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拳的起承转合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太极拳的起承转合讲究四逢:逢转必沉,逢沉必领,逢起必落,逢定必松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起承转合。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起承转合

  第一 逢转必沉

  向左转沉左胯,向右转沉右胯,边沉边转边外撑,要贯穿始终。

  第二 逢沉必领

  只要是沉,必有上下的对拉拔长,上下有了,前后开,前后有了左右找,自己的身体始终是个圆球,走的也是由内而外的撑劲。所以有沉,就有领,领起来再找前后和左右。没有领,找到左右也没用。

  第三,逢起必落

  两腿在虚实转换中,一条腿起,另一条腿必落,不是脚的起落,而是胯的感觉。就是要端平两胯。比如云手,一条腿起的时候,领一条腿的胯根要下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身高没有起伏,身高不起伏,胯才能守住,不然起落之间容易漂浮。逢起必落就是在起落之间找平衡和稳定。

  第四,逢定必松沉

  指在所有的定势快到位的时候,要向下松沉,最明显的就是肩胯。肩一松,尾闾一收,就感觉有东西把丹田充实满了。身体重量松沉下去要到两脚脚跟,不要到脚掌,任何动作都是如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个规律,贯穿在每个动作里面,这就是起、承、转、合的练法。

  太极拳的起承转合

  起须五心相应,承应中节相随,转必松沉流连,合则根追能留。 行拳走架,摸手喂劲,每一式势起,两手心、足心及头顶心(五心,全身梢节之至阴者也,阴极,则阳生。)须有呼应,劲路便有根底。构园作画强调“山无脚,水有源”也理同。山有脚则生硬,情趣全无;水无源则厉竭,灵机顿失。呼应忌生硬、忌断续、忌凸凹,一呼一应宜犹蜻蜓点水,一沾而起。

  所谓“肥不臃肿”者也; 拳势既起,一阳自海底生发,须有肘、背、膝三中节相随,劲路得以贯之。内中存一“提”一“拔”一“牵引”。如运笔泼墨,细微小节处,须凝神静气,不敢草率。行拳能举轻若重,摸手则举重若轻。所谓“瘦无纤弱”者也; 一呼应一牵引,倘以对手的半个阴阳圈相合,即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太极阴阳图。而在行拳走架时,还只是半个“8”字。此时为己身阴阳生息之机,当刻刻留意。稍有不慎,或过或不及。阴极而阳生,阳极而阴滋。

  两脚的虚实、两手的走化全系于此机的把握。书法至此,常用“按”、“颤”法,笔锋铺开,或“按”或“颤”,复以中锋行笔,方能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拳势至此,须松开两肩、两胯里根,自然沉着,拳势也流连无涩。所谓“其流自畅,其势则疾”者也; 拳势自梢节而起,中节相随,至转沉引化,“合”成破竹之势。转合之间,内含一迎一送。“迎来送往”须与对手节拍相合,方不失人情世故;又不能庸落世俗客套,方显待客之道。所谓“牵动四两拨千斤”者,关键在于要恰如其分的牵动对手的四两劲。不足“四两”,则待客不周,难以牵动对手;过于盛情,对手长驱直入,反客为主,也难以承当东道之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也。拳势至此,根节自然成“追敌”之势,剩勇则留,莫作穷寇之追。对待穷寇,兵书有“黄金铺道”,讲的就是送客之理。书法至此,则有“顿”“挫”用笔,藏锋逆收,所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者也。 拳势有“起承转合”,拙中藏巧,巧中又寓拙,便无赳赳武夫气,书卷味飘然逸出。

  二水案:“逢转必沉”,阐述了拳势在“起承转合”过程中,“转”的要义。曹树伟师对此多有发微处。武式说拳喜谈“起承转合”,开借艺说拳之先河,然其义仅概指招式的完整性。后至郝为桢,演变为“起承开合”,始涉劲路态势递变。二水不揣浅陋,旨在说明拳势的“起承转合”以及四个阶段中各不相同的要求。

看了“太极拳的起承转合”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的呼吸与开合

2.太极拳的健身原理

3.太极拳如何练意念

4.太极拳练气怎样练

5.太极拳呼吸吐纳法

79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