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慢练太极拳

慢练太极拳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慢练太极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中国众多的武术流派中,太极拳可谓独树一帜。太极拳法于阴阳而阴阳相济,以意领劲,“行气如九曲之珠,无微不至”。太极拳的慢练正是它有别于其他拳术的鲜明特征,太极拳也因此显得高深莫测,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那么太极拳为什么要“慢练”呢?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慢练太极拳。欢迎阅读!

  慢练太极拳

  一、慢练是太极拳对身体锻炼的必然要求太极拳作为一门武术,有着独特的技击方法。

  它不同于其他拳种的技击技术,不以绝对力量和速度赢人,而是讲究以柔克刚、引进落空,利用虚实变化来避实就虚,造成我顺人背的主动局面,从而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出奇制胜。太极拳采用的劲力,非局部之力,而是贯通全身的协调一致的“整力”,也称为“浑元力”。此即耄耋能御众之道也!要练好太极拳,先要调体外散乱之势。习练太极拳的人不见得外形很壮实,但是在格斗场上却能赢得干脆利索。一般干力气活的人看起来很壮,却上不得擂台,其原因在于:笨汉本力虽大,但僵而不灵。太极拳强调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在练拳过程中,所有动作都与力量运用的方向一致,使周身一家。李亦畲在《架打手要言》中所言:“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有缺陷;欲要周身无有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不外散;欲要精神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敛入骨;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劲起于脚根,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主宰在腰,上与两膊相系,下与两胯两腿相随。”如此多的要领,这还只是书面形式的表述,在拳架的练习实践中,对头、颈、脊椎一直到腿、脚、臂、肘、手等部位,都有非常严格精细的要求。

  在练习拳架、锻炼知己功夫时,必须慢练。只有在慢练的过程中,才能细心对照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乎太极拳的要领要求。如果动作做得太快,劲力就不能节节贯通,其变化的细微之处就会一带而过,达不到周身一家的目的。俗话说:蚋慢功出细活。”学者必须按要求步骤一招一式进行练习,唯有如此,才能练好太极拳。从主观上讲,当身体的筋骨都处在正确位置时,会感到身体在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周身犹如灌了铅一样沉重,想快已是不能。如果练太极拳动作太快,必有一项或数项动作不合要求,所以动作轻浮、松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调体外散乱之势以后,还要调体内一呼一吸。太极拳的呼吸,与一般人的浅表呼吸不同,它是深而沉的腹式呼吸。只有每个动作与呼吸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由外而内的锻炼。而每一个招势要合于呼吸,必须沉着缓慢。如果动作太快,气息则不达于四肢百骸,心意、劲力则不能合于呼吸。

  二、慢练符合人们学习的基本规律在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孩子们在向我们学习某项技能时,总是不能一次就做好,他们会要求我们慢一点做给他们看,以使他们逐渐掌握要领。成人的学习,其实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只注意到太极拳师们走架时漂亮的身法,或者发人于丈外的干脆利落,而忽略了形成这样结果的学习过程,就会造成认识上的偏差。有些人甚至连一套拳都打不下来,却热衷于学习推手,其结果是总不离顶、偏、丢、抗之病,推来推去都是顶牛,不顶牛就挨打,毫无章法可言。太极拳是一种高级的运动形式,在运动过程中,要调动每一个骨节和全身的每块肌肉,使全身的筋骨、肌肉在意识的指挥下统一协调,而不显散乱之形。只有这样,才能练成周身一家的整力,才可能具备太极拳技击的条件。而这个过程只有在慢练中,才有充分的时间让我们细心体验动作要领,使每个动作都劲力饱满而外形圆活。太极拳合理地运用慢练的方法,使技术要领一点一滴逐渐落实在每个动作上。形式上的慢,实际上有利于“功夫上身”。

  三、慢练是太极拳注重内外相合的结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太极拳最重内在锻炼,它除了有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这“外三合”的要求外,还有“内三合”的要求,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究其根本,就是通过专门的训练达到意、气、力的统一和谐。意,在太极拳中有两重意思:一是应用各种正确的要领,在练拳时对自我身体状态控制、修正、调整的过程;二是在技击中,对敌我双方身体状态做出的主观反应,谓之战意,即格斗意识。气,是中国独有的哲学和医学概念,在太极拳中,指人运用呼吸时的自我感觉和身体的状态。意、气、力的合一是太极拳训练的高级阶段,它要求学者运用正确的要领指导呼吸与力量密切配合,以意领气,以气运力,最终使每个动作都能意到、气到、力到,即意、气、力合一。炼气,万万不可使拙力,和缓、均匀方可力贯四肢,气达四梢,速则不达。太极拳大师武禹襄先生说:“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其意有四:“一者连不断,二者细腻悠远,三者曲折回环,四者均匀和缓。”正是这一过程的’集中体现。太极拳讲究阴阳相济,既不能涣散无力,又不可用僵死之力。它的劲力是在身体的位置转变及虚实开合的变化中,配合意、气、力的协调统一形成的整力,也即“浑元力”。发劲如放箭,目不及瞬;而蓄劲如张弓.速则不能圆满。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要搬起一个重物时,要先调整好身体的姿势,放松身体,慢慢地呼吸,将精力集中于某一点上,然后发力。这即是意力合一的状态,是精神高度集中的结果。这一过程,正是太极拳练习中一招一势所应有的状态,不过更完整、更系统化罢了。只有每出一拳一脚,都能配合全身运动,阴阳兼济、形神合一,才能练好太极拳。如形意不合,偏刚无柔,或偏柔无刚,虽然有太极拳之形,而非循太极之道,那就不是太极拳。要合于太极之理,必须在慢练中,悉心体验劲力与身体外形的配合、变化及运用,而后才能有所得。慢练,是进行太极拳内力修炼的必由之路。

  四、慢练使太极拳满足了技击和健身养生的双重要求。

太极拳柔和缓慢的锻炼形式,使太极拳不但达到其他武术运动的目的,还兼有气功、导引术的功效,对健身养生大有裨益。太极拳对调整人体内分泌系统,提高骨骼骨质密度及肌肉力量,平抑血压,缓解神经衰弱,治疗支气管炎、哮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健美运动、长跑、球类运动固然很好,但是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剧烈运动会造成青少年运动型贫血,妨碍青少年身高的增长,更不适于高度近视、心血管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太极拳以缓慢的节奏,依然能提高人的心肺及其他器官组织的功能,而且可以避免剧烈运动引起的运动创伤,因而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运动方式。

  更重要的是,太极拳强调意、气、力的合一,即精神与身体的和谐统一,对人的大脑有很好的锻炼和功能恢复作用。一般而言,练太极拳的人到老年不易出现健忘和老年痴呆症。在太极拳缓慢的节奏中,人们形神合一,处在一种宁静、祥和的状态中,本身就是一种性情的修养,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太极拳的慢练不仅是形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更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是一种可以指导武术运动和其他运动的原则。慢练,使人能清晰地演练出劲力从始到终的轨迹,可以使人从容地掌握每一个动作的技术要领,在慢练中,动作逐渐熟练顺达,然后在保持要领的基础上快起来,达到技击的速度要求,在此基础上的“快”才有用。就一项运动技能而言,慢练是掌握技术要领的捷径。在慢练中,精神和体力容易协调统一,这样有助于用力、发力,从而发挥人的最大潜在能力;在慢练过程中,体验自身内在沉稳、虚实的变化,有助于对体力和精神双方面的锻炼。

  太极拳慢练的方法,也可用于其他运动。比如拳击,当一个初学者练拳时,如果出拳很快,他出拳的方位和角度中存在的问题不易被发现。如果进行慢节奏训练,教练可以帮助他沿着正确的出拳轨迹慢节奏出拳,甚至可以先不带力量,等全部要领被他掌握,即他的意识和骨骼、肌肉已经习惯于那种规范的运动模式时,再带上力量快速发拳,则会非常熟练而用力很顺达。

  在健美运动中经常要做负荷练习,呼吸和动作的配合讲究发力的顺达。所以在做一个新的动作或采用一个新的重量时,建议将动作放慢或者用较轻负荷做慢速的适应动作训练。这样可避免运动创伤和呼吸配合不当的憋气现象。在负荷运动过程中,缓慢用力的“静力训练”,是获得力量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六、太极拳慢与快的关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慢练,是太极拳的基本形式。但作为一门武术,它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技击,所以不可能一成不变进行慢练。那么应怎样处理太极拳的慢与快呢?  慢练是太极拳的形式,通过慢练使人身灵敏,而动作圆活、迅速,快是太极拳锻炼的目的。慢为本体,快以致用。在学拳初期,掌握要领时宜慢练,练习单式发劲时可快练。注重内功的蓄力训练时应慢练,形神合一有静若处子之容;在练习技击手法时可以快练,出手敏捷有快如脱免之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技击训练中,要舍己从人,根据对手的动向决定自己运动的节奏,“急则急应,缓则缓随”,“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学拳目的在于技击的,可以习快练之法。以健身养生为目的,只宜慢练。然而,慢和快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慢练和快练不是对立的,慢是快的前奏,犹如奔豹的伏身匍匐。学太极拳不懂慢练之道,就等于没有入门。如果不明快练与慢练的关系,不明阴阳相济之法,则太极拳技击之道永不可得。

  总之,对于太极拳技击而言,慢练是它的基本锻炼形式,慢练,是达到练体、练技的途径,快才是根本的目的。慢练,有助于理解太极拳的本体实质,慢练是为了快用。快,才具有攻击力,才有变化。慢练为体,快捷为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了“慢练太极拳”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快练还是慢练

2.慢练太极拳的体会和收获

3.太极慢练心法诀窍

4.太极拳是慢练的

5.如何认识太极拳的慢练与快用

837170