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论太极拳如何做到立身中正

论太极拳如何做到立身中正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论太极拳如何做到立身中正

  立身中正、支撑八面是太极拳学对身体要求的标准,含要求和功法双重含义。立身中正因是入法练习方法而容易做到,而支撑八面是功夫境地不易成就。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论太极拳立身中正。供您阅读!

  论太极拳立身中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就立身中正来说,立身能够不偏不倚,自然中正。立身中正有益于放松,所以求的是身体垂直一线。不论是外力抑或已身原有的力,都易于做到丝毫不差。能够一丝不差,定已在其中,因知松到虚无处,就是定力,才能有支撑八面之效,可知支撑八面不是用力或是用意,实在是真松后的表现,是自然得到的感觉。

  中正的关键在于神意在头顶上虚虚领起,使脚下虚触地面,身肢自然垂直,能圆转无碍可随人进退而进退。立身中正是支撑八面的根本,支撑八面是立身中正的显现,即为中正!所以只须在立身中正上下手,正确行功日久,即可获中定之功!

  练习太极拳,立身中正的要求是时刻存在的。但指导你的老师和能指出错误的同学不会时刻在身边。怎样在没有老师及同伴纠正的情况下,自我验证和掌握、在行功走架中每一举动都得刻刻需要留心做到的立身中正呢?有一个极为简单、极易于掌握、而且极有成效的方法:每一动结束后,都把双手及手臂垂落下去,而除此之外,身体的任何部位均不能有分毫移动,切记!这时习拳者可以很容易的察觉并检验出自己立身是否中正、即是否有前俯后仰左歪右斜的现象。如果觉得呼吸不畅,则属有前俯状态,可注意虚领顶意、以便舒直身形;如觉呼吸畅顺,腰胯以上象曰常消闲无事一样轻松随便时、即说明立身已中正;再把双手如前摆放好——自然仍不能牵动身形,再做下一动,而下一动仍如此垂手检验,以为成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果双手垂落后觉有挺胸凹腰感,属有后仰现象、则气息必泄于胸。此时只须长呼一口气,自然会使气息下降,身形返正。总之,每一举动不管是过度还是定势(其实太极拳除了起式和收式都是过渡动作)都要使自己肩以下、胯以上的身体感觉和平常自然站立时没有异样即为正确。此法简单实用,双手垂落后,身体微有不适都能察觉到。以之验证自身,真正简单易行,收效在顷刻间。

  立身中正是原则性很强的要求,而支撑八面是在这个要求上久练产生的功夫。简单的说支撑八面就是不怕外力从自己周身任何地方侵犯,理论上是在做到立身中正的基础上、周身内外已能阴阳互抱而成浑元一体(周身一家)。外力触及我任何部位,则彼处空松柔顺,自然会产生阴阳变化而形成动分虚实,随他来力而圆转,此谓之“人刚我柔”,我不必阻挡,他却自然无法进入我圈内,即无法对我造成威胁一此亦拳诀中“出圏容易进圈难”之意。换言之:能否支撑八面即是验证是否做到了立身中正的准则。

  上述自我检验之法只是初学者的帮手,只不过让学者初识:任何妙法、皆离不开自然而已。要进一步做到能支撑八面,则需依太极内功练法,逐一修炼自身各部如头、肩、肘、手、胯、腰、膝、足等等。关于各部位的练功法理和要求。书中讲解已极为细致,令人无从添加任何东西。只能把自己在依法行功时的体会认识诉诸笔墨,以期对学者有所参考或能帮助读懂大道正理而已!

  在实践中认为:头、足、腰三处更是关键中的要点。

  头部是高级中枢神经指挥系统(大脑)所在。人的一切行动,都有大脑指挥主幸;凡进、退、顾、盼、定均须听从命令。诸如耳目观听、往来呼吸亦由大脑做主。在行功走架时,头部务要保持正直。顶上似有一丝相系而虚悬空中,自然神清气爽自有轻灵圆活之趣——拳经中所谓“顶头悬”即此意。关于头顶,拳经中要求要“虚灵顶劲”,这已为众所周知。虚灵顶劲的含义是虚虚的往上引领头顶上的意思,使身体拔长,双脚反虚着地面——当然这都是意思,脚下离虚而双轻,身体自然转动圆活,头部才能真正起到纲领的作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目宜平视、神宜内敛、口齿微闭则颈部松驰,即所说:头正颈直。头正颈自直、颈直自然顺,头顶始不容易产生偏倚的感觉,所以杨澄甫先师提到“顶劲非用力上顶。要空虚、要头容正直!”再进—步“虚灵神顶”,使初学者更容易掌握头部的相关要求。“顶上要虚虚灵灵、轻轻松松,顶的虚灵状态是将精神放在顶上……”而阴阳顶学说,更是太极拳修炼领域里划时代的贡献之一!顶分阴阳,为前贤言所未及,却符合自然规律。“顶泄周身僵”,为什么顶会泄呢?顶上无阴阳,自然不会有阴阳变转,气血自然会泄于顶上,气泄血瘀、周身不僵而何为?

  太极拳法理中的腰部可扩大到肩以下膝以上,要求此躯干部位空虚如灯笼,这种要求是符合古典拳经中“无形无象。全体透空”的境界描绘的。但其它部位还好说,但要“空腰”,很多拳家还接受不了。因为拳经拳论中有关腰的重要性指示最多,大致诸如:“其根在脚、转于膝、主宰于腰”、“腰如车轴”、“腰为轴”、“活似车轮”等等,因为“命意源头在腰隙”所以要“刻刻留心在腰间”(方能使)“腹内松净气腾然”,尤其是一首歌诀更深度的点明腰之重要性: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工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此重要的腰在自然太极拳中竟以“不要不想”冠之,难怪人所难解!顺便说一下胯。生理解剖让我们清楚了人体躯干是由骨盆承托,骨盆端正则身体自然端正。骨盆的端正则取决于两胯是否放平,而往往腿部的运动又影响倒两胯的平衡。以此类推,则腿部产生不平衡运动的原因,必然是脚下不稳所致,是故杨禹廷先师说“脚要平松落地,不要踩地……”为什么不要踩地呢?踩地出力。必产生反作用力顺腿上行,足以影响身体的平衡支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综上所述,可以明白立身中正的根基还在于脚,所以总结玄要,指出太极拳内修必自脚下始!双脚虚实分明,虚脚虚净、实脚实足。即为“立柱式单腿重心”即做到了立身中正。也彻底解决了双重的问题。说到双重,拳论中说“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究其因乃)双重之病未悟尔……”世人皆以为双重指的是双手一起用力,其实这固然也属双重的范围,但最重要的却是指的脚下虚实不清。太极求的是一圆运动,而圆只可有一个圆心,如果同时有两个圆心,还怎样运动?关于这一点,杨澄甫先师有一段精辟论述:太极拳术以分清虚实为第一要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是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上边说的,虽然都是躯体形式的摆放,也有心意神识在内里主导,但并非最高境界。以观察先贤及个人体会中正功夫,随在自然皆是,毫无动转迹象,亦无造作之正直,足见上乘功夫实是存乎一心,心平气和则身中正不偏。练习太极拳,首先别忘了:自己是来享受的,享受合理的运动带给身心的舒适。如果在练的过程中得不到享受的美感,必然是错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错误会有很多,最大的莫过于立身之不够中正。因此可以说:练习太极拳就是要获得立身的中正。不偏不倚,不偏向任何一方,不倚靠任何一处。能够立身中正是不偏不倚思想的体现;做到了不偏不倚,自然就是立身中正!思想上说,立身中正是纲领,是因;有了立身中正的思想要求,才会有不偏不倚的功法指南,此为果。从行功法理上说,不偏不倚是行功方法,为因;做到了不偏不倚,结果显现为立身中正。两者互为因果,因思而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立身中正了,气血自然贯通上下。此理可比诵经的人,虽然终日偃坐,却也可得身心舒畅之功。这是因为:凡经中文字但能发音正确,皆会产生不同波动,从而产生疏通气血的功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于如何做到立身中正,拳经有极为明确的指示:“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迟重当作坚涩讲,即不轻便不灵活。精神领起就是顶头悬了,也可以理解为:精神领起的作法导致了顶头悬的功用。歌诀说明“立身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立身中正是因为神贯于顶,满身轻利是因为顶头悬。

  由此可知:立身中正的关键在于领起精神。

  神贯顶者:精神留意于头顶之上。顶头悬者:神意虚悬于空。

  上边领得起,下边自然随;上边摆得正,下边即竖得直。这是理论上的明了。

  行为上的理解也是靠思维:求得身体三线的存在,及处于一个立面上的垂直,即可达到上身中正(身体三线参考《人身三线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施为时以感觉完成:想象自己是这三条线,分虚实时呈一条线。也就是说,自身只是这线,再无他物!思想上把这线放置正直,定势时如此,运动状态中仍然如此;在行功中要求的顶劲永远不失,其实就是要练习者永远保持这个体线的垂直,等于是保持立身中正。因为精神领起来了,上下才是一个整体,才能做到上动下自随一切要注意是自随!下边自己随之,不须人为的主动相从!自随者,毫无意识;主动者,有意随从。头部为纲,身肢是目,纲举则目张,即此意也。

  身体如线,是收敛,容易致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初学者求如线,或粗或细,是实有;继而炼之成虚,终而若有若无,需时自在,不需时顿空,所谓忽隐忽现,运用在一心,而示人以无知无为,故能使“人不知我”,而“我独知人”!

  太极的拳术派别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由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名奏庭,1600-1680所创。

  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劲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匪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 重用。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华,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创建陈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杨露禅(名福魁,1799~1872)所创。

  杨露禅,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长兴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七代传人。杨露禅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贵族,他们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太极拳老架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如跳跃、跌叉、震脚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缩小动作,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

  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被推崇为“杨式太极拳”。需在此注意的是,杨氏太极拳分为养生架子与技击架子,因此在习练时应当注意。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

  武式太极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所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武禹襄,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同乡杨露禅自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学艺返乡,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得以知其概要。约1850年,武禹襄从其学赵堡太极拳。1852年,武禹襄亲赴河南,在赵堡镇从陈清平学习赵堡太极拳小架四十天,尽得其精妙,并获赠《太极拳谱》,读后大悟。返里后,在钻研赵堡太极拳架的基础上,结合《太极拳谱》之精华,通过自身练拳体会,融汇贯通。经数年研发,他创编出一套“圈小劲捷、紧凑灵巧、势简技繁、术法分明、古朴典雅、端庄洒脱”的新型拳术,后人称为“武式太极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由全佑(字公甫,1834~1902)所创。

  全佑,杨式太极拳名家杨班侯弟子,习练太极拳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他根据自己的练拳感悟,在杨式小架太极拳的基础上有所修订。全佑之子鉴泉(1870~1942年),又名爱绅,从汉姓吴,自幼秉家学。民国元年(1912年),吴鉴泉在北京体育研究社教授太极拳,他对家传的太极拳加以充实和修改,去掉重复和跳跃动作,修改定型,自成一家,形成了一个松静自然、架式紧凑、缓慢连绵、不纵不跳、长于柔化、独具风格的新型拳术,人称“吴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杨班侯—全佑—吴鉴泉

  孙式太极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孙式太极拳由河北省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人孙禄堂(名福全,1860~1933)所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孙禄堂,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1912年,孙禄堂在北京遇武式太极拳名家郝为真。郝为真将自己所习太极拳心得传于孙禄堂。1918年,孙禄堂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家合冶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创编了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柔缓圆活,转换轻盈,运动方向变化多样,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的太极拳新套路,自成一家,人称“孙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孙禄堂

  和式太极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和式太极拳由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所创。

  和兆元,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和兆元在原传拳架的基础上,修改架式中的手法、身法、步法与姿势,大大增加技击实用内容,并使架式更顺其自然,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创编了一套集拳架、推手、散手为一体,三者互为检验印证,寓技击、修身、养身于一道,既保持赵堡镇原传太极拳传统又独具特色的新型太极拳理拳法“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和兆元。

  太极的现代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曾号召全国人民打太极拳。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给太极拳的全面发展营造了巨大的空间,太极拳进入推广普及期,邓小平曾亲笔题词“太极拳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温县陈家沟,习练太极拳之风甚盛,妇孺老幼皆练,当地流传的谚语说“喝了陈沟水,都会跷跷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这都形象地反映出当地习练太极拳的情形。这种风气世代沿袭,经久不衰,使得陈家沟历代名家辈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温县现有武术馆校30余家,其中文武学校有4家,习武场所近30家,家庭武馆20余家,学员2000余人,流动学拳人数达8000余人。300余名太极拳师在海内外开办太极武术馆及连锁加盟店300余家。

  不仅国内演练太极拳之风盛行,太极拳大师们还走出国门,将太极拳这一国之瑰宝传播海外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太极拳传播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最受人们喜爱的武术运动和健身活动项目,全世界的太极拳习练者高达三亿之众。

  温县高标准编制完成了《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陈家沟太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等,拓宽改造了陈家沟景区主要道路,建成了太极拳祖祠、太极拳祖林、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初步拉开了景区建设框架,积极开展了陈家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

  2009年9月,温县与唐山聚鑫公司签署了总投资11.5亿元、占地3300多亩的“太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建设协议。该项目主要包括中华太极拳国际交流中心、太极学院、北京阜外医院河南分院、太极养生基地和五星级酒店等子项目。2010年,该项目被省政府列入“重点项目”和“双千工程”。

  河南省文化投资集团投资10亿元的陈家沟太极文化生态园,是一个以太极文化为向导的养生生态园。项目包括陈家沟古村复建,太极养生小镇打造,太极文化及太极拳文化的深度发掘,以及观光生态农业、体验式旅游示范基地的拓展。建成后,将成为集写生、写作、旅游、养生、影视拍摄、文物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原特色风情古村。

  太极拳成为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成为促进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太极拳的创编,也是继“四大发明”之后汉民族伟大创造力的又一次展示。继承和保护太极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看了“论太极拳立身中正”文章的人还看了:

1.论太极拳理论的基础

2.论太极拳之定

3.论太极拳之调形

4.太极拳“三竖四平”求中正

56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