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论太极拳的形质与神意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太极拳意与形的关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意,是大脑思维,是意念;形,是人的肢体和太极拳动作。这两方面结合形成了太极拳套路。太极拳练到高级阶段,就是一个“重意不重形”的过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论太极拳的形质与神意。

  论太极拳的形质与神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历代明师的拳法理论可知,先师们创造的太极拳是“以形取意,以意象形”。例如陈氏拳的“懒扎衣”一势,在拳的含义上就是形容从前人穿长袍,在遇敌时把衣襟撩起塞在腰带上,表示从容不迫迎敌。再如“六封四闭”一势的含义是上、下、左、右、前、后都封住门为六封;四闭,即闭住东、西、南、北四方,使敌无隙可乘之意。这些拳势既形象又内含技击之意,并通过眼法的运动,体现拳法的神韵。“形随意转,意自形生”。形神合一,内外合一,乃是太极拳之精髓。故明师们曰:“太极拳以外练形体,内练意气神而为道,为养生、技击、艺术观赏之术也。”

  拳法如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人体形质,一为意气神。从人的一面来说,人若失去意气神,便无生命运动的活力;即使是一个有生命活力的人,由于形体上的完整和残缺、意气神的强盛与衰弱的区别,也不一定就是身心健康完美的人,必须是形体完整、意气神充足者,方能称之为身心健康完美之人。拳法层次的高与低、至善与否,与人的道理是一样的,亦必须是规范的拳架外形、劲力素质与意气神兼具方称上佳。所以明师论拳,说“拳必有神、精、意、气、劲,五者阙一,不为成拳也”。

  考察拳学,综合而言,不出乎形质与内在神韵两大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何谓拳法的形质呢?形是手眼身步法、步型组合成的拳势在运动中体现出的特有动态规律。质是拳法攻防动作中体现出的踢、打、摔、拿的技术内容、具体规范和要求,是手眼身步法、步型等形态变化的集中体现。


论太极拳的形质与神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质便有形,形是质的表相,质是形的内核,故形与质一体,统称为形质。自然界的物象、形状千变万化,看似各不相同,而实际有其分类及总的规律可以考求。拳法的形质也是如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拳法与自然的形态虽然千变万化,然而归纳起来,不外乎如下特征:方、圆、直、曲、精、细、长、短等。拳法的外形就是源自以上自然形状几大特征组合变化而成各招各势,只是有的拳势简单、有的拳势复杂;简单的一二势组合,复杂的四五势或七八势互成。

  拳法的形质如同大地的形质,形易见而质难辨。只要训练得法,掌握拳法之形不难,难的是掌握形中之质,即拳法攻防动作中所体现出的踢、打、摔、拿的技术内容、具体规范和要求。

  怎样才能使手眼身步法、步型及各种不同劲法达到变化巧妙呢?

  一、练好四功,兼学拳架。

  哪四功呢?即腿功、腰功、臂功、桩功。这四功是练习技击技术内容,达到具体规范和要求的必然基础。拳家们常说“打拳不遛腿,到老冒失鬼;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未习打,先练桩”,“桩要站、鼎要拿,劲力稳固托泰山”(鼎功就是臂功)。基本功是初学拳法者的入门之艺。太极拳是内外合一的运动,它不仅需要人体各个关节、各大肌群、肌腱、韧带具有灵活性、柔韧性和劲力,还需要内脏器官的协调配合。基本功练习不仅能使初学者较快地提高这些身体素质,而且为以后较好地掌握拳法动作、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打下坚实的专项基础。

  二、明路线、守规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太极拳法变化多,复杂的动作更是极富变化。故学拳时,一定要将拳势路线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对拳架的高低和到位与否暂时可不必在意。当弄清楚和记住拳势的来往路线后,就要进一步追求拳势的工整、准确,这叫守规矩,合规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讲攻防,重含义。

  太极拳主要以攻防动作为素材,以技击术为基本内容。初学时将复杂的攻防动作先分解再完整练习,是太极拳的特色练习方法。练习中均要求“轻柔练习、注重技击意识”,重点突出攻防含义和培养攻防意识。而快打重击,既不符合太极拳的行云流水的风格,又极易破坏技术成型效果,难以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这类练法,有教学经验的拳家视为不妥。

  四、重技法,重形神。

  学会拳架,懂得每一拳势的攻防含义,并不意味着能自然地将拳法的“手眼身步法,精神气力功”协调完整起来。学拳者在独立演练拳法时要表现出这种“协调完整”,需要多观察老师或功夫好过自己的拳友,要多向他们请教,在练习的不同阶段有侧重地兼顾练习,逐渐进人技法熟练、形神兼备的境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重视运劲之法。

  技击技术内容,要达到具体的规范和要求,劲法运用是关键。在怎样科学运劲这个问题上,当代太极明师马虹为我们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运劲之要,在于阴阳互为其根。太极拳原理,是以太极阴阳学说为依据的,所以运劲的要旨,就在于把各种功力的阴阳关系处理好。不论练习拳架,还是练习推手,不论是一个动作的运行过程,还是定势之时,都要使阴阳两种劲搭配好。使阴阳两个劲互为其根。例如掩手肱锤右拳向前发劲时,左肘必须向左后发寸劲;六封四闭,双小臂向右前上发挤劲时,左臀必须向左后下沉;白蛇吐信,向前穿右掌时,左掌必须向左胯后下沉按,同时右掌上穿与右脚顿步又是一组上下对称劲;击地锤,右拳下击,左拳必上提、顶劲必上领,形成上下对称;白鹤亮翅双臂开时,双手虎口要合,形成开合相寓。如此一系列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轻沉兼备、左右平衡、虚实互换等等,我在拙作《阴阳相济论》一文中已讲得比较详细。这里我着重补充一下蓄发互根的问题。有些人打拳没有节奏,或为快而快,为慢而慢,不明其蓄发关系。

  陈氏太极拳,不同于其它拳种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快慢相间。而快慢的关系,又主要是蓄劲与发劲的关系。一般蓄劲较慢,而发劲较快。如野马分鬃,左手在左膝里侧合时要慢(蓄),而双手展开时(发)较快;青龙出水动作四,双臂相合时慢(蓄),右拳右小臂发劲时较快;十字手,双臂绞合时(拿)较慢,而向右发肩靠和擒拿时较快;撇身锤,双臂边引边合(蓄)时轻灵较慢,而发放左拳左臂时快(爆发力)。如此打拳,一蓄一发,一吸一呼,一合一开,两者互为其根,可以既有节奏感,又不累,真正做到‘汗流而不气喘’,也正是运劲妙诀之一。”

  何谓拳的神?拳的神是以拳架外形为依托所表现出的神态。神虽听不见、摸不着,然而拳势一动则无处不显。

  拳论曰“有神在目”,是说人在练习拳法时所表现出的神态,主要是通过两只眼睛来传达的。此外,从人的皮肤、面色、光泽和劲力、体态等方面,同样能看出一个人的神是否旺盛。凡精气旺盛的人,神气也表现得饱满十足,眼神有光,皮肤润泽,劲力充沛;凡是精气衰退的人,也就目无神光,皮肤枯燥,面无光泽。所以说精气是决定一个学拳者神气盛衰的物质基础。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形与神俱”,都是人生命存亡的重要征象。用于拳法,则是神与形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拳法的生命力旺盛在于学拳人有饱满的神气,若学拳者的精弱、气短、神衰,其拳法的生命力也必然随之而衰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再谈意,意是隐于人的大脑思维系统中的意念、意识,深藏于灵魂之中,是任何人难以捉摸和发现的,故而称为内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内意虽出于无形,然而拳法中有形之动,则出于无形之意,正如拳论所曰:“人之运动,以意为始,以形为终。”学拳者的意念、意识,是决定学拳者的拳势运动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若是“意拳不明,而形意也无由而成”,证明内意必须是反映和表现在形体上,方能成其为行动,或出拳迈腿,或转身进步,才能构成外形与内意相合的拳法运动。一句话,意指挥形,形表现意,无意难以成形为动,无形无动则内意就无所依托。故,内意是由心动而始,由行动而终。

  “神意”在拳法中,主要指眼神及由眼神表达出的技击意识、和与之相配合的动势灵感、攻防法度、内在气质等。从表演角度讲,能体现出太极拳艺术动作感人的魅力;从技击角度论,能体现出太极拳武术的本质。

  已知拳法的形质与神意,怎样来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具体来讲,要达到以神意为主导,首先要注意眼神在拳法中的变化,在练拳时,眼神要追随技法攻防中的假设敌,即眼视敌人为主和主攻的主动手及方向并做相应的配合,如“十大关系”中所要求的“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等等,使手眼身步法、精神气功力等内、外因素达到高度的统一,使整个动态过程体现出一种神气贯注、气势饱满、内外合一的效果。动作密切配合神态的表达方法,完全是依靠人的一双眼在“看、瞧、观、瞟、瞄、见”等多种眼神变化中实现的。这些方法使之“神意集聚于目”,运用自然,方能使人感到神气袭人,动势清晰、顺达、充实、神机莫测,亦如我们常说的“动有传神之妙,眼有通达之灵”的技击神韵。许多初学拳者注意力往往放在拳的程序变化上,不明眼法的配合,或配合不协调,固然也就很难显示拳势的神气与活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拳谚中有“眼无神,拳无魂”,“拳法之神、眼为先”等比喻,简明扼要地点明了对于眼神的作用和要求。例如陈氏太极拳中“运手”的眼神,以“看”为主,动作如游龙戏水,取势轻灵,身臂沉荡,突出其内在神气;“抱头推山”的眼神,以“见”为主,动作配合腰实臂沉,势出猛悍,攻法坚刚,突出其硬逼快攻的技术风格;“掩手肱锤”的眼神,以“瞧”为主,动作迅猛爆烈,松活弹抖,柔起刚落,突出其搏击凶悍、转换灵活的特点;“白蛇吐信”的眼神,以“看、瞟”为主,动作柔巧沉静,曲折盘转,轻灵迅疾,突出其突变刁钻,瞬息即变的拳法风格;“白鹤亮翅”的眼神,以“观、瞧”为主,动作轻灵,稳重轻柔,突出其聚精凝神,以柔化刚,暗含杀机的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体现“神意与形质”另一特点的,是在拳法攻防技法,以及对于身法高度运用的过程中,立意做到“形”似。相对而言,陈氏拳攻防意识较为明显,运用范围比较全面,头、肩、肘、手、胯、膝、足等均可用于击敌。但是在练习过程中,无论进行上述任何部位的攻防动作,首先要做到方法正确,意识逼真,险象峻生,气势雄浑。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方法正确,如技法错误,即令神意气质再好,外在形质再端庄,也会失去太极拳武术的技击本质,说得具体点,也只能仅仅描摹出拳法外在形质的皮毛而已,很难达到拳法的意境。因此,在拳法实际演练过程中的动、静、起、落、站、立、转、折、轻、重、缓、疾等动势变化,必须与拳法的具体内容相结合,根据不同的神态、形态而组成的结构风格,集中体现出不同动作语汇和特有实战形式的美感。

  无疑,体现身法(以腰、胯、肩、背为身体主要部位)的高度运用,也是组成“形似”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上述部位在起到中心枢纽作用时,集中体现了拳法的闪、伸、展、探、翻、屈、顿、拧、起、伸、胸开背合、背开胸合、松活弹抖等多种形体变化,使有形的拳势和无形的神意意境往往熔铸于其中。因此在平时拳法练习过程中,要多细心检查自己,多观察老师和拳友的动作,多体悟上述部位的运用方法,密切结合技击实践,并有意识地借鉴人体动态美的原则,努力使其身法做到动而有法,活而有致,舒展稳重,吞吐自如,随势而动,随形而变,上下协调,劲力顺达,刚柔适度。

  在劲道方面,还要有意识地做到关节、肌肉在不失去劲的前提下放松,使技法灵变自然。例如:身体“中节”跟随得柔和敏捷,协调有劲,方能使“根节”的劲力得到有效的传递配合和充分利用,进而在“梢节”起的拳、肘、膝、足、头的攻防中,使劲力得到有效的发挥,从匀变速的拳法练习中,完美地完成复杂多变的拳法技法,使手、眼、身步法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能规范和谐地置于恰当的方位,使技法在动态美的基础上更接近于搏斗实战,更利于攻防动势、法度严谨,体现出动、静美的神采。因此,把握好静止动作中“型”的内在气质,处理好运动中“法”的技术原则,是决定陈氏太极拳“神意与形质”气韵的重要因素。

看了“论太极拳的形质与神意”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形与意的关系

2.自然是太极拳的根本

3.试论太极拳的发力

4.论太极拳之调形

5.论太极功夫

6.太极拳的“炼意”

7.太极拳的特点之阴阳论

8.论太极拳的生理保健作用

9.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0.太极拳中的美感

57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