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和“双沉”的区别
“双重”和“双沉”的区别
在中华武术中,太极拳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武术门派,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中国武术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太极拳已经成为中国武术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名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双重”和“双沉”的区别。
吴文翰:阴阳相济,避免双重
“‘双重’是病,‘双沉’不是病”出自“杨式太极拳老谱”中的《太极拳轻重浮沉解》,虽然各家在传抄中,文字稍有区别,但内容基本是一样的。对此,我谈谈个人的肤浅理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要理解“双重”“双沉”的问题,首先要了解太极拳的特点。大极拳是以虚灵为主要特点的拳术,讲究“练意不练力”,而且,不仅不练力,还要通过练习太极拳架子,逐渐把身体内原本的拙力、僵劲练没了,化解掉。我们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劳动的增加,人体会产生许多僵劲,为了去掉这些僵劲,练习太极拳首先要求“松”。所谓“松”就是要求松心,也就是意念,精神上放松不紧张。精神一紧张,身体必然产生僵劲,呼吸必然短促,所以,练习太极拳的放松,首先是精神、意念上的放松,然后,才能做到肢体、肌肉、关节、韧带等等的放松。从精神,意念到肢体上都做到了放松,做到了自然,才能达到太极拳要求的轻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但是,太极拳的“松”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练习太极拳的目的是由松入柔,积柔成刚,最后达到刚柔相济。因此,大极拳的“松”是不能过火的,松得过分就是松懈。要松中有沉,做到“松沉”,不能松懈。所谓“沉”就是沉着、沉静、沉坠。
在太极拳的理论中,什么叫“沉”?什么叫“重”?特别是什么叫“双重”?这是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提出的。王宗岳的观点是做到阴阳相济就不会“双重”,做不到阴阳相济,就会“双重”。对“双重”的理解,后人是有差异的。有人说“双重”就是两手同时用力,不分虚实;或者两腿平均用力,不分虚实。这些都是双重——这是大多数人的理解。我认为两手同时用力推出,不分虚实,就是双实,或者叫填实。双实不能变化,有实无虚,这就是“双重”。练习太极拳,如果犯了双重填实的错误,就不会轻灵、虚灵,也不能腾挪变化,所以“双重”是病。
而“双沉”则是沉着、沉静、沉坠的意思。尽管从字面上讲,“沉”和“重”意思相近,但是在太极拳的理论中,对“沉”和“重”不能仅仅从文字上解释。所谓“双重”就是虚实不分,只有实没有虚,而“双沉”则是既有实又有虚。在练习太极拳中,要做到沉着、沉静,不要轻浮,不要草率,要在松静的过程中,保持沉静的状态,做到从容自然;还要做到“沉坠”因为太极拳讲究“上虚下实中间灵”这样一种身法要求,就是要求下肢沉坠,上肢虚灵,所以,这样长期练习,就能做到上轻下重,上虚下实。太极拳讲究轻灵,所以,在练习时,上肢是用意不用力的,但是,不能只是“轻”,还要有沉坠的意思。否则,就变成了轻浮。这也是一种病。
所以,练习大极拳,在“用意不用力”的运行中,要有一种“沉坠”的感觉;在身法上,要“松肩沉肘”下肢要“松腰坐胯”,总体来说要向下“沉坠”。这样,就能在松中有沉实的感觉,在虚灵中有实的感觉。这样长久练习,就能做到太极拳要求的刚柔相济。所以,过去的老前辈说练习太极拳,“双重”是病,其病在于填实,不能变化;“双沉”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自尔腾虚,所以不是病。练习太极拳,要避免“双重”,要做到“双沉”。
那么,我们练习太极拳怎么避免“双重”做到“双沉”呢?我认为,主要是在练拳中不要双手、双腿同时平均用力,这就是为什么在武式太极拳中没有马步的步型。比如单鞭,好像两个手同时推出,但是,其中有主辅之分,并不是两手平均用力。总之,练习拳架套路,要做到手脚的虚实之分,身体 的虚实之分、意念上的虚实之分;要做到松肩沉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胯、屈膝坐胯,把下肢的力量沉到脚心涌泉穴。拳谚有“涌泉无力神无主”的说法。这样就能做到“上轻下实中间灵”。做到这种身法要求,就是“双沉”,就能“自尔腾虚”。这样就避免了双重填实的弊病。
“双重”就是只有实没有虚,只有阴没有阳。王宗岳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阴阳实际就是开合、虚实、刚柔、进退等等太极拳要领的理论要旨。所以,
练习太极拳不能“双重”也不能“双浮”。要做到“双沉”。《太极拳轻重浮沉解》就是从阴阳相对的角度讲述了练习太极拳的要求。研究这篇文章,对指导我们练习大极拳是大有裨益的。
梅墨生:松沉,是太极拳初级功夫
所谓“双沉”我认为是大极拳初期练习时的要求。
大极拳的练习要沉着松静,太极拳练出功夫的表现就是沉着、松静。能够做到松沉,这是大极拳功夫上身的第一步。在这一步骤的练习中,要能够在肢体上做到松柔、松顺、使气血流通,之后才有可能做到沉。所谓沉实际就是意、气、劲沉到了下面。所以,练习大极拳意能够沉下去气也就能够沉下去,劲力也自然就能够沉下去。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沉下去”简单理解为身体的重心沉下去。太极拳的功夫是能够往下沉一分,功夫就长一分。在推手中,谁能沉得低,谁就能战胜对方;谁沉得不够低,推手中就会重心上浮。因此,我们认为太极拳的练习,谁松沉得好,谁的功夫就深。这是太极拳早期的功夫,所谓的“松沉”是练习太极拳功夫的第一步,也是功夫上身的标志。
所谓的“双沉”和“双重”,从形体来说,是指双腿、双足的虚实是否分清;从意气的角度来说,则是指阴阳、虚实、刚柔是否分清。“双重”之所以是病,是由于阴阳不分,虚实不分。“双重”之病产生的原因,无论是自身盘架子练习,还是与人推手,都是由于自身没有分阴阳,也可以说是自身没有分虚实。没有分开阴阳,没有分虚实,所以是病。这里的“重”,是凝滞的意思,虚实不分,呈现呆滞的现象。拳论说:“双重则滞,偏沉则随。”由千“双重”,所以,无论是练拳还是推手,就会动转不灵活;只有虚实分清,才能达到松沉,才能运转灵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然,松沉阶段的练习只是太极拳的初级功夫,不是最高功夫。松沉之后,还要“率尔腾虚”,也就是能够达到轻灵、虚灵的地步。所以,拳论中还说:“双轻不为病,双浮为病。”所谓“双轻”就是松沉到极致之后,返回到轻灵的阶段。浮,是漂浮,没有根基;而轻,则是轻灵,是下盘稳固,上盘轻灵。练习大极拳,能把沉重练到轻灵,这是功夫又上升层楼,这就像形意拳的明劲、暗劲、化劲三个阶段。松沉劲相当于形意拳的明劲阶段;轻灵劲则是形意拳的暗劲(或者柔劲)阶段。再进一步就是刚柔相济、刚柔混一、阴阳混一,这就是化劲阶段。大极拳的练习开始阶段要分清虚实,分清阴阳,到了最后阶段,则要阴阳混一,也就是开就是合,合就是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形意拳的化劲阶段,也就是大极拳的神明阶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总之,太极拳的初步功夫是松沉,第二步功夫是轻灵,第三步功夫是神明,即化打合一、收放合一、拿发合一。所以我认为杨澄甫的“太极拳十要”讲“要分清虚实”这是初级的练习阶段。在太极拳的技击运用时,虚实则是合一的。也就是说,先要在练拳中自身合住劲,在推手时还要与对方合住劲。所以,无论是自身练习拳架时的“双沉”还是与对方推手时的“双沉”都是要合成一个。我的老师说,这就是不留一丝缝隙,这是指劲路上没有一丝缝隙,如果劲路上有缝隙,就会给人以可乘之机。这也是太极拳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的原因。紧凑,是劲力的紧凑,是意气的紧凑,要紧密而无间隙。能把自己练到绵密无间,就能处于不败之地,从而从心所欲化解对方的进攻。
“双沉”,在与对方推手时,我认为是指双方都能沉下去。这不是病,是双方势均力敌。如果是单独练习拳架,则是指自身的阴阳都能沉下去。
在推手时,接触点上如果双方顶牛,这就是“双重”,这时力大者胜。这不是太极拳要练习的功夫。太极拳练习的是化打、拿放、吞吐的功夫。因此,在推手时,太极拳要求绝对不能顶牛,要顺遂、柔化,所谓“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这样才能练出“四两拨千斤”的功夫。所以,推手时,在接触点上要运化,不能硬顶。所谓不顶,关键是在接触点上要分阴阳,也就是不能“双重”,而要做到“双沉”。
“双沉”是练习到一定程度,功夫上身了,才能做到。“双重”,则是凝滞,是顶的一个原因。总之,太极拳练习的是轻灵圆活、轻沉兼备,最后要达到松与沉混一,沉与轻混一,拿与放混一。当然,在练习时,先要松沉,能沉下去,沉到脚下,然后借地面支撑力将劲力反上来,也就是“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是太极拳的松沉功夫,也是初级功夫。进一步的功夫是求轻灵,太极拳的虚灵顶劲很重要,拳论有“满身轻利顶头悬,气追身躯不稍滞”的要求。也就是太极拳练习到后来,脚下不是沉重的,而是轻灵的。郝为真说:打大极拳要像在水中浮着打,要像在水面上打拳。这些都讲的是练拳要求轻灵的意思,要有仿佛能把自身提起来的意思。这时,太极拳的练习就已经超越了前一阶段松沉,落地生根的阶段。到了轻灵阶段就是懂劲了;再往后就是神明阶段了,这时就能够从心所欲。当然,练习大极拳能够达到轻灵圆活阶段,就已经很不错了;练到神明阶段的,就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