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习孙式太极的三体式站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如何练习孙式太极的三体式站桩
孙式太极拳的姿势、动作,都有一定的要领,并各有其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练习孙式太极的三体式。欢迎阅读!
如何练习孙式太极的三体式一、正前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了标准的站立就要提及练拳时两眼注视的方向和出拳打击的方向,也就是正前方。
正前方是这样定义的:通过自己的鼻尖假想一个伸向正前方的垂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个假想的垂面与地面会有一条相交的直线,这条直线肯定与你标准站立姿式下前脚踩着的直线是平行的,而且距离很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但究竟相距多远还是重合在一起,我没有计算或证明,总之相差不多,大约是一寸左右。
通过鼻尖指向正前方的这个垂面就是你练拳的正前方。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两手都要沿着这个面向前打击。
手的高低可以改变,不管出手是与心口同高、与眉同高、还是与脐同高,但手向前打击都应当在这个假想的垂面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人说自己时都是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尖,你的假想敌就在你的对面,打击方向指向鼻尖的正前方肯定没错。
如何练习孙式太极的三体式二、下蹲高度
在熟练掌握了三体式预备式站立的基础上,在一面墙壁前,背对墙壁按照左式三体式预备式的规矩与要求站好。所谓背对墙壁是以头的朝向为依据,因此你的身体和墙有45°角。
逐渐向后退与墙接近,由于你的身体曲线,首先和墙接触的是你的右肩和右臀。
这时你的右脚与墙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正是你的臀部凸起的高度。每个人右脚与墙的距离是不同的,是由自己的臀凸起程度而定
两腿同样用力逐渐弯曲,使身体向下蹲,两膝弯曲的方向要与脚尖的方向一致;这一点要特别强调,要形成习惯,今后练拳中无论练什么拳都要坚持这个规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是因为膝的弯曲方向与脚尖一致符合膝关节运动生理学,对膝关节有保护作用,使其不易受损。
两腿继续逐渐弯曲,两腿同样用力,绝不可以把身体重心移向某一条腿,这一点是我一再强调的。
这时你的右肩和右臀一直贴着墙,身体垂直向下降落,下蹲到你的极限,即不可能再向下蹲了。
这时你膝关节的弯曲受到踝关节的限制,因为踝关节限制你脚面与小腿的角度,你不可能把脚面贴到小腿上。
要记住这个高度,这就是你练拳时标准的高度,练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都是这个高度。这个高度是以右肩和右臀一直贴着墙的前提下,下蹲产生的。
如果你体质较差可以蹲的高一些,但心里一定要清楚自己做的不到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些人为了狠下功夫,蹲的比这个高度还低,那肯定是做错了,一定偏离了标准,他的右肩肯定离开了墙,绝对是错误的下蹲动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要先以墙为测量方法,把动作做标准,并且要记住这个高度和姿势。要熟练到一蹲就能达到标准姿势后,再离开墙去练。
孙式太极拳三体式之临界态
孙式三体式要站临界态,于是又把临界态拿出来谈了不少,似乎临界态一下子又热火起来,其实不然,孙氏内家拳有八大要领:单重,一轴到底,鸡腿力,鞭杆劲,弹拱结构,柔性节点,滚拔式运动,临界态训练。临界态放在最后,总领全局,前七项如果不用临界态训练,就好像弓是好弓,箭也是好箭,但就是没把力量拉满。
临界态到底是个什么?
最简单、形象的理解就是物理上的形变,从弹性到脆性的变化,比如拉皮筋,皮筋拉的越长,用的力就要越大,同时反弹力也就越大,所有物体都有个弹性限度,在限度内是弹性形变,超过限度皮筋就要断,就是脆性形变,在要断还没断时的状态就是临界态。小到拉弹簧,折木棍,吹气球,大到地壳的岩石层,都有破裂的临界点。
对人来说,临界态要复杂得多,物理、生理、心理三方面都牵涉到,而对临界态的感觉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孙过庭的<书谱>中有两句话:"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站在悬崖和高楼边,挂在峭壁和枯枝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一失足成千古恨,努力保持平衡使自己不掉下去,这就是临界态,真掉下去就不是了。小时候淘气,男孩子比赛爬院子里的大烟囱,六七十米高,谁上去说不怕都是假的,不但高,而且烟囱还真实地在随风晃动(不是错觉),全身紧张,手脚出汗,大气也不敢出,连毛孔都紧闭着,生怕一松懈就掉下去。那种状态真是临界态,生死之界。
起跑(游泳的起跳)也是临界态,平衡就在前手(或脚)的那条线上,再过去一点就保持不住,所以抢跑的事经常有,可是你为了保险,不在这临界态上,离的远了,再起跑肯定比别人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走路很平常,其实也离临界态不远,绊一下,滑一下,路上有个坑,楼梯没看准,都可能摔倒,这说明我们走路时距离临界态(过了临界点就是失衡)就是一步之遥。如果要求你把腿弯下,慢慢走,一脚站稳了再迈另一脚,大部分人立刻就会觉得摇摇晃晃,维持平衡原来这么难,甚至有人还觉得头晕噁心。再如果要求照八卦拳的走法,围着圆圈转,那难度立马又会翻倍。我们平时走路之所以没觉得平衡有困难,是因为两脚交替迈出把平衡支撑在两脚之间,前面的小失衡可以由后面的脚补回来,所有的摔跤都是后面的脚没到位而重心已经出去了。
骑自行车也是临界态,正常行驶靠惯性维持平衡,一旦停下,除少数训练有素者其余都得掉下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拳经上"一羽不能加,蚊虫不能落",俗话说"一根稻草压死骆驼",描写美人"增之一分太长,减之一分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都是临界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临界态好在哪?就是开发你的潜能。平常用不着或用不多的能力在临界态下被激发出来,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常态的能力,这时再向新的临界态前进。"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说的就是飞将军李广在醉酒大惊之下发出神力,一箭射入石头,以后无论如何努力都再也射不进去了。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项羽巨鹿之战的破釜沉舟,韩信井陉之战的背水一战,都使用了这个方法,从精神上挤压到临界态去,从而激发出超常的战斗意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烧开水时可以清楚观察到从液态水>临界点>烧开成气态的过程,凉水时没有声音,随着越来越接近100度(一个标准大气压),声音由小到大,越来越响,到开的时候声音一下子没了,静下来,水滚开。在吸收、聚集能量时响声非常大,到达临界点能量释放,反而没声音。所以这个临界点是能量转换的开关,把自己内部聚集的能量一下子释放出去做功,有聚有放,越临近临界点,聚能越多,放能越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人说,临界态好是好,可不容易找,离远了不行,离近了身心都紧张,站桩站不了几秒,打拳也走样,总之找不着感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们提倡临界态不是对初学者,是对有一定训练基础的人,在入门阶段不要求,就象放松一样,刚学拳手脚还不知道怎么动呢就让他放松是完全不可能的。有了一定基础,大框架正确了,对单重,一轴到底,坐满后脚跟等都建立了正确概念以后,再要求向临界态靠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打孙式拳要求"坐满在后脚跟",这一条就基本上把你推到了临界态上,坐满和坐不满的感觉大不一样,平衡难度能够差上几倍。从无极式开始就要求把重心收拢在后脚跟上,这时其实已经在体会临界态的感觉了,只是没有特别强调。
除了自己着意去体会临界态外,别人还可以给些帮助。我教太极拳时,一般在拳趟过半时就教以单推手,主要为了体会如何松后胯和坐满后脚跟,因为平时个人练难得把自己逼到临界点上,而有了外界压力感觉很容易找到。在教三体式时,要给他的前手加力,六个方向的力都要有,不能只有前后的,边加力边检查其架形,看各个部位是否正确,尤其是关键部位如后胯、膝盖等,给力时要逐渐加大,不要用猛力,加到接近临界态(感觉到他快站不住了)时停住,多维持一会儿,让他身体产生记忆,巩固记忆,这样做久了就可以建立起临界态的概念。
所以,练孙式太极拳如果要按照临界态要求是很吃力的,很累,决不是一般人概念里优哉游哉、缓慢轻柔的感觉,舒舒服服、轻轻松松就想既强身健体又增长功夫是不可能的,当然,如果降低标准,只为锻炼身体,完全可以不考虑临界态的问题。
有人要诘难:练拳要中正松静,可是你又要临界态,临界态就要紧张,费力,这岂不是矛盾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正是前提,是系统处于最佳状态的一种描述,其中就包括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协调性),这时遇到临界态就会产生强大的自组织能力,产生协同作用,使系统的整体功能表现出1 1>2的跃迁。与之相反,不中正就是散乱,那么在临界态时就会出现崩溃。这种情况在非线性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由于开放和远离平衡,在受到外界刺激时系统功能会倍增或倍减,换句话说,各个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不满足叠加原理,即1 1>或<2。举个人体的例子,两个眼睛共同使用时的视敏度是一个眼睛的6~10倍。所以练拳要求中正,要求周身一体,要求出整劲,就是为了系统功能的最大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再说松静。什么是放松?身体上的静,没有特别紧张或特别散乱的地方,是一个有序的、高度可调控的状态,它强调的是协调,是整体性,反之是僵硬,不协调,不听使唤。这样两种状况面临临界态时孰优孰劣不是很明白了吗?有一个检验人体健康水平的简单方法,即单腿直立闭眼,健康人应该在25秒以上,这时候人时刻处于临界态上,越是想哪里使劲越不稳,只有全身放松整体协调才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心静的问题更容易想明白,你站在悬崖边上,下面是万丈深渊,这时心里会有别的念头吗?高官显贵,金银财宝,香车美女,------,你还有心思去想吗?你其实只有一个心思:千万别掉下去!别的都不会去想,一定心无旁驽,还不够静吗?
所以,临界态与内家拳的其它规矩要求不仅不矛盾,更是相辅相成的。
看了“如何练习孙式太极的三体式”文章的人还看了:
4.孙式太极拳的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