺惺相惜。好的对手,就是自己的一个老师,如何会轻视他?近代中国武术不就是在这种不同门派间相互刺激之中,进入其黄金时期吗?武者要有自信,敢于接受前面任何的挑战,但他却不能自大,妄以为天下唯我独尊。这种心态《逝去的武林》中多有描述,对此也不用笔者多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再说李老书中有时会谈及一些看似奇怪的事情,如形意拳会练出轻功、唐维禄夜行百里探望李仲轩,又或是尚云祥剑法中的稀奇古怪等,这些我们都可以视之为一些武林逸闻,不用过于认真,老辈人的说话,或多或少都会带着这种色彩。但是深究一层,生死幽明,世间本有许多事是超过我们理解的,即使没有故事中的那种程度,但谁又能知道形意拳一直练上去,会达到哪种境地?李老言「神鬼难知」,这不就意味着拳学一途,实有着我们意料之外的另一境地吗?能有此认识,自会晓得自己的渺小,那又如何能张狂得来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事实上,李老此书,内中有关练武的窍门,大都是踏踏实实的,既有形像又有兴味的,而并非阴阳五行等一大堆,又或是这脚怎么转、那手怎么走的机械呆板。武术需要面传心授,若要用文字表述,就非要如李老这种作法不可,能抓着要点,提纲揭领地把关键抖出来,又能象形取意,让人满有兴味的体会下去,这可是李老的能耐。遗憾的是,李老去后,恐怕也就难见此等文字于世。有时心里也直是愤慨,当初那些对于李老文章有所诅语,继而加以阻拦之徒,他们的作法不仅对不住老前辈,也更是使后辈有心武学之人,留下多少遗憾!这也是对日后在武林上任意妄为之人的一种惊惕呢!
也许我们也不应将李老神化,有人动辄便将他比之「武圣」孙禄堂,这不是贻笑方家么?(这也可令人慨叹我辈中人的质素,永远喜欢处身在「造神运动」之中!教人可哀可叹!)李老是一位对拳学之途有所认识的一位老者,却有着开阔胸怀让后辈知晓过去前辈们的点点滴滴。我们也得感谢如此一位前辈,让我们这群仍在颟跚学步的小辈,对于那个仿似海市蜃楼般的「逝去的武林」,能或多或少的体味其中的风采。
最后,大家也不应该忘记记述者徐皓锋先生,我们因他而知道有李仲轩先生,而其生动而精炼的文笔,亦让李老及其提及的前辈,仿似活现在我们眼前,我想,整理出这样的一本著作,徐先生付出的心力,也该让我们为之感激吧!亦希望日后能多见徐先生的笔触,使大家能再见识我国宝贵传统的一些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